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數據贏」近一週機構調研數據分析

「數據贏」近一週機構調研數據分析

上市公司發佈年報或公告幫助投資者更為清晰地瞭解上市公司基本面,但財報顯示的信息有限,無法對公司做出準確的預判,甚至公司真實情況也會忽略或隱藏,企業調研有助於強化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當前基本面及未來發展空間的瞭解。通常來看,調研行為顯示出機構對於相關標的投資價值的關注,因而在其疑問獲得上市公司滿意的答覆後,相關上市公司也極有可能成為機構資金佈局或增倉的目標,獲得增量資金的進駐。

1、機構密集調研輕工製造行業

從板塊上看,近一週(10.11—10.17)機構調研頻次最多的是中小板上市公司,佔比為59.01%,其次是創業板上市公司,佔比39.75%,最後是主板上市公司,佔比為1.24%。

從機構活躍度來看,本週調研最活躍的是證券公司,共調研77次,其次是基金公司,調研次數達到40次,另外私募和資管公司數據也比較靠前,分別為17次和13次。

從行業調研數據上看,輕工製造行業最受機構關注,調研總量達42次,其次是食品飲料行業調研總量為24次,農林牧漁行業調研總量為18次,另外還有諸多行業受到機構密集調研。

機構行業調研:

機構觀點

輕工製造:

中銀國際證券認為文化紙盈利修復明顯,包裝紙持續低迷。各紙種產業鏈庫存不高,今年以來淡旺季對需求影響較為明顯,紙種價格走勢持續分化 ,文化紙價經歷了旺季 5輪提價,Q3淡季走勢平穩,超出市場預期,9月份起又開始提價,今年黨政資料印刷需求較多,預計 Q4 有望延續提價趨勢。

食品飲料:

渤海證券認為國務院公佈《減稅後仰低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該方案引發市場對於白酒板塊的擔憂,疊加貴州茅臺本週披露三季報業績略低於預期,導致白酒板塊有所調整。對於消費稅的影響,我們認為短期尚不構成實質性的利空,但從長期來看不排除對於次高端白酒類的負面影響。而貴州茅臺三季報業績方面,我們認為與上半年整頓經銷商及理順直銷渠道有關,隨著直營方案落地四季度有望加大供貨力度,全年業績仍然將維持穩健。

農林牧漁:

華創證券認為近期豬價持續大漲與豬肉供需日趨緊張、政府設點儲備等因素相關,我們預計年內生豬價格突破 35 元/公斤,2020 年豬價維持高位。上市企業出欄數據明顯優於行業,產業集中度正快速提升,由於豬價對淨利潤的貢獻遠遠超過出欄量,生豬養殖板塊 ROE 有望突破前幾輪高點,板塊也有望享受更高估值,我們繼續生豬養殖板塊。

從行業調研家數看,電氣設備、農林牧漁和醫藥生物三行業調研家數最多,分別有4家、3家和3家上市公司被調研,另外輕工製造和計算機等行業有2家上市公司被調研。總體看,輕工製造是本週重點調研的行業。

2、勁嘉股份獲機構密集調研

從個股數據看,勁嘉股份、燕塘乳業、中環裝備等十家公司受機構調研次數最多,最受關注。

勁嘉股份看點

公司預計第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增長20%-30%,發展態勢良好,經營業績符合預期。 從公司三年戰略規劃各項業務具體來看,在大包裝板塊方面,煙標主業公司繼續保持優勢,加大設計與研發投入、設備更新、工藝改進的力度,積極參與各地中煙招投標,煙標產品結構持續優化,煙標銷售收入較行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速。

燕塘乳業看點:

隨著市場營銷模式不斷更新變化,公司也同步通過與今日頭條、抖音短視頻平臺、微信、微博等新型媒體營銷合作,通過大數據技術等方式對公司進行各會員渠道的整合,實現流量向銷售量的高效轉化,並藉助公司線下的自動售賣機、送貨上門等服務模式實現雙向聯動,多層面、多領域的豐富公司營銷模式,提高營銷覆蓋面,積極開拓新渠道、新市場,不斷擴大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和品牌影響力。

"養生食膳"概念的系列產品植根於嶺南本土獨特的飲食文化,於2005年推出,該系列中產品種類眾多,深受消費者喜愛和認同,在華南地區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公司將根據新媒體渠道的相應特性,投放不同類型的產品,以滿足不同渠道的特色化需求。

中環裝備看點:

公司作為中國節能裝備製造平臺,公司目前確立了"A+2N"的發展戰略。"A"主要為智慧環境;"2N"主要為以現代生物技術為核心的垃圾分類及生物質資源綜合利用系列新產品和以水處理、能效、智能電工、大氣治理及其他一系列傳統優勢業務。公司在引領節能環保裝備向高端製造、智能製造轉變的同時,以"大數據+服務"升級智慧環保業務,聚焦現代生物技術在環保領域的應用,儘快發展成為技術水平領先、管理水平先進、規模優勢突出的"大數據+生物技術+環保"的綜合性龍頭企業。

3、正邦科技受到4家知名基金調研

從具體調研機構來看,正邦科技迎來了四家知名基金、1家知名券商和1家知名資管的調研。 分別是國投瑞銀、匯添富基金、嘉實基金、上投摩根、天風證券、朱雀投資和安邦資產。

「數據贏」近一週機構調研數據分析

機構調研的重點是公司生豬養殖經營情況。

公司表示:公司從事生豬養殖業務已有十幾年時間,已經積累了一套完善的生豬養殖管理體系,績效考核體系,以及生產管理標準流程。

非洲豬瘟自去年8月爆發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公司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從一、二、三、四、五、六級防控,到人員管理執行標準、生物安全APP等,公司從標準化作業流程、業績考核上圍繞非洲豬瘟做了一系列的工作。特別是經過三季度的努力之後,我們感覺在非洲豬瘟防控上有了更多的信心和經驗。

公司從二季度開始大量引種,把增加母豬數量作為公司第一戰略要務,併成立了專門的項目部主抓母豬增量的工作。原則是首選自己培育種豬,增加種豬供應,其次是向其他優秀的種豬企業引種,補充種豬供應。由於工作起步較早,三季度已經把很多工作提前推進了。從公司公告的數據也可以看到。9月底,母豬數量65萬頭,能繁35萬,後備30萬;預計年底,120萬頭,能繁50萬,後備70萬。計劃四季度配種50萬頭,目前的工作計劃在有序推進中,有信心完成這個配種量。這將會為我們明年的生產經營打下很好的基礎。

作者:巨豐投資顧問 張海森 投顧資格證書編號:A068061710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