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許多工廠招工要通過中介紹的才能進去?

屏風若水


現在勞務所遍地開花,走在大街上到處都是職介公司,每當過完年的時候勞務所裡擠滿了找工作的人,不是大家不想通過自己的能力直接去工廠面試,而是現在大多數的公司都已經和勞務掛了鉤,沒有辦法。

我在上海車墩待了有七八年了,我是親眼目睹勞務所的興盛崛起。前幾年的時候大街上還很少看到勞務所,這兩年簡直多如牛毛。之前自己找工作直接去廠門口找人事面試,現在一定要通過勞務才能進了。

我感覺有以下幾種原因。

1 從勞務所找工作,勞務會收取一定的費用,比如管理費、介紹費等等,下來起碼幾百塊吧,輕輕鬆鬆的就把錢給賺到了。

2 現在廠裡面用工成本比較大,通過勞務招取工人,可以不用直接和公司籤合同,這樣工人的待遇肯定沒有合同工好,可以省去一筆開支。

3 工廠和勞務掛鉤,吃回扣。勞務所收取工人進廠的費用裡面,有一部分被人事吃掉了,兩者為了個人的利益相互串聯。

所以,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了現在進廠必須通過勞務所才能進,找工作一年比一年難,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自己的工作,加油努力。





鄉下小小李


題主你好,我來講講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其實招工是每個工廠很重要的一環,沒有工人,即使有再多的訂單,沒人來完成,也是徒勞的。

而隨著招工越來越難,招不到工人讓工廠負責人傷透了腦筋,浪費人力財力不說,還招不到工人,正是這一原因,被一些人看到了商機,後來就有了中介招聘這一行。

他們的存在主要是幫工廠解決招工難的問題,即然有公司能幫我解決問題,工廠也樂意去花錢讓中介去代招工,工廠省去了一部分人力,同時還不用去為招工操心,中介公司為工廠招工也獲得了相應報酬,大家實現雙贏,何樂而不為?

招聘中介公司和房屋租賃中介公司是一樣的,有需求才有它存在的道理。


書童侃娛樂


回答:因為這個市場被壟斷了,現在很多城市都慢慢有了這樣的中介,最開始是在廣州有這個,很多地方都模仿了這個東西。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樣可以處理很多問題,中間也隱藏著很多的利潤。

首先跟大家介紹一下中介跟工廠的合作關係:中介所,其實也是一家公司,屬於人力資源公司,註冊金需要50萬以上,這樣的公司跟工廠合作是 1 為工廠召集員工,招募員工,2 提供工廠人力方面協助,保障工廠工作人員的需求。 另外,工廠方將給予中介一定的酬勞回饋,中介由於和大面積的 非常多的工廠合作,所以他主要員工都是屬於勞動派遣,員工則需要前往所被派遣公司勞動。

這種模式為什麼可以這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公司,這樣的勞動合作呢?我在這裡為大家分析幾個原因。

1: 工廠招工難

我們都知道,在工廠上班,基本就是依靠人工像機器一樣不停的去做事,是依靠加工、組裝去完成作業,工廠也是靠加工費。組裝費用生存的,所以人工,員工成為它們最大的資本,沒有人,它們就賺不到錢,做不了事,所以,一些工廠招不到員工,則需要依靠中介、勞務派遣公司去負責為它們招募,而工廠也捨得話這個錢,畢竟勞動力是工廠至關重要的。所以這就衍生了這個行業。

2 :中介公司的優勢

中介公司的員工都是進行派遣工作,所以它們的工作單位是可以不固定的,也可以是多個加盟,多個派遣的,所以它們的地域範圍沒有限制,相比工廠,你需要廠房,需要固定的場地,那就限制了你的人群範圍,中介則依靠這個可以在不同地方,不同地域進行為工廠招募活動,也可以多地方公司合作,將勞務公司人群越來越多,等於是讓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工廠,也更多人群知道那些工廠在招工。

另外,這樣的公司慢慢越來越多,無形之間這些公司聚集在一起,將整個勞務形式擴大,成為一個勞務市場,慢慢的人們找工作都找中介了,人們不會去工廠找了,在勞務市場裡,很多海報廣告,可以讓你瞭解很多的工廠,很多的公司給你選擇,慢慢的市場就壟斷了。不過這也讓我們可以有渠道可以去找工作。

3 這種模式的好處

這種模式給求職者提供不少便利,不再用滿大街跑,到處輾轉去找工作,在勞務市場就能有大量的公司招聘給你選擇,也不擔心不瞭解公司,盲目去選擇,以前我們直接去工廠,往往不能準確瞭解公司的種種,現在,很多公司公開透明的薪資福利,向求職者敞開。

而中介依靠勞動者和工廠合作,他自己本身可以得到盈利,不僅在工廠能有費用回饋,還在一些求職者收取介紹費,一般每個在200元左右,有些較好的企業,知名企業更是多達幾百上千,每年每天都有大量是求職者在找工作,每年的利潤都不少。

對於工廠也是不少好處,首先招募招聘本身就是一個重要部門,以前也沒少在招聘上花錢,現在有中介幫忙,工廠的任務輕鬆不少,而給予工廠的費用也不少很高,應該說差不多,值得花,因為中介對很多企業合作,多個收入來源,所以他收取費用並不需要很高。對於低成本就能有大量中介為自己宣傳招聘,工廠既省錢也省力。

4 這種模式中間隱藏的利益

中介是派遣公司,求職者在工廠做事,但是其真實的身份並不是工廠員工,他們所簽訂的合同是屬於中介公司的,所以,中間隱藏的東西出來了,一些應該工廠本有的福利可能讓中介吃掉了,比如工廠提供的年終福利,分紅福利等,在勞務派遣工這裡並沒有。另外,這樣的模式也讓工廠不需要揹負過多的人力責任,比如把一些員工辭退,工廠並不需要揹負辭退所帶來的額外費用,也不需要承擔辭退後的法律責任。

所以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對我們普通勞動者來說,派遣的員工被工廠辭退,其背後的費用中介一樣不會賠付,它又會將你派遣到另外工廠上班,這樣你將不成為辭退範圍,你在法律途徑的維權喪失,最後還是在勞動者吃虧。

不過你在工廠表現好的,也能夠在工廠實現轉正,轉正後你就直接可以為工廠效力,得到該工廠的所有福利。工廠當然也很願意一些員工能夠轉正,畢竟,工廠的勞動力需求高,而老員工的價值更高,工廠也很希望能留住一些表現好的老員工,留住一些技術成熟的員工。

綜上所訴,就是中介和工廠之間所衍生出來的種種,現在這個市場漸漸被壟斷,我們只能夠去中介工作,也只能從勞務派遣工開始,為了工作,為了賺錢,大家只能接受這個現實;也希望大家加油,努力!!


周嶺兄弟


學生打假期工想進廠找工作,沒想到要去中介交錢才能進場。

這個問題其實是人力資源管理發展的趨勢。工廠通過中介招工,甚至是一些高端職位也是需要你走中介的招聘流程。一般有三種情況:

1、用工外包:顧名思義,就是用人單位的用工都是外包給中介機構,用人單位省時省力,還可以有效規避用工風險。中介機構負責崗位的招聘、勞動合同(實習協議)的簽訂,然後將中介機構的員工“送”至用人單位。一般工資、福利等也都是通過中介機構發放。

2、RPO招聘流程外包:就是用人單位將整個招聘的流程外包給第三方機構,例如某央企計劃在某地成立分公司,將分公司所有崗位的招聘流程安排全權委託給前程無憂這樣的全方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然後由51job負責發佈招聘簡章、篩選簡歷、組織面試、篩選人員,你必須也只有通過51job的端口才能報名和申請相關職位,這就是RPO招聘流程外包。一般錄用後還是會由具體用人單位和應聘者簽訂合同,和正常用工無任何差別,只是把招聘環節外包給了第三方。

3、合同派遣:例如某銀行校園招聘,從申請職位到面試都是該銀行人力資源部負責的,但是offer通知上,要求你到第三方中介機構簽訂合同,這種情況就是合同派遣,其實和用工外包有些像,只是招聘流程是用人單位自己做,但是員工的人事管理交給第三方,即人事外包。但是員工的招募、管理還都是用人單位來做。

以上三種情況,對於正規的中介機構來說,都不應收取應聘者費用。體檢費用如果是應聘者自己承擔,入職後,用人單位也應當及時核銷。


無憂精英網


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省時:中介可以在短時之類提供一定數量的人員給工廠,而自己出去招聘有時一天都招不了幾個人,特別是需求旺季中介無疑是首選。

省力:把要求告知中介他會符合條件的人推薦給你,省去一個個去面試和詢問和解答應聘者的問題,招聘一些專長的人直接去現場招聘或網站招聘效率很低但是中介有龐大的資源庫他們可以快捷推薦給你。

省心:有一些人群比如暑期工,剛畢業的學生很多是中介直接向學校招人,中介和老師保持有聯繫,在老師無形壓力下學生一般比較聽話,可以解燃眉之急:生產遇到瓶頸直接向中介招聘臨時工,現在東莞好多地方才10元一個小時,特別在去年暑假,低成7塊一小時,主要經過了中介這層,生產舒緩後可立即解聘臨時工而不用負責任。

當然工廠會通過中介公司招聘。通過中介公司招聘可以降底人力資源成本。

相信你是老闆,你也會這樣選擇的。


籃球仙


學生假期想進廠工作肯定是短期的,而製造業一些大型工廠的這種崗位可能會有幾百甚至幾千個,對於這種數量龐大而且流動性很大的崗位,大公司一般都會採取人力外包,也就是把需求發給中介方。而其他相對數量較少或者較為重要的崗位才會是公司人力資源部門親自全程參與招聘的範圍。

想象一下如果為了招聘短期工就讓HR親自上陣,那麼HR基本得每天忙死還不一定能完成工作,所以低層次工作崗位需求外包是處於多方面考慮所決定的最優化方案。

中介,也就是大街上經常見到的職介所,最近非常火熱的電視劇《獵場》中最開始鄭秋冬所開設的職介所相信已經非常直觀了。職介所曾經一度是非常熱門的產業,尤其是在過去十幾年由於改革開放導致沿海地區勞動力需求急劇增加,而當地人員欠缺只能通過職介所的人聚攏市場上需要工作的人員,甚至一度有很多中部地區的人員到沿海城市開設職介所,然後從老家直接拉老鄉去沿海城市,既解決了老鄉的就業問題,還能從中盈利。

由於職介所通常從事的都是簡單的基層人員輸送,所以每個人員合格上崗之後能從公司那邊獲得的服務費還是有限的,而由於務工人員想早日找到工作也願意花一點小錢爭取早日找到工作,所以職介所就形成了雙向收費的模式,既從企業收取人力外包的服務費,同時也從求職人員身上獲取一些服務費。當然向求職人員收取的費用一般是看各職介所的定價標準,會有較大的不同。而中介看中了這部分求職人員信息匱乏以及求職無路的急迫感,所以收費幾乎是一定的。尤其是學生更容易收費。

雖然中介向求職者收費是正常的,但是一定要警惕一些黑中介的存在。上文說了中介一般是雙向收費,但是有一些中介以及企業中有關人員為了自己撈錢從而沆瀣一氣。中介隨意招聘人員上崗,而上崗不久之後被公司以試用期不合格或者違反公司規定的名義辭退。而這個過程中公司向中介支付的費用已經中介向求職者收取的費用可能就被中介和企業相關人員一起瓜分。這種黑中介雖然數量不多,但是不得不小心晉升。


職場蛙


現在是信息的時代,中介都會收信息費了。

雖然是玩笑話,現實情況也確實差不多。

企業如果在網上發佈招聘信息的話,會收到許多莫名其妙的簡歷,篩選也需要成本。

所以現在企業,為了提升效率,一般都把自己的信息,承包給一些中介。單位兒人事也可以呵呵。

這些中介一般以勞務派遣公司的名義,替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給用人單位輸送勞動者。他們通過長期合作達成了固定關係。所以說現在的中介都滅絕了,改行成為勞務派遣公司了。

外邊的人會很少獲取到企業的招聘信息。即使獲取到,也有可能是中介發佈的。

最簡單的,青島市專門的國企招聘平臺。我看過幾個崗位很熱門,也去應聘過幾次,發現居然只是一家勞務派遣公司在背後操作,幾家招人單位,一個電話,一個地址。大家就可以發現現在中介的力量有多大了。

至於題目說的一個實習生機會,一般企業更不會要的,除非與人社局有培訓任務的。

也有一些辦法可以繞過中介。但是臉皮薄的大學生的一般不屑於做,或者失敗幾次之後就不會再去做了。

那就是自己上門求職,到工廠門口拜見單位人事,甚至老總,90%的人做不來。

最後,我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

天下的路其實很多,不過大家願意走的卻只有那幾條,所以就形成了如今的現狀。


暖心人社


我已經打工20年了,看夠了世態炎涼,人情的冷暖。現在是移動信息化了,好多東西都透明化,許許多多人是人云亦云,對錯是非與我無關,誰的氣場足誰有理,不管是他是人還是狗。為了生存不得不做一些只有畜生會做的事,才會出現只有經過中介工廠才會收留你到廠裡工作,成功進入工廠才知道自己的報酬遠遠<自己的付出,自己有苦難言。國家規定員工的收入是當地的生活水平,普通人能有多少報酬?



為了利益工廠壓榨你,你能怎麼樣?沒有工作如何活下去生存?好多人沒有意識到,我們進廠了,廠裡要我們是今天不要是明天的事,工廠可以隨時隨地解僱我們。現在不解僱我們是因為我們還有利用價值,我們把工廠當家,工廠把我們當家庭的一員嗎?我們可以在工廠呆到人生盡頭?多少人可以在工廠幹了購買車購買房?只有少數人達到有車有房,多數人還是一個月工資只夠最低的家庭開支。



好多人只想眼前利益,不管這利益是福是禍還是圈套。我進服裝廠是看到別人賺到大錢了被人忽悠進的,多年後發現是別人賺錢,自己根本賺不了大錢,別人擁有的關係,自己無法擠入他們的圈。錢是大多數人的剩餘價值給少數人,才會出現富人少窮人多的實際現象,富人與窮人只是相互比較。



我喜歡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主觀符合客觀。好多事是看不到自己以後有未來還要拼命努力的繼續幹,有未來的打死也不幹,沒有未來的還要拉了全家一起幹,工廠中介不聯合才是怪事。



我認為如果是人該為自己的現在未來規劃一條路走,開始自己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只有埋頭苦幹,吃虧上當是人成長的必經之路,為以後自己道路鋪墊基石。一輩子只是平淡無奇只有貧淡過日子,別人想要一點什麼都不可能,因為自己什麼都沒有。現在外出打工的人多跟自己的老鄉一起去進廠,對工廠還有周圍的地方瞭解一下,多聽聽別人說的,是非對錯自己判斷,別人說的對在什麼地方,錯在什麼地方分析下,對錯比較一下。人都有從眾心理,不要不分析就開始跟著別人跑。中介我在福建知道點,中介公司會有人到處抄工廠招人的信息,然後他把知道的信息出賣給需要的人,交錢了才給你看某公司工廠招人,會出現好多不愉快的。最好是自己練一門手藝(技術),解決自己吃的時候,開始佈局計劃自己的人生路。自己的計劃路上一定有許多磚家給自己意見,一定要明白自己要什麼,自己該付出什麼,磚家給的一定是一個含糊不清的路,只適合磚家走,畢竟自己不是磚家。


彩色蝴蝶世界


企業招聘的渠道有很多,通過第三方招聘是其中的一個渠道,這個渠道的好處:


1、省時省事,可以迅速的把人招聘過來,像富士康鄭州工廠的人員需求是50多萬,通過中介,能迅速的把人碼齊,自己招聘時間週期太長。招聘人員只要對接中介就好,省去了大量的面試工作。

2、造就了一個人才服務的市場,今後大家招聘可以多出一個渠道。

企業的白領招聘工作還是需要HR去直接面對的。


人力資源實戰鄧玉金


主要廠人資高管掙錢,中介返給廠內管理員一筆款!貪汙腐敗受賄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