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哪種類型的基金更適合做基金定投?

趙鵬


定投基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通過定投解決擇時的難題,使投資者能夠在波動的市場中以低成本的買入相應的基金,從而實現盈利。要解決定投選擇哪一類基金,我們應該先明確什麼樣的市場環境合適定投?

而對於什麼樣的市場環境適合定投,其實很多人是說不清楚的,包括很多人直接就用微笑曲線搬上那套理論來說明,其實都沒有把定投的本質問題說清楚。定投的基金首先要有波動,沒有波動定投就沒辦法吸取到便宜的籌碼;其次,定投的區間最好是在熊市階段,時間越長越有利,因為定投能夠吸納到足夠多的便宜籌碼。當市場開始回暖的時候,反而是應該降低定投金額甚至停止定投的時候,靜待組合盈利。

為什麼說定投最好的區間是在熊市

在這裡我們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假設我們在市場的高點開始定投,定投後市場就開始連續下跌,持續,我們分別在基金淨值1.5元、1元和0.5元的時候分別定投了1000元,合計3000元,這持續下跌的三個月取得基金份額分別為666.67、1000和2000分,那在市場低谷的時候我們持有基金的單位成本為0.818元(3000元/3666.67份基金),虧損的幅度是38.89%左右,而整個市場的跌幅高達66.66%。

如果我們並沒有定投,那我們所購買的基金需要上漲超過150%才能回本;而如果我們是定投呢?基金則需要上漲63.6%即可回本,也就是說淨值需要上漲0.318。如果我們在市場持續下跌的過程中能堅持定投,那我們的籌碼肯定會更加便宜,回本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但是要在熊市中堅持定投,看著自己的賬戶盈利的負值是反人性的,因此也沒有多少個投資者能夠做大,但事實上卻是盈利的最好的階段。這是很多人在介紹定投的時候沒有給大家介紹的定投盈利的根本理論依據。

讓我用上證指數和對應的指數基金進行距離。2018年,上證綜指全年的跌幅是24.59%,看起來是跌跌不休,從最高的3587點一路下滑到了最低的2449點,跌幅超過1000點。基金市場也是哀鴻遍野,2018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25.42%和-14.18%,如果我們剛好就在2018年的1月1日定投了上證指數的指數基金又會怎麼樣呢?

這裡我用了匯添富的上證綜指指數基金為例,定投的日期是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定投的收益率為-10.42%,跌幅遠遠小於上證綜指和股票型基金的平均跌幅,跑贏兩者近15個百分點。

那當2019年市場回暖的時候,定投這隻基金和一直持有的差別到底又有多大呢?在2019年2月22日,定投的匯添富上證綜指開始盈利,收益率為0.92%,而同期上證指數的漲幅為12.44%。

而如果我們一直被動持有,在2018年不進行任何的操作,在2019年的2月22日,基金依然整體虧損11.19%。直到什麼時候才盈利呢?2019年的4月4日,上證指數的漲幅已經高達30.18%,持有的基金才開始盈利,盈利0.95%。

因此定投的最好區間其實是在大家都非常抗拒的熊市,而不是等待市場回暖。如果我們有能力判斷市場回暖,那我們還需要定投嗎?請各位投資者記住,定投是為了在市場不斷地波動中,吸取低成本的籌碼,從而在市場回暖的時候取得更多的盈利。

定投更適用於波動幅度大的基金

定投其實是利用市場的波動,不斷的收集便宜的基金籌碼,因此市場波動較小的基金定投和買入持有的差別並不大,比如貨幣基金和純債、一級債基。比如天弘餘額寶的的收益曲線是這樣的,這個走勢幾乎沒有任何的波動,因此定投也就沒有什麼太大作用。

像純債債基還是有一定的波動,但是這些明顯的波動出現的次數都比較少,因此定投和買入持有的收益差距並不明顯。

就像股票一樣,沒有波動,哪裡的盈利空間。巴菲特就是靠著市場不理性的時候將一眾低估,也就是便宜的股票收入懷內,然後等待市場迴歸。這就是定投能夠盈利的基礎。

眾所周知,股票型基金(包括指數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波動是比較大的,因此相對來說也比較適合定投。上面的匯添富上證綜指就是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正因為基金受到市場的波動下跌,定投才可在一路下跌的過程中不斷攤薄成本,從而降低損失,為市場反彈積蓄籌碼。

在這裡需要提醒各位投資者的是,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風險和收益特點,這也會影響我們在定投策略方面的選擇。

比如同是指數基金,上證50的波動性就明顯小於中證500,而且近幾年其收益明顯要高於中證500。也就是上證50在承擔更低的風險的同時,還創造了比中證500更高的收益。


這一點提醒我們投資者結構的變化和監管環境的改變對A股市場上的投資風格已經發生改變。以往小盤股的波動大,收益高,但現在市場已經慢慢開始往龍頭方面靠,追求更高的確定性,而不是更高的收益的同時,承擔更大的風險。

特別是北上資金進入以後,這個市場特徵開始越來越明顯。隨著中國股市對外開放的大門慢慢推開,外資有望改變現有的市場風格。我們會不會變成香港那樣的市場,藍籌股估值較高,而小盤股無人問津呢?

至於定投的具體標的,個人推薦根據不同基金的風格和偏好構建一個組合進行定投,一來可以通過風格差異和大類資產進行分散投資,二來可以分享不同市場的收益紅利。

因此,總的來看,定投更適合波動更大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而且更適用於在熊市進行。投資往往是反人性的。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要貪婪,在別人貪婪的時候要恐懼。

以上就是個人對定投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A亞特斯


朋友們好!基金定投,並非只是,在固定時間,投入固定資金,利用時間因素,獲取平均收益這麼簡單!

標題中的問題,最通俗的講:基金定投,最適合波動大的基金,而且,收益率曲線不能創新低!



先來看一下為什麼適合波動大的基金:


如上圖,假設一年為週期,某基金有一個出發點,有一個高點,有一個回落點,很標準,根據定投原理,取微笑曲線,為一個投資週期,在這一年中,有獲利了結的機會!

如上圖,仍以一年為期限,如果基金,如圖中,出現了劇烈的波動,可以看出,同樣一年,有三個高峰,三個谷底,可以理解為有多個微笑曲線!通俗講,同樣是一年,卻有多輪投資的週期!因為定投是取中間線!很明顯,這樣的基金,加速了時間因素的作用!

再來看一下為什麼要優選,業績好,收益率曲線雖有波動,但不創新低的基金:

在基金定投中還有一些特殊情況,例如某些基金,整體長期向下,無論是否波動,他都不適合定投!是因為他失去了平衡,價格趨勢單向,沒有投資價值,自然更談不上投資方案!因此選擇價格雙向波動,總體向上,或者較為穩定的基金,不失為明智之舉!

最後,來了解一下,哪些基金,更適合於集中投資,隨時投資:…



如上圖,有一些類型的基金


,非常適合避險,短期的現金管理,安全性高,收益率曲線走勢,相對穩定,很少有高峰,也沒有低谷,波動不頻繁,收益高低落差極小,失去了定投的意義,不適合資金分批分期購買…這類基金更合適隨時,申購贖回,或者長期持有,一次性購買…

如果基金的收益率曲線,不斷的向下創出新低,無論波動頻繁,或是比較循環,保持警惕,因為,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綜合分析:基金定投的核心,是利用統計和數學原理,規避一定的風險因素,得到一個相對的確定性!要深入的理解這一點!也正因為如此,收益曲線波動大,頻繁而且不創新低的基金,最適合定投!相對加強了時間的利用性!而有一些基金,有固定的收益,運行曲線較為平緩,進行定投就沒有什麼意義了…集中投資,隨時投資,反而更可行…


理財迦


說點我自己基金定投的經驗吧。我從2008年開始基金定投到現在從來沒有虧過,無論是08年指數大跌70%還是2015年的幾輪股災,最後都是賺錢。去年我又開始了新的基金定投,買了深證100R指數,沒想到竟然是今年兩市表現最強的指數,已經賺了將近20%。

為什麼買深證指數?因為相對來說,深證100指數波動比較大,低位可以多買,高位可以少買,如果買上證50波動太小,就沒有意義了。而且當時剔除了金融以及兩桶油權重股之後,深圳100指數似乎也還不貴。這是我選擇深證100指數的原因之一。

基金定投屬於被動型投資,對於小白來說,不需要擇時,是一種比較好的投資策略。雖然券商、銀行和基金公司都在鼓吹主動投資策略,如何戰勝了市場,如何一年翻倍。但是從較長時間來看,還是做被動投資的基金收益率要遠遠高於主動投資的基金。譬如深證100指數在2005年市場最低點755點至今上漲了470%,而滬深兩市中僅有294只股票跑贏了深證100指數,所佔比例非常小。

所以,儘管主動型基金短期來看,收益很高,但是按照統計學概率,在一個長的時間裡它的收益率水平也會迴歸平均值的,況且主動型基金各種費用還比較貴。所以被動型基金,也就是各種追蹤各種指數的基金成為了香餑餑。從美股來看,也是如此,晨星基金的數據表明從2006年開始,美國投資者不斷地拋售主動型選股資金,轉而買入被動型指數基金。

在中國市場上,基金公司也推出了追蹤各種指數的基金產品,無論是偏愛藍籌的上證50,上證180,還是跨市場的滬深300以及中證100、中證500、深證300、央視50、創業板指數等等,甚至還有各行業的指數基金產品,比如我買過醫藥行業的指數,當然還有環保、有色、軍工等等,沒有你買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選擇指數基金的時候,還要注意下流動性風險,注意下這隻基金的是不是單一機構投資者佔比過大,或者整體規模過小,這些都在贖回時埋下隱患。


艾米米


個人推薦定投指數基金,或許很多人都是這樣想的。再加上股神巴菲特也特別說過指數基金,相信這話也是很多基民們聽說過了。

指數基金中還有分增強型和普通型。我自己本人定投的是增強型指數基金就拿滬深300來說。

買了增強型滬深300的人比普通型滬深300的賺的點更多。

普通型滬深300指數基金,基本是複製滬深300指數的,漲跌曲線基本一致的。

像滬深300中某家公司的股票和份額固定,這裡面就有消費類,金融類,地產類不同行業的股票。若是這裡面某個行業的前期被看好。這時基金經理操作部分提高持有份額,人工調整,使得所持的賺得更多。這便是增強型的好處,這種類型的基金名稱中也是帶有“增強”兩個字。通過個人優化,使得大多數增強型基金常常能夠跑贏指數。也就比單是複製指數的普通型指數基金賺得多。

在波動上,增強指數基金要比普通型的基金要更大一些。因為有人為的操作加入,這也會有兩種發展方向。

1,操作得當的時候收益會比普通標準版賺更多。

2,當基金經理有預測不準確的時候,增強版也可能比普通版收益低了。

挑選指數基金,可以按成立年限,基金規模,超額收益率,業績表現最近1年,3年,5年。


棒棒噠比目魚


基金定投屬於被動型投資,更適合投資小白。定投不需要選擇時機,是一種比較高效的投資策略。舉例深證100指數近一年數據來看,被動投資的基金收益率要遠遠高於主動投資的基金。不信,可以自己去搜幾隻基金對比一下。

(深證100指數近一年走勢圖)(圖片來自網絡 )

定投哪種類型的基金和挑選哪隻基金是相類似的,無非是查看排名、對比收益、評估風險、調查實力、基金規模等因素。

那麼哪種類型更適合定投呢?業界裡,通常都認為指數型基金更適合定投。

指數基金(Index Fund),以特定指數(如滬深300指數、標普500指數等)為標的指數,並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對象,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

(圖:招商中證白酒指數(161725)階段漲幅)(圖片來自基金買賣網)

推薦指數型基金的根本原因在於指數基金緊跟市場走勢,受人為因素干擾小。

第一,指數型基金被動模擬指數,不需要基金經理額外分析,基金管理費用更低。

第二,主動型管理的基金受基金經理個人因素影響太大,而基金經理又是個流動性很大的職業。每次更換基金經理,易造成投資水平波動起伏,還要根據新經理的喜好調倉換股,又會增加不必要的費用。而指數選擇成份股的標準一旦設置好了,很少會變。

第三,某隻股票或者某個行業,都有可能長期衰退下去。然而指數基金卻不會。指數會根據市場變化,調出交易冷清,被市場拋棄的股票,調入交易活躍、有代表性的新鮮血液,一直保持這樣的新陳代謝。

總之,無論是什麼原因,做指數基金定投總能獲得超過市場上大多數基金的收益。這種投資也被戲稱為“傻瓜投資”,偏偏就是這種“顯而易見”的方法最有效啊!

如果你有信心能夠選出來市場上最好的20%或者30%的主動型管理基金,可以花費時間做選擇。如果沒有,傻傻的選一隻滬深300指數ETF聯接基金做定投,一段時間之後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如果這樣還是麻煩的話,可以嘗試一下基金組合服務,由專家團隊從4000多隻基金中精選優質4-6只構建投資組合,為投資人全程打理資產,實現中長期穩健收益。

本文所有例子僅供示例,不作推薦。


小小小小小目標


不請自來。筆者建議定投指數型基金比較好,原因如下:

第一,指數型基金選擇方便,就那麼幾種,也不太需要考慮太多。就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定投指數型基金是比較合適的。

第二,目前市場的的基金種類多達2000多種,比股票還多,所以選擇基金也比較麻煩,這中間還要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如果是小白投資者的話,定投指數基金比較好。


打個小廣告,筆者寫了一個系列《聊聊基金那點事》,有需要的話去看看,順手幫忙點個關注,相信看完以後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黑看財經


適合基金定投的基金是低估值的指數基金。


我覺得對於普通人來說,定投滬深300和中證500就夠了,滬深300選的是市值最大的前300家公司,中證500選的是市值最大的前301~500家公司,這2個指數里的成分股的市值已經佔整個A股市值的70%左右了,已經比較能反映A股的行情了。


投資這2個指數相當於在投資中國的國運,我相信中國未來能不斷髮展,為我們創造收益。那些行業指數基金,還有主動型基金不是很懂基金的人建議就不要參合了,投資難度會更大一些。


另外,要看這這2個指數目前的估值是不是適合處於低估狀態,很多公號都有基金估值表,你可以找找,要在低估值的時候定投,高估值的時候買出,才可以賺錢。如果不是低估,也可以找其他替代品像中證紅利等等。


不過目前滬深300估值適中,中證500幾乎在歷史最低區域了,都還挺適合定投的。你如果選擇定投可要做好堅持到牛市的準備啊。


不會吐泡泡的魚


高波動、高成長、高景氣的指數基金更適合定投。

在這裡從成本角度來比較一下。我們投資的收益是不確定的,但是投資成本卻是一定的,所以省到就是賺到。

指數基金一般每年管理費是0.5%,託管費是0.1%;而主動型基金一般每年管理費是1.5%,託管費是0.25%。只是成本這一項,定投指數基金就至少比主動型基金“多賺”了1%以上,而且這個是確定的。


頭條號“你也會投資”,專注指數基金投資,擅長基金定投、趨勢交易等,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以後本號會持續推出養老定投計劃系列,分享給廣大網友。


你也會投資


市場上ETF的種類有將近兩百個,我們主要從以下原則選擇ETF標的。

1. 優先寬基指數而不是行業指數

寬基指數指的是大盤指數,比如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就是分別選擇市值最大50名、300名、500名股票作為成分股組成的,涵蓋多個行業。好處是萬一遭遇像白酒塑化劑、三聚氰胺、假疫苗等行業或概念的黑天鵝,不至於被一鍋端。

2. 優先波動大的指數

由圖可知,價格(ETF淨值)波動大的ETF明顯跑贏波動小的ETF,選擇一個有張力的ETF還是很有必要的。一般來說,中小盤股指數波動大於大盤股指數。

3.優先跟蹤誤差小的ETF

跟蹤標的一樣的ETF,有時候跟蹤策略也會不一樣。有普通版ETF,也有增強版ETF。

普通版ETF的投資目標就是緊密跟蹤指數的走勢,追求最小偏差。而增強版的ETF,更多地增加了基金管理人的主觀投資意識,好的話可能會超越指數帶來超額收益,不好的話就可能跑輸指數。

其實奶爸不大建議大家選擇增強型的ETF,因為所謂的增強策略能否帶來正向收益是不確定的。ETF定投既然是懶人理財,就應該有懶人的樣子,緊跟著市場走勢享受穩定平滑收益就足夠了。

4. 優先低估值指數

指數的估值主要關注PE(市盈率)和PB(市淨率)。可以優先選擇估值低尤其是接近歷史底部估值的指數。


更多關於理財的知識,可以關注公眾號【奶爸財(naibacai)】


奶爸財


定投基金:我目前比較喜歡中證500,因為,根據數據統計中證500處於低位。根據長投溫度統計:中證500是十幾度。中證500是寬指數基金。也有行業基金,行業基金屬於垂直基金,跟行業關聯度高。我看中的行業有:1白酒行業,中國文化:過年過節都會喝酒。2醫藥行業,買藥從來沒還過價的,3食品行業:民以食為天,每天都要吃飯。4家電行業:家電與生活,息息相關。5科創板基金:這個要長期持有,且資金不宜過大。未來的希望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