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协和人的故事 l 点赞量超过25万,北京协和医院为什么这么牛?

最近,在知乎上刷到这样一个话题“北京协和医院有多牛”。截至目前,这个问题获得了2800多条回答,单条回答最高点赞量超过25万,评论超过1万条。


作为一个非明星娱乐,非社会热点问题,这样的话题关注度是非常可观的。事实上,即便是明星娱乐、社会热点类的问题,也很难达到这样的关注度。


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尤小迈花了很长时间细细翻阅了这个话题下面的一些回复,发现99%以上的回复都是褒扬的。浏览过程中,尤小迈也常常看的热血沸腾,深感“在这里留言的患者和医生都是最可爱的人”。(PS:建议我们的医务人员有时间去看一看这个话题,因为从这近3000回复中可以看出,协和“牛”的除了技术,还有人文建设、医患关系、医疗服务……里面有很多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


从1921年建院至今,“协和”大名在医疗领域如雷贯耳,作为中国最好的医院,“中国医院排行榜”连续多年蝉联第一。


那么,这家医院,是依靠什么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最牛”医院呢?有哪些秘诀呢?


最大的秘诀是“人才”

协和的成功首先在于人才!协和成立百年间,涌现出张孝骞、林巧稚等无数医学大师,培养出许多奠基中国医疗事业的重要人才。


众多医学人才的涌现,归根结底与协和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密不可分。正是因为如此,协和的发展也是一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进步完善的实践史。


协和医院的住院医规培,无论是有经验的主治医师,还是有威望的医学大家,均要从住院医师起步。协和医院副院长张抒扬教授曾说,协和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秉承“三基”、“三严”原则。“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


首先,严肃的态度。

严密的遴选机制,可以确保具有较好基础理论功底的医学毕业生,能够获得机会,进入住院医师培养计划。全院招收住院医师的基本要求一致,首先经过医院专门委员会的面试,该委员会是由标准程序随机选出的各专业高年资员工组成。通过一轮面试的住院医师还要经过二轮专科委员会的面试和选择。


其次,严格的要求。阶段培养,可以保障住院医师在实践中获得系统的诊疗基本知识。协和的住院医师分为住院医师和总住院医师两个阶段,突出的是24小时负责制和各级查房制度。


另外,协和至今保留大内科、大外科的二级学科系建制,住院医师要在二级学科下属的各三级学科进行全面轮转,培养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的临床思维。


最后一个是,严密的方法。能力评估体系将固定考核和动态考核有机结合,检验住院医师对基本技能等的掌握程度。以急诊科为例,包括心肺复苏技能在内共23项临床能力,作为必备技能贯穿于住院医师3年的培训周期,每项技能通过考核才能毕业。


另外,住院医师培训还体现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上,通过“传帮带”的导师制,通过传承临床教学培养的模式,造就了协和医生扎实的临床功底。


现代医学先驱张孝骞教授提出:医学生在毕业之后必须“有一个扎扎实实的住院医师培养阶段”,这样才能“学好临床基本功,锻炼观察能力,养成全面观点,掌握临床思维方法”。正是由于这种住院规培的培养理念和实实在在的落实措施,才让协和医院在医疗行业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树立了专业与钻研的名院品牌。


协和“三宝”


很多人都知道,协和有“三宝”:病案、图书馆、名教授。正因为有这“三宝”,才使得它成为医学大师的摇篮,人才辈出,薪火相传。


协和第一宝:病案

协和以保存病案历史最悠久、保存数量最大、名人病案最多而享誉海内外。自1921年建院至今,医院完整保存病案335万份,成为中国现代病案管理的开端。


协和人的故事 l 点赞量超过25万,北京协和医院为什么这么牛?


曾经有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20世纪60年代初,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的夫人患病,很多专家都无法确诊,最后请协和医院著名内科专家张孝骞大夫诊治。张大夫在没给病人做任何辅助检查的情况下,仅通过详细询问其病史和查阅相关病案,就准确地诊断出马夫人的病症。这件事在当时轰动了医学界。


十几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金会主席访华,无意间提起他是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生的。陪同人员告诉他,可以到医院找找当年的出生记录。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一位普通异国婴儿的出生记录难道还能保存?到了病案科,这个疑问轻而易举就被解开。他的病案里不仅有出生时的基本情况,还以纯蓝色彩清晰地印着小脚印,就连当时他母亲每次哺乳的时间在病案中都有详细记载。


这就是协和医院的病案,记录之详细,保存之长久令人叹为观止。这样的病案医院已经积累了240万份,时间跨越85年,这该是怎样的一笔财富啊!


协和第二宝:图书馆

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建校之初,学校就非常重视图书馆的建设。1917年,在协和医学院新校舍建造前,在原英国医生在华创办的协和医学堂校舍旧址—洛克哈特楼,医预科图书馆正式建立,成为现今协和医学图书馆的前身。


历经百年沧桑,协和医学图书馆已是我国馆藏资源最为丰富的医学图书馆,400多种世界一流医学期刊从创刊号开始即成套收藏,珍藏的中医古籍年代最早的距今已七百多年。据说,自1824年创刊至今的每一期《Lancet》(《柳叶刀》杂志)在这里都能找到。


在一百年的历史中,协和医学院图书馆收获了诸多荣誉:1957年被国务院指定为“全国第一医学图书馆”;1990年成为原卫生部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国家中心和“WHO储藏图书馆”;2000年被指定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医学分中心……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除了图书,临床医生们更多倚赖网络医学数据库的资源来更新知识、指导临床。协和图书馆也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大数据潮流,为临床医生订阅大量的医学数据库,并定期开办文献检索与数据库使用讲座,保障学习者不断进步。


协和第三宝:名教授

协和教授们的诊疗思维是宝,临床经验是宝,科研思路是宝,高尚品德是宝,谆谆教诲是宝,人生智慧是宝,可谓全身上下处处是宝。我们来列举几位耳熟能详的协和名教授:


协和人的故事 l 点赞量超过25万,北京协和医院为什么这么牛?

张孝骞,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


张孝骞教授作为一个杰出的临床医学家,在整整65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在临床诊断中显示出极为高超的技术。

他认为只有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医德,才是医务人员精进医术的强大动力。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他才能做到他一贯主张的“勤于实践,反复验证”。


协和人的故事 l 点赞量超过25万,北京协和医院为什么这么牛?

曾宪九,著名外科学家、我国现代基本外科奠基人之一


曾宪九教授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外科医师,主编了《医学百科全书·腹部外科分册》。

70年代初首先在临床上开展胃肠外营养的研究,70年代末又研究创伤及外科感染病人的代谢和营养支持。在协和医院他倡导成立了多科系参加的胰腺疾病研究组 ,开展胰岛β细胞瘤、胰头瘤的综合研究。


协和人的故事 l 点赞量超过25万,北京协和医院为什么这么牛?

林巧稚,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林巧稚不仅医术高明,她的医德、医风、奉献精神更是有口皆碑。她献身医学事业,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刻敏锐的观察力,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有高超的本领和独到的见解。

她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妇产科各种疑难病,确认了癌瘤为戕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地跟踪追查、积累了丰厚的供后人借鉴的资料。

或许有人会说,协和家底丰厚,自然可以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取得更加权威的地位。我们不否认这一点,但是这也正好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方向。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我们的医院管理者可以从协和的经验中,提取精华,结合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指导自己医院实现快速发展。


本文依据燕园医课堂微课(第124节)及网络资料整理而成

想要了解前沿、健康资讯及协和专家会诊故事可关注“北京尤迈医学诊所”微信公众号,如果想要预约咨询北京协和医院权威专家门诊,可添加15116912150微信号询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