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現如今“學佛之人”為何不敢皈依?

“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現如今“學佛之人”為何不敢皈依?

皈依佛門,相當於是一個入學證。就是皈依三寶,皈依後相當於你是正式的一個佛教徒。三寶就是佛、法、僧三寶。佛就是,佛陀(釋迦牟尼)相當於是一個偶像,法就是佛法,也叫教條,僧就是僧團,一個僧團,有師父,有法師,相當於一個機構。

至於為什麼要皈依?什麼是皈依?皈依什麼?好像很少人去深思。人人都需要依靠,人人也都在追求依靠。反正人活著總須要有所依靠,除了依靠物質,依靠金錢,依靠人之外,人也在追求心靈上的依靠,然而這些都靠得住嗎?什麼才是我們內心真正的安全感?什麼才是我們真正的依靠?這是人生的大問題。

在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中,一開始就講到皈依,釋迦牟尼佛說:如有智人能善思維,觀察生死險道之中,莫能過於無所依怙。所謂皈依是找到了依靠,在人生的苦海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處。

“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現如今“學佛之人”為何不敢皈依?

佛教有三門——皈依是入佛法之門,發心是入大乘之門,灌頂是入密乘之門。在西藏曆史上,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修行高僧,曾經有一個僧人跟他說,我不求大法,你給我傳一個小小的三寶皈依法就行了。這個高僧就批評他:我的法中,沒有比三寶皈依法更大的法門,你找別人去求小小的皈依法吧。有人認為皈依,就是要進入一個很嚴格的戒律範圍中,擔心自己畢竟是在家人守不了清規戒律,就怕皈依,不敢皈依。其實皈依不是受戒,皈依就是你成為佛弟子。皈依並不會改變你任何當下的生活習慣。皈依就比如去學校註冊一樣簡單。註冊了你就是在冊生,沒皈依去學佛法等於旁聽生。

學佛之人,有很多並不敢皈依,這又是為什麼?大家都知道,出家僧人是吃素,持戒。有很多學佛的人,聽到一些人說,皈依之後你也要照著出家僧人的樣子去實踐,所有並不敢去皈依。那麼是否真是這樣呢?其實不然,皈依之後,在家學佛其實做不到,像出家人一樣也很難做到。在家,既要照顧家庭,還要工作等等。各方面都不能做到和僧人一樣。

“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現如今“學佛之人”為何不敢皈依?

皈依並不代表受五戒: 五戒大家都知道,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稱為五戒,很多學佛之人,以為皈依之後就受了五戒,這是不對的。皈依之後就是讓我們改正我們的習氣和毛病,達到可以受五戒的要求,自己覺得能夠持得住五戒的時候,我們在去受五戒。也沒有皈依師會在你皈依之時就給你受五戒。因為如果你持不住五戒,受了五戒之後,反而成了“業”。當然其中不包括有這樣的地方,在你皈依之時就會給你受好五戒,但那種地方,皈依也是很嚴格的,在學佛期間,你的師父就會嚴格糾正你,考量你,在你達到的他要求之時給你皈依,五戒也就一起受了。這也導致很多人並不敢,因為聽別人說皈依就等於受了五戒。要把五戒持好才行。

因緣未到:當然也有學佛好多年的,但並沒有皈依?並不是不皈依,而是“緣”沒到,因緣很重要。緣到了碰到了自己覺得合適的師父,那麼皈依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咯。當然皈依發心也很重要,皈依發心分為三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發心,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皈依;中等的發心,是為個人解脫而皈依;下等的發心,是為眼前平安如意而皈依。這種學佛很多年,雖然沒皈依,但還是有那麼點點的成就,比剛接觸的佛教的人好那麼點。他們得找一位覺得能“降服”自己的師父才肯皈依!

皈依靠的是佛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