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第四輪蘇州生態補償政策來了!這些地方將納入補償範圍

來自蘇州市財政局的消息,今年進行了第四輪補償標準調整,生態補償政策再次“提標擴面”,溼地面積較大、涉及鎮村較多的長江被納入重要溼地補償範圍。此外,截至2018底,8年來蘇州市已累計投入生態補償資金85億元。

第四輪蘇州生態補償政策來了!這些地方將納入補償範圍

根據《蘇州市生態補償條例》規定,蘇州市生態補償標準每三年可以調整一次。與前三輪政策相比,第四輪生態補償政策“提標擴面”的內容主要有有三塊。

一是再次擴展重要溼地補償範圍。

本輪生態補償政策將溼地面積較大、涉及鎮村較多的長江與太湖、陽澄湖、澄湖一同納入重要溼地補償範圍。

二是突出重點調整補償標準。

本輪通過加大溼地村補償力度,每村每年增加10萬元,逐步推進生態涵養區建設。據悉,生態溼地村主要集中在蘇州市生態涵養區域,市區128個溼地村、水源地村中,有87個村集中在沿太湖生態涵養區。蘇州市生態公益林對保護和改善生存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公益林補償作為本次調整的重點之一,對縣級以上生態公益林每畝增加50元,按250元/畝予以補償。

三是支持生態補償政策創新。

今後對各市、區圍繞生態補償政策導向,擴大補償範圍、提高補償標準,創新推出地方特色補償政策的,市級按相應補償金額予以30%的一次性獎勵。

據悉,作為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矛盾的政策探索,蘇州率先在全國提出生態補償,並將生態補償實踐經驗上升為地方法規,出臺了全國首部關於生態補償的地方性法規《蘇州市生態補償條例》。生態補償政策的實施,建立了財政對生態保護重點鎮、村進行財政轉移支付的穩定的機制,提升了生態保護重點地區鎮、村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保護生態環境的能力,促進了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也增強了當地老百姓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截至2018底,8年來蘇州市已累計投入生態補償資金85億元,共103.88萬畝水稻田、29.24萬畝生態公益林、165個溼地村、64個水源地村、8.97萬畝風景名勝區得到了補償。

生態保護補償不僅有效地建立了生態保護者恪盡職守、生態受益者積極參與的激勵機制,而且有力地帶動了全社會生態環境投入的不斷增長。

沿太湖、陽澄湖135個水源地村、生態溼地村每年接受生態保護補償金1.34億元,平均每個村增加可支配收入99萬元。有的村還為低收入農民提供生態保護修復等工作崗位,有的村對全體農戶參股的土地、社區等股份合作社進行分紅,普通農戶和困難戶都可以從生態環境保護中直接受益。

(蘇報融媒記者 大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