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南京人的真面目,到底怎樣

01

南京城,由什麼人構成?又是什麼人在南京買房?

之前,根據統計局的常住人口等數據,非常巧合的分為三種構成:(1)安徽省;(2)蘇北人;(3)全國各地。

這是不是事實?

我們看接下來的分析,揭露“南京人”的真面目。

02

有句玩笑話,南京人不在買房,就在去買房的路上。

從2016年限價政策到現在,因為“新房-二手房”的倒掛,一個平方“便宜”數千元甚至一兩萬,這就意味著買到就賺到,誘惑力頗大。也意味著,更多具備購房資格的南京人、新南京人,加入到這個“搖號買房”的大軍中。

房子,是普通人個體、家庭的承載,也是一二線城市家庭資產最重要的構成。有沒有在所在的城市購房居住,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這個人是否真的融入了城市。所謂新南京人,工作、生活在南京,愛情、婚姻在南京,買房自然是順其自然的一件大事。

買房,最能看出新南京人的來源。

如今,兩張購房人群大數據的曝光,可以更好的認知南京。

我們選擇了南京這段時間非常火爆的江與城、中海左岸瀾庭項目作為觀察分析對象,之所以選擇這兩個樓盤,在於“限價”帶來的參與人數更多,大量的樣本才具有說服力

南京人的真面目,到底怎樣

▲全國人買南京的情況.by陸天洲

在南京購房的群體,根據比例,分為四個梯隊:

(1)江蘇省,依然是南京人買房的主力軍。江與城的購房群體中佔據73.3%的絕對領先位置,而中海左岸瀾庭則是71.83%。畢竟,南京是江蘇的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蘇一共15所高校入選“雙一流”,排名全國第二,其中南京12所。進了南京的大學,很大程度上更容易留下來工作、生活,想一想,你自己和你身邊,有多少人來自江蘇,而最終選擇了南京;

(2)安徽省,南京通常被稱為“徽京”,意寓江蘇、安徽兩省的省會。在兩個樓盤的購房群體中,安徽省是除了江蘇本省之外最多的省份,遠超其他地區。10.37%,11.09%,比例也很接近。換句話,南京這些熱度高的樓盤,每10個買房人,就有一個來自安徽省。也許,南京也是很多安徽人的生活、工作首選。社會認同度更高;

(3)山東省、河南省、江西省、湖北省。這幾個省的在南京購房多在1~3%之間,數據上明顯落後於安徽省,但也比其他省要高一些;

(4)其他省。這些其他省,就真的是其他省了,雖然覆蓋面廣,但每個省佔比極少。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南京對於其他省的吸引力,像北京、上海、廣東這樣的發達省市,南京的吸引力更低。

如果分析江與城、中海左岸瀾庭這兩張表,省際來源的比例與排名幾乎完全一致。因為這兩個項目都是數千人的熱烈參與度,已經是最大程度的反映真實情況。如此巧合般的一致性,恰恰彼此參照,更印證了事實。

這些購房的新南京人,幾乎70%來自江蘇省。10%來自於安徽。山東省、河南省、江西省、湖北省稍多一些,而其他省微乎其微。

原來,在南京,安徽籍也沒有那麼,最多的還是江蘇本省

03

再看江蘇省的內部細分,更有意思。

南京人的真面目,到底怎樣

▲江蘇人買南京的情況.by陸天洲

(1)蘇州、無錫、常州買南京房倒數。換句話,蘇錫常的氣質相近,在南京的購房人群中,來自這三座城市的人最少。這與蘇錫常的本土經濟、文化向來強勢有關,在江蘇甚至全國,蘇南模式是一個強大的存在,GDP密度極高。文化上也很自信,與南京這種包羅萬象的南北交匯文化有所差異。在南京的蘇州人、無錫人、常州人,是省內最少的,嗯,蘇南人對南京不感興趣。這點從購房數據上看出來了;

(2)鹽城一枝獨秀。11.87%、13.30%的佔比,僅次於南京本地人。屬於外地人中最多的一個城市。看鹽城的數據,戶籍人口824.7萬人,然而,常住人口只有區區720萬,104.7萬鹽城人奔波在全國各地,組成了別的城市裡的“常住人口”。當然,鹽城人也是落戶南京購房意願最多的。你身邊有鹽城人嗎?

(3)徐州、宿遷、淮安、揚州、南通、連雲港、泰州。蘇北的徐州、宿遷、淮安對南京很青睞,蘇中的揚州、南通、泰州僅次於蘇北。某種意義上,蘇北是南京最大的腹地,沒有之一。

而學霸出沒的南通,高分段人數最多,對南京僅僅是一部分人的選擇?!然而,這可能就是事實。回憶了一下,我曾經是南通下面的縣中,所在是縣中最好的奧林匹克班,班上50人,最後留在南京工作、生活的僅有5人,其中,20人曾在南京讀大學,但15人,大多去了上海,小部分出國。總結一句話:南京留不住南通人。

南通學子,最終的落腳地更多是一江之隔的上海。

(4)鎮江。鎮江籍來南京購房的,比蘇錫常略多一點點,但又明顯弱於其他城市。儘管,鎮江就在南京的旁邊,寧鎮楊甚至一體化的現在,居然鎮江人對購買南京盤不感興趣?當然,我分析也有這個因素,鎮江人的注意力更多在仙林、城東區域,而不是在江北新區。不管怎樣,也可以看出來,南京對鎮江的吸引力——還不夠大

04

綜合兩張表格,有很多有意思的細節。

畢竟,購房數據是真金白銀的用腳“投票”,儘管不乏落戶買房的小部分群體,但整體上,

這比其他數據更有力更真實的反映了“新南京人”的構成,也更形象的體現了南京對全國、江蘇的輻射與吸引力

我們注意到,城市常住人口方面,蘇州 1072萬;徐州 880萬;南京 843萬;南通 731萬;鹽城 720萬。

但蘇州人購買南京房的慾望最低,還不如遙遠且人口稀少的甘肅省!

  • 甘肅人購買江與城,37人
  • 蘇州人購買魚嘴華潤,33人
南京人的真面目,到底怎樣

▲蘇州人眼中的江蘇,來自網絡

不僅蘇州,蘇錫常都一樣,數據上證明,對南京不感興趣。比例之低令人震驚。

當然,南京是一個外來人口某種意義上佔主流的城市,包羅萬象,東西、南北交匯,這也決定了南京的“博愛”氣質,大氣、包容,絕不排外。外地人來南京,很容易就能融入到這座城市。

  • 南京人買南京房的比例,省內1/3(38.29%、32.61%)
  • 計算一下,全國的總比例僅23%(平均)

老南京人的購房,僅23%。這也說明了南京在整體上,是一個外來精英人口主導的城市——畢竟購房,是硬實力。這裡麵包含了老南京人不缺房的因素,但購買新房、新城區的程度上,外來人口更有意願。

在南京河西、仙林,大家說的“外地人多”,也不是虛言。

江蘇人在南京買房70%左右,全國其他地區佔比30%,新南京人的範圍足夠廣泛。對比其他省會城市,江蘇人整體上對南京的認同度還不高。

我們以江蘇的鐵路運營路線圖為例,看出南京的“偏安一隅”。

南京人的真面目,到底怎樣

固然,省際方面,南京在高鐵領域是最重要的樞紐節點城市,但省內,鐵路則很一般,在於與蘇北各城市的鏈接很少,與連雲港、鹽城、淮安、宿遷迄今為止還沒有通高鐵。廣漠的蘇北腹地,

南京與各城市的交通並不太方便

舉一個例子,南京-連雲港,鐵路上目前只有K8256班次,用時:7小時38分鐘

南京人的真面目,到底怎樣

對比鄭州,早在多年前就打造鄭州對省內、對省外的交通連接強度,八爪魚一般聯動周邊。

南京人的真面目,到底怎樣

▲鄭州的米字型高鐵

現在,江蘇省正在積極推進南京“米字型”高鐵的規劃設計……

未來,南京與蘇北城市的聯結會更緊密。

05

有一個問題:為什麼相對而言,南京不太受江蘇尤其蘇錫常待見?

這個問題,可以轉化為另一個問題,即南京的首位度問題

過去很多年來,我也寫了大量文章,對南京、江蘇和全國的城市價值做了分析。的確,南京的首位度之低——到了令人側目的地步。南京首位度排名全國倒數第二,而倒數第一的濟南,2019年1月合併了地級市萊蕪。

南京人的真面目,到底怎樣

在濟南合併萊蕪之後,南京的首位度略顯尷尬。全國經濟體量第二的江蘇省,沒有一座一線城市。而南京的首位度、全省地位也呈明顯的“弱勢”態

上海是在2004年前後,其GDP超過萬億規模之後,才真正形成了長三角地區金融中心、高端製造業中心和人才中心的地位,進而發揮了廣義上的產業指揮、市場協作的龍頭作用,帶動了整個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

而中西部地區,儘管有成渝經濟區、長株潭、武漢城市圈等多個城市群概念或規劃,但在過去很長時間裡,能夠發揮像上海那樣的龍頭城市實際上並未出現。

很大原因上是由於尚未達到足以起到引領帶動作用的城市「臨界規模」

南京人的真面目,到底怎樣

提高南京首位度,使之達到破局的「臨界規模」,這需要江蘇的支持。

“南京發佈”曾提示,要特別說明一個“誤區”,城市擴容≠提升首位度。

南京人的真面目,到底怎樣

▲來自南京發佈

  •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南京經濟表現亮眼,豪取8個“全省第1”;
  • 過去一年,南京GDP增長8%,增幅在全省和東部沿海GDP過萬億城市中名列第1位;
  • 同時,南京GDP連續五個季度增長速度位居全省首位,連續8個季度保持8%及以上。

▲南京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南京》團隊製作

在最新的全球城市競爭力排名中,南京的經濟競爭力排名44,可持續競爭力排名79。其中,南京可持續競爭力僅次於京滬廣深

南京人的真面目,到底怎樣

人是流動的,對城市用腳投票是一種經濟理性行為,體現出趨勢。

2018年,江蘇人口淨流入20.4萬,其中,南京淨增10.12萬,意味著佔比50%。(鹽城常住人口淨流失達到4.22萬!)

南京人的真面目,到底怎樣

06

我們對南京人的構成有這樣一幅描繪。

首先,它不排外,新南京人來自五湖四海,大氣寬容,待人厚道,俗稱大蘿蔔,如果這是南京人氣質的話,比蘇州的吳語文化略欠精緻,但也多了心胸開闊之氣。有時候大大咧咧,這是熱情。

其次,南京人大多來自於蘇北,部分安徽。這也符合社會經濟原理,畢竟人往高處走,南京在周邊眾多城市中首屈一指,且只有3個安徽城市與南京不通高鐵。

而蘇錫常,與其說是江蘇城市,其實在經濟、消費、社會認同度上,似乎更偏向於上海。蘇州人如果很有錢,想到的是在上海買一套房而不是在南京。無錫也是如此,即便常州,定位於“江蘇中軸樞紐城市”,到底是加入南京都市圈(溧陽被納入)還是上海都市圈(常州被納入),這種搖擺也是一種態度。

去年,南京人傳得很廣的一句話:

——“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

南京人的真面目,到底怎樣

▲南京.河西南路口

南京吸引江蘇人、蘇南人乃至於全國人,靠的不是我們的新房比二手房價格低,從而因限價的原因,驅動很多外地人到南京來“套利”,這種“過路”資金與過路人意義不大,雁過而已,毛都拔不了一根。

南京,吸引外地人來落戶、買房、讀書、工作、生活的硬核理由到底是什麼呢?

南京人的真面目,到底怎樣

南京藝術學院2016級新生軍訓,高顏值的氣質女生們身著統一的迷彩裝 / 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