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為這對父子點贊!自費為全村挖了一口“救命井”

今日陽新記者 石振華 《華中瞭望》黃練秋 湖北陽新報道!

持續的乾旱天氣,耗幹了龍港鎮茶寮村小溪裡的最後一滴水,村裡出現水荒,兩千多村民遭遇無水飲用的境地。

為這對父子點贊!自費為全村挖了一口“救命井”

在深圳工作的年輕小夥張遠剛聽說村裡鬧水荒,他花費36000元在房屋的後院裡,掘地挖井160餘米,為村民挖了一口“救命井”,暫時解決了村民的用水難題。

為這對父子點贊!自費為全村挖了一口“救命井”

一口160餘米深的“救命井”

12月,雖早已入了寒冬,與往年的陰雨綿綿不同,今年出奇的乾燥,天天豔陽高照。

為這對父子點贊!自費為全村挖了一口“救命井”

10日又是豔陽天。在茶寮村十組村民張召來家的後院裡,一輛輛三輪車停靠在空曠處,每輛三輪車內裝的都是空水桶。村民正依次排隊,提著水桶接水。

為這對父子點贊!自費為全村挖了一口“救命井”

目前,十組村民,甚至包括另外的六個組的村民,都靠張召來家後院的這口新水井吃水,儼然成了村民眼中的“救命井”。

其實,以前茶寮村有水吃。“村莊旁邊的那條小溪,水流長年不斷。祖祖輩輩都靠小溪的水生活。”80多歲的老爹爹陳新略身體硬朗,雙手抱住剛接滿水的塑料桶,嘆氣告訴記者,“今年因乾旱,小溪在七八月份就斷流了。”

為這對父子點贊!自費為全村挖了一口“救命井”

小溪乾涸,村裡出現了水荒,兩千多村民遭遇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無水飲用的境地。當地政府隔三差五地運些飲用水救濟,但無異於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滿足村民的日常用水。

7月份,在深圳工作的年輕小夥張遠剛,在電話中與家人聊天時,聽說了此事,向他父親張召來寄來三萬多元,讓父親在後院掘地挖井,解決水荒。

為這對父子點贊!自費為全村挖了一口“救命井”

剛開始,張召來以為挖個幾十米,應該會出水,但一直挖了一百米,仍不見水影子。“直到挖到160餘米深度,水才向上湧。”張召來告訴記者,“估計是挖到地下河了,汩汩清水直往上冒,堵都堵不住。”

記者在現場看到,為了方便村民接水,張召來用兩根管子,從水井處把水引到外邊。“這樣既保證了水質乾淨,又能讓村民更快速地接水,避免了擁堵。”張召來指著水井的構造告訴記者。

這口井成功挖出水,解決了附近包括十組在內的共七個組、2000多村民的日常生活用水,暫時解決了村民無水吃的難題。

村民為張家父子豎起大拇指

張召來的水井都是免費為村民供水,這一善舉,得到了村民的好評,大家都為張家父子豎起了大拇指,表示感謝。

隔壁村白嶺村四組村民張遠松每天要駕著小三輪來張召來家接兩次水。“要不是這口井,我們真不知道該如何過日子。”張遠松對張召來一家感謝不已,“如果張召來收水費,也是情理之中,但他是無償給村民使用,真是大好人啊!”

以前,張召來在十組當過隊長,為村民辦了不少實事,大家對他的評價都很高。而張召來的兒子張遠剛雖然年輕,但也是個黨員,在村民的眼中,從小董事善良。

在張召來看來,免費提供飲用水,其實不算什麼大事。“我們都是鄉里鄉親的,又是在乾旱之年,雖然投資了三萬多元挖井,但絕不能昧著良心賺這個錢。”張召來說,確實有人給他出過注意,讓他把水井裡的水改裝成桶裝水,然後售賣給村民,但被他否定了。

在水井成功出水的時候,為了村民的健康考慮,張召來還取水送到縣相關部門進行了檢驗。結果顯示,這口水井的水質非常好,可以開發研製成礦泉水。“我們都知道這口水的水質非常好,但張家卻沒開發這口水井發財,而是免費給我們飲用,我們心裡都記得這個恩情。”村民不善表達,只是用簡單的事實陳述著對張召來一家的感恩。

自從七月份開始,村民肖雨芹一直來張召來家取水飲用。當天,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張召來家的水井旁洗衣服。“為了節約家裡的水,我都會來這裡洗衣服,然後再帶一桶水回家。”肖雨芹告訴記者,她每天上午或下午來這裡提水,隔壁的茗山村村民也來這裡取水,“多虧了有這口井,不然叫村民如何生活呢。”

記者在現場觀察發現,僅半小時內,前來取水的三輪車就有十幾輛,一直排到了馬路邊。

為這對父子點贊!自費為全村挖了一口“救命井”

茶寮村民的期盼

村民吃水需要到張召來家取水,雖然有些不便,但總算解決了無水飲用的燃眉之急。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井水不停地往外流,非常浪費水資源。“我可以無償地把這座水井貢獻給村裡建水池,但我自己真沒這麼多資金來建設。”看著甘泉不停往外冒,張召來心裡很是心疼,卻又無可奈何。

同時,看到村民每天為了飲水問題來回奔波,張召來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這事,我睡不著,特別是看到那些七八十歲的老人顫巍巍地拿著桶來提水,心裡更不是滋味。”60多歲的張召來深有同感,“年齡大了,腿腳都不大靈光了。走路都費勁,何況還提著一桶水呢。”

村民也有同感,都在為水資源的浪費感到可惜。“我們希望政府能為我們修建自來水,解決我們飲水難問題。”採訪時,村民都在期盼政府能拿出資金解決飲水難問題。

“這也不是長久之計。”村支書張遠裕告訴記者,還得從長遠考慮,可以在張召來家水井建一座水池,用水管把水接通到每家每戶。“但這是一筆大的資金,村裡確實拿不出來。”

不過,目前村委會已經向政府打了報告,反映了這個情況,“我們也準備向縣水利局申請。”張遠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