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樂山大佛因“足夠大”而出名,但很少人知道大佛中“內有乾坤”

一說到樂山大佛,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它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通高大約有71米,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樂山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嚴肅,它始建於唐代,歷時90餘年而建成,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稱,樂山大佛也成了芸芸眾生的標記,每年都有眾多遊客來此朝拜,不過在這尊大佛中還隱藏了很多的細節

樂山大佛因“足夠大”而出名,但很少人知道大佛中“內有乾坤”

一、石塊發鬈。在大佛的頂上一共有螺髻1051個,當時在1962年維修時,用粉筆編號數清了大佛頂上的螺髻,從遠處看到髮髻與頭部渾然一體,但實際上大佛的螺髻卻是用石塊逐個嵌就上去的,單塊螺髻根部裸露處,有明顯的拼嵌裂隙,之後還有人大佛右腿的凹部處撿到了3塊遺存的螺髻石

樂山大佛因“足夠大”而出名,但很少人知道大佛中“內有乾坤”

二、木質雙耳。在大佛耳朵根部內側都有一個25釐米的窟窿,說當時還從此掏出了許多碎屑物,仔細一看,原來是腐朽了的木頭,之後有人推斷,在唐代修建時就用的是木頭,在南宋范成大在《吳船錄》中曾表示:“極天下佛像之大,兩耳猶以木為之”

樂山大佛因“足夠大”而出名,但很少人知道大佛中“內有乾坤”

三、排水系統。樂山大佛的設計非常的巧妙,它有一個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這個排水系統也對大佛進行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據瞭解,在大佛的頭部一共有18層螺髻中,在第4層、9層、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在衣領和衣紋褶皺處也有排水溝,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正是因為這些巧妙的水溝,也組成了一個科學的排水的系統,這也是千年大佛至今沒有受到侵蝕風化,不過對於這些洞口是如何打通的,至今還是一個謎底

樂山大佛因“足夠大”而出名,但很少人知道大佛中“內有乾坤”

四、胸部殘碑。據瞭解,在大佛的胸部有一個洞口,這個洞口因為位於大胸的心臟部位,因此也被稱為“藏髒洞”,在洞內發現了一些廢鐵和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在大佛的佛心部位開鑿,前所未有見的事情

樂山大佛因“足夠大”而出名,但很少人知道大佛中“內有乾坤”

這座千年大佛,製作精細,讓人不得不感嘆古人們的偉大智慧,大家有沒有去過樂山大佛遊玩呢?看看這莊嚴偉大的彌勒佛坐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