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全球頂尖100位材料科學家,6位出自中國科大,其中3位是同班同學

材料對於一個國家工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曾經一顆小小的圓珠筆鋼珠,刺痛了中華兒女

,難道是中華兒女不夠明聰,缺乏材料學家,連小小的鋼珠都造不出來麼?

顯然不是!

早在2011年前後,2000-2010年全球頂尖一百材料學家和化學家的榜單發佈,其中不乏中國人的身影,而且甚至出現了霸榜。不僅如此,更為有趣的是榜單上的6位科學家,曾經畢業於國內同一所大學,也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其中3位更是出自同一個班級。

段鑲鋒、殷亞東、孫玉剛三人,在中國科大是9212班(即92級應用化學系)同學。

全球頂尖100位材料科學家,6位出自中國科大,其中3位是同班同學

據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PAC)宣佈2011年是國際化學年,期間發佈了全球頂尖一百化學家榜單和頂尖一百材料科學家榜單。有些科學家同時上了這兩個榜單,基於同樣標準遴選的“頂尖一百”材料科學家榜單和“頂尖一百”化學家榜單,同時上榜的科學家較多。

全球排名前5位材料科學家中,中國科大校友獨佔其四,楊培東(第1)、殷亞東(第2)、夏幼南(第4)、孫玉剛(第5)。而進入榜單的6名中國科大校友分別是:楊培東、夏幼南、段鑲鋒、林文斌、殷亞東、孫玉剛。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華夏兒女上榜。

全球頂尖100位材料科學家,6位出自中國科大,其中3位是同班同學

可見,華夏兒女多才俊,不乏頂尖科學家。雖然他們大部分在美國工作,但是卻多數保留著中國國籍。從這方面來看,其實中國並不乏材料領域的科學家。理性地來看,研發材料的同時,還需要有足夠的工業基礎為新型材料生產做好支撐,而這方面我們還不處於優勢。畢竟研發與量產同等重要,科研成果長期 “躺在實驗室”,這會讓科研成果大打折扣,因此產業無法形成凝聚人才的能力。

“中國製造”在全球如火如荼,但其中最基礎的便是材料。簡單地來說,沒有好的鋼材,很多工業發展都要受阻,這其中包括了製造業的方方面面。比如工業母機和新型材料,技術上的缺失,也讓很多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劣勢。

當然,中國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有著很強的科研能力,這種能力一旦釋放,將會為國家各方面注入動能。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激發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的科研能力,恐怕最為重要的就是科研成果的轉化。

全球頂尖100位材料科學家,6位出自中國科大,其中3位是同班同學

瞧著我們國家的科學家在國際上大放異彩,我們為之高興,但是中國人的科研成果,卻白白為他國做了嫁衣,卻也讓人惋惜。或許,我們不僅僅要想如何吸引人才,而更為緊迫的是如何為科研人員搭建一個發揮才華的舞臺,讓他們的科研成果能夠順利轉化,在產業中發揮作用。

筆者也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中國人進入到世界學術的頂尖,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數字會越來越大。

中國人不缺乏聰明才智,缺乏的是寬鬆和高效的科研時間。短短的幾十年,曾貧瘠的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信假以時日,中國將會發生更大的變化,也會有更多的科學家回到祖國發展,為國家的事業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