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國家使命|世界雄心:成都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衝刺世界城市


1949年4億元、1958年突破十億元、1987年突破百億元、1999年突破千億元、2014年突破萬億元,2018 年突破 1.5 萬億元——這條激昂向上的時間軸,清晰、生動地展示了一座新一線城市的晉升之路。伴隨著經濟體量的不斷增強,在中國城市版圖上,成都所承擔的國家使命也越來越重。

 2016年4月,經國務院批覆,《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式發佈,對成都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大要求。這是成都城市定位的重大提升,也是國家賦予成都引領區域發展、代表國家形象、參與國際競爭的重大歷史使命。

 躋身國家中心城市行列,於成都而言,就是要成為國家城市體系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塔尖城市”和“經濟極核”,就是要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參與全球資源整合和競爭,提升在全球城市格局和產業分工體系中的位置。

築夢國家中心城市,成都翻開新的時代篇章。經過近三年建設,“五中心一樞紐”功能持續增強,成都城市能級全面提升,引領輻射作用不斷增強,“主幹”支撐持續強化,為2020年實現基本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打下了堅實基礎。

要站穩國家中心城市位置,為衝刺世界城市積蓄能量,核心在城市功能,關鍵靠產業支撐。在成都市主政者看來,產業是城市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是城市正常運轉的關鍵支撐,在城市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站在“萬億”經濟體量基礎之上的成都,決定以變革換取產業發展速度。2017年,成都作出重要部署:向東開闢第二經濟發展主戰場,實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差異化城市功能佈局調整。從“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成都開啟了重塑產業經濟地理的時代征程。

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支撐成都在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建設上邁上新臺階:2018年,成都地區生產總值由1952年的5.11億元增加到15342.77 億元,佔全國比重由0.75%上升到1.7%,位列副省級城市第三、全國省會城市第二。今年上半年,成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02.37億元、增長8.2%,在16個“萬億俱樂部城市”中位居第一。

“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金融業,自古以來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一千多年前,成都繁榮經濟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紙幣“交子”。當下的成都,正是由區域中心城市邁向國家中心城市,進一步積蓄衝刺世界城市能量的關鍵節點。


作為中西部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成都的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已經從單純的體量積累轉向核心功能凸顯,初步實現從傳統金融集聚向新金融生態圈構建的轉變,走出了一條金融創新發展之路。2018年,金融業增加值達1750.2億元,佔地區生產總產值12%左右。

成都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不久前,由英國智庫Z/Yen集團與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制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在倫敦發佈。

報告顯示,成都繼2017年9月首次入榜後排名持續攀升,本期評分較上期大幅增加25分,排名上升14位,目前排名全球第73。此外,本期指數還首次引入金融科技排名,成都金融科技表現強勁,排名全球第18

如今的成都,已成為西部地區最活躍的資本市場之一,全市共有各類金融機構、金融中介服務機構2600餘家,已經發展成為中西部地區金融機構種類最齊全、數量最多、金融市場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一座現代金融中心在成都崛起。

在四川區域發展歷史上首次將成都定位為“主幹”,提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

承擔歷史使命,成都認真落實省委決策部署,與省內20個市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加快構建產業協同、市場共興、功能共享、交通互聯的“水漲船高”發展共同體。

截至今年7月,成都已與省內市簽約重點合作項目320個,協議總投資4145.2億元,其中已落地項目210個,完成投資473.6億元,同城化、一體化、協同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