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驚天動地的80天!揭祕潤澤濱海60餘年的灌溉總渠

秋盡繁色褪

冬臨物化休

萬物都斂去了昔日的鋒芒和熱情

開始寂靜下來了

唯獨掛在枝頭的紅葉

還帶著最後一絲深情與不捨

在金色陽光的照耀下

默默地訴說著她的留戀

……………………

惊天动地的80天!揭秘润泽滨海60余年的灌溉总渠
惊天动地的80天!揭秘润泽滨海60余年的灌溉总渠

周海林 攝

橫穿我們家鄉的

這條蘇北灌溉總渠

可能很多人看過、去過、路過……

但是又有多少人瞭解過它呢?

惊天动地的80天!揭秘润泽滨海60余年的灌溉总渠

橫亙在江淮平原上的蘇北灌溉總渠,宛若一條巨龍,其頭部朝東伸入浩瀚的黃海,尾部則向西緊連著寬闊的洪澤湖。多少年來,這條“巨龍”以它奔流不息的豐富水資源,常年滋潤著兩岸廣袤的田野。蘇北灌溉總渠及其一座座雄偉的配套工程設施,又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和一系列龐大的文物群,她極大地美化和亮化了蘇北地區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以至成了蘇北人引以為豪的一大“資本”!

惊天动地的80天!揭秘润泽滨海60余年的灌溉总渠

在灌溉總渠流經的諸多縣市中,所佔渠段最長、受益最大的當屬地處總渠尾閭、瀕臨黃海之濱的濱海縣。當然,當初開挖該渠時人力物力貢獻最大的也是濱海縣。

濱海現有土地總面積1949.6平方公里。縣境原為淮河口外的淺海灣,後經淮水、黃河水的沖積,逐漸形成大片陸地,灌溉總渠以南地段屬裡下河尾閭地帶,以北地段屬黃淮平原地帶。171公里長的蘇北灌溉總渠橫穿縣境達61.97公里,佔總長的36.6%。濱海農業的興盛與蘇北灌溉總渠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惊天动地的80天!揭秘润泽滨海60余年的灌溉总渠

(一)

蘇北灌溉總渠之水全部來自江蘇西側的洪澤湖。其湖水主要來自上游河南省的桐柏山和安徽境內的淮河。在蘇北灌溉總渠沒有開挖之前,洪澤湖水一部分由三河經高郵湖至江都三江營流入長江。一旦淮河之水氾濫,洪澤湖的容量即難以承受,特別是當水位超過警戒線時,往往會造成洪澤湖四周及下游地區的嚴重水患。據有關資料記載,從明朝後期到1950年的400多年間,洪澤湖之水給裡下河地區人民帶來的災害達50餘次。尤以1931年8月26日發生的一場大洪水(即當地百姓所說的“大南水”)更加駭人聽聞。當年高郵縣車邏壩放水洩洪,結果造成江都縣南關壩倒壩,裡下河地區一片汪洋。9月下旬,縣境東坎向南,楊家河(今天場鎮境內)向東,原陳鑄、獐溝、正紅、五汛、蔡橋等低窪地區積水平均在1.5米以上。直到當年農曆十一月初,洪水才逐漸退去。窮苦百姓流離失所,舉家逃荒要飯者比比皆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廣大百姓不僅痛恨洪水的殘酷無情,更痛恨腐敗無能的國民政府根本不顧人民的死活。

惊天动地的80天!揭秘润泽滨海60余年的灌溉总渠

(二)

1951年11月2日,是蘇北水利建設史上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一場特殊的戰鬥——即開挖灌溉總渠的戰鬥正式打響。這是一場有近百萬群眾共同參與的“人民戰爭”,也是一場同數百年來屢屢殘害生靈的洪水妖魔英勇搏擊的偉大戰鬥。這天起,來自鹽城、淮陰、揚州3個專區的濱海、寶應、阜寧、淮安、建湖、射陽等18個縣的72萬民工,不辭勞苦,不顧天氣寒冷,搶晴天、戰雨天,鬥志昂揚,爭分奪秒,硬是一鍬鍬、一擔擔、一車車,從西起洪澤湖,東至扁擔港口(即今濱海縣境內的蘇北灌溉總渠入海口),在這蘇北大平原開挖了高程負2.0米、河坡1:3、青坎寬3米、流量為500立方米/秒的人工之河,創造了共和國成立以來,在共產黨領導下的首次人間水利奇蹟。全部工程於1952年5月底完成,共挖土7320萬立方米。

1952年11月24日,根據淮委的“兩河三堤”總體規劃要求,確保渠北地區的大面積莊稼不受內澇,作為蘇北灌溉總渠配套工程且與總渠緊密並列的排水渠也全面開工。該河上起淮安市的楊廟附近,下至扁擔港口入海,全長l71公里,由濱海、寶應、鹽城、阜寧、淮安、建湖、射陽7個縣的14萬民工負責開挖。濱海出動民工17000多人。該項工程雖然沒有總渠氣勢龐大恢弘,但仍不失為浩大工程。排水渠於翌年5月份全部竣工,共挖土730萬立方米,河底寬4568米、河底高程負l米、流量154立方米/秒。

惊天动地的80天!揭秘润泽滨海60余年的灌溉总渠

這兩條並列的兄弟河,起迄點相同,但作用卻不一樣。一個是防洪,一個是抗旱;一個是通航,一個是保灌。各司其職,又互相配合,相輔相成。蘇北灌溉總渠和排水渠開挖成功後,人民政府在總渠沿線分別建有高良澗進水閘、運東分水閘、阜寧腰閘。後來,中央政府又投資興建了六垛閘。該閘位於蘇北灌溉總渠之上,鎮守在總渠的入海口,為總渠兩岸人民生活的改善發揮著巨大作用。當洪澤湖水位低於11.3米時,需引進足夠的灌溉水源(500立方米/秒),同時關閉六垛閘,提高水位,進行自流灌溉,並維持航運。當洪澤湖水位突破警戒線時,則需打開六垛閘,讓兇猛的洪水聽從安排,馴服地沿著蘇北灌溉總渠流入大海。除此之外,總渠兩岸建有灌排涵洞36座,渠北排澇閘2座和跨河公路橋樑4座,在高良澗、運東、阜寧三閘附近分別建有水電站和船閘,給沿渠人民交通航運帶來極大的便利。

惊天动地的80天!揭秘润泽滨海60余年的灌溉总渠

(三)

蘇北灌溉總渠橫穿濱海縣境地段,南堤從橫溝河(在今通榆鎮小圩村境內)起入境,東至今五汛鎮莫灣村出境;北堤由躍進河口(濱海與阜寧兩縣西部一段界河,在今阜寧縣羊寨鎮北沙村境內)入境,東至海邊,全長61.97公里,流域面積564.25平方公里。排水渠由躍進河口入境,全長62.3公里,經天場、東坎、陳濤、濱海港等鎮至扁擔港口入海,流域面積324平方公里,是灌溉總渠以北,廢黃河以南,通濟河以西地帶重要排水河道。2003年6月,排水渠拓寬,改為入海水道樞紐,成為蘇北地區最大的洩洪排水渠道。

在開挖蘇北灌溉總渠過程中,濱海人民出動民14.9萬餘人,是參與蘇北灌溉總渠開挖的18個縣人數最多的一個縣。總渠施工期間,濱海民工負責入海口至莫灣近20里長的工段。當時正值冬季嚴寒,凍土不易破碎,堤土有間隙。為了保證堆堤的施工質量和泥土的堅實,在無任何機械設備的情況下,民工頂著凜冽的寒風,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一切都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標準進行。雖然是隆冬季節,但整個工地到處呈現一片紅旗招展、人歡馬叫、川流不息的熱烈氣氛。當政務院、治淮工程團有關領導及蘇聯專家到工地視察時,都被民工們這種沖天的幹勁所感動,在場的一位蘇聯專家用生硬的中國話連連讚道:“了不起,了不起!”在全體民工的共同努力下,我縣僅用80天時間就提前完成土方189.4萬立方米的任務,成為18個縣中第一個完成土方任務的縣,受到蘇北治淮指揮部的表揚和獎勵。

惊天动地的80天!揭秘润泽滨海60余年的灌溉总渠

在開挖蘇北灌溉總渠過程中,濱海人民更以大局和整體利益為重,在個人和小集體利益方面作出了很大犧牲。蘇北灌溉總渠的開挖涉及縣境當時的潘蕩、糜灘、五汛、八灘、臨海(原屬濱海縣,1956年2月劃歸射陽縣)5個區1020戶5253人的住房搬遷,特別是五汛、臨海兩區涉及面較大。為保證總渠如期開挖,我縣搬遷群眾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不討價還價,不計較個人得失,主動及時地離開即將開挖的河線,搬遷到河線以外重建家園。這種難能可貴的識大體、顧大局的精神給總渠沿線兄弟縣的群眾樹立了榜樣。

60多年來,蘇北灌溉總渠給沿岸人民帶來的福澤難以計數。僅就濱海而言,總渠每年都能為全縣提供2.5億立方米的灌溉水源,保證144萬畝農田旱澇保收。與此同時,也為沿渠兩岸的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提供了重要保障。如今濱海人民繼續享受著總渠帶來的種種裨益,並朝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奮勇前進。

惊天动地的80天!揭秘润泽滨海60余年的灌溉总渠

周海林 攝

開挖蘇北灌溉總渠

儘管只有短短的80多個晴天

然而許多民工卻在這歷史的閃爍中

顯現了英雄的本色

惊天动地的80天!揭秘润泽滨海60余年的灌溉总渠惊天动地的80天!揭秘润泽滨海60余年的灌溉总渠

周海林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