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宋代蘇軾《沁園春·情若連環》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宋代蘇軾《沁園春·情若連環》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首詞選自明朝萬曆刊《重編東坡先生外傳》卷八十三,《全宋詞》未錄。是北宋詞人蘇軾於早期所作,為描寫古代女子思戀情人的閨情詞。蘇軾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沁(qìn)園春·情若連環註釋:


情若連環,恨如流水,甚時是休。也不須驚怪,沈郎易瘦,也不須驚怪,潘鬢(bìn)先愁。總是難禁,許多魔難,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歡杳(yǎo)杳,後會悠悠。感情就像成串的玉珠,悔恨如同流水,嚴重時是休。不必詫異,沈郎易瘦;也不必大驚小怪,白髮先愁。總是很難禁止,許多魔難,你喜歡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想想前歡杳杳,後來悠悠。連環:連結成串的玉環,比喻連續不斷。流水:流動的水,形容流逝的歲月。驚怪:感到驚異奇怪。沈郎:指南朝梁沉約,亦借指腰肢瘦損之義。潘鬢:晉潘岳《秋興賦》序:“餘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後因以“潘鬢”謂中年鬢髮初白。好事:特指男女歡會或婚配。追想:猶回想。杳杳:指渺茫。悠悠:指思念貌;憂思貌。

凝眸(móu),悔上層樓,謾(mán)惹起、新愁壓舊愁。向彩箋(jiān)寫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書郵。料到伊行,時時開看,一看一回和淚收。須知道,口這般病染,兩處心頭。目不轉睛的凝望。後悔上層樓。只是引起惆悵,新愁壓住舊愁。向彩箋寫遍,相思字了,重封卷,密寄書信。考慮到他走,時時開看,一看一回和眼淚收。要知道,這般的心病,兩人心頭。凝眸:注視;目不轉睛地看。惹起:引起。新愁:新添的憂愁。相思:彼此想念。後多指男女相悅而無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伊行:她那裡。


蘇軾的主要作品有: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贈劉景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蝶戀花·密州上元、沁(qìn)園春·孤館燈青、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阮郎歸·初夏、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惠州一絕 / 食荔枝、春宵、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江城子·孤山竹閣送述古、滿庭芳·歸去來兮、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西江月·平山堂、鵲橋仙·七夕、少年遊·潤州作、江城子·江景、上元侍宴、臨江仙·送王緘、少年遊·端午贈黃守徐君猷、江城子·墨雲拖雨過西樓、黠鼠賦等。

《沁(qìn)園春·情若連環》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併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