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為什麼上海北區現在比不過西南區?說到底地價因人的價值而改變

一、地傾西南的兩種不靠譜解釋

“地傾西南”這個詞最早出自復旦大學俞吾金教授的文章。

而被大眾普遍關注是2003年人大會上季寶紅提的議案《上海的“地傾西南 不能再持續下去了》

地傾西南如何造成的?

現在主流的2種解釋是

1)其中有殖民地文化留下來的歷史痕跡。上海原來的租界是在南京路、淮海路一帶,而東北的楊浦、閘北、寶山都是工廠區。

2)政府在規劃上存在失誤,城市建築容積率的一刀切,造成高層建築分佈不平均,過度集中在“上只角”和西南地區

在這個地方我展開說明一下,上海把土地按照價值分成了十級,每級對應不同的容積率(詳見下圖)

為什麼上海北區現在比不過西南區?說到底地價因人的價值而改變


最高的1級土地,可以造的建築容積率是2.5;最低10級土地對應容積率是1.2

確實可以看到西南地區容積率規劃上比北區要佔便宜

為什麼上海北區現在比不過西南區?說到底地價因人的價值而改變


地傾西南是客觀事實

but

對其解釋的兩個理由,我逐一反駁一下

1)殖民文化的影響不靠譜

下圖為1930年的上海地價圖,所謂的殖民地文化在那時步入鼎盛,是不符合歷史現實的

當時東北的楊浦、閘北、寶山地價明顯是高過西南的。

為什麼上海北區現在比不過西南區?說到底地價因人的價值而改變

1930年的上海地價圖

2)容積率規劃不靠譜

因果關係搞反了,應該先是土地有價值,然後政府規劃給出高容積率。

而不是政府給了高容積率,土地就有高價值

以上兩種解釋,都沒找到問題的根

要了解根就要從100年前的上海說起

二、100年前上海地傾東北

地傾東北的理由

1、老上海歌謠:金羅店、銀南翔、銅江灣、鐵大場

金羅店、銀南翔、銅江灣、鐵大場,其中有3個集中在上海東北面

為什麼上海北區現在比不過西南區?說到底地價因人的價值而改變


特別是金羅店

1)金羅店的商業

清末民初該鎮三里長街有商鋪600-700家,有典當、花行、米行、布莊、醬園、錫箔莊等業,每日三市,市面繁榮,四鄉來客,車船不斷

而當時

南京東路有洋廣雜貨、洋布綢緞、衣莊、銀樓、茶食等30餘個行業的商店184家

南京西路至靜安寺有商店475家

當然羅店的商店經營質量遠不如南京路,但是店鋪數量和密度應該是上海第一

2)金羅店的人口

清末“三灣九街十八弄”有居民5萬以上(當時羅店面積2.32平方公里)。而民國中期寶山人口不過46萬(1927年)

相當於當時寶山1%的土地,居住了10%以上的寶山人口

現在羅店44.19平方公里,人口也不過5.2w人,另外整個寶山人口已經200多萬了

民國12年(1923年)羅店建電燈公司,發展居民用電。民國19年建自來水廠。遠超過其他上海華人地區

可見其地區經濟之發達,民眾之富庶。

為什麼上海北區現在比不過西南區?說到底地價因人的價值而改變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在以水路交通為主的100年前

有出海口的寶山是絕佳的地方

而羅店又是寶山水系交匯之處

這才有了金羅店的繁茂

為什麼上海北區現在比不過西南區?說到底地價因人的價值而改變


水運時代

出海口在北,上海土地價值向北傾斜

不但郊區,市區也是如此

地理決定交通,交通決定了地價

那北區是怎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呢?

三、北區的淪落

第一個原因:戰爭

成也蕭何敗蕭何,因為北區是交通樞紐,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羅店至閘北蘇州河一帶戰爭損毀最大

以羅店為例:95%的住宅被毀

為什麼上海北區現在比不過西南區?說到底地價因人的價值而改變


第2個原因:交通方式變化了

近現代,鐵路交通越來越重要

而鐵路沿線的地價也隨之高漲

有點像現在的軌交房

請注意,鐵路的發展是向西的

西南就是這個時候崛起

這個是地傾西南的根

從此

多米諾骨牌不斷往前倒著

西向的鐵路催生了虹橋機場,

民國十八年(1929年),虹橋機場建好開通滬寧段航線

虹橋機場出現導致了1979年上海建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出現

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又孕育了古北高檔社區

並且影響到現在

看到這很多人會問了

古北只是西區的一部分怎麼解釋南部閔行地區的崛起?

還有,就算寶山和閔行南部此消彼長了幾十年

抗戰到現在又過了70年,大家都在新中國裡重建,

大家都在90年代修地鐵和高架的

為啥北區現在還是比不過西南


第3個原因:北區和西南區的產業選擇決定了後50年

別逗了,抗戰到現在都過了這麼多年了,大家都是同時重建的,

大家也是同時修地鐵和高架的

為啥北區現在還是比不過西南

是的

戰爭和鐵路的出現只是讓北區和西南區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而接下來的決定西南區超越北區的是他們各自對產業的選擇

北區的寶山選擇了寶鋼

西南的閔行選擇了航天軍工業

歷史在這個地方進入了分水嶺

1980年寶鋼開建,對於中國這個整體利益而言是對的,對於上海而言某個歷史階段是需要的

但是對於北區長期利益而言,弊端逐漸顯現,前面幾十年幾乎鎖死了這個地區產業

影響了高端人才的導入,所幸寶剛正在逐步淡出北區,相信寶山未來會更美


1961年7月19日,上海市把第二機電工業局建在了閔行,這是航頭局的前身

1982年5月,改稱航天工業部上海航天局,不要小看這個“局”

它是上海紫竹科技園區的基本面,因為有了航天科技的底料,閔行的科技產業才能蓬勃發展

有了科技產業,才會有大量高端人群導入,七寶、老閔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好學區,因為有大量高學歷家長遷徙於此,生源和學校進行了良性互動。

為什麼上海北區現在比不過西南區?說到底地價因人的價值而改變


說到底,地價因人的價值而改變。。。千古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