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買了房的怕房價跌,沒買房的望房價跌。你是不是這樣想的呢?為什麼?

卡多老表


這種心態很正常,都是因為錢啊,買房的已上車,希望車跑快一點,沒買房的沒趕上車,希望車能停下來,甚至回來接自己一下。

這種心態是普通投資者的想法,而能賺大錢的投資者,是不會只關注一時漲跌的。

就如同炒股一樣,散戶們更喜歡看短線,頻繁操作,最終虧損出局。

做為普通老百姓,有一套自住房是根本,如果已有自住房,就不要太關注樓市漲跌,與自己關係不大了。

如果還沒有自住房,擇機買入解決剛需。現在各地對剛需還是保障力度很大的,在房價及選擇上都有政策優勢。

目前,樓市經過二年多的宏觀調控,已進入穩定期,特別是近日央行降息政策出臺,更加堅定了房價需要止跌企穩的預期,因此,剛需可以考慮入手。

做為投資者來說,應該從更長遠的角度來分析自己的投資策略。

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住房空置率居高不下,房企資金緊張,宏觀政策從嚴,都是房價下行的壓力。

而經濟保持穩定增長,一定的通貨膨脹率的存在,土地資源減少,居民財富增值需要等又迫切需要保持房價穩定增長的趨勢。

在這種上漲與下行的矛盾之中,宏觀調控能力與技術顯得很重要。可以預見,未來房價趨勢以穩為主,少數一、二線城市會有較大幅波動。

房地產投資者未來操作盈利空間會越來越小,投資區域會相對集中,長期持有、穩定增值將成為主流投資思路。


財務意識流


沒買房的時候我確實也盼望房價跌,可是盼望了幾年也沒見跌,就買了。買完之後到現在也有5年了,房價最近兩年我見我們小區是有跌了一些,但是對於我沒什麼影響,早在2015和2016年漲了很多,我也沒什麼感覺。雖然看著自己的房子也值幾百萬,但是那只是數字,自己也不會變現,所以漲跌都無所謂了。

當然要是投資性購房,那感覺肯定就不一樣了。沒買的時候,肯定想房價下跌,然後抄底買進。買完後,肯定希望房價年年大漲,這樣自己的投資才能賺錢。最近這兩年買進的房子,如果是投資,基本沒有賺,可能還會小虧一些。

而對於未來,我認為樓市將會進入蕭條時期,成交會持續低迷。然後很多城市房價會有所下跌。跌多少主要就看當地收入水平了,如果現在房價已經是收入水平的四五倍,那麼房價下跌比較多也是應該的。

近期,大家都在大量拋售房產,很明顯大家都有一種共識,未來房價就是不下跌,也難以上漲,甚至還可能大幅下跌。既然這樣,那麼還不如現在就拋售房產套現,然後拿錢理財,現在很多理財產品都可以做到年化收益率10%左右,收益率比房產高多了。

綜上所述,如果是剛需購房,買完後不管漲跌都不需要太關注,而如果是投資買的,那麼我認為目前應該賣掉。


月牙亮投


房價,牽動著中國億萬人的心。不管你買了房還是沒有沒房,房價一定不陌生,其中兩者又分幾種心裡。

房價漲了:

買了的:“”哈哈,算一算我那套能掙多少,再漲點就好了。”

沒買的:“我靠,首付又漲沒了,沒事沒事這快到最高點了,要不要借點錢買套,這……”

房價降了:

買了的:“什麼降了,還好還好自個住不打緊,什麼?降好幾千了,不行不行,別天去趟售樓部……”

沒買的:“降了,那現在要不要入手,還會不會再降,那現在入手不是虧了,買,不買,買,不買……”





房志棟


國人買房都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但到了真正需要買房的時候,沒買房的人卻希望房價能下跌,買了房的人又害怕房價下跌,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沒買房的人希望房價下跌

正常來講,國人買房都有“買漲”的預期,可為什麼沒買房的人希望房價下跌呢?道理很簡單,房價有上漲預期的時候,購房者才會更多地參與到買房過程中,但真正需要買房的時候,或者看中了某套房子的時候,當然就希望當時的房價能有所優惠,也就是相對下跌一點。

再談談購房群體中最弱勢的剛需族,他們都是沒買房的人,他們也沒有足夠的資金買房,但他們卻有各種不得不的理由需要買房,他們當然希望自己買房的時候,當時的房價也能相對下跌一些。拿最常見的結婚買房來說,丈母孃就是男女雙方順利結婚的“攔路虎”,非得逼男方有一套住房,才願意把女兒嫁出去,雖然有父母心疼自己孩子的心糾纏在其中,但卻給男方和男方家庭造成了極大困難,男方為了湊齊首付甚至可能用盡了整個家庭的“錢包”,他當然希望房價能優惠一點,房價相對跌一點,自己和家庭的壓力才不會那麼大。

二、買了房的人害怕房價下跌

沒買房的人希望房價下跌,相對而言,買了房的人卻害怕房價下跌,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也很簡單,買了房的人,一般都擁有一套以上的住房,不管他們買房當時有多麼優惠,或許他們在買房的當時也希望房價能優惠些,但在擁有了房子以後,房子成了他們的自由財產,思想自然就發生了變化,誰會希望自己的財產受到損失呢,畢竟誰家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

這裡也談談炒房客們,這類人可謂是擁有房產較多的了,他們也是靠炒房“為生”的,只有房價不斷上漲,他們通過低買高賣的方式,把房子像“擊鼓傳花”般一次次轉手出售,才能從中獲取高額利潤。一旦房價下跌,購房者出於“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就會選擇觀望,炒房客囤積的房屋就可能賣不出去,甚至會血本無歸,因此,炒房客是最害怕房價下跌的。

三、都說買房“買漲不買跌”,剛需“買跌”又何妨

沒買房的人希望房價下跌,買房的人害怕房價下跌,直白點說,其原因都與自身利益有關,正如平常購買生活必需品的時候一樣,沒有誰希望自己買到貴的東西,誰都希望超市的商品能夠物美價廉,而商家則不希望商品價格便宜,才能賺得更多的利潤。

既然沒買房的人希望房價下跌,而剛需正是沒買房的人,與其盲目跟風“買漲不買跌”,何不放開一把,“買跌”一次又何妨。時值2019年底,正是開發商交業績的時候,新房打折優惠的力度前所未有,二手房價格也有所回調,房價正是相對下跌的時候,剛需正好趁機擇低入市,買到合適的房子。

綜上所述,“買漲不買跌”只是一種心理預期,而真正需要買房的時候,都希望房價能跌一點,優惠一些。買了房的人是既得利益的擁有者,當然不希望自己利益受損,害怕房價下跌也是正常的。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認為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文說樓市


先講個故事:從事房地產行業這麼多年,遇見過很多不給錢直接拿房抵賬的事,每次用房抵賬的時候,很多下屬承包商都不願意,但沒辦法都拿著了,隨著前幾年房價暴漲,這些承包商一個個喜笑顏開,都願意要房子不要錢了,這兩年房價一直橫盤,這些承包商又不願意要房子,又想著還是要錢划算,可這世上哪有兩頭甜的甘蔗。

買了房如果是自住的話,不管房價漲跌都是紙面財富,不可能將自住的房子拿去炒房買賣,而沒買房的如果是剛需那肯定是盼著房價跌的,可跌了後真的有人會買嗎,跌了一成想著能不能跌兩成,能不能跌五成,這樣的情況下還會有人買房嗎,所謂買漲不買跌可不是白說的。

拿我本身來說,我有自住房,也提前給孩子買好了房子,房子是漲是跌我都不在於,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自住的房子漲了跌了都不能可能賣,除非拆遷沒辦法,可拆遷肯定會得到很多利益,不管是補平米房還是貨幣安置,都不吃虧,而給孩子買的那套房一直在出租,等孩子大了後不管當時房價是高了還是低了,我們也是自住的,即使孩子覺得那套房子不好,賣了再買新的,也是依據當時整體的房價走勢,從房子上不會虧多少,也不會賺多少,基本還是平衡,所以對於我這種自住持房的情況來說,漲了跌了都一樣。

有個朋友的母親對這方面就看的比較重,朋友給母親買了套平層養老,按理說母親都快70了,安享晚年就可以了,但其很關心房價走勢,如果自己住的這套平層房價漲了,心情就舒暢,做什麼都高興,如果跌了心情就低落,對於此朋友也勸過其母親幾次,但沒什麼效果,朋友母親就屬於題主說的那種買了怕跌類型,其實漲跌都不影響她的實際生活質量。

國家這幾年為什麼這麼嚴格的控制炒房行為,就因為炒房客才最關心房價漲跌,普通人買了房安心工作過自己的日子,不會總買賣房子,炒房客的工作就是買賣房子,兩種人性質完全不同。

什麼時候房價能真正貼近民眾,能真正下跌呢?只有到了沒什麼人談論房市的時候,只有到了房地產產生不了巨大利潤的時候,只有到房地產不在捆綁經濟的時候,或許只有當人口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或者要等金毛獅王下課的時候。


屬狗的水瓶座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從古至今,買房都是難事,如果人人都能輕鬆買到房,那社會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了! 關於房價漲跌問題,就如早上趕公交車上班,車上的人希望不要停趕緊走,沒上車的人希望車停下來讓自己上車!

房價永遠是現在的最便宜,而不是未來,最少在未來十年是這樣。與其抱怨買不起房,不如努力學習改變思維,給自己創造條件買房。掌握了購買技巧人人可買房,而且是一定可以買,還不止一套!

特別是我們這樣真正的剛需族,看到房價有下跌的趨勢,就開始持幣觀望,總想購買到最低價,但是你別忘了,政府調控房價目的不是為了讓房價跌,而是讓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有人說中國的房地產泡沫要破滅,房地產拐點來了,其實是危言聳聽的。中國房地產業沒有泡沫,因為中國有巨大的首付,一套30%,二套70%。一套房房價沒有跌到30%,實際情況是接近40%,銀行就沒有風險。第二套住房房價沒有跌到70%,銀行也沒有風險,中國2010年房價收入比大概是7.49,2015年6.29,呈下降趨勢,並不存在泡沫。如果你硬要用三四線城市的工資來對比一線城市的房價,那麼看來是真的有泡沫,而且泡沫很大……

貸款就是增加負債,也是資產的一部分。不要覺得自己扛了上百萬甚至幾百萬的貸款就覺得天要塌了,30年慢慢還,當你貸款那一刻,負債就已經敲定死了,收入卻在不斷變化,這都是老話題了,買到的是資產,資產價格會變動,當你覺得自己實在扛不住了,賣掉也不會揹負多少利息,當你長期持有,房價漲了,才會覺得負債和槓桿是個好東西。

從當前的形勢來看,貸款是被鼓勵的,而且各種措施正在想方設法穩住你的資產價格。貸款買房其實是普通人所能撬動的最優質的槓桿了。

不知道這個回答你滿意不滿意?







草根老百姓15


一般人的心理的確是這樣的,買了房的怕房價跌,是出於對自身資產貶值的擔憂,沒買房的盼望房價下跌,是想購買自己原本買不起的房子或者是抱著幸災樂禍的看熱鬧心裡。

但是想歸想,實際去做的時候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在房價瘋漲的時候,越是剛需購房者,往往越是“恐慌式”搶購的主力,其心理一定是再不買就更買不起了。

而房價真的下跌了,反而更多的剛需卻不敢買了,原因在於覺得還會再跌。我們常從相關報道中看到樓市量價齊跌、量價齊漲,或者量跌價漲這些詞彙,但一定沒人見過樓市報道中出現價跌量漲這個詞,其緣由可見一般。

再來回顧歷史,日本地產泡沫破裂大家也許都不陌生,也常常以此來預測中國樓市,但事實證明,在日本樓市泡沫破裂前,即使東京的房價足矣買下整個美國,但是依然有大量的購房者積極入市。反而是樓市泡沫破裂後,房價下跌到不足過去的一成,依然沒有人買進。



正在品房


這麼說吧,房價一直都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我個人也是這樣的。

其實就按照家庭的條件來說,買房是可以的。但是,什麼時候買房?因為何種理由來買房,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去年看房子也看了好長一段時間,挑挑揀揀在一段時間內多少也有點感覺。

其實買房子主要是兩種人,一種就是剛需,什麼是剛需?就是買來用來住的。最多的恐怕就是男女朋友到了一定階段,需要結婚,需要有個家試試,最基本的一個訴求。

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年輕人在城市裡面,往往是砸鍋賣鐵,也得湊夠這個錢,把首付給搞定,後面的,就看自己怎麼奮鬥了。

其實在這種情況之下,你沒得挑沒得撿,大的形勢和房價的趨勢是你改變不了的,如果是為了結婚,必須要有房子,這是條件,只是不得不做的事情,那麼你就要根據手上的資金來挑選適合你的房子。

而不是考慮它的漲跌。

既然都考慮到買房子了,肯定都是大人了,很多事情,並沒有那麼複雜,有句話說的好,種植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和現在,也許可以用在這裡。

對於另外一種人,就是為了做房產的投資。

那麼他們是非常關心房價的漲跌的,因為他們就相當於是在炒股票。

我不是這種人,所以沒有發言權,只能用投資的眼光來看待房價的問題。

最後還是說一些比較現實的吧,如果是為了居住那麼手上的錢多一點,就稍微買個大一點的,少一點的話那就買一個適合居住的,比如說兩室的都可以嗎?沒必要非去攀比,主要是為了在漂泊的城市中有一個家。

是的,你想一想自己的初心,就是為了在城市當中能有一個家,而不是,結婚之後夫妻兩人,還在漂泊,還有將來的孩子呢,這都是比較現實的問題。

可以留言交流一下。



成都房屋百事通


本人現實中職業為房產銷售,同時也是一個房產消費者,因為自己也沒房。



剛需買房心理:便宜,配套設施完善,買到房子是為了居住,跌不跌無所謂,有的住就行,當然,最好狠狠地跌一波,然後自己能撿漏。(我就是剛需,我也是這麼想的)

改善買房心理:漲,狠狠地漲,漲的越高自己的房子就會賣的越高。跌?不存在的,哪怕是自我安慰,他們都不想房價會跌,也怕跌。





剛需忽略了一點:房價如果暴跌,撿漏也不會輪到他們,有很多有錢有勢的人準備著,你搶不到。

改善忽略了一點:房價爆漲的同時,自己的房子是可以賣個高價,但同時,自己需要置換的房子價格也超高了,而且自己還要承擔交易的稅費,綜合算下來,也是不划算。



作為剛需購房者,我認為房價平緩發展就可以了,不要大幅度增長過降低,平平穩穩的發展才有利於各種人群購買居住。

因為暴漲我會買不起,暴跌我會想著還會跌。買漲不買跌適用於全國購房者。


樓市暢談


買了怕跌,不買怕漲,2019到底應不應該買房?

買不買房,什麼時間買房好像一直都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從十年前大家就開始議論,到底應不應該買房,什麼時間買房更好?可是即使到了現在,這個問題依然沒能得出一個統一的答案,反而形成了一輪又一輪的討論熱潮。那麼,到底買還是不買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前幾年我國房價之所以會上漲的如此之快,有很大的一部分和開放商的噱頭以及炒房團的炒作有關。如今,炒房團又放出消息,說國家對於房價的調控已經有了鬆懈,可能有部分地區會直接鬆綁,房價會再次出現大漲情況,再不買,就買不到房了。這樣的說辭,炒房團十年前就這一套,如今十年過去了,套路依舊沒變。

實際情況下,對於樓市的調控放鬆的說法,並沒有確實的文件出來,因為國家提倡一城一策管理,所以對於部分城市可能會有輕微程度的放鬆的,但並不表示是完全的放鬆,所以樓市整體來說沒有大幅上漲的情況。炒房團喜歡捕風捉影,將一些沒有證實的事情放大,營造一些危機感,以此來提高房價,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地產大佬馮侖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的錢是撿來的,那麼你就可以買房,如果是自己掙的,那麼還是算了吧!言語之中的意思相比大家都能夠理解,在馮侖的眼中,是不支持買房的。那麼是否就代表著房價會下降呢?所以才不應該買房呢?

其實也不是這樣,雖然部分地方會有一些輕微的放鬆,但是整體來說對於樓市的調控還是比較嚴格的,整體的大方向依然還是房住不炒,所以對於樓市的調控依然會比較嚴格,不會出現大幅度房價上漲或者下跌的情況。不過,對於一些剛需買房的人來說,該買的時候也還是應該買的,不能因為一句話就不買了。

關於買房其實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就一個觀點:如果你真的需要這個房子,你買的房子是為了自己住,那麼你就不要猶豫,直接買。不管未來房價有輕微的上調還是下調,對你來說意義都不大。如果你買房不是為了自己住,而是為了通過房價的上漲來賺錢,那麼建議你還是不要去買房了,因為房價短期內都不會出現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了。

我想,應該很多人都想過這樣的一件事情:早知道房價會漲到今天的地步,當初就應該先買幾套房,現在就可以坐享其成了。是不是大部分人都這樣想過?其實,小編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如果能回到當初,我就算是借錢也會買房。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有人也對這件事情做過討論。

其實,根本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十年前有人跟你說,房價會漲要趕緊買房子,你沒買無非是兩個原因。第一是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去買,第二是不相信房價可能會漲到現在的地步。那麼同樣的,十年後給你一樣的選擇,如果我現在告訴你,未來房價還會長,你是否會傾盡所有去買房子?

答案是肯定不會。為什麼?很簡單,既然後悔當初沒買房,說明現在的經濟能力也不足以買房,經濟條件不滿足。其次,很多人會說,房價不會再漲了,買了沒有意義。是嗎,十年前你也是這樣想的,房價怎麼可能會漲到這樣的地步,所以猶豫沒有出手。所以,不管放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沒有買房依然還是不會選擇買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