03.02 歷史上呂布為何不敢用高順?曹操為何殺高順留張遼?

生活360x


呂布帳下也曾人才濟濟,文有陳宮,武有高順,可謂是其左膀右臂。不過,由於呂布為人心胸狹隘,且有反覆無常,最終還是未能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呂布兵敗時,陳宮和高順一同被誅,足見他們二人也被曹操視為呂布心腹。

歷史上的呂布並非沒有重用高順。比如,建安三年時,呂布便是派高順領兵攻打劉備,又挫敗了曹操派來的援軍夏侯惇:

建安三年,布覆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曹操)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三國志·呂布傳》

劉備、夏侯惇都是當時十分傑出的將領,卻相繼敗給了高順,足見這員大將有過人之處。關於高順的記載,史書並不多見。但裴松之注《三國志》曾引《英雄記》,其中有一段指出了高順不受呂布重用之事:

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英雄記》

按《英勇記》之說,高順這個人剛正清廉,且自律性很強,從不飲酒,幾乎如同一個完人。不過,高順也有個十分致命的問題——太過耿直。

高順經常指出呂布的問題,稱自己的主公“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如此一來,以呂布想心胸,雖然深知高順忠於自己,自然也會有些防備。更為重要的是,呂布手下大將郝萌兵變後,他對身邊所有人都有了一定的防備,其中也包括高順。

在曹操擒獲呂布後,高順和陳宮也一同被殺。按《三國志》所載:

“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然後葬之。”

其實,曹操之所以殺高順、陳宮,主要是深知其二人不會為己所用。要知道,當年陳宮就是遠離曹操而去,後又投奔呂布的,而高順又是呂布的第一愛將,自然也不會屈從於自己。

想反,張遼與陳宮、高順不同,他最初是東漢郡吏,後追隨丁原,丁原兵敗後又歸屬董卓,董卓被殺後再跟隨呂布。說白了,張遼並非是忠於一主之人。在東漢末年,兵敗投降並非可恥之事,所以呂布兵敗下邳時,張遼又歸附了曹操。

曹操誅殺呂布時,幾乎已經將忠於呂布的人一併處死,作為勝利者,自然不會斬盡殺絕。況且,張遼當時又有部分兵馬,收降這樣一位將領,是利大於弊的。正因如此,曹操封張遼為中郎將,賜關內侯。



史海爛柯人


高順,東漢末年呂布帳下中郎將,他有七百直屬部隊,號稱千人。這支部隊能快速攻陷敵方陣營,奪取勝利,就是大名鼎鼎的“陷陣營”。可是高順卻不被呂布所信任,沒有得到呂布的重用。那麼歷史上,呂布為何沒有重用高順呢?在呂布敗亡後,曹操為何殺高順而留下張遼呢?

依據相關史料,分析如下。

呂布沒有重用高順原因

其一,高順有700餘私兵,被呂布所忌憚。

高順雖然是呂布的手下,可是他有自己的部隊,屬於半獨立狀態。也就是說,呂布的命令,他覺得合適,就聽從,如果他覺得對自己沒有好處,他完全可以拒絕執行。張遼也是同樣的道理,他先是聽從幷州刺史丁原之命,帶兵入京,接受大將軍何進的領導。後來何進被殺,董卓進京,張遼改投董卓。

再之後,董卓被呂布斬殺,張遼結歸順了呂布,但他此時的官職還是北地太守,屬於半獨立狀態。呂布雖然是高順名義上的長官,可是他對自己的屬下所擁有私兵,是非常不滿的。這些私兵就是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爆發。因此,呂布對其非常忌憚,沒有重用他。

其二,高順能力出眾,被呂布所嫉妒。

在一個單位,如果一個下屬能力出眾,遇到啥事情都是一副自以為是,躍躍欲試的樣子,表現慾望太強了。這樣的下屬不但不會得到領導的青睞,還可能被領導所厭惡。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任何一個領導,都想要表現出他最厲害、最聰明的形象。

如果這個聰明能幹的下屬是自己培養出來的,他還可以沾沾自喜,向別人誇是自己教導有方。而如果這個下屬不是自己的親信,也不是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那麼,這個下屬就會受到領導的刁難和嫉妒。

高順就是這樣一個不被信任,還有能力的下屬。建安元年(196年)六月的一個夜晚,呂布的部將、河內人郝萌發動叛亂,突然圍攻呂布駐紮的下邳。呂布依靠堅固的城池防守,卻不知道造反的是誰,他帶領家眷逃往高順大營,向高順求助。高順問呂布:“將軍有所隱不?”呂布回道:“我聽到是河內人的聲音。”

高順僅僅憑藉這一句話,就斷定造反的是郝萌。他率自己的直屬私兵,到達下邳平叛,萬箭齊發,射殺郝萌,天亮了,回到營寨,向呂布交差。

從這次平亂可知,高順不但有自己的私兵,還殺伐果斷,聰明機警,僅僅憑藉呂布的一句話,就知道了是誰反叛。他率軍討伐叛軍,以快刀斬亂麻之勢,迅速平叛。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能幹的大將,越能幹,越受到主公呂布的嫉妒。呂布在這次平叛後,吸取教訓,奪取了高順的“陷陣營”,將其交給與自己有姻親的魏續。這就是典型的卸磨殺驢。

曹操為何殺高順留張遼

據《後漢書》中記載,呂布的部將侯成的賓客盜馬,準備反叛。侯成緊急追趕,並將盜馬賊追上,使名馬物歸原主。諸位將領覺得應該喝酒吃肉慶祝。然而,主公呂布剛剛頒佈禁酒令,他們不敢私自喝酒,於是先給呂布奉上,表示是藉助將軍的威名,才使名馬失而復得,我們不敢先喝酒,先讓將軍你來喝。

呂布聽了,大怒道:“布禁酒而卿等醞釀,為欲因酒共謀布邪?”他重重處罰了侯成,侯成於是聯合宋憲、魏續等將,將呂布、高順、陳宮綁縛,向曹操進獻,歸順曹操。《後漢書》中記載如下:

成忿懼,乃與諸將共執陳宮、高順,率其眾降。

由以上可知,高順是和呂布一同被抓的,被抓了還對呂布忠心耿耿,沒有向曹操卑躬屈膝地投降,因此被殺。而張遼是在曹操擒獲呂布後,率眾歸降的。他對呂布已經仁至義盡了,是主動歸順曹操,因此沒有像高順一樣,被曹操所殺。《三國志·張遼傳》中記載如下:

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總結:高順因為個人能力出眾,還有自己的私兵,卻不是呂布的嫡系。因此,呂布對高順非常忌憚和嫉妒,是不會重用他的。至於曹操殺高順,卻留下張遼,令人費解,是被三國演義誤導了。在正史上,高順是和呂布、陳宮一同被擒獲的,一同被斬殺,而張遼卻是在呂布敗亡後,主動歸順的。這一目瞭然。


魁哥說歷史


高順是呂布最忠心的大將,呂布對他也是極其信任,信任到可以把性命託付給他的程度。可呂布終究不能用高順,是他不會用嗎?還是不敢用?

我認為呂布是不敢用高順的,高順的能力之強,強到連呂布也不敢保證自己能否制約住他,而曹操殺高順,沒人為他求情也是正是因為如此。


布知其忠,然終不能用

高順憑著所率領的七百士兵,南征北戰,“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破徐州,攻劉備,敗關張;平定郝萌之亂;害夏侯惇失去一目;俘獲劉備家小,讓他無奈投降了呂布等等都是高順的功勞。

但呂布最終還是不能用他,因為高順的本事太強了,萬一要是也像郝萌一樣反叛的話,自己也未必有能力壓制住他。所以呂布不但不讓高順掌握兵權,還奪取了他的“陷陳營”,讓親家魏續管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

這可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呂布自己殺父殺上司,就把天下所有人人也看成了和他一個德性。但呂布看錯了高順,即使兵權被奪,高順也沒怨恨過這個上司,“順亦終無恨意”。


眾人不為高順求情,高順自己也不想苟活

劉備,關羽,張飛,夏侯惇,曹操這些當世梟雄名將,全都不過是高順的手下敗將而已。尤其是關羽和夏侯惇兩人。

關羽第一次慘敗就是被高順奪去的,這對一向高傲的關羽來說能受得了嗎?他自信可以打敗張遼,打敗呂布,打敗全天下名將,卻唯獨這一次敗在高順的手裡。所以關羽能為張遼求情,卻不想救高順。

同樣,“盲夏侯”的美名眾人皆知,夏侯惇是極度討厭這個稱號和自己瞎了一隻眼的事實,北方集團裡誰也沒膽子提這事,連曹操都不敢亂說。現在害自己盲眼的仇人就在眼前了,夏侯惇還會求情嗎?

曹操自己也清楚,高順是收買不了的,對張遼能用知遇之恩,對臧霸能用金銀珠寶,但對高順卻只有“忠義”二字能收買。現在他唯一效忠的呂布都死了,高順也不能苟活下去。

高順很驕傲,自始至終沒說過一句話,慷慨赴義,曹操很聰明,他以斬首來成全高順的“忠義”之名。這兩個人雖生為對手,倒真是相知相識啊!




一貳一橙


背景: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呂布反叛朝廷與袁術結盟,呂布見劉備在小沛招兵買馬,實力逐漸增強,立即派高順和北地太守攻打劉備,結果劉備不敵,北投曹操,曹操派大將夏侯惇救援,結果夏侯惇也被高順的陷陣營擊敗。於是,曹操親征呂布,圍呂布於下邳,公元199年二月,呂布部將侯成、宋憲、魏續等反叛,將呂布、陳宮、高順抓住投降曹操。

先來看呂布為什麼不用高順?

高順太過於忠誠,忠言逆耳,呂布非明主。明辨不了是非的庸主是不會用忠臣的。

  • 呂布心胸狹隘

高順對於呂布是十分忠誠的,奈何呂布昏庸無比。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治軍嚴謹,這樣的部隊往往戰鬥力極強,所以高順的軍隊被命名為陷陣營。

在王粲《英雄記》記載著這樣一段話: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高順這樣向呂布進諫,語氣中有很明顯的指責,心胸狹隘的呂布怎麼會接受部下的職責,雖說忠言逆耳,但是呂布不明白這個道理。呂布也知道高順的忠誠,但是呂布就是不用他。

  • 郝萌事件

公元196年,呂布部下郝萌在袁術的唆使下叛亂,郝萌部隊攻打呂布在下邳的住所,還不知道誰叛亂的呂布嚇得衣不蔽體的跑到高順的軍營。呂布問道:誰在叛亂。高順聽到叛亂的軍隊裡有河內口音,就立馬判斷肯定是河內人郝萌叛亂,當即率大軍前往郝萌部平叛,恰好郝萌部將曹性突然反水,這場叛亂輕而易舉就被高順平定,但是郝萌也被高順斬殺,滅了口。結果呂布在詢問曹性有沒有人合謀,曹性當即說出陳宮名諱,這使得在呂布身旁的陳宮極為尷尬。

陳宮為呂布手下大將,呂布併為追究此事。但是呂布只是表面不追究,實則心裡對陳宮、高順等將領心存芥蒂。軍事上,曹操圍城,陳宮曾建議呂布去偷襲曹操後方,但是呂布已然不信任陳宮,這等上策未能實施,呂布只能坐以待斃。而對於高順,呂布則是將其的兵權交於與自己有內外之親的魏續掌管。

郝萌事件,離散了主僕之間的關係,曹操圍城時將帥未能一心才坐以待斃。

再來看看這個問題,曹操為何殺高順留張遼?

答案很簡單。高順是忠臣,忠臣隨主而去;張遼是良臣,良臣擇主而事。

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三國志》

歷史記載,對張遼投降曹操也是輕描談寫,但是這也可以看出,張遼是主動投降曹操。而曹操乃是當世雄主,對待投誠人員還是相當大度的,就連直接害死自己兒子和大將的張繡,曹操都可以既往不咎。

而對待陳宮、高順,曹操也是爭取過,陳宮原來在曹操征伐陶謙時,勾結呂布圖謀兗州,致使曹操後院起火,極其狼狽,這等罪過,曹操可以原諒,但是陳宮不降,無奈殺之,供養其家人。

對待陳宮這樣一個叛徒,曹操都可以原諒,假如高順願意歸降,曹操必然是會接受的,畢竟一將難求。但是曹操問高順願降否時,高順怒目圓睜,一言不發。既然不能為我所用,就殺了。

浮人語

高順在軍事上的造詣絕對不低於張遼,只是跟錯了主子,早早的喪命於三國前期,若是歸降曹操,必定是威震一方的大將。


海浮人


呂布這個名字幾乎是家喻戶曉,他的手下無數,良將奸臣,魚龍混雜。

其中,就有一個叫高順的人,他的名氣不如呂布大,但因為自己帶領的所向披靡的“陷陣營”而被很多三國控所熟知。

很多史書上,比如《後漢書》、《英雄記》,都曾記載,高順這個人為人正直清白,寡言少語,帶軍有方,頗具一種大將風範,所帶隊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且有很多事例都可以看出,高順對呂布可謂是忠心耿耿。

他曾經在呂布被偷襲,逃往他的營帳中的時候,把將軍之位讓給了呂布,可見高順對呂布的敬仰之情。 但是,如此一個德才兼備、赤膽忠心的人才,為什麼卻不被他的主公呂布所重用呢?在呂布被殺後,他又是為何被曹操所殺呢?

要想揭開這個謎底,我想要先講講高順和呂布的故事。

就在建安元年(公元196)的一天晚上,呂布在一個叫下邳的地方屯營。這個時候,在南邊的袁術擔心呂布攻打自己的地盤,於是先下手為強,挑撥了呂布的一名手下,這個人,就是郝萌。


同年六月份,郝萌造反,襲擊呂布。嚇得呂布連鞋都沒穿好,就帶著家眷一起逃了出去,跑到了高順的營中。 高順接待了呂布,就在兩人交談之際,呂布正為造反的人是誰而苦惱,高順就問了呂布,是否有什麼找到造反者的線索,呂布只回答了一句話。“河內兒聲。”

高順立馬斷定,這個人就是郝萌。不久,高順就帶著自己的鐵騎,攻破郝萌的陣地,殺了郝萌,為呂布報了仇。向呂布獻上首級後,隨即稱呂布為將軍。

呂布得勢,但並未重用高順,在此期間,高順還曾多次向呂布建言獻策,呂布都對其置若罔聞,還曾說,他知道高順是個忠臣,但就是不能用他。


呂布之所以如此,大概有這麼幾點原因:

首先第一點,高順是個大老實人。高順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惜把一個狡猾的呂布供到一個很高的地位,從此失去了一個籌碼。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誰主動,誰掉價。從此,高順就失去了在呂布心中的地位,因為呂布在這個時候,自我主義又膨脹了很多。

其次,第二點就是高順太聰明瞭,引起了呂布的嫉妒。大家都知道,呂布只具有匹夫之勇,而且呂布這個人又十分小氣。上邊還有董卓壓著他。所以為了長久的穩定,呂布不得不防著聰明人,可能這也就是說的,君主亡,謀臣亡。

呂布雖然還記得高順的救命之恩,但是並不重用,即使是這樣,高順也依然還尊敬呂布,沒有生太大的氣,只是依然支持著呂布成就霸業。


高順沒有選對主,隨著董卓,呂布被殺,高順也就陷入了人生困境。 張遼在劉關張等人向曹操說情的情況下,向曹操投降。然而, 高順就沒有了這樣的命運。面對敵人,為了自己人生理想和抱負,為了自己的忠名,在曹操的質問中也是一言不發。

曹操也是一個霸道的人,怎麼能容忍這樣一個優秀的人才來挑戰自己的底線?所以,曹操就一不做二不休,殺了高順。

畢竟忠臣不事二主,高順的沉默最終為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但卻死得其所。


曹操為什麼留下了張遼?

張遼和陳宮、高順可大不一樣,他對呂布談不上任何忠心,人家最初是東漢郡吏,後先跟隨丁原,丁原之後又改換門庭從了董卓,呂布殺了董卓,好,再追隨呂布,從他個人的成長軌跡可以看出,說好聽點,他比較善於審時度勢明哲保身,說句不中聽的話,並非忠義之人。但是在漢末亂世,張遼這種行事方式,反倒是最為正常的方式,沒理由殺掉人家。


歷來現實


這個問題我從三方面為您說明。

1,並非是呂布不敢用高順,而是呂布對所以人都總抱著一種懷疑的態度,這種內心的恐懼和自身的經歷也有一定關係,畢竟自己就是見利忘義之輩,所以他覺得帳下的將士們也都有反水的可能。當然他的預感也不是不準確的,郝萌就在袁術的慫恿下拉著曹性造反了,論級別這二人的上司都算高順,高順為正風氣殺死郝萌,但郝萌不知真假的說陳宮也是反叛的同謀,搞的呂布軍上下一片恐慌。縱使高順再忠心不二,呂布多少也會擔心這種威望極高的將士終有一天會成為自己的敵人,所以在反叛事件發生後高順漸漸被冷落,他的建議也被呂布左耳進右耳出。

2,再說陳宮,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把陳宮包裝的很不錯,但這與歷史上的陳宮多少有些出入,首先陳宮初仕曹操,因為不明原因與張邈造反共迎呂布,有人說是因為陳宮對於曹操濫殺名士的做法感到不爽,但我並不認同這種推測。在陳宮除了造反成功外,其一生也並未再出過什麼奇策,就連郝萌反叛他多少也有可能參與其中,畢竟當時呂布已不再是猛虎,而是一隻病貓。

3,也就是說呂布手下的武將綜合素質不錯,而文臣基本都是窩囊廢,荀攸說陳宮智遲,我認為這是一種諷刺,頗有事後諸葛亮的意思。當呂布被捕時陳宮自知像自己這種二五仔無顏面在曹營中生存,所幸一死了之,而高順沒什麼黑點,卻選擇不言不語慷慨赴死,多少令人遺憾。但更遺憾的是,就算高順成功投誠,他在曹營中的日子也不會好過,為什麼這麼說,想想曹魏功勳夏侯惇的眼睛是怎麼沒的,這可是他一輩子揮之不去的痛,對於當時領軍的高順,夏侯惇再次看到他恨不得生啖其肉,那麼曹操也自然會為了宗師的面子替他出氣,所以高順橫豎都是一死。和高順相比張遼的官職和差評都比較低,並且在呂布被擒後這個小夥子主動歸降曹操,曹操沒有理由拒絕這樣一個優秀的人才,因此張遼正式改戶口,併成為了一代名將。


邏輯文史游


雖然,關羽和張飛有“萬人敵”之稱,但高順卻有“萬萬人敵”之稱,就算關羽和張飛車輪戰高順,也均被其在正面對戰中刺傷。

雖然,關羽曾於襄陽之戰中困曹仁、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驚得曹操欲遷都避其銳;但是,威震徐州的高順,同樣嚇的曹操欲遷都避其銳。

同時,高順還於萬軍之中斬殺夏侯惇先鋒蔡陽首級而還,無人敢擋,並大敗其軍。

此外,夏侯惇的“獨眼將軍”稱號,也是拜高順所賜(演義上為曹性所傷),當時的關羽、張飛看見皆不敢動,致使劉備妻子為高順所俘。

或許,高順就是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人中呂布”武功第一的形象原型吧。

有史為證,據《英雄記》記載:關羽在陣前。順將兵就羽,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羽、順乃獨共對戰,順以矛刺中羽,張飛前救羽,亦被刺,順遂名震天下,號萬萬人敵……順望見陽麾蓋,策馬刺陽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惇諸將莫能當者。惇負其力,陰欲前突順,為順舉弓一發所中,傷左目,順瞋目盼之,關羽、張飛皆不敢動。遂破之,虜備妻子。順威震徐州,曹公議遷許都以避其銳。

另據《三國志•呂布傳》記載,建安三年,布覆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

再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布遣高順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為順所敗,復虜先主妻子送布。

還據《資治通鑑》記載,呂布復與袁術通,遣其中郎將高順及北地太守雁門張遼攻劉備;曹操遣將軍夏侯救之,為順等所敗。秋,九月,順等破沛城,虜備妻子,備單身走。

為何高順能有如此戰績,除了個人的武勇外,就是他所練的七百“陷陣營”,號千人,“鎧甲裝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

關鍵,高順的品行還非常的為人所稱道,《英雄記》曰:“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而且對呂布忠心耿耿,就算頗受呂布猜忌,統兵權被剝奪,但他卻從沒有過怨言。同時,他還常常向呂布建言獻策。可謂三國時期“忠、勇、義、智”的代表人物,若將關羽的“聖人”名望放在高順身上,可能更加的貼切。

只是令人疑惑的是,向來馭人有方,又求才若渴的曹操,為了招降對劉備忠心耿耿的關羽,不但讓張遼前去勸降,還答應關羽提出的“土山三約”,過後更是贈金送銀賜美女,另有封官加爵和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結情。可見,曹操對關羽這個人才有多麼的看重。

但是,相比之下,高順應該更勝關羽一籌吧。就算“無謀而多猜忌”的呂布,擔心無法駕馭高順這樣的大才,而不敢重用高順也就罷了,結果曹操攻破下邳,俘虜呂布、陳宮、高順、張遼等將後,也曾對招降呂布有所意動,還曾與陳宮多番對話,更有招降之意。同時。呂布麾下的八健將除郝萌在城破前因叛亂被高順所殺外(正史非演義),其餘的張遼、臧霸、曹性、成廉、魏續、侯成及宋憲“七健將”應該都投降了曹操,而唯獨對高順沒有做出招降的舉動,這又是為何呢?

據司馬光《傳家集》記載:或問陳登、高順皆有過人之才,俱事呂布。而登輸心魏祖,親為反間;順盡力於布,與之偕死。

以此來看,高順確實被曹操所殺。不過,在《三國演義》上,曹操問過高順一句:“汝有何言?”高順默然不語。於是,曹操縊殺了高順。

那麼,曹操究竟懷著怎樣的動機,非要殺高順這樣的大才呢?難道擔心駕馭不了高順這樣的大才嗎?

其實,答案只有一個字“利”。

理由有二:

一是殺高順,以贏取劉備集團之心,便於集體招降。畢竟,高順曾將劉備集團打得猶如喪家之犬,可能沒有人不恨高順的,或許對高順的仇恨,更甚於呂布。若能殺高順一人,而降劉備集團眾人之心,豈不大賺了。只是,精明的曹操卻對劉備看走眼了。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二是殺高順,以安麾下首席大將夏侯惇的仇恨。畢竟,夏侯惇的左眼是被高順射瞎的。如若,招降了高順,曹操又如何對夏侯惇交待,或許不用交待,但是否影響團隊的和諧團結呢?自然,不能因一人,而影響團隊大局。

當然了,以高順對呂布的忠心,就算曹操想要招降,應當也是徒勞無功。因此,並不是說曹操不敢用高順,而是殺高順而留張遼等將,對自己更有利。只是,如此將星剛剛璀璨閃耀,卻又如流星般墜落,實在令人感到遺憾。


祥子談歷史


高順這個名字,比起他的主公呂布來並不算著名,但許多三國曆史愛好者對對他所率領的“陷陣營”津津樂道。歷史上的高順統兵有方、作戰勇猛,但卻不受重用,最終兵敗被擒殺。那麼,歷史上呂布為何不敢用高順?曹操又為何殺高順而留下張遼呢?

根據《後漢書》的記載:“順為人清白有威嚴,少言辭,將眾整齊,每戰必克。”高順是個清正廉潔、寡言少語的將領,這樣的將領往往能帶出一支軍紀嚴明的軍隊,《英雄記》中說:“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

根據這些史料可以得見,高順的部隊確實精銳,但是隻有區區七百人,在數量龐大的兩軍交戰形勢中作用有限。至於高順的戰功,《後漢書》中也進行了記載。建安元年(196),呂布屯駐下邳,而此時南邊的袁術畏懼呂布,便用計離間了他的部下郝萌。

於是六月,郝萌在城中發動叛亂,呂布帶著家眷慌忙逃到城外,找到了高順。見面之後,呂布不知道造反的人是誰,於是高順問道:“將軍有所隱不?”呂布回答:“河內兒聲。”於是高順馬上斷定:“此郝萌也。”從口音便得知是誰,可見高順心思細膩,對將領瞭解細緻。

後來,“順即嚴兵入府,弓弩並射萌眾;萌眾亂走,天明還故營。萌將曹性反萌,與對戰,萌刺傷性,性斫萌一臂。順斫萌首,床輿性,送詣布。”

高順帶領陷陣營攻破郝萌的軍隊,並趁著曹性砍斷郝萌的手臂,直接將其斬首,可見其勇猛。

高順不但能夠衝鋒陷陣,還敢於直諫,他曾經勸說呂布道:“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這句話的意思便是,國破家亡的人並非沒有忠誠聰明的臣子,而是不重用他們。將軍做事之前不願意仔細的思考,才導致經常出錯,這樣的失誤數不勝數。

呂布聽了後,“知其忠,然不能用。”呂布作為一個脾氣相當暴躁和直接的人,經常因莽撞而犯錯,而他這樣的君主,很難聽得進去別人的勸告。這還不算,自從郝萌叛亂後,呂布開始猜忌所以和他沒有親緣關係的將領,高順就是其中一個。再加上呂布手下的魏續和他有親,於是呂布“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直到每次作戰前才讓高順親自統領。

即使如此,高順也沒有對此感到不滿過。建安三年(198),呂布被曹操大敗,呂布、陳宮、高順等人都被押到曹操的面前。面對曹操,呂布選擇了厚顏自薦,而曹操擔心呂布無法駕馭,便將他殺死。高順面對曹操一言不發,堅決不降,於是也被殺死。

張遼則帶領士兵向曹操投降,他本就名聲在外,曹操對他也是欽慕許久,於是便留下了張遼。呂布不敢重用高順,是因為手下郝萌的背叛,使得他害怕起所有有可能背叛他的將領,而曹操殺害高順,則是因為他一言不發,不願投降。


鄧海春


高順是悲情人物,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到為將者不可多得的品德,如持重、悍不畏死,公心無私等等,如果假以時日,放在更大一點的戰場上,成為名留青史的將領應該不難。可是特殊時期造就,使得他內外不是人,在呂布身邊則呂布提防,被曹操擒獲又因是私軍和不屈的原因而被殺。而另一同僚張遼,則比他幸運多了,在更大的舞臺上大顯身手,成為歷代推崇的名將。


高順的治軍作戰能力非常出色,在當時馬蹬尚未普及的情況下,能夠帶著一支幾百人騎兵隊伍,採用衝鋒方式的作戰方法,這種戰法沒有極嚴格的紀律和訓練是做不到的,成為名聞一時陷陣營,有人認為,曹操後來的虎豹騎,就是以高順的陷陣營殘軍為骨幹練成。高順一早便跟在呂布麾下,屬私兵性質,統率七百騎的陷陣營,為人清正自守,常勸誡呂布善納忠言,有古名將遺風。(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呂布在丁原手下殺丁原,在董卓手下殺董卓,走投無路投奔劉備又奪了劉備的徐州,一生反覆無常,唯功利是圖,全無操守,自己這麼做事,也以這樣的目光看天下人。他對高順的忠心本來很是倚重,等到奪取劉備的徐州後,一次發生兵亂,呂布不知是哪些手下反叛,便蓬頭散發拉著妻子走入高順營,高順瞭解情況後,出兵平叛,捉拿到河內人郝萌。郝萌有供詞中指陳宮也有份參與。(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呂布雖沒有追究陳宮,卻埋下對諸將更不信任的種子。猜疑心理也蔓延到對高順的態度上,呂布把陷陣營全部劃給內親魏續管理,只有在臨陣時才讓高順指揮,雖然如此,高順依然忠心耿耿,等到曹劉合兵圍攻下邳,高順、陳宮被侯成、宋憲、魏續叛將捉拿降曹,對於曹操的招降,高順默然不語,曹操知他無降意,便把他殺死。高順有古名將遺風,寧死不降是古訓,兵敗之後,結局可以預見。而張遼,卻是漢朝廷任命的官吏,他的追隨呂布,只是形勢所迫,與高順的這一點不同,導致二人的結局大相徑庭。(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張遼與呂布同在幷州丁原手下任職,是同事不是主從,成為丁原的從事一同應何進的邀約進京,丁原被殺後便隨軍追隨呂布,成為他的屬下將領,但張遼仍領北地太守和魯相的朝廷封官,在呂布軍中保持相對的獨立地位,這也是後來面對曹操的招降,張遼可以坦然而降的原因,曹操可是代表著正統漢朝,所謂降曹,就是迴歸朝廷。有這一層關係在,也因為個人原因,張遼因此得到曹操看重,從而打出一場場大勝仗,名揚天下。

參考史料:《三國志》《後漢書》:《三國志·武帝紀》、《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三國志·呂布張邈臧洪傳》、《三國志·張樂於張徐傳》等。


南方鵬


與其說呂布不敢用高順,還不如說呂布誰也不信任,呂布這個人,由於其獨特的經歷,註定了不會相信任何人,一個不相信其他人的呂布,是不敢放心大膽用人的。

呂布的出身在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只知道他以勇武著稱,得到當時幷州刺史丁原的提拔,當了丁原的秘書,官職是主薄。



丁原請一個武力過人的呂布來擔任文職主薄,只能說丁原是把呂布當保鏢帶在身邊的,基本上丁原走到哪,就會把呂布帶到哪,丁原被當時的大將軍何進召到京城,被任命為執金吾,也就是京城衛戍司令,呂布也跟著丁原來到了洛陽。

之後發生的事,改變了呂布的一生,也改變了東漢末年曆史的走向,大將軍何進被殺,董卓進京,引誘呂布殺死丁原,呂布還真幹了,呂布為什麼這麼幹?



很簡單,為了生存,在那樣一個亂世中,不能認清形勢,就會失去生命,當時董卓在京城的勢力逐漸成為最大,丁原勢單力薄,名義是又是董卓的下屬,董卓要殺丁原,如果呂布不肯,會發生什麼?當然呂布也一塊被殺,從這個角度看,呂布殺丁原,就是為了生存,雖然這相當於道德背叛,為人所不恥。

之後,呂布投靠了董卓,在與董卓產生矛盾,同時又被王允為首的滅董派漢臣拉攏,呂布又以同樣的手段殺了董卓,呂布不殺董卓會怎樣?二個結局,不是被董卓殺死,就是被王允殺死,從這個角度來,呂布同樣是為了生存,才痛下殺手,為了生存,呂布是佛擋殺佛,人擋殺人。



等到呂布成為一方勢力之後,就非常猜忌他的下屬,因為呂布自已是靠弒殺上級起家的,他隨時擔心自已的下屬用同樣的辦法對付自已,因此對下屬的防範多過信任,對下屬的猜忌多過重用。

每個人總是喜歡用自已的人生觀、世界觀去評論和揣摩別人的想法,呂布也不例外,呂布在一連串的殺戮下活了下來,導致他沒有一丁點的安全感,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是不會信任他人,同時對外界的防範也相當強烈和敏感。



所以當袁紹想殺呂布時,呂布早有察覺,提前逃走,這就是呂布對外界的防範之心,同樣,當呂布手下郝萌造反時,呂布立即就能逃走。

但是呂布對高順有一種複雜的感情,呂布雖然薄情,但好歹分得出忠誠和姦詐,郝萌造反時,呂布直接就逃到高順處,說明呂布對高順還是有些信任的,但同時為了防範高順,呂布將高順手下的陷陣營兵權剝奪,只在戰爭發生時,才賦予高順兵權。



呂布信任高順,是因為高順的為人和性格,高順為人清正嚴明,心直口快,不飲酒,不貪財,就是一個標準的正人君子,這樣的人,在呂布眼中,是一個可以部分信任的人,既信任又防範,這並不矛盾。

呂布並不是不敢用高順,只是有些防範高順,因為呂布以自已的小人之心,去度高順的君子之腹,因為呂布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貪財,沒有人不戀權,他認為高順只是隱藏得深,事實上高順完全沒有隱藏。



而高順的性格又表現得非常忠誠,所以呂布對高順是既使用、又防範,有戰爭時,將陷陣營交給高順指揮打仗,因為高順確實能打,沒有戰爭時,將高順的陷陣營交給自已的親戚魏續。以防止高順長年累月帶這支軍隊,培養親信而成為私兵。


再來說曹操為什麼殺高順而留張遼?

你無法讓一個不願意投降自已的人投降,即使是曹操,簡單的說,就是高順沒有投降的主觀意願,高順與袁紹陣營的沮授有些類似。



沮授在官渡之戰後,被曹操俘虜,曹操覺得沮授有才,因此想招降沮授,可是沮授不肯投降,曹操還沒有準備殺沮授的,結果沮授就自已密謀逃走回袁紹那裡去,曹操無奈只得殺了沮授。

曹操不想沮授之事再度重演,既然不願意投降,留著也沒有用,況且高順就是一個人,手下沒軍隊的,殺了也啥影響,但是張遼就不同了。



張遼是呂布手下少有的有獨立的兵權和私兵的將領,張遼原也是丁原手下,與呂布平級,同樣隨丁原進京,但是張遼在進京後被何進外派去招兵,等張遼在外地招兵回來 ,何進已死,丁原被殺,呂布投降董卓,而張遼也追隨呂布一起投靠了董卓。

張遼外招來的軍隊,原本是歸屬何進的,現在何進一死,就等於是私兵了,後面投靠董卓,也是相對獨立的,手下的士兵直接歸屬張遼。董卓被殺後,同為幷州系的張遼跟隨呂布一起逃亡。



張遼在197年的官職就是北地太守和魯相,這是典型的地方官,雖然張遼歸屬呂布,但是張遼也是鎮守一方的將領,相對來說獨立性較強。

呂布敗亡後,是張遼率領呂布軍隊的餘黨投靠了曹操,注意是張遼是率眾投降的 ,《三國志》中關於張遼的投降是這樣記載的:

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曹操大破呂布於下邳,張遼率領其餘部眾投降,於是曹操拜張遼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張遼投降是有資本的,手下有一支獨立的軍隊,曹操能不高興嗎?對於這樣的投降,曹操是絕對不會殺的,而高順既不願意投降,手下又沒有兵,光桿司令一個,如果你是曹操,會如何選擇呢?

當然會殺了不原意投降的高順,而接受帶著大批軍隊投降的張遼了,這就是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