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如果還找不到殺死肺炎的辦法,至少我們可以不做這些事

如果還找不到殺死肺炎的辦法,至少我們可以不做這些事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個年不好過。


手機上,不是確診數字更新了,就是病源又有了不肯定的新說法。地鐵裡,要是有人不小心咳嗽了一下,周圍趕緊齊刷刷地戴上口罩。


太多文學作品會描述,科技異化和疫病流行,究竟能給本就脆弱的人心造成多深重的疏離。我們想想都覺得悲觀後怕,就更不願看到它發生。


無奈想象總會變成預言,彷彿命定。而我們,都是命運龐大的陰影底下,四處閃躲的人。


我不是學醫的,不敢從專業角度評論分析。好在懂點傳播,想借這篇文章聊聊事發至今的一些問題。


如果暫時還找不到殺死肺炎的方法,至少我們可以不做這些事。這也算是普通人的互相取暖了。


1


不要盲目樂觀,如無必要,人群聚集的地方就少去。

對危機的嚴重程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有些人的判斷依據是閱讀與分析,有些人的判斷是經驗。


不幸的是,越倚仗經驗的人,往往越沒經驗。需要的是醫學經驗,他們卻拿人生經驗來搪塞。


什麼是典型的人生經驗?


“沒那麼嚴重,全國有多少人,這才有多少病例啊?都是小概率事件,撞上都是命。”


“大家都不出門了,我出去不是正好趕上沒人嗎?”


“戴啥口罩啊,怪不舒服的。多大事兒呢,17年前我們不也過來了?”


如非必要,少去交通樞紐,少去看電影,少去觥籌交錯的飯店。面對疫情心存僥倖,不僅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也是對身邊人的辜負。說得更嚴重一點,萬一染上,那就可能是危險的傳染源。


人總是相信自己能夠從苦難災病中豁免,很遺憾,生活對誰都一視同仁。

2


出門戴口罩,但不要慣壞借疫病哄抬物價的人。

確診病例的消息傳播之後,口罩成了今年最流行的年貨。囤足夠的口罩,出門記得戴上,這是必要的好習慣。


但不要去買那些價格翻倍功能“炸裂”的所謂專業口罩。


只要是非棉紗口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阻隔飛沫傳播。刻意追求嚴格防護,在病理上沒有多大幫助,更多就是買個心安。那些利用別人的“心安”發災難財的人,遠離為上。


同理適用於所有近期依然拼命鼓動大家外出消費的品牌營銷。

3


野味就不吃了吧。


雖然還沒有直接的證據把野味和病源劃上等號,但野味與流行病的關聯,似乎越來越緊密。


我做過美食博主,也有很多更精通美食之道的朋友。相信我們,以大多數人的味覺敏感程度,根本吃不出什麼是家養什麼是野味。所謂嗜吃野味,不過是另一種爬上鄙視鏈頂端刷存在感的方式。


哪怕不出於人道主義和動物保護的考慮,野味相對缺少食品檢驗檢疫的工序,也是鐵板釘釘的事實。“拼死吃河豚”不代表勇敢,不代表富貴,它可能會逐漸淪為人傻錢多的另一種說法。就這樣還要堅持吃,你四不四灑?

4


不信謠不傳謠,陰謀論是最懶惰的思維方式。


傳播學理論重複了無數次,不確定是謠言的溫床。


當一個巨大到人人自危的疫病擺在面前,有謠言才是正常的。但對自己有要求的人,可以分不清病毒的類型說不出傳播的途徑,至少不要犯沒腦子的錯誤。


有人說伍連德當年在東北防治鼠疫,用的辦法是燃放煙花爆竹。因此煙花爆竹的燃放要恢復起來。


你拍著腦袋想一想,一個19世紀就在劍橋大學完成學業的人,是怎麼想出這種“土法煉鋼”的應對之策的?這點懷疑不足以讓你去看看正經史書怎麼寫嗎?喜歡地攤文學沒問題,別看啥信啥,就像你讀個網文,爽就行了,真拿來當歷史還是算了。


還有人說吸菸有助於防範肺炎。傳播學對謠言有另一個界定:一條謠言要傳播,必須真真假假交雜。換句話說,假的東西要包裹真的,看起來才容易傳播。


朋友圈有張截圖你可能看過,號稱煙是納米級的,眼油子覆蓋肺細胞表面,相當於給每個細胞戴上一個納米級口罩,可以阻擋病毒附著和進入。


這麼說吧,吸菸有害健康是強制寫在所有菸草產品和廣告上的。哪怕不確定真偽,又缺少判斷的知識儲備,那麼明顯的矛盾,足夠讓懷疑者行動起來,去尋求一些專業人士的幫助了。隨便檢索一下,就能看到專家針對吸菸防治肺炎的闢謠。


更絕的是,但凡國內出事,就有“西方反動勢力作祟”的陰謀論抬頭。


SARS的時候說是美國的生化戰,這次又說是西方世界下絆子。信這些的朋友們,西方世界已經有確診和疑似病例了,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無知不是陰謀論的土壤,無知且自以為是因而不求甚解才是。


通過樹立一個假想敵,很多人輕易地得到了對自我的豁免。可是啊,輕易的豁免也是最不值錢的豁免,暴露的是自己的無能與無力。可以說我不知道,但不要做一個陰謀論者。

5


不要止於造神,要關心問責。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度掛帥,當然是鼓舞人心的事。看老人家思路縝密講解專業,覺得科學家真的令人欽佩。如此高齡要處理緊急高壓的工作,還輾轉多地,連列車上都要開會,也會心疼。這是人之常情。


可是朋友圈看到一些言辭,卻讓我覺得弔詭。


讚許鍾南山院士是必要的,但造神顯然不該是目前的主流。我想鍾南山院士在這個階段,顯然也更願意大家關注他嘴裡說的話,而不是他這個人。


當我看到朋友圈裡有鍾南山院士舉鐵的照片,下面配著“連他都這麼努力,你有什麼資格不努力”的時候,我的內心真的泛起四個大字:有病治病。


與其急於造神,不如關心問責。因為造神不會讓事態的發展得到控制,而清晰準確的問責,是瞭解問題出在哪裡、接下去該怎麼辦不可或缺的一環。

6


不要放棄對醫護人員的關注。


針對這兩天發生的事,有人說,以後地鐵不要安檢,直接測體溫,醫院不要測體溫,直接安檢吧。


真是苦澀的笑話。


之前有人問過一個問題,同樣和病患密切接觸,為什麼武漢確診病例的家屬傳染數量還不如醫護人員多?


是因為醫院不懂專業防護嗎?當然不是。


醫學解釋:肺炎重症需要插管治療,氣管在插管時會產生氣溶膠,氣溶膠的傳染能力是飛沫的數倍甚至數十倍。而且,一旦出現超級傳播者,醫護人員很容易成群感染。


翻譯一下就是,醫護人員是冒著比普通人更大的風險在治病救人。


如果這個時候,還對他們冷言冷語乃至暴力相向,我想不出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做不出來。

7


不要來者皆收,要學會辨別信息的良莠。


信謠傳謠,或者怪論盛行,本質上是對真相不確定,不安全感如影隨形。


怎麼辦?找值得信任的信息源頭。新聞資訊涉及到每個人的價值取向,就不多說了。關注一些好的科普賬號總是沒錯的。還是不得法的話,看看“果殼”吧。

8


不要極度悲觀,學會在熬與忍裡共度時艱。

我發現身邊主流的情緒分兩種。


一種是口號式的人定勝天。我從來不是那麼樂觀的人。如果我瞭解的信息無誤的話,當年SARS得以控制和消失,主要原因不是研發出了疫苗或者藥物,而是…………天熱了。


所以不要迷信眾志成城就可以攻克難關,眾志成城的力量很多時候只體現在氣勢上。當然,團結總比不團結要好。


但我也不想極度悲觀,彷彿世界末日就來了。人是很奇怪的動物,多大的危機,似乎總是能熬過去。很多人喜歡拿龍精虎猛的動物來類比,其實站在更高的維度看,人類更像是打不死的小強吧。


不去信謠傳謠,積極關心進展,努力鍛鍊身體,避免聚集傳染,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好,下一個春暖花開還是會來的。


願大家過個平安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