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黄河边农民大棚种美味,春节前上市,批发20元1斤,他收入咋样?


晋南一个叫牛家山的村子东靠中条山,西邻黄河滩,这里地势西高东低,适合种植香椿,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人在村里种植香椿,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项主导产业。周末,也就是农历腊月24,我们来到这个黄河边的小山村,见到了这位六十多岁的赵大哥。老赵就是最早种植香椿的农民。

赵大哥说:三年前,牛家村村委会在村里建起了十几个大棚,出租给当地农民种植香椿。我得到这个消息,就过来了解情况,经过考察和学习,就租了两个大棚,就这样我不但在大田里种植香椿,还种起了大棚香椿。刚开始租大棚种香椿时,老赵就觉得和大地香椿不一样。还好,牛家村委会不但提供大棚,还提供技术服务,同时还负责和外地客商联系好销路。

老赵说,没想到村委会能考虑的这样周到,既然有这样的好事,老赵就信心满满地干了起来。头一年就不错,虽然经验和技术都不足,但算下来还是挣了钱。去年自己的儿子也加入进来,他和村里签了合同,负责20多个大棚的销售,年轻人脑子活,我们在家卖不上价格,儿子在网络卖得又快价格还高。不得不服,还是年轻人思想超前办法多,我们这些老家伙只能在家做做出力活了。现在儿子就是我们这几家种植户的经纪人。


香椿是一种美味的调味食品,鲜嫩可口,深得人们的喜爱,近几年来市场份额一直在增加,种植户也是越来越多。老赵说,以前地里种的香椿一般在4月份上市,到7月份就结束了,每年只有3个月的收获期,价格一般都在2两三元一斤的批发价,市场价一直得不到提升。现在我们种植的大棚香椿上市时间提前到1月份,这个时间正值春节,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也很喜人。

老赵说,现在正是上市的时候,最近几天的收购价在30元左右,现在又赶上了春节,儿子每天都要和外地客商联系发货情况,儿子说今天可能是年前最后一天发货了,过了今天快递基本都停了。不过这种大棚香椿对按管理的要求也相应要高得多,今天老赵就请了一位技术员来大棚指导技术。

技术员说,除了我们来传授种植技术外,更多的是要种植户自己学习琢磨,和其它的种植户交流提高管理技术。大棚香椿的种植采用的是密植技术,一般一个9分地左右的大棚里,种植数就能达到了6、7万株,收获期从1月到4月,正好和地里的香椿错开了上市时间。


老赵说,自己头一年种大棚香椿时,心里特别害怕,为了照顾好香椿,他在大棚入口支了个床,自己和老伴都住在大棚。采收季节他们更是一天24小时不离人,晚上每隔一个小时就起来去看温度计,生怕温度高了或者低了影响采收,为了这个大棚也是吃了不少的苦。现在有了经验好多了,没有刚开始那么紧张。我们老两口就在大棚附近找了个没人住的空院住了下来,院子的主人都是乡里乡亲的老熟人,人家也没收我们房钱,说就算我们给他看家了。

为了增加棚内温度保证按时采收,老赵在棚里安装了火炉,用来辅助升温。如果温度不够时,就立即用它给大棚加温。老赵说这两年大棚香椿虽然挣了些钱,但风险也大,一个棚要付租金七千元,再加上7万株香椿苗,每株1.2元,就是8万多,还要雇人栽种、采收。零零碎碎算下来,一个大棚投资得十几万,万一管理不好赔了钱,那损失很难承受得起。我问老赵一年能赚多少钱,老赵笑而不答,只说我们赚的都是辛苦钱,但肯定比种粮食收入高。

老赵说,种植了两年大棚香椿,搞懂了管理的关键是控制好棚内温度,一般在20摄氏度左右,温度过低则香椿生长缓慢,影响产量,温度要是高了又容易造成香椿长得太快太大,影响口感。大棚香椿和普通地里种植的香椿区别就是色泽和口感,大棚种植的香椿口感要比在地里种植的香椿吃起来脆,味道清新,不过色泽没有地里真种植的香椿的绿中带红看上去漂亮。但大棚香椿是反季节存在,市场需求要比正常生产的香椿高许多,它的价值就在这里。


现在时值春节,香椿也到了采收的季节,老赵说自己大棚里的香椿最近一段每个大棚可以采十几斤,都被儿子30元一斤发外地了。虽然现在快递停了,本地销量也很大,过几天采摘时,一天能摘一百斤,到二茬三茬时,每天能收四五百斤,我们两就采不过来了,要雇人来采了。告别时老赵非要让我们每人拿一把香椿,说来一会不容易,遇到了就是缘分,拿回家尝个鲜。我们谢绝了老赵的好意,因为这玩意太贵了,我们不能白拿农民大哥的劳动果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