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希特勒沒有入侵蘇聯,而是繼續打英國,結局會是怎麼樣呢?

司馬長史


英國本來就不是德國的主要戰略目標,因為攻打英國的性價比太低了

二戰德國的最主要目標是拿下蘇聯,建立一個大德意志帝國,至於孤懸海外的英國,對德國人來講實在是沒有多大意義。(二戰德國巔峰時期地圖)

其實無論是戰前還是在開戰後,德國一直都想跟英國講和,而在英國也有很多親德人士,英國前國王愛德華八世就曾是一個親德人物。

由於愛德華八世在繼位後執意迎娶一個離過兩次婚的辛普森夫人,導致他跟教會和政府的關係非常緊張,最後為了愛情,愛德華八世選擇退位。

愛德華八世前後僅僅在位325天,還不足一年時間。在退位之後的第二年,他便訪問德國,與希特勒進行了會晤。雖然此時愛德華八世已經不是英國國王了,但希特勒仍然稱呼他為陛下,希特勒也非常希望這位親德的前國王能夠重返王位。(愛德華八世夫婦與希特勒)

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佔領波蘭之後沒有如英國人所願繼續進攻蘇聯,而是轉投入侵西歐,直接威脅英法安全,英國首相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宣告破產,他隨即在英國民眾的一致唾罵聲中下臺,而接替張伯倫的救時宰相正是丘吉爾。

對於丘吉爾這個人,現代的評價基本都是正面的,但也有很多人對他進行評判。

丘吉爾的支持者認為,正是丘吉爾的堅決抵抗政策,才使得英國取得戰爭最後的勝利。但丘吉爾的反對者卻表示,丘吉爾就是一個戰爭狂人,他在位期間,不可理喻的拒絕了與德國和談,即便是德國人多次表示願意與英國媾和,但丘吉爾就是死活不同意。

1941年納粹德國的二號人物赫斯突然乘機飛往英國,並立即遭到了英國政府的扣押 。時至今日,關於赫斯飛往英國的目的外界仍不得而知,英國政府也沒有公開過任何的歷史文件。不過有一種推測就是,赫斯是代表德國去跟英國和談的,因為在此之前赫斯就曾經向希特勒提出過跟英國和談的計劃。

赫斯的和談方案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德國將承認英國在世界的勢力範圍,不會爭奪英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以此換取瑛姑承認德國在中歐和東歐的地位。

二、德國會在和英國簽訂和平條約後儘快的撤離法國。

三、英國不得與美國結盟,不得接受美國的援助。

說實話,赫斯的條件並不是很苛刻,雖然該和約會大大削弱英國對歐洲大陸的影響力,但這並不是不能接受。所以很多人認為赫斯訪問英國肯定是想和英國談判,但令赫斯沒有想到的是,不願“投降”的丘吉爾囚禁了他,甚至在戰後將他列為戰犯。

紐倫堡審判結束後,赫斯被關押在英國長達42年之久,英國人始終不願意將他放出來,而赫斯最後也是死的不明不白。(在前往英國之前,赫斯是納粹德國的副元首,他是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

在丘吉爾的堅持下,英國決定與納粹死磕到底,並確實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但英國人就算勝利了又如何?

二戰後蘇聯席捲整個東歐,英國對歐洲大陸的影響力早就被美蘇所取代,而戰後的英國由於國力大衰,英國的海外殖民體系徹底崩盤,甚至連蘇伊士運河都保不住了,必須拉上法國給自己壯壯聲勢。在1956年,面對埃及方便要收回蘇伊士運河的要求,英法決定聯合以色列,以武力包圍蘇伊士運河。雖然此後英法獲得戰爭的勝利,但面對美蘇的介入,英國最終還是被迫放棄了蘇伊士運河。

在丟掉蘇伊士運河之後,英國這才認識到了自己的現狀,英國政府開始逐步放棄了蘇伊士運河以東的全部殖民地。

所以對於英國人來說,雖然不列顛帝國在二戰中獲勝,但結果反而導致英國的衰落,使英國淪為美國的附庸。現在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僅不如戰前,甚至英國在歐洲的地位還比不上戰敗的德國。

而對德國而言,當年放棄攻打英國也並非失策,因為德國海軍確實沒有登陸英國的能力,德國短時間內無法佔領英國。因此德國抱著化敵為友的心態,真誠地希望與英國和談,希望能夠解除自己的後顧之憂,從而可以全力攻打蘇聯。

但丘吉爾似乎不再相信希特勒的鬼話,畢竟在此之前希特勒也曾答應英國人尊重捷克斯洛伐克主權,可最後希特勒還是食言了。

(丘吉爾領導著英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作為戰勝國,英國人到底獲得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