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歷史上真正的令妃究竟是善是惡,和乾隆關係如何?

夏末川


歷史上令妃的真名叫魏佳氏,其祖父為漢人,在康熙朝做過內管領的職務,母親卻為鑲黃旗滿洲人。她是位真誠善良,體貼溫柔的女性,而且嫻靜優雅、貌美如花,受到乾隆的寵愛。但由於身體流淌有漢人的血液,她在世時一直沒當上皇后。




《清實錄》記載:內務府選親時,魏佳氏是被乾隆本人看中的,當時她位於眾蛾眉之首。魏佳氏進宮三年後就晉升為令妃,後來又提升為令貴妃。公元1765年,因皇后那拉氏被廢黜,在憤懣狀態下抑鬱而死。乾隆曾提出立魏佳氏為皇后,但遭到皇太后一黨的反對,主要原因是因為魏佳氏有漢族血統。後來,乾隆皇帝在立永琰為儲君時,才將其生母魏佳氏追封為皇后——她是乾隆皇帝的第3位皇后。


乾隆和令妃的感情融洽,令妃賢惠善良,恪守婦德,又端莊大方,毫無做作氣派,其嫻靜優雅的氣質令乾隆傾倒,所以特別受寵。乾隆皇帝甚至賜大宅子給令妃孃家人住,並且幫助她孃家人償還債務,令妃當然是感激的。


令妃在皇宮生活了30年,乾隆有名的十次出巡中,有八次就是令妃做陪伴工作的。二人共育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她的第三個兒子就是乾隆第十五皇子永琰即後來的嘉慶帝。永琰於13歲時被秘立為太子——令妃在乾隆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了。



令妃不僅在乾隆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受乾隆委託掌管後宮後,自有母儀天下的風範,其善良真誠的品格也感染了後宮,口碑一直不錯。她薨逝後,送葬儀仗竟達到了76件之多!而被乾隆牽掛了一生的富察皇后,安葬時儀仗也只不過是59件。所以,在乾隆心目中,魏佳氏的地位已超越了皇后富察氏。

乾隆40年,魏佳氏的長女固倫和靜公主病逝,魏佳氏極度悲傷,19天后也駕鶴西去,享年49歲。


希望星晨58298869


令妃在歷史上是乾隆的第三位皇后,諡號為孝儀純皇后,然而這個皇后並非皇帝所封,而是被兒子嘉慶追封的皇后,生前,她的最高位分為皇貴妃。

孝儀純皇后,為漢軍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族入滿洲鑲黃旗,稱魏佳氏。初入宮為貴人,乾隆十年晉為令嬪,乾隆十四年晉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晉貴妃,乾隆三十年晉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去世,稱令懿皇貴妃。

為乾隆生下四子二女,分別為皇七女,皇九女,皇十四子永璐,皇十五子琰(即嘉慶皇帝),皇十六子,皇十七子,但四個兒子只有嘉慶帝活到成年,併成為最後的贏家,成了皇帝,而魏佳氏也母以子貴,在嘉慶帝登基後被追封為皇后。自嘉慶四年至道光三十年屢加諡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

重點來了,乾隆本就是一個花心的皇帝,兩次下江南也可以看出乾隆花心的本性。不過花心的人也曾有過真正的愛情,乾隆的第二位皇后就是自己深愛並一手推上皇后之位的女子。可惜帝王自古以來就具有多疑的性子,所以帝王之間的愛情也會消之殆盡的。

也許正是因為兩位皇后的消亡才給令妃帶來了機會~那拉氏被打入冷宮被廢,後宮缺少了掌舵之人,這時候令妃便是最好的人選。一向溫柔大方善解人意的令妃恰好安慰了乾隆受傷的心靈,於是令妃從妃子晉升到貴妃最後又到皇貴妃掌管六宮事宜~

只是最後美人也抵不過紅顏薄命一說,在四十九歲的時候離開了繁華的人世間。但是,後來魏氏的兒子嘉慶登上皇位,魏氏因此被追封為皇后,與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佟氏成為清朝歷史上僅有的兩位漢人皇后。而且因為被追封為孝儀純皇后的魏佳氏也有幸與乾隆皇帝合葬於裕陵,可以說是人生贏家了。



阿楚ACHU愛畫畫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是乾隆皇帝的第3任皇后(不過皇后這個稱號是令妃死後乾隆才授予的)嘉慶皇帝永琰生母,魏清泰之女。

令妃比乾隆皇帝小十六歲,一開始被封為魏貴人,後來,令嬪,令妃,令貴妃的一路高升,令妃的一生一共為乾隆皇帝生育四子二女,繼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皇十四子永璐,皇十五子永琰,皇十六子(小時候夭折未記載名字)和皇十七子永璘,令妃是乾隆所有的嬪妃中生子最多的一個,可見在當時乾隆皇帝面前的受寵程度。



令妃魏佳氏其實是一個漢人(滿姓中所有帶佳的均為漢人後加入滿人的),出身也不高,其父魏清泰只不過是一個包衣統領,就是為滿清皇室服務的人而已,地位是極低的,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乾隆和令妃的感情,令妃賢良淑德,端莊大方,不做作,在乾隆面前表現得遊刃有餘,所以特別受寵,其父魏清泰其後,乾隆皇帝甚至賜令妃孃家人宅子住,並幫助還清了所有的欠款,在這一點上令妃很是感激。


令妃雖然受寵,但是生前卻並未封為皇后,原因還是因為她出身不高再加上漢人的身份,在這兩點上確實難以服眾,眾多的滿人是不會同意讓一個漢人來當皇后的,直到多年以後乾隆皇帝立皇十五子永琰為太子的時候,才將他的生母魏佳氏追封為皇后,她也是乾隆皇帝的第3位皇后。

總結:近幾年今妃比較火,我想人們對她的瞭解鑑於多年以前《還珠格格》裡面的令妃形象,還有《延禧攻略》魏瓔珞的形象的,這兩個角色確實都比較正面也很符合歷史上真實的令妃形象的。


佳寧姐姐說歷史


《令懿皇貴妃輓詩》

兒女少年甫畢姻,獨遺幼稚可憐真。

蘭宮領袖令儀著,萱戶已勤懿孝純。

了識生兮原屬幻,所慚化者近何頻?

強收悲淚為歡喜,仰體慈幃度念諄。

這首詩是乾隆四十年,乾隆在送別令妃靈柩回宮後所作,可以看到乾隆對令妃的依依不捨和沉痛之心。

電視劇《延禧攻略》中的令妃是個善良與邪惡互為一體的人,但是歷史上真正的令妃卻是一個善良、貼心的妃嬪,並且十分美麗,深受乾隆寵愛。

令妃真名叫魏佳氏,其祖父為漢族人,在康熙朝擔任內管領一職,母親為鑲黃旗滿洲,魏佳氏雖為滿族,但卻也流著漢人血液,但這一點也阻擋她在世時一生沒當上皇后。

令妃魏佳氏是通過內務府選親而被乾隆相中,並且她那一批中乾隆只留下了三位嬪女(舒嬪葉赫那拉氏、怡嬪柏氏和令嬪魏佳氏)。清實錄記載魏佳氏當時位於眾女之首,可見其容貌端莊,打動了閱女無數的乾隆。乾隆賜其令嬪,其令字正是出自詩經中的名句“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足見其相貌在乾隆心中有如玉石一般美好。

魏佳氏在三年後就晉升為令妃,十一年後又提升為令貴妃,又六年後(1765)因皇后那拉氏被廢抑鬱而死,乾隆想立魏佳氏為後,但遭到皇太后一黨的滿清貴族強烈阻止,因為魏佳氏血統不純,乾隆只好加封其為皇貴妃,雖名不為皇后,卻行皇后之事,掌管後宮。

魏佳氏令妃在皇宮生活三十年,一直深受乾隆寵愛。乾隆十次出巡就有八次,魏佳氏陪伴在他左右。魏佳氏給乾隆生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其第三子也就是乾隆第十五子永琰就是嘉慶帝,於13歲時秘密立為太子,可見魏佳氏在乾隆心中的地位。嘉慶也正是因為母親是魏佳氏,才有做皇帝的造化。

乾隆一生就真正愛過兩個女人,一個是孝賢皇后富察氏(就是延禧攻略中的富察容音),一個就是魏佳氏(延禧令妃)。而《延禧攻略》將傅恆和令妃串在一起,就是編劇根據乾隆二十年,魏佳氏被冊封為令貴妃後,乾隆讓傅恆給她家族買過房子而構想出來的劇情。

現今的克利夫蘭美術館珍藏著一副魏佳氏的畫像,並且這幅畫是郎世寧所畫。而郎世寧是乾隆的御用畫師,只給乾隆和富察皇后畫過,魏佳氏是第三人,也是最後一人,可想而知,她在乾隆心中的地位。

魏佳氏一生善良,不僅在乾隆心中地位崇高,其為乾隆掌管後宮的影響力也是相當巨大的。魏佳氏死後,送葬儀仗達到了76件,而被乾隆念念不忘一生的富察皇后,去世時儀仗也只有59件。可以肯定的是,在乾隆心中,魏佳氏的地位已經遠遠超越了富察氏孝賢皇后。

乾隆三十九年,魏佳氏隨乾隆巡至熱河,此後身體一直處於染病之狀。乾隆四十年,魏佳氏長女固倫和靜公主病逝,魏佳氏悲傷過度,也於19天后薨逝,享年49歲。乾隆追封魏佳氏為孝儀皇后,並且在她死後,再也沒有立後。


讀名家名著


清高宗乾隆帝一生御后妃41人,其中得皇后封號的有三位,一為高宗的結髮之妻孝賢皇后富察氏,一為因自行削髮而備受冷遇的皇后揮發那拉氏,最後一位就是嘉慶帝的生母,生前為皇貴妃,死後被丈夫親自追封為孝儀皇后的魏佳氏。



魏佳氏,本為魏氏,是內管領清泰的女兒,原屬包衣正黃旗,後因魏氏為妃的關係而被乾隆抬入滿洲鑲黃旗,史稱“抬旗,是一種提高身份地位之舉。魏佳氏生於雍正五年九月初九,因其隸屬內務府包衣旗,所以是以宮女的身份被選入宮中的,但後來脫穎而出,被封為了貴人,成為了皇帝的嬪妃。史料中用了個“充”字,因為在後宮中,貴人、常在、答應均屬低品級,但值得說明的是,貴人屬後宮主位。按照清朝內務府選拔宮女的規定,入選宮女的年齡應在十三到十七歲中間,因此魏佳氏應該是在乾隆六年至乾隆十年之間進宮成為宮女的。估計魏佳氏容顏秀美,心地善良,很得乾隆帝的喜愛,所以在乾隆十年的正月便有“晉封魏貴人為嬪”的旨意,此時魏佳氏僅十八歲,入宮不過兩三年,便位列三嬪之一(其時乾隆帝嬪位上共有三人,即舒嬪葉赫那拉氏,怡嬪柏氏與令嬪魏氏)。同年十一月,乾隆帝正式封其為“令嬪”。


我們看歷史上的孝儀皇后和乾隆的史料:

1.令妃在家世不好、沒有子嗣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從貴人晉升到嬪,三年不到從嬪晉升到妃。

2.“令”字語出《詩經·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在古代漢語中有美好之意,而“令”對應的滿文為“mergen”,意為“聰明的,睿智的”,說明在乾隆心中令妃聰慧美好。

3.《心治寫平》中只有乾隆、皇后、令妃為郎世寧所畫,其餘七人為郎世寧的弟子所繪,最後三人是宮廷畫家續畫的。當時令妃還是令嬪,乾隆就讓郎世寧給她作畫,可見令妃當時已受到何等重視。

4.孝儀皇后十年內懷孕七次、生下六個孩子,其中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二十五年這五年每年都懷孕,之後晉封為皇貴妃。

5.令妃南巡等經常隨駕,即使懷孕也和乾隆形影不離。乾隆二十二年,令妃懷孕跟隨乾隆南巡。乾隆二十七年,令貴妃南巡途中懷上十六阿哥,七月乾隆按慣例啟程去熱河圍獵,令妃因懷孕已有六個月並未隨駕,但九月十六日乾隆返京還未回到圓明園,只是駐蹕在南石槽行宮時,就把令貴妃接到身邊一起用膳。



6.令妃每次懷孕乾隆基本都陪著並且看著孩子出生的。七公主、十四阿哥、九公主都是七月出生,乾隆都是看到他們出生後才按例去熱河狩獵。還有乾隆因熱河的慶祝活動才進行到一半而沒法回去看到永琰出生,但令貴妃懷永琰時已隨駕熱河及木蘭圍場,並且令貴妃生辰當日舉辦塞外宴會時,乾隆還命人畫下了《塞宴四事圖》,圖中令貴妃已破例穿明黃。

7.令妃懷七公主時乾隆賞賜了令妃家人房屋田地(乾隆十六年,乾隆也曾賞賜過令妃家人房屋田地)。並且乾隆跳過只比七公主大一歲的六公主,把七公主許配給康熙和碩純愨公主的額駙超勇親王策凌之孫拉旺多爾濟(乾隆二十九年封為世子。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娶固倫和靜公主,授固倫額駙。乾隆三十六年,襲封超勇親王。乾隆四十年授領侍衛內大臣,尋兼都統。嘉慶八年,因其救駕有功賜御用補褂,洊充上書房總諳達。據說還有一次隨嘉慶帝至木蘭圍場打圍,與熊搏鬥,再次救駕,因此成了跛子。)。七公主二歲時,乾隆曾抱著她接見親王,即拉旺額駙的父親。此外,七公主破例初封為固倫公主,出嫁後賞賜熙春園居住,乾隆還幫七額駙爭家產、開當鋪,讓七額駙襲親王爵位,還怕女兒守寡不讓七額駙上戰場,七額駙父母去世乾隆也捨不得女兒遠去守孝而“百般阻撓”。


8.十四阿哥永璐的喪事是按照繼後幼觴的十三阿哥的喪儀規格辦理,安葬於朱華山端慧皇太子園寢。十四阿哥永璐運送朱棺花費白銀二千四十七兩。

9.乾隆三十七年八月,九公主嫁與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族孫、一等武毅謀勇公兆惠之子札蘭泰(乾隆三十年七月,札蘭泰襲父爵,封一等武毅謀勇公。乾隆三十六年授散秩大臣),九公主婚後賞綺春園居住。

10.皇十五子永琰引自圭名,而後改名“顒琰,”而“顒”、“圭”和“令”都出自“顒顒昂昂,如圭如璋,令聞令望”一句中,所以永琰的名字和令妃的封號也相關聯。

11.令懿皇貴妃40歲懷十七阿哥時,服用大量人參調養身體,乾隆還命人修繕曾經皇后才有資格居住的養心殿東耳房,更換增添了許多佈置,給皇貴妃回宮後居住養胎所用。後來令懿皇貴妃病重也在養心殿東耳房養病,由穎妃和婉嬪照料。

12.永琰和永璘7歲(虛歲)就破例入宴了,且永琰13歲就被秘密立儲,從乾隆三十七年就開始獨自祭拜泰陵和孝賢皇后陵。

13.乾隆最愛的寢宮“思永齋”裡掛著幼年嘉慶的貼落,直到嘉慶二十年十二月初一之後才換下。乾隆還曾在乾隆五十年寫詩稱永琰為“吾嫡子”。根據記載,“唯十五王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在禁中,聲譽頗多”、“第十五子永琰,度量豁達,相貌奇偉,皇上以類己最愛,中外屬望焉”以及“姿容端重,稟性寬厚,故天下人心,屬望已久雲”。

14.孝儀皇后幼子永璘也得乾隆鍾愛。清實錄記載永璘“幼齡時仰蒙皇考高宗純皇帝鍾愛。每逢巡省。必蒙考命同朕及成親王隨扈。共荷恩慈因伊幼年讀書資性稍次。騎射亦未甚嫻習。仍邀眷愛”,且永璘分府時乾隆特意多賞了個四萬八千兩的當鋪。

15.七公主病重時,乾隆每隔五天視疾並賞七公主溫達奶餅一銀盤計50個、廣橙一銀盤計15個、福圓膏一銀盤計2斤。乾隆四十年,七公主去世後乾隆下諭旨以月食為名推遲上元節筵宴,一過完正月十五就回京祭奠和靜公主,王大臣等俱素服齊集祭奠。固倫和靜公主祭文裡也提到乾隆“睠雕筵而雨涕”、“愛鍾設帨,緬婉淑之遺型;哀溯結縭,嘆韶華之短景”以及“蕙畹切茹酸之痛,荃餚涓薦潔之辰”。


16.九公主於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薨逝,祭文裡提到乾隆“乍聞疾狀,因臨視以驚心;旋接逝音,遂追維而隕涕”。九公主的小格格於乾隆四十六年二月被接進宮裡來養育,小格格沒有跟其他皇孫女一樣在端則門居住,而是接進了內廷來;更是直接跟十公主一起住翊坤宮。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八日,小格格指婚與科爾沁卓哩克圖親王恭格喇布坦之子琳沁多爾濟。並且乾隆下旨“琳沁多爾濟、不必俟其及歲。即賞給伊應得一等臺吉職銜。仍賞戴花翎”。小格格的婆家是赫赫有名的親王——第一代卓王就是烏克善,乃是達爾罕親王滿珠習禮和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的長兄。小格格的丈夫琳沁多爾濟,就是這位科爾沁左中旗的親王,也是孝莊文皇后的孃家晚輩。

17.令懿皇貴妃去世前,乾隆就已將她的孃家抬旗入滿洲鑲黃旗,並編為世管佐領(之前令妃也有過一次抬旗的經歷,時間大約在乾隆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皇貴妃去世後,乾隆將她原有的儀仗增加到七十六件,僅比皇后的儀仗少了一件;並且皇貴妃生前就已擁有帝后才有資格佩戴的東珠朝珠。


18.令懿皇貴妃去世後乾隆還寫了《令懿皇貴妃輓詩》紀念皇貴妃:兒女少年甫畢姻,獨遺幼稚可憐真。蘭宮領袖令儀著,萱戶已勤懿孝純。了識生兮原屬幻,所慚化者近何頻? 強收悲淚為歡喜,仰體慈幃度念諄。

撫往事以增欷,祔從吉遂。酹椒漿之芬若,嘆薤露之悽其。(初次祭文)

虛九御之崇班,情深逝水。(週年祭文)

溯閫內流徽之久,每嘉慰其型家。觸年來傷逝之頻彌,駭聞其屬疾。(孝儀二次祭文)

廿載之音容如昨。(孝儀皇后冊文)

19.孝儀皇后的冊封正使為睿親王淳頴,副使為鄭親王烏爾恭阿,兩人都是世襲罔替的親王,即超乎規格的“雙親王冊封使”。冊封正使的睿親王家,乃為八大鐵帽子王中排位第三,而鄭親王更是在八大鐵帽子王裡排名第二。(孝儀皇后從乾隆十年晉位嬪位正式有了冊封禮開始,她每一次的冊封正使,全部都是超高的待遇)

20.乾隆親自追封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兩人同葬裕陵(唯一一位不是潛邸舊人而同葬裕陵的)。孝儀皇后升祔祭文裡還提到“百行之原,在孝惟至德,必得夫大名;兩間之號,曰儀故地載,並尊乎天覆”,即乾為天,儀為地,乾和儀正好是一對。嘉慶二年,乾隆還囑咐嘉慶在他去世後將他和孝儀皇后的神牌放在養心殿一起供奉。



十四阿哥永璐夭折後,有大臣寫了《譚五格奏為十四阿哥薨逝,恭請聖安折》(但目前還未查到奏摺的具體內容,有興趣的親可以查查)。不知道庶出的阿哥夭折,臣子寫恭請聖安是不是正常?

看到乾隆寫詩懷念令懿皇貴妃時提到了兒女們,想必令懿皇貴妃去世前也十分掛念兒女們。令懿皇貴妃去世之後,乾隆把外孫女接入宮撫養並且許配了好人家,對永琰、永璘也很好,可見乾隆真的對令懿皇貴妃去世前掛念兒女們這事比較上心。



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乾隆對令妃的喜愛,寵愛有多麼深。(乾隆帝,孝儀皇后,嘉慶帝的合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