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重大疾病保險,值不值得買?

乖乖應該聽社會的話


重疾險還是非常值得買的。

咱們分2方面來探討:1、配置重疾險有哪些好處?2、中青年如何配置重疾險。

♦配置重疾險有哪些好處?

重疾險的保險金是給付賠償的,也就是確診了某種重大疾病、或者達到某種疾病狀態、實施了某項手術,就能夠獲得當初約定的保險金數額。

當初約定了,保險金額是30萬就理賠30萬,是40萬就理賠40萬,是50萬就理賠50萬……理賠的金額,完全不受疾病具體需要多少錢治療這個因素所約束。

所以,如果當初配置保險時買定的保險金額越高,扣除治療所需要的醫藥費,能剩下的可自行支配的資金就越多。這些剩下可支配的資金,可以用來彌補自己住院期間孩子、老人的撫養贍養費用;可以用來償還房貸、車貸;可以用來支付自己康復期間的治療花銷等等。

綜上所述,獲得重疾險理賠金有這些用途:①支付重大疾病治療費用;②支付治療康復期間花銷;③彌補治療期間無工作能力的收入開支;④孩子、老人的撫養贍養費用;⑤償還車貸、房貸等。

♦中青年如何配置重疾險

重疾險既然有這麼多好處,那麼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中青年怎麼配置好重疾險呢?

按這個步驟來配置:確定保額→確定保障時間和重疾賠付次數

1、確定保額

我們在上面看到了保額高的好處,相反如果保額不高,那麼一方面可能無法覆蓋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另一方面,就更別談什麼彌補收入損失之類的福利了。

所以重疾險的保額要買購,才能達到它最好的效果。

一般來說,重疾險保額比較推薦50萬元及以上。對於一些高淨值用戶,重疾險保額還可以考慮更高,甚至做到100萬以上。

2、確定保障時間和重疾的賠付次數

這兩個內容都與投保的時候,咱們考慮的保費開支有關係。

如果保費開支充裕,那麼就可以選擇保障終身的,能夠進行重疾多次賠付的險種。

如果保費開支拮据,那麼可以考慮定期重疾險,或者選擇重疾僅能賠付一次的險種。

買保險各家有各家的情況,每個人有不同的關注點。經驗可以借鑑,運用時卻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整。

以上是小幫保的建議,更多保險知識可【點擊右上角】關注小幫保進行了解。有保險問題歡迎隨時留言或私信~


小幫保險


重大疾病保險,值不值得買?

答案是肯定的,重疾險非常值得買。

為什麼呢?

一、用數據說話

其實,重大疾病中高發的就是惡性腫瘤。下圖是18年國家癌症中心發佈數據(18年發佈的是14年的數據)。平均每7分鐘有1人、每天超1萬人被確診惡性腫瘤,多麼可怕的高發率。



全國癌症發病疾病佔比前三是肺癌(佔比20.6%)、胃癌(佔比10.8%)、腸癌(佔比9.7),女性佔比前三的是乳腺癌、肺癌、腸癌,男性高佔比前三的是肺癌、胃癌、肝癌;

各個年齡段都有罹患惡性腫瘤的可能,0~14歲發病人數佔比1%,15~44歲發病人數佔比10%,45~59歲發病人數佔比28%,60~79歲發病人數佔比最高,達到了49%,80歲以上佔比12%;

20~50歲女性癌症發病率略高於男性,50歲以上人群男性發病率顯著高於女性。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數據,真是觸目驚心,這組數據還只是惡性腫瘤一種疾病的數據。我身邊的例子,我父親就是得了肺癌,目前還在治療中。

據衛生部統計,人的一生中罹患重大疾病的幾率高達72.18%,可謂幾率非常高,又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二、舉例說明

A 先生和太太生活在三線城市,兩個人都在國企任職高管,家庭稅後年收入穩定在 50 萬左右,其他福利待遇也非常不錯。

孩子今年 5 歲,報了幾個興趣班;家裡有兩個老人,身體都一般;還有幾十萬的房貸要還。

家庭風險分析:雖然夫妻兩人的工作十分穩定,但家庭責任也非常沉重,如果有人不幸罹患重大疾病或意外傷殘或者意外身故,鉅額的醫療費用和經濟收入中斷,可能會擊垮整個家庭。

那如果罹患了重大疾病,需要住院治療,錢從哪裡來?我承擔不起怎麼辦(因病致貧)?影響了我的工作,收入損失怎麼辦?能不能轉移這個風險?有,重疾險是一種選擇,但是需要提前購買重疾險,罹患重疾後是買不了的。

三、重疾險的作用

重疾險:防止家庭成員因為罹患重疾,造成鉅額醫療費用,以及無法工作帶來的收入損失。

重大疾病保險簡而言之就是以疾病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疾病保險。即只要被保險人罹患保險條款中列出的某種疾病,無論是否發生醫療費用或發生多少費用,只要符合理賠條件,都可獲得保險公司的定額補償。

舉例,如果A先生買了50萬的重疾險,保障終身,三年後不幸被確診為肺癌,符合理賠條件,那他就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保險公司按照合同約定賠付50萬的保險金。

A先生可以用這50萬支付醫療費用、用於家庭生活支出、還房貸車貸、後期的康復費用等,都是可以的,是沒有任何限制的。


四、幾點建議

1、重大疾病保險的主要作用並不是解決看病的醫療費用,而是彌補罹患重疾後的收入損失。

重疾險(解決罹患重疾後的收入損失):保障範圍是重大疾病,如果出險,一次性給付賠償金額以供被保險人彌補收入損失、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等。

罹患重疾後根本無法正常工作,治療期長,這期間就沒有了收入,但是相關支出並沒有減少,而且是增加的,重疾險的主要作用就在於此。

醫療險才是解決患病後的醫療費用,保障範圍是疾病醫療和意外醫療,如果出險,會根據合同規定報銷醫療費用。

所以購買健康險要買一個組合,重疾險和醫療險一起買。

2、買保險就是買保額,購買時一定設置足夠的保額,如果保額太低,當風險來臨時,那真是杯水車薪,也就失去了買保險的意義。

3、合理的保費規劃,買重疾險是一個長期的費用支出,一定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好費用支出的規劃,防止後期出現斷交,失去保障。

綜上,可見重疾險是非常值得購買的,當罹患重疾時,可以得到經濟補償,用來治療、彌補收入損失、康復費用等。

我是“光輝說險”,如有其他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光輝說險


被動收入為主的高淨值人群:沒必要,不值得,他們抗風險能力本來就很強。買高端醫療險可以滿足他們對高醫療水準和服務品質的要求,所以沒必要;高保額的重疾的支出不小,就算該筆支出一定是規劃來買保險的,換成其他保險產品,好處更多,所以不值得。

被動收入為主的中產:不那麼必要,但還算值,重疾險的財務穩定作用可以一部分緩解中產焦慮。

主動收入為主的中產:很必要,也很值得。重疾險設計出來就是為了補償主動收入因病中斷或終止的,所以必要;它能大大減少因病掉出中產圈層的概率,所以值。

主動收入為主的普通家庭:比較值得,但需選好產品,精打細算,否則萬一錯信了,花了冤枉錢,值也變成不值。

收入還比較低的奮鬥者:一般的重疾產品就不那麼必要,也不那麼值了。因為他們最必要的是好好賺錢。且一般的重疾險,即使是定期型產品,對他們來說,保費可能還是稍貴,不那麼值。但撇開重疾險不談,這部分人自身抗風險能力太弱了,意外險和百萬醫療險不那麼貴,可以考慮買上。至於重疾方面的保障,先暫時靠短期消費型重疾險過渡吧。


金先生的險路指南


個人認為:必須買。

很多影響健康的因素是個人無法控制的,導致大病的概率越來越高。社保也好,商業保險也好,都是解決這一難題的辦法,目的都是轉移健康風險。社保是自己用積攢的錢來解決醫療費用,商業保險是自己用少部分費用來解決社保無法解決的問題。

健康險中最重要的是重疾險,下面我以重疾險為例來說明。大家對是否要買重疾險可能是出於以下幾個考慮:

一、買了重疾險如果不生重疾,那不是白買了?

保險產品一定是拿多數人的錢,補償少數人,中間保險公司還要有盈利,保險公司只有盈利,才能生存,才能持續提供保險服務。

沒有發生保險事故的人,表面上看來,它是“虧”的,因為保險費白出了;而發生保險事故的人,也就是不幸降臨的人,表面是是“賺”的,但這樣的“賺”你要嗎?

二、很多人說保險騙人的,真生重疾了保險公司又找藉口不賠了

任何保險都有保險條款,任何保險條款都經保監會審過,所以一定不存在故意騙人的可能。但為什麼有時候保險公司會拒賠呢?因為即便是重疾險也不是保所有重疾的,只保保單上列出來的疾病,同時還有其它條款,如自殺是不保的。

只要是合同上列出來且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一定保,否則你一告一個準。

有人說,那合同條款我又看不出,那就真怪不得別人了,做為一個成年人,不看合同條款,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哦。

三、我有社保,又買重疾險會不會浪費呢?

社保是“保”不是“包”。有社保固然是好的,但社保只能提供一個最基本的保障,解決最基本的醫療問題,社保沒有重疾提前給付功能,購買商業保險, 特別是重大疾病保險,所患病症一經確診,保險公司都提前給付患者保障費用。

社保只是一個最基本的“保”而不是“包”,廣覆蓋低保障,只能保基本,不是包所有。

現在很多人都有個誤區,覺得只有有錢人才買保險。其實不然,越是經濟困難的家庭,對風險抵抗的能力就越差,就越應該購買保險。

認為自己沒有閒錢購買保險,說明大家還沒有掌握風險管理的基本方式。我們不能讓自己在風險降臨時措手不及,使家庭陷入困境。認為自己事業有成,有能力承擔健康風險,只能說明你目前的狀態很好。但是,人生與事業一樣有起有落。如果在遇到事業瓶頸的時候突然急需一大筆資金,那你還能輕易地拿出這筆錢嗎?

現在,市場上的保險產品種類繁多,人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量身定製保障計劃:中低收入者可以先考慮購買意外保障和醫療保險;中等收入人群可以購買一些分紅型綜合保障及醫療產品;收入中上的群體可以在充分做好風險管理後,選擇一些理財型產品。

四、正確認識保險

保險是一種商品,而商品必須“滿足顧客需求”才能有市場,保險產品滿足了顧客“轉移風險”的需求。

而商品也有另外一個特點,那就是為賣家提供收益,賣家也要獲利。所以有很多人想不明白,覺得買了保險但沒有出險,就“虧本了”。而買了保險但出險的人,獲賠了才覺得這保險“沒白買”。事實上,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保險觀念,那就是買保險,買的是保障,沒出事,那是幸運,我們應該祈禱——讓我的保險白買吧!如果出事了,那也應該感到欣慰——畢竟買了保險能夠有多一層保障。

保險產品保障被保險人在發生不幸事故時仍能擁有生活下去的基本條件,並能使人們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經濟補償。


懶呆先生


聊了很多期保險了,從大家的留言反饋看,大家對這個重疾險是很關注的。

不知道大夥發現沒有,現在越來越多的重疾險都包含了一個叫輕症保障條款

,就是說啊,不光是重疾,那些要命的病,有一些比較輕的病,保險公司也賠,這的確是個比較實用的點。

所以咱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重疾險中的輕症保障

首先說說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推出了含有輕症保障的重疾險,我覺著這個東西就是跟著用戶的需求走的。

第一個,大家現在對健康是越來越關注了,很多疾病它不等發展到重疾咱們就發現了,就去解決了,但是這種時候呢,我買了重疾險又賠不了,大夥心裡當然不爽了。

第二個呢,就是香港那邊人家挺早就推出了重疾設計多重保障這些事兒,挺吸引人的,這是為什麼那麼多朋友去香港買保險的原因之一,當然了,咱大陸這邊的保險公司也得跟上,所以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都推出了含有輕症保障的重疾險。

那麼買這種重疾險的時候,我覺得有三點大家需要注意一下。

第一個就是輕症保障的數量。

第二個就是賠付的次數和賠付的比例。

最後一個就看看有沒有這個叫輕症豁免了。

說白了,就是我們得了一些輕症,不是很重的病,哎,得了這個病,保險公司賠咱錢而且以後的保費就不用再交了,當然了,肯定是這個輕症保障數量越多賠付比例越高賠付次數越多而且還有輕症豁免是最好的,但是保險公司不傻,你要是含的這些優勢越多,保費肯定要適當的貴一些。所以咱買的時候,哎,還得真得挑一挑啊。

一般情況下,這個賠付次數都是1次到5次啊不等,賠付比例基本都是20%,大部分都含有這個輕症豁免條款,但是對於這個輕症的這個保障數量這一塊,哎,這塊大家要好好選一選。因為現在還沒有對於這塊的一個明確的規定,所以不同的保險公司推出的這個產品啊,差異化比較大,這個時候和選的時候,還是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來挑一挑。

以上內容來源【小司淘保】的訂閱號,歡迎關注!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對您有幫助,歡迎轉發,分享給您的朋友。

也歡迎大家關注今日頭條頭條號【小司淘保】!更多社保政策、防騙指南和手機應用盡在“小司淘保”


小司淘保


“”辛辛苦苦三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這是一旦患了大病,會給一個普通家庭經濟狀況帶來災難性的壓力。儘管我們的社保體系也在不斷健全,但是有報銷比例和保險額的限制。


首先,現在的重大疾病發生幾率太高。

環境汙染、食品安全,再加上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習慣差,遺傳等因素,重疾的發生率越來越高。現在一個人發生重疾的比例72.18%。
第二,治療費高是重疾的一大特徵。據專家統計,如果一個重疾只需要10萬元現金,中國有85%的家庭拿不出,14%的家庭拿出會影響其他財務計劃,能拿出的只佔到1%。其實一旦發生重疾,涉及到的遠不僅僅是治療費用,還有後期的康復護理、安心養病的費用,還有因喪失工作能力後的收入損失,當然還有給家人造成的巨大的財務損失和精神損失等。



第三,重疾會對家庭成員帶來影響。如果一家之主發生重疾,除了自己要受病魔的折磨,還需要額的醫療費用,又失去了收入來源,家裡的房貸、負債該如何償還?孩子以後的成長教育改如何承擔?年老體弱的父母以後該如何贍養?一家老小的未來生活將如何繼續?
所以,重疾險是為了防範家庭因為重疾而陷入金融風險。
第四,商業保險的重疾險屬於儲蓄給付型的,也就是說,一旦確診就按保額來支付費用,至於自己怎麼使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決定。這樣,劉可以先用商業保險給的費用先治療,再到社保報銷,何樂而不為。


閒聊一刻


重疾險現在各家公司在設計的時候,一般都會加上身故和年金轉換的責任,所以這個本質上就是家庭資產合理規劃的一部分,都是要考慮的!

至於說怎麼配置,那就要根據個人實際情況了,有的人額度配置高,有的人額度配置低僅此而已,不存在高淨值人群不需要,其他人群需要這一說!

針對普通家庭來說,這個就是合理存錢,儲蓄的一個途徑,然後讓僅有的錢,有了槓桿作用,在風險面前會更踏實!

對於高淨值人群來說,就是對於未來一些不可控風險的未雨綢繆,畢竟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承諾自己一輩子,永遠在頂峰,高高在上,一帆風順!這個重疾配置,就是他最後一道防火牆,但是這類人群,額度一定要足夠高!在事業上升階段,就是錦上添花的一件事,所以要配置!如果感覺沒意義,要麼就是額度低,要麼就是參考對象不對!


郜須家


本人買了好幾份共幾十萬保額的重疾險了。

第一個是10萬保額帶身故責任的。

後面幾個是主險是終身壽險,附加險是重疾險的太平洋人壽的金佑人生2017版,保額遞增英式分紅,保額每年增加約1.39%多。

還有返還型的防癌險,太平洋人壽的愛無憂,幾十萬保額,對癌症槓桿很高。

還給自己買了一個養老險。

為什麼分開買?因為一次繳幾萬的保費對月光族來說壓力比較大,分開繳就好的多。

本人認為,誰都不希望自己重疾出險,但是環境汙染這麼厲害,霧霾月月見,連夏天都有霧霾,自己的健康已經自己做不了主了!

自己家直系2代親戚有得癌症和心臟病的,說明自己家族不是那種身體超級好的。中國人口占世界的1\\5,肺癌患者佔世界的1\\4,環境汙染超級厲害,誰也跑不了!

在自己年輕,身體好的時候買點重疾險是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睡覺踏實。

買重疾險要買有身故責任的,就是有壽險功能的。雖然比較貴,槓桿不是很高,但是猝死,意外身故保險公司也賠保額。買重疾險不要圖便宜(有的業務員說這種重疾險槓桿超級高),買那種純重疾險,不帶壽險功能,萬一被保險人猝死(意外險好多不賠猝死的,注意)或者意外死亡,保險公司不賠保額,就把家人坑了,這種案例特別多。

看過一個保險公司2016年重疾險的理賠數據。那排名前幾十個理賠案例裡竟然有1\\5左右是被保險人意外身故理賠。其實在保險公司重疾險出險概率才萬分之一左右,出險率很低的,為什麼?因為只有身體健康才能買重疾險,所以出險率低。但是每個人意外出險的概率都差不多,經常出差跑遠路的,遇到意外的概率肯定高。

太平洋人壽的金佑人生2017版重疾險一個特殊的優點是裡面有好幾款重疾理賠標準低,保額分紅只是一個次要優點。這個重疾險的老版本金佑人生2014版在2016年賣了一個第一,說明廣大百姓對其還是比較認可的。



我列舉幾個好表述的理賠標準供大家參考。

太平洋的金佑人生2017版重疾險裡的一型糖尿病有相應的診斷證明,打胰島素180天,就達到理賠標準了!而很多保險公司要求有因糖尿病引起的眼疾,安裝心臟起搏器或切除一趾,才達到理賠標準。有的小保險公司甚至要求切除一手或一足才達到理賠標準。

太平洋的金佑人生2017版重疾險裡的嚴重哮喘,要求是過去兩年內曾發生哮喘持續狀態,滿足下面2項標準就達到理賠標準,平安要求是3項,新華要求是全部5項,你們說差多少?

太平洋的金佑人生2017版重疾險裡的系統性硬化病(硬皮病),沒有特殊疾病不保。很多保險公司的附加條款是:1.侷限硬皮病;2.嗜酸細胞筋膜炎;3.CREST綜合症,這3條不保。

還有還幾條不好表述就不說了。很多客戶不瞭解重疾險的理賠條款,發生重症去保險公司理賠才發現自己買的重疾險價格便宜,理賠標準不"便宜",人家買的別的保險公司賠了,自己的沒賠,"大罵保險是騙人的"。保險公司理賠按合同走,理賠標準高,不達標肯定賠不了!甚至有的保險公司疾病條款裡就有"暗坑",譬如某安的重疾險的輕症把幾個輕度癌症拆分,輕症裡沒有不典型的心肌梗塞,冠狀動脈介入手術,輕度腦中風,較小面積的三度燒傷。我的一個朋友孩子買他們的產品了,得了川崎病沒賠,據說他們重症裡沒有。望廣大同胞買保險的時候擦亮眼睛,仔細看條款,不要被"業務員"忽悠了!


理解宇宙萬物與自身


兩份重疾險,沒有一點用處!

心臟支架兩個,共花費八萬,心臟介入術居然不是重疾,開胸搭橋才算!

談一下癱瘓的條款,癱瘓180天還起不來才算重疾

什麼確診即賠,什麼最高多少萬,都是文字遊戲

籤合同的時候隨便一簽,聽保險人說的天花亂墜。保險合同的條款,哪個百姓能看懂,都不是出事了,才翻出來,一看這不賠那不賠.....


蓉234566


一、

雖然人們得重疾的幾率不大,但是如果真得了,自己抗不抗的住重大疾病的治療康復費用?

二、

雖然我也覺得重疾險理賠條件苛刻,但這事還真不能怪保險公司。

上圖中的25種重大疾病佔據了重疾險理賠的95%以上,25種重疾的疾病定義、理賠條件由《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統一定義,而這份規範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共同制定。只要是中國銷售的成人重疾險,都包含這25種重疾。

三、

說起來有點無奈

目前世面上銷售的保險產品已經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產品了。

沒錯,就像在古代,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騎馬了,雖然以後會有汽車、飛機,但是很抱歉現在沒有。


目前最好的保險保障組合 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壽險

盡人事聽天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