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嗯哼要"離家出走",霍思燕卻給孩子上一堂“情緒識別課”

嗯哼要

1

在某一期《媽媽是超人》裡,嗯哼生氣要離家出走,原因是媽媽忙著照顧家裡小客人,不再像以前那樣屬於他一個人,他便覺得媽媽不愛他了。當嗯哼出現這個情緒時,媽媽霍思燕並沒有道歉,更沒有跟他說:是媽媽的錯,是媽媽不好。而是果斷地做情緒歸屬,是嗯哼自己鬧情緒,不能把原因歸到其他人身上。後來在爸爸杜江的協助下,三人展開了一次溝通,問題和平解決了。

霍思燕在給嗯哼做情緒識別的時候,無疑也是在給家長上了一堂教育課。

情緒識別,也就是認識情緒,我們只有認識了情緒,才能更好地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年幼時,不能區別情緒的種類,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識別情緒。

比如孩子摔倒了,原因是孩子自己跑太快,很多老人就會說:是地板不平,是地板壞。其實這個時候,我們不能把原因歸為外界,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是生氣、惱怒,家長就要明確地告訴孩子:我知道你摔得很痛,很生氣,但是是因為你自己跑太快了,下次要注意哦。

假如把問題歸為外界,不幫助孩子正確識別出自己的情緒,已經問題的根源,那孩子就無法看到事實的真相,會單方面固執的認為:我沒錯,錯的是他們。

沒有做情緒識別的孩子,長大後不會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還會將問題歸為外界,逃避自身的問題。

嗯哼要

2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一書中這樣寫道:

"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在這個鮮活的小世界裡,我們學會了如何感知自己的情緒,瞭解了他人是如何回應我們的感受,讀出了他人眼中的希望和恐懼,也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心中的希望或恐懼。"

剛結束的期中考試,女兒的成績很不理想,從原來的第一名,下降到了第十二名。看到這個成績,說不生氣,那是騙人的,但我知道,比起生氣,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她找出問題的所在。

晚飯後,我問她,之所以考這個分數,是試卷太難嗎?還是自己沒有複習好。

她見我沒有責備的意思,也坦誠的承認了:是我自己沒複習好,很多生字沒有抄,不會寫,算式也太粗心了。

你看,做過情緒識別的孩子,溝通起來都容易很多,基本不會出現沒法溝通的情況,因為孩子懂自己的情緒,能夠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同樣的一份試卷,同樣的一個老師,當自己的成績沒考好的時候,先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怪試卷難,怪老師沒教好。所以,在那之後,女兒又主動的制定了下半個學期的計劃。

當孩子出現情緒時,家長要第一時間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再來解決情緒。只有認識了情緒,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才能解決情緒,情緒解決了,問題自然也會解決。

嗯哼要

3

那麼,什麼是情緒呢?

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定義:情緒的產生並不是誘發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經歷這一事件的個體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

對此,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了情緒ABC理論,"就是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

嗯哼要

埃利斯還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

當我們認識了情緒後,將各類情緒做個歸屬,才能管理好情緒。這份對情緒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在現在被稱為"情商",而情商在社會各領域上,比智商更重要,情商高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生活也會更幸福。

4

如何進行情緒識別,這堂課,我們要通過什麼方式來與孩子溝通呢?

在《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一書給出了五個具體的步驟:

覺察到孩子的情緒

哪怕是孩子鬧小脾氣的時候,也不容忽視,任何一次生氣、開心的背後,都有某種情緒在支撐著,家長要把握機會帶著孩子一起識別情緒,

把情緒化的瞬間當作增進親密感、對孩子進行指導的好機會

孩子的情緒,和大人比起來,轉變的速度是要快上好幾倍的,在孩子多變的情緒化時,切勿指責孩子,而是與孩子溝通,並指導孩子將情緒正確歸類。

對孩子的情緒感同身受,傾聽孩子的心聲,認可孩子的情緒

也就是要與孩子共情,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先了解孩子的情緒,並認可孩子的情緒,達到共情後,再做有效的溝通。

幫助孩子表達情緒,用言語為情緒貼上標籤

心愛的玩具壞了,孩子的情緒是難過;有小朋友霸道地搶走玩具,孩子的情緒是生氣;和爸爸媽媽一起快樂地玩遊戲,孩子的情緒的高興。每個情緒的名詞,都要明確的告知孩子,並幫助他表達出來。

劃定界限,指導孩子解決問題

例如,孩子跑太快摔倒了,家長說怪地板不平,孩子不小心碰到桌子,腦袋疼了,家長說要怪桌子太硬。這種方式是錯誤的,問題出在孩子身上,就應該歸屬孩子,劃清界限,指導孩子解決問題,孩子長大後才能正視問題。

教育孩子,僅有愛和責任是不夠,教會孩子情緒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課程,懂得管理好自己情緒的孩子,有調節自我情緒的能力,才有平靜淡然的面對人生的起落和成敗,才能更好的與人相處,才能接受自己的不足,才能得到成功的厚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