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農房怎麼改?農民自己說了算——江蘇鹽城農房改善五點啟示

農房怎麼改?農民自己說了算——江蘇鹽城農房改善五點啟示

阜寧縣新塗新村農村社區

“改善農民住房條件,讓農民曬得了谷,種得了菜,跳得了舞,不但住得舒心,還要能致富。”近年來,江蘇鹽城將加快改善農村住房條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標誌性工程,農村住房條件、人居環境、公共服務得到顯著提升。

农房怎么改?农民自己说了算——江苏盐城农房改善五点启示

“以前住的是60多平的老瓦房,環境不好,幾口人擠在一起,生活也不方便。現在住的是90多平的新房子,房前屋後還有花花草草,綠化環境也好,當然舒心了。”2019年10月14日,站在自己的新房門前,72歲的王世忠告訴記者,自家換新房子除了裝修花了點錢,基本上沒花什麼錢。

王世忠是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恆濟鎮恆東村村民。兩年前還住在有四十多年曆史的老房裡,如今不但搬進了新房,而且在村裡漁業養殖合作社謀到了一份新工作,這對於他來說,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兒”。

蘇北農村地區房屋多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所建,如今,不但生活條件差,分散不利於管理,而且土地利用率較低。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對於“小康先行者”江蘇省來說,是全面小康收官要做的三件事之一。

农房怎么改?农民自己说了算——江苏盐城农房改善五点启示

“甘港人家”生態居住區

“住上美觀舒適的好房子、有完善的公共配套和較好的就業發展空間,是許多鹽城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鹽城市委書記戴源看來,農房改善,其時已至,其勢已起,“是客觀規律,我們必須順應這個趨勢”。

從2018年的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到2019年紮實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鹽城市針對改善農村住房條件,補短板強弱項,逐步探索出一條讓農民從“住有其居”到“住有宜居”再到“產居融合”的鄉村振興路徑。

農村房屋怎麼改?咱農民說了算,

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把好事辦好”

一棟棟青瓦白牆的小樓鱗次櫛比,一幅幅簡潔明快的文明漫畫躍然於白牆之上,道路兩旁的垃圾箱分類排列,院前房後的綠植錯落有致……走在鹽都區大岡鎮佳富村新型農村社區,雖是初冬季節,一片生機盎然,似乎讓人暫時忘記了冬季的燥寒。

“前期經過入戶徵詢意見,確定了退宅基戶、零散農戶、分家農戶等對象,然後引導他們主動置換宅基地,到規劃新型農村社區建房。在農房改建過程中,我們村充分尊重村民意願。”佳富村黨支部副書記朱金春告訴記者:“在整合村民意見的基礎上,2018年10月,我們聘請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特色田園鄉村規劃》,邀請上海開藝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對房屋單體進行設計,共設計出五種戶型供農民選擇,大部分村民自選了15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

據瞭解,佳富村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建設410戶,計劃分四期開建。一期工程安排建設用地60畝,建設規模102戶,目前已竣工68戶,到年底再開建34戶,形成近250戶的集聚規模。

按照“以戶定建、以人定房”的要求,謀定而後動,突出示範引領。2018年9月,鹽城市開展全面調查摸底,全市150多萬農戶中,有45萬戶有房屋改善意願,其中有35%願意進城入鎮,45%願意進新型農村社區,20%願意在原址翻建新建。

“市負總責,縣抓落實”,2018年9月,鹽城市印發《關於加快改善全市農民群眾住房條件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實施辦法》。確定“任務書”,制定“時間表”,明確“路線圖”,在全市打造“十鎮百村”多樣性示範工程,引領農房改善工作高質量推進。

用好政策,讓農民花最少的錢,建農民想住且住得起的房子。鹽城市在新社區建設過程中努力打造文化平臺陣地,讓農民“曬得了谷、種得了菜、跳得了舞”。

“我家的老房子有90個平方,退換宅基地的時候給補了22萬元,現在住的150平方的新房子,剛下來時的毛坯房價錢是23.8萬元,等於自己真正花了就1萬多元。”鹽都區秦南鎮千秋村文化廣場上,村民王兆珍邊鍛鍊邊說。

68歲的王兆珍是退休教師,目前退休工資每月有7000多元。每天除了給老伴兒和孫子做做飯,最大的樂趣就是跳廣場舞。這幾天,最讓她煩心的就是跳舞時不小心扭了腰。“現在農村的住房條件改善了,衛生條件也提高了。”她告訴記者,以前孫子不願意來家裡住,是因為上廁所不方便,現在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衛生達標的新廁所,孫子也願意來家裡常住了。

據介紹,鹽城農民群眾改善住房有自建、統建、代建、聯建等形式。自建房由農民自己找施工隊伍,造價由雙方協商確定;統建、代建則由村民委託村委會統一代建,由村委會通過招標競價、競爭性談判等方式確定施工隊伍和工程造價,工程造價一般在每平方米1200元左右,村民和施工隊伍分別簽訂施工合同。工程完工後,根據原先確定的價格按實結算,統代建項目村委會還會委託第三方進行審計。

“拆房給群眾多少錢,房子蓋多大,花多少成本蓋房子,這三點一定要想明白。要針對群眾不同的住房改善需求,分類設置進城入鎮、退宅還耕、購房貼息、集中新建、原址翻建等不同政策,切實滿足農民群眾的個性化需求。縣鎮兩級要把政策搞透,想盡一切辦法幫農民省錢。”戴源說。

农房怎么改?农民自己说了算——江苏盐城农房改善五点启示

建新房,搬新家,新生活中垃圾分類必不可少

鹽城市在推進農民住房條件改善過程中,始終把達到群眾滿意貫穿始終,堅決把好事辦好。截至目前,全市新開工建設新型農村社區197個,完成5萬多農戶住房條件改善。這不但讓當地農民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也完成了從農村“住有其居”到“住有宜居”的轉變。

堅持“住得下”“能致富”,探索“產居融合”,

讓農民在家實現門口就業創業

既要讓農民住得下,還要幹得好才行。近年來,鹽城市在推進農村住房改善過程中,注重強化產業支撐,培植特色產業,逐步探索“產居融合”模式,擴大農民增收渠道,確保農民群眾在新房既能住得下,還要能致富。

“現在每天做桑樹苗剪枝差不多有三四千個吧,好的時候能剪五千來個沒問題。每個按照五分錢算,一個月下來能掙到五千塊錢吧。”在射陽縣特庸鎮王村蠶桑交易中心,村民陳秀紅告訴記者。

全國蠶桑看特庸,特庸蠶桑看王村。作為全國聞名的蠶桑特色鎮,特庸有著多年的蠶桑種養歷史,而王村更是被譽為“華夏蠶桑第一村”。

“蠶桑是我們的特色產業,全村90%以上家庭都以種植蠶桑為主。一開始村民不願意搬遷新社區,都怕養蠶不方便了。村裡在建新型農村社區時,在小區附近都專門規劃了養蠶專用生產用房,免費租借給村民使用。新蠶房寬敞明亮,設施齊全,很受村民歡迎,吸引很多村民主動搬進新社區。”王村黨總支書記金文奎告訴記者:“我們村新型農村社區主要特點是產居融合。”

农房怎么改?农民自己说了算——江苏盐城农房改善五点启示农房怎么改?农民自己说了算——江苏盐城农房改善五点启示

鹽城市在推進農村住房改善過程中,不但激發了農民建新房的熱情,而且盤活了土地資源,帶動了產業發展,進而促進了農民就地就近就業

田成方,樹成行,渠相通,路相連。在這樣的環境裡,王村讓農民既享受到“鄉村都市”的生活,又保留了原生態的生產方式,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創業。該村共有7500畝耕地,其中栽種了7000畝湖桑,村裡有蠶桑大戶300戶。蠶桑產業是該村的經濟支柱,通過栽桑養蠶和桑苗嫁接,村裡建起了蠶絲被、桑葚酒、桑葉茶等加工企業,每年5月中旬還發展了桑葚採摘旅遊業,每天接待約2000人次遊客。村民人均2.9萬元的年收入也大多來源於此。

據瞭解,鹽城市在村莊規劃佈局選址時與鄉村產業園區充分結合,讓新型農村社區附近儘量都有一個產業園區支撐,把搬遷群眾融入產業鏈條中。2018年9月以來,新建的新型農村社區,靠近工業園區的有68個、農業園區的有88個、旅遊園區的有8個。

2019年6月,在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推進會上,鹽城市被表揚,被江蘇省政府通報予以督查激勵。

住上新房的農民生活怎麼樣?他們有何需求?群眾對農房改善的反映究竟如何?帶著這些問題,2019年9月、10月期間,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走新村,看舊村,深入基層調研,面對面瞭解老百姓最真實的想法。

走訪過程中,戴源與村組幹部算了一筆賬:農房改善中,通過閒散地、道路、田埂、廢棄溝塘的綜合整治,一般村可以多出5%~8%的耕地,增加300~500畝地,人多地少的村,田埂更密,淨增地比例更高,可達10%~15%。多出來的地作為集體留用地,可大大增強村集體的收入,僅靠這一項就能消滅貧困村。全市農房700多個改造點,新增地總量可達到30萬畝。

“全市150萬戶農戶中,45萬戶有住房改善意願,佔總農戶的30%。”戴源說:“推進一項工作,能夠直接惠及全市10%的群眾,就很不簡單了。農房改善可以惠及全市近三分之一的農民群眾,推進農房改善既尊重規律,也契合農民意願,需要下大力氣去做。”

民生所望,施政所向。多年來,鹽城市針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折不扣、務實推進農村住房改善,堅持城鄉融合和現代化建設同步推進,讓農村居者宜居樂業,在蘇北地區描繪出一幅鄉村振興的魅力畫卷,為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出一個真實而多彩的“鹽城樣本”。

關於鹽城農房改善的五點啟示

農村住房改善要尊重農民意願,要集中民智、依靠民力才能幹成。拆不拆、搬不搬,由群眾說了算;怎麼補、補多少,全部公示上牆;房屋建在哪、如何建,交給群眾自己選擇。鹽城農房改善過程中,領導幹部善於到群眾中傾聽民聲、瞭解民意,全面掌握老百姓進城、入鎮、留鄉等真實想法;順應農民群眾對住上好房子、擁有好環境的強烈期盼,根據農民意願,始終把工作著力點放在改善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上;堅決不搞“一刀切”,不趕農民上樓,這些在整個工作系統推進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農村住房改善要依託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要求,鹽城市在改善農村住房條件過程中,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規劃、工業園區規劃、旅遊景區規劃和市域鎮村佈局規劃等多圖疊加,努力做到新型農村社區“靠近田、貼近廠”,附近都有一個園區或基地相依託,不但讓鄉村特色產業取得長足發展,而且拓寬了農民就業渠道,提高了農民收入。這些有利於激發農民主動搬遷的內生動力。

農村住房改善有利於激活農村土地資源。

放眼當今農村地區,分散的居住必然帶來零散的田塊,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已經很難適應當前農村發展需要。搞農業現代化,不能靠老一輩農民,也不能靠分散零落的地塊。農房改善是一個系統工程,不但順應城鎮化大趨勢,解決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問題,而且把零散的土地連成片規模經營,激活農村土地資源,進而帶動農業在生產經營方式上出現根本性變革。

農村住房改善有利於推進鄉村有效治理。實現鄉村治理有效須以“人”為核心,充分挖掘利用好“人”這一最寶貴的資源。住新房,樹新風,綜觀鹽城市農房改善過程中,堅持以改善農民身邊、房前屋後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引導農民自我管理服務,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方式和文明風尚,自覺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期間,能不斷調動起“人”這一核心主體重要因素。久而久之,鄉村“顏值”不但提高了,農民群眾在美好生活環境中耳濡目染,相互影響,而且有利於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局面的形成。可見,農村住房改善對於構建現代有效的鄉村治理體系很有意義。

農村住房改善有利於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近年來,鹽城市將農房改善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標誌性工程,提升農村生態宜居水平,讓農民住上好房子的同時,走上好路子、過上好日子,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這些成為鄉村振興最生動的現實註解。同時,鹽城市把低收入農戶危房改造作為實施精準扶貧,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的最突出問題,作為農房改善的首要任務,市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託底,保障最困難群眾最基本的住房安全。實行一戶一檔一策,精準施策、分類實施,每一戶都明確改造方式、改造責任人,全程跟蹤改造進度,確保“一戶不落、一戶不少”完成重點對象危房改造。由此,農村住房改善可作為實現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

农房怎么改?农民自己说了算——江苏盐城农房改善五点启示

大豐區恆北村新型農村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