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但是同齡的同學卻很乖,原來是家長做法不同

想必很多的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在第一次送自己的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往往會發生那種"生離死別"的一幕,孩子哭鬧不止,家長也是"流連忘返",有些情況好些的,哭鬧一會便緩和了。但是一些情況嚴重的,甚至能哭鬧好幾天,每次入園都得被老師扛、抱、拉回教室,這種場面令人哭笑不得。那麼為何孩子在剛入園的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這正是孩子"分離焦慮"的心理作祟。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但是同齡的同學卻很乖,原來是家長做法不同

什麼是分離焦慮

通俗點講,分離焦慮就是寶寶和家長分開而產生的一種心理環境,在這種心理環境中,包含了傷心、不安、困惑等多種情緒,對孩子的心理狀態是一種衝擊。這種心理環境的產生,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家長在分離之前,沒有做好準備工作來減輕分離焦慮的症狀。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但是同齡的同學卻很乖,原來是家長做法不同

孩子上學哭鬧

小華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媽媽就按時將小華送到了幼兒園,但是小華到了幼兒園之後,就十分明顯的出現了"分離焦慮",抓住幼兒園的大門不撒手,並且一直哭喊著媽媽,而媽媽也是一臉的不捨和無奈,只能在外面安慰,老師則是在園內和小華進行起了"拉鋸戰",媽媽看樣子覺得自己不走的話,孩子很難好好上課,於是就偷偷藏到了小華看不到的地方,而小華這時候以為媽媽走了,哭得更是撕心裂肺,最後被老師"扛"回了教室。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但是同齡的同學卻很乖,原來是家長做法不同

別人的孩子不哭鬧

當小華進了教室之後,小華媽媽也是於心不忍,沒有馬上離開,不過這時候,她看到小華同班的一個同學表現的十分淡定,並沒有哭鬧,於是小華媽媽就向那位小朋友的媽媽問起來緣由。而那位媽媽,也是十分耐心的幫助小華媽媽進行了解惑。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但是同齡的同學卻很乖,原來是家長做法不同

上學不哭鬧的原因

原來,她在孩子準備上幼兒園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前,就開始對孩子進行起了"分離練習"。首先,她經常性的在孩子做事情(例如玩玩具)的時候離開孩子身邊,最初孩子也是看不到媽媽之後會哭鬧,但是次數一多,孩子就表現的沒那麼激烈了,甚至沒有媽媽在場,也絲毫不能影響孩子獨自做事的心情了。

其次,媽媽經常會在孩子面前提到幼兒園生活,並且給孩子看過一些關於幼兒園的信息,讓孩子心理對幼兒園已經建立了初步的認識,知道幼兒園的生活大致是什麼樣的,同時,也經常正面讚揚幼兒園,讓孩子對幼兒園的生活產生嚮往。最後,這位媽媽還經常培養孩子的依稀自我動手能力,讓孩子在沒有大人在場的情況下, 也能夠獨立的完成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在這些都做的差不多的時候,幼兒園也開學了,孩子自然在上學的時候沒有了"分離焦慮",反而有一種興奮激動的心情。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但是同齡的同學卻很乖,原來是家長做法不同

當小華媽媽知道對方的做法之後,也是深感羞愧,都是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是對方就能夠提前處理孩子即將面對的問題,而自己卻僅僅是"盲目關愛",看來以後還要和對方多多交流,學習一些有用的育兒知識才好。另外,家長們也需要注意,我們給予孩子的愛,不應該是隻有眼前的,也需要考慮到孩子在成長道路上所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提前讓孩子做好準備,不過在做準備的時候,家長不可"越俎代庖",應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需要讓孩子自己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