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戊戌六君子刑場赴死時,百姓為何歡呼雀躍?魯迅一語戳中痛處

戊戌六君子是變法維新的著名人物,從清朝入關之後到戊戌六君子,中華民族想要奪回自己江山的想法沒有變過,不少有識之士以及中華民族優秀人才都一直呼籲大家要自強奮進。他們一直在尋找有效的改革方法,讓更多的百姓能夠覺醒自己的意識,認識到自己應該做什麼,而在1898年的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面的菜市場口,即將被斬首的譚嗣同大喊道:“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就在這一天,變法失敗的六君子英勇就義。

戊戌六君子刑場赴死時,百姓為何歡呼雀躍?魯迅一語戳中痛處

在清朝末年,六君子代表了中華民族有識之士,他們開始睜眼看世界,為了中國不再遭受列強的侵擾,為了強大起來而開始向西方學習一系列新興的思想,拋頭顱灑熱血,獻出自己年輕生命。沒想到後來清朝朝廷以及慈禧為了打壓戊戌六君子,根據內閣的決議列舉了六君子的三條罪狀,意圖汙衊六君子刺殺慈禧。

戊戌六君子刑場赴死時,百姓為何歡呼雀躍?魯迅一語戳中痛處

第一條是誣告他們呢意圖刺殺慈禧。第二條是六君子跟康有為,黨派結交過密,第三點戊戌六君子楊銳等人在軍機處任職期間矇騙光緒皇帝。其實這三條罪名都是跟康有為等人有關,除了譚嗣同之外,其他五人並沒有直接關係,而且謀劃刺殺慈禧太后的並非是所有人,但清朝政府仍然將他們認定為主要的策劃人物,他們依然被清朝朝廷列為斬殺的目標,這樣的結果實在是冤枉。

戊戌六君子刑場赴死時,百姓為何歡呼雀躍?魯迅一語戳中痛處

即便如此,在戊戌六君子街頭慷慨就義的時候,周圍的百姓也沒有太過於激動的表情,原本在我們想象中的畫面應該是戊戌六君子被壓上刑場,周圍的百姓非常同情他們,譚嗣同大笑著說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悲壯的場景理應如此。但即便看到這六位用自己的鮮血意圖去喚醒百姓的君子,沒有受到他們相應的對待,圍觀的百姓在看到他們人頭落地的時候,也沒有悲傷。反而有些人還將爛菜葉扔到行刑臺上,甚至在人群當中甚至有一些歡呼聲的掌聲。

戊戌六君子刑場赴死時,百姓為何歡呼雀躍?魯迅一語戳中痛處

當清廷還是實施著高壓的統治,雖然在一開始慈禧太后對光緒皇帝想要變法革新,建立君主立憲的制度的想法有一定的支持,但當她看到光緒皇帝的權力越來越大之後,便開始著手對康有為等人開始追捕,還將之前任命他們職位全部革除,最後逼得康有為遠走海外。

戊戌六君子刑場赴死時,百姓為何歡呼雀躍?魯迅一語戳中痛處

難怪魯迅先生的文學小說有很多的筆墨都是借清朝的畫風來諷刺抨擊歷史的現實,當初魯迅先生,多散文和小說都是以清朝民眾的愚昧和可笑作為主題,戊戌六君子的死非常悲壯,而魯迅先生也曾經感嘆:“得到先覺的人從來都是被陰險的小人昏庸的群眾排擠,中國人真的格外兇。”這句話可謂戳中痛處,無論有多少進步青年想要真正改變這個國家,如果民眾們依然沒有辦法認識到這樣的現象,那這個國家是不可能被改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