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二本畢業,入職華為7年,年薪60萬”:破局關鍵,只有2點

“二本畢業,入職華為7年,年薪60萬”:破局關鍵,只有2點


一、非重點畢業,註定前途黯淡?

學員小呂最近很犯愁。他今年二本畢業,連續投了幾十份簡歷,通知他去面試的僅是個位數,目前為止,還沒有拿到一個offer。

“以前上學時不覺得,畢業後才發現,非重點院校真的低人好幾等,根本連一點兒機會都沒有呀。

莫非,我只能去工地搬磚或者餐廳端盤子?”

小呂的感嘆,讓我想起了我在華為的前上級,老何。

老何跟我同齡,我入職時,他已經在華為公司待了超過7年,年薪超過60萬。有一次喝酒,他跟我說,其實當年他剛來時,是所有新人中最不被看好的。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他學歷最低:大專畢業。

本來以這個學歷,他根本連面試的資格都沒有。但當年,他在長春香格里拉酒店門口,大冬天,硬生生抱著簡歷守了一下午,頭髮上都結了冰碴。

這份勁頭,讓面試官覺得他很有狼性,符合華為的企業文化,破例給了他面試機會。

因為專業技術過硬,最終才得以進入。

入職之後,他深知自己起點不如別人,唯有加倍死磕才能脫穎而出,所以但凡有新任務,或者別人不肯做的累活,他總是第一個舉手。

在實習轉正考核時,他獲得了主管強力推薦,以第一的考核成績轉正成功。再之後,他逐漸甩開同批入職的其他人,第一個當上主管,之後,又當了最年輕的服務部代表,每年的績效考評都是B+以上。

他說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我的學歷的確是我的短板,卻也成了我奮力往前,最大的動力。”

今時今日,或許像老何這樣的學歷背景,確實更難進入華為這樣的企業,但並不代表著,沒有名校背景的人,就註定前途黯淡。

學歷,只代表一個人的過去,你的未來怎樣,還得取決於你當下如何去做。

“二本畢業,入職華為7年,年薪60萬”:破局關鍵,只有2點

二、好的offer,不會天生只屬於擁有名校光環的人

咱們一起回顧一下,大學都學的什麼?

這個說法,還是建立在基本上好好學習,不輕易翹課的基礎上。

我大學時,從未掛過科,每年都拿獎學金,我覺得自己的專業課還是學得蠻紮實的,但它最大的作用,也僅僅是讓我通過面試而已。

距離能上手工作,必須承認,差得還太遠。

有沒有上完學就能立馬無縫銜接開始工作的?有!新東方廚師和藍翔技校。

越好的學校,越注重氛圍營造,越懂得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和習慣,因為培養好這個,才是一通百通的底層邏輯。

所以為什麼大公司都愛招或者只招985、211?

不見得是這些學生當前能力有多強,而是從概率看,他們的潛力確實強。

而大公司又正好不差錢,有耐心有時間慢慢培養,將他們最終培養成才。

但如果這些人自己懈怠,對不起,公司不是學校,可不會給你重修的機會。

普通院校其實從來不乏能力強的學生,只是可惜他們的機會比高等院校天然差很多,但反過來說,一旦被他們抓住機會,相比那些被一時的優越感矇蔽雙眼的天之驕子們,他們的上進驅動力自然會強得多,也更容易出成績。

我曾採訪過一個90後的姑娘,她三本畢業,最後過關斬將,PK掉了一大堆名校畢業的競爭者,進入了騰訊新媒體部。

她能成功進入,靠的是最笨的辦法:死磕。

當時騰訊給了一道測試題:給出一個公眾號的後臺數據,讓她進行分析和診斷,3天內給出結果。

大學專業不對口,沒有行業經驗,她只得用心查找資料,到處問人,最終寫出一份長達幾十頁的調研報告,包括現狀分析、出現的問題、問題的解決方案等等。

“後來我的主管告訴我,當我拿出這份調研報告的瞬間,他們單單看報告的厚度,就已經決定要我。”

沒有傘的孩子,下雨時只能發力奔跑。普通人的成功,從來不是隻有錦鯉。

每一個好的offer,也不會天生只屬於帶著名校光環的人。

“二本畢業,入職華為7年,年薪60萬”:破局關鍵,只有2點

三、沒上過重點院校,如何迎頭趕上,獲得跟他們一樣的機會?

我自己是個創業者,如果我面前有兩個員工,一個清華畢業,一個二本畢業。

前者,若只懂口若懸河,事事不落地,後者則踏踏實實,每次做事都能交付讓我滿意的結果,我會選哪一個,給誰升職加薪?

答案顯而易見。

學歷確實不過只是敲門磚,一旦進入同一個環境,大家將重新站在幾乎同一起跑線,接受同樣的檢驗標準,這也是職場最公平的地方。

大學期間,我們尚可通過期末突擊幾天,就有可能拿到一個不錯的成績,但在職場,沒門。

誰更努力,誰更會思考,誰更能為公司創造效益,提升客戶滿意度……這些事,老闆門兒清。

老闆只會為你現在能輸出的結果買單,而絕不會為你的過去買單,哪怕它曾經輝煌無比。

誠然,對於名校畢業的大多數,只要能夠始終保持旺盛的前進動力,他們的優勢是很明顯的。

我們想討論的是,對於沒那麼多機會的二本、三本畢業生,想要獲得更好的機會和生活,應該怎麼做?

在公子看來,最核心的是兩點。

“二本畢業,入職華為7年,年薪60萬”:破局關鍵,只有2點

第一,擴展眼界。

很多時候,不是你不想努力,是你根本不知道努力的方向。

如果你周圍的人都是跟你同樣層次,多半你也就和他們一樣,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得過且過。

有時候,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接觸不同層次的人,你才會知道原來還有那麼多新鮮而精彩的活法,這樣,才能確定自己改變和努力的方向。

我從華為裸辭後,跨界做新媒體內容創業方向,走了很多彎路。從今年初開始,才漸漸有起色。

最大的轉折點,還是認識了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拓展了自身眼界,明確了真正適合自己的玩法,這才用9個月時間,從負債到月入十萬。

第二,唯有加倍死磕。

就像我華為的直接上級老何,基礎不如人怎麼辦?

那可不就是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別人娛樂休息時,你心裡也有點數,別跟著瞎混,繼續給自己加碼唄。

事實上,華為不就是個死磕典範麼?30年時間,擊敗了全球所有電信巨頭,其中不乏眾多百年老店。

靠的是什麼?

偏激者看到的是政策,是不人性的制度,而同樣進過華為的我,更多看到的,是無數個夜晚,當友商都已酣然入夢,華為的工程師和研發人員真的在徹夜死磕,這才拼下的一個個客戶。

我們的職業生涯長達三四十年,它從來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即便一開始慢了一點,也並不意味著什麼。

認清自己,持續耕耘,總有厚積薄發的一天。


作者:焱公子,髮型光芒萬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強,專注解職場。寫有靈魂的故事,過有溫度的人生。微信公眾號: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二本畢業,入職華為7年,年薪60萬”:破局關鍵,只有2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