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帝國的顏值:“紅色”如何改變了英國的文明進程?(下)


帝國的顏值:“紅色”如何改變了英國的文明進程?(下)

在《 》中,我們知道,紅色火焰預示了維京時代的崛起,紅色旗幟則象徵著諾曼征服的開端,而紅色吊襪帶又代表了金雀花國王對騎士精神的追求和嚮往。

但,紅色對英國的影響還遠未至此。甚至在本文中,你們完全可以預見到,一個強勢的大英帝國是如何從紅色中誕生的。

01 紅色的玫瑰,蘭開斯特的反擊


帝國的顏值:“紅色”如何改變了英國的文明進程?(下)

圖左為蘭開斯特家族的紅玫瑰,右側為約克家族的白玫瑰

公元1485年,8月22日,博斯沃思荒原,沼澤中散發著一陣惡臭。

28歲的亨利·都鐸騎在戰馬上,他早已厭倦了這場王位之爭。身後的蘭開斯特叛軍高呼著,就讓成敗在此地揭曉吧!

山坡那邊,國王理查德三世輕吻了下自己的寶石戒指。約克家族能走到今天,實屬不易。他沒理由再將寶貴的英格蘭王座拱手相讓。

這必將是一場載入史冊的血戰。

沙礫在衝鋒的腳步中晃動,亨利知道,自己這2000多名法國嘍囉和蘇格蘭僱傭兵並不靠譜,但他已沒有別的選擇。

易邊的理查德三世則求勝心切。他拖著彎曲的脊背,和皇家衛隊一同衝進亨利陣營。喊殺聲驚天動地,誰也不曾料到病弱的英王還有如此氣力。

顯然,亨利的烏合之眾完全招架不住這波攻勢。若不是法國人的步兵方陣為其築起銅牆鐵壁,這場戰爭早已毫無懸念。但此時,皇家衛隊卻在慌亂間失去了陣腳。

理查德三世驀地回頭,望了望山坡那端的斯坦利爵士,眼中充滿懇求和期待。但他可能不知道,斯坦利已不再是他忠心的僕人,其手下的6000精銳更不是。

混亂中,皇家衛隊被倒戈的斯坦利爵士殺得措手不及,國王頭骨也被叛軍敲得稀碎,白色玫瑰徹底凋零了。

帝國的顏值:“紅色”如何改變了英國的文明進程?(下)

圖為亨利·都鐸

這一役,讓約克家族的理查德三世成為了英國曆史上第二位戰死的國王。(第一位是諾曼征服時,在黑斯廷斯折命的哈羅德二世)。

紅玫瑰重新綻放,蘭開斯特家族贏得這場長達30年的王位之爭。後來,為鞏固戰爭成果,亨利·都鐸選擇與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聯姻,從而確立合法的英王地位,史稱亨利七世。

這場玫瑰戰爭幾乎耗盡了英格蘭貴族全部氣力,但也為日後都鐸王朝中央集權的君主制度開闢出捷徑,成為英國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爭事件。

02 紅色的衣帽,王權與教權的碰撞


帝國的顏值:“紅色”如何改變了英國的文明進程?(下)

1530年,11月中旬,萊斯特修道院。他拖著虛弱的身體,跪倒在十字架前,虔誠地祈求寬恕。一年半前,托馬斯·沃爾西還是英格蘭權勢最大的樞機主教(紅衣主教)、王國大法官,地位僅次於英王亨利八世。

可他怎麼也沒想到,國王會因為一紙婚約將自己囚禁於此。

亨利八世一直苦於沒有男性繼承人。儘管他和原配阿拉貢的凱瑟琳育有一個可愛的女兒瑪麗·都鐸,但這卻遠未達到英王的期待。

彼時,宮中又迎來一位新侍女,安妮·博林。她剛從法國回來不久,長長的黑髮,白皙的脖頸,還習得一身法國女人特有的溫柔。

帝國的顏值:“紅色”如何改變了英國的文明進程?(下)

圖為安妮·博林的劇照和畫像

很快,英王就瘋狂淪陷了。他暗自和安妮·柏林幽會,全然不在意凱瑟琳王后的哀求。甚至,他還動了廢黜皇后,擁戴安妮的念頭。

書桌前,亨利八世皺了皺眉,他反覆念著給教皇克雷芒七世的請求信。凱瑟琳嫁給過他大哥,當年若不是為維護都鐸王朝的統治,也不會忍氣接納這名嫂子。

現在,亨利已長大成人,羽翼豐滿,是時候和過去說再見了。他派遣自己最信任的紅衣主教沃爾西去督辦此事,心中充滿對未來的暢想。

帝國的顏值:“紅色”如何改變了英國的文明進程?(下)

圖左為亨利八世,右為托馬斯·沃爾西

但是,羅馬教廷不是亨利的遊戲場,教皇更不是聽令的沃爾西——他們擔心判決會得罪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五世(他是凱瑟琳王后的侄子),遂駁回亨利的請求:凱瑟琳依然是其合法妻子。

惱羞成怒間,亨利八世剝奪了紅衣主教沃爾西的全部宮廷權力,逐出皇宮聽候調遣。同時,委任托馬斯·克倫威爾為樞密院大臣,著手進行一項震驚朝野的秘密事宜: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不惜與羅馬教廷徹底決斷,也要迎娶安妮·博林。而現在唯一的希望就寄託在克倫威爾身上,還好,後者已尋到馬丁路德的改革蹤跡。

1534年,英國議會廳,到處瀰漫著緊張的空氣,坐在下席的主教們焦躁不安。他們知道,英格蘭國王即將做出史無前例的改革舉措,但結果如何誰都無法預測。

隨後《至尊法案》在亨利近乎嘶吼的聲音中頒佈了。它讓國王成為英國國教”聖公會“的唯一領袖(聖公會和天主教教義一致,只在細節處有修改),從而令其擁有宗教和世俗事務上的絕對權威。

至此英國已完全脫離羅馬教廷控制,成為擁有完整主權的新教國家。

後來,亨利八世順利地由自己判決婚姻無效,並與安妮·博林舉行大婚。只不過,這對新人的關係也沒維持多久——安妮·博林在誕下伊麗莎白一世後便不再得子嗣。亨利八世失望極了。

1536年5月19日,9點。這位英格蘭皇后最終在宮廷權術中敗陣,被克倫威爾等人送上了斷頭臺,成為英國曆史上第一位被公開處決的皇后。諷刺的是,亨利八世在其之後又娶過4任妻子。

03 紅色的十字,微妙的邦聯共主


帝國的顏值:“紅色”如何改變了英國的文明進程?(下)

公元1603年,3月24日,里士滿皇宮。病榻上的伊麗莎白一世逐漸失去意識。大臣們焦躁地圍繞在她身旁,祈求上帝能再多給女王些時間。

但伊麗莎白還是帶著她的貞潔離開了,只留下一紙承諾。此時,遠在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正推搡著信使,反覆確認了這個消息。

沒錯,在《1603年聯合法案》生效後,詹姆士六世即成為女王欽點的接班人,是蘇格蘭、英格蘭以及愛爾蘭共同的王,史稱詹姆士一世。(愛爾蘭在1541年就已和英格蘭實現邦聯共主)

帝國的顏值:“紅色”如何改變了英國的文明進程?(下)

圖左為英格蘭國旗,右為蘇格蘭國旗

1606年,在新英王的帶領下,議會又將蘇格蘭人的聖安德魯旗幟(藍底白叉)與英格蘭的聖喬治十字棋(白底紅十字)重疊在一起,成功塑造了英格蘭王國嶄新的標誌。(1707年《聯合法案》後稱“大不列顛王國”,1800年又加入愛爾蘭的名字,稱“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

帝國的顏值:“紅色”如何改變了英國的文明進程?(下)

公元1606年,英國國旗

至此,斯圖亞特王朝接棒都鐸王朝,正式將蘇格蘭、英格蘭以及愛爾蘭打造為邦聯共主的強勁帝國,殖民範圍遠至北美大陸。(1801年,漢諾威王朝將愛爾蘭白底紅叉的聖帕特里克旗加入到英國國旗中,形成現有樣式,如下圖)

帝國的顏值:“紅色”如何改變了英國的文明進程?(下)

但英國的邦聯共主絕非萬全之策,斯圖亞特的國運也險些命喪於此。

1649年,1月30日清晨,白廳的寒風讓人警醒。查理一世穿著兩件襯衣,顫顫巍巍地走向斷頭臺。在奧利弗·克倫威爾和圓顱黨人的注視下,他故作鎮靜,不願流露出絲毫膽怯。

帝國的顏值:“紅色”如何改變了英國的文明進程?(下)

圖為查理一世被斬首

這位曾高高在上的英王,再也沒有了往日神采,他落寞的眼神彷彿在告訴後人:做人需要從一而終,切不可舉棋不定。

查理一世的癥結就在於此:英國本是新教國家,可他偏娶了一位虔誠的天主教王后。耳邊風動搖了查理對新教的信念,也動搖了他在蘇格蘭人以及英格蘭人中的地位。

當他偏執地要求蘇格蘭新教徒也需採取天主教禮節時,寒意其實就已經飄向了他的脖頸,只不過這位英王反應過於遲鈍罷了。

果然,蘇格蘭新教徒們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抵抗情緒。

但若想討伐這些不聽話的北方佬,查理一世必須先得到議會的支持,或者說先得到錢。

此前,國王已連續11年未召集過議會,對他來說,議會只能是一部不能反駁的提款機器。但議會成員們卻不這麼想。

他們說出查理的種種不是,闡述了英國發展遇到的種種障礙。但這些話放在英王面前,屁都不是。

他只在乎蘇格蘭的新教徒是否能臣服於自己,於是再次丟下議會,發啟了兩次主教戰爭。結果卻皆以失敗告終。

帝國的顏值:“紅色”如何改變了英國的文明進程?(下)

圖為奧利弗·克倫威爾

查理一世種種瘋狂得操作,讓代表資產階級新貴族的奧利弗·克倫威爾等人尋到了死亡氣息。當國王嚴詞拒絕議會謀求的權力後,英國內戰正式打響。

最終,克倫威爾的新模範軍在內茲比戰役中徹底擊垮國王部隊,並於普雷斯頓戰役再次擊敗國王求來的蘇格蘭聯軍。至此,查理一世大勢已去。

寒風吹透了他的臉頰,不再有血色。他寬恕了劊子手,但他卻寬恕不了背叛的英國臣民。

邦聯共主讓查理一世深陷於蘇格蘭長老派、英國聖公會、愛爾蘭宗教矛盾等各方勢力爭端中,再加上破繭而出的新興資產階級力量,似乎這位斯圖亞特第二任國王的命運,冥冥中早已註定。

紅色的軍服,帝國之崛起


帝國的顏值:“紅色”如何改變了英國的文明進程?(下)

1645年2月,英國議會,奧利弗·克倫威爾露出一絲狡黠的微笑。議會已通過《新模範陸軍法案》,一支即將左右帝國命運的部隊正式成立了。

新模範軍是英國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正規部隊,早期由自耕農組成,後加入了一些具備作戰經驗的新教老兵。

法案發布後,這隻陸軍規模被限制在22,000名士兵左右。包括11個騎兵團,12個步兵團,和1個龍騎兵團。成員均需穿著威尼斯紅色大衣配白色,藍色或黃色飾面。

按照迷信說法,紅色大衣可以遮蓋住鮮血,令士兵生猛無畏。克倫威爾正有意打造這樣一支鐵軍,事實上,他確實做到了——正是這隻紅色精銳,在內茲比戰役中殺得王軍屁滾尿流,一舉贏得了“鐵騎軍”的美譽,並將克倫威爾和資產階級力量推上歷史舞臺。

後來,儘管查理二世的復辟導致新模範軍解體,但紅色卻永遠留在了帝國部隊中,標誌著大英帝國的崛起。

帝國的顏值:“紅色”如何改變了英國的文明進程?(下)

圖為安妮女王時期的英國海軍

安妮女王時期,英國海軍也徹底換裝了紅色外套。從1755年建立海軍常備軍到1802年,士兵們幾乎都著統一的紅色軍裝和白色飾面,這種打扮持續到拿破崙時期才發生較大變化。(先改為白色上衣,後改為藍色上衣配紅色勳章。)

一時間,似乎全世界的人們都對這抹紅色產生了敬畏。無論是1757年後印度的總統府大廈,加拿大舊市政廳,還是新加坡哈芝巷,亦或是埃及的蘇伊士運河,紅色均主宰了一切。

帝國的顏值:“紅色”如何改變了英國的文明進程?(下)

直到英國被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紅色魔力才漸漸消退。但如今,它依然作為英國皇室最尊貴且最具標誌性的顏色,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所青睞。

而那支踢著正步,端著步槍的紅色皇家衛隊,則作為大英帝國最強勢象徵,成為英國百姓追憶的原點。


這就是紅色與英國的故事。從公元8世紀到現在,紅色一直根植在英國的歷史和文化中,征服著一代又一代的英國人。

顏色是慾望的根源。

紅色也是大英帝國的起點。

那麼它的終點呢?興許也和紅色有關吧。

往期回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