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明朝滅亡後,陳圓圓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

PLAstyle


明朝滅亡後,陳圓圓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

  • 關於陳圓圓的傳說,流傳最廣的,當然是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投降了滿清。

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首先,陳圓圓雖然不是出身青樓,但是也是出身於梨園之中。

也就是說,陳圓圓家裡是貨郎,因此從小就賣給了梨園,以唱戲曲為生。當然,雖然陳圓圓真的可以說是,色藝雙絕,名聲傳遍了江南地區,但是地位並不高。

陳圓圓,曾經與一個叫冒襄的才子,兩情相悅,至於兩個人私定終身。但是,因為世事變遷,陳媛媛多次給冒襄寫信,都因為冒襄家裡出事,雙方失去聯繫。

  • 最終,陳圓圓,被田妃之父田宏遇劫奪到京城。

陳圓圓身為一個戲子,其實地位非常的卑微,沒有選擇權,稍微掌握一點權勢的達官貴人,都能夠為所欲為。於是,陳圓圓就被當做禮物,送給了吳三桂。

當然,雖然吳三桂非常的寵愛當時的陳圓圓,但是,陳圓圓也只能留在京城,作為人質。就這樣,隨著北京城被李自成大軍攻破,陳圓圓,就落到了李自成的手下劉宗敏手裡,下場可想而知。

  • 所以說,陳圓圓在吳三桂眼裡,到底有什麼地位,還真的不好說。但是,說吳三桂是為了陳圓圓被劫,衝冠一怒,然後投奔滿清,是絕對不可能的。

吳三桂被封為雲南王后,窮奢極欲,在晚年的時候,陳圓圓因為年老色衰,逐漸的就失寵了。

那到底是什麼結局呢?

  • “辭宮入道”,也就是說,離開了王宮,到寺廟裡,出家了。從此,青燈古佛為伴。

我是春秋百曉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身世坎坷

史載,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姑蘇人氏,自幼父母雙亡,年少時即被姨母賣入娼門,她生的天姿絕色,善歌舞,通音律,而被時人譽為“秦淮八豔”之冠。陳圓圓豔名遠播,慕名者紛至沓來,很多人為一親芳澤,甚至不惜一擲千金。明末社會風氣頹廢,達官貴人們盛行重金買妓取樂。陳圓圓被賣過三次:第一次被一江陰富二代買走,那人的父親擔心有損名聲,便把她送回了蘇州妓院。第二次被崇禎岳父周奎重金購得,準備獻給皇帝解悶。但彼時大明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國事繁雜,崇禎夙興夜寐處理軍政大事,欲力挽狂瀾,常感焦頭爛額,精力不濟,對圓圓豔冠群芳的殊色雖也怦然心動,但巨大的壓力讓他沒有心思去想這些男女之事。後來,陳圓圓被田貴妃的父親田弘遇買走。

英雄美人

在田皇親府裡時,圓圓偶遇前來做客的寧遠總兵吳三桂,見他雄姿英發,且早就聽說他悍勇無匹,是大明北部邊防的中流砥柱,心中暗暗歡喜。一來二去,兩人郎情妾意,眉目傳情,內心都有意思了。

剛好清軍進犯山海關,崇禎催三桂回去部署防禦,他本不想離去,但軍情緊急,只得起身告辭。臨行前,他當面向田弘遇索要陳圓圓,田弘遇雖萬般不願,但身處這兵荒馬亂的世道,他也想結交吳三桂這等實力雄厚的軍頭以自保,無奈之下,他只好點頭同意。因急於趕回山海關,吳三桂來不及娶回圓圓,只得先下聘禮給田家。不久,田弘遇病死,三桂之父吳襄乘機將圓圓接回府中,三桂終於抱得美人歸,也算如願以償了。

衝冠一怒

順治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大順農民軍兵臨北京城下,崇禎帝驚恐萬分,急召各地將領率軍進京勤王。三桂接旨後,率麾下關寧鐵騎,晝夜兼程,匆匆入關,但大軍還在半道上,明朝就已經房倒屋塌了。原來,在城內明宮太監的接應下,李自成已經於三月十九日上午攻進北京城,崇禎和親信太監王承恩逃到萬壽山上(又稱煤山,今景山),用袍帶在一棵歪脖子古樹上自縊身亡。

彼時,吳三桂率關寧軍抵達豐潤,遇見從京城裡逃出來的人,這才知道城裡已發生大的變故,急忙命軍隊就地紮營,靜觀局勢變化。從這時起,色藝雙絕的陳圓圓之個人安危,成了之後那段驚心動魄歷史事變的導火索,並一直貫穿始終。

李自成剛進京時,曾經效仿劉邦“約法三章”,嚴禁士卒騷擾百姓,不得隨意傷人,違者斬。剛開始,農民軍紀律尚可,京師秩序逐漸恢復,商賈開門營業,明朝官員紛紛歸降。但不久,大順軍從上至下開始搶掠婦女、侵佔田宅,恣情享樂 ,大批明朝降官被拘禁拷虐,以追贓助餉,京城一片混亂。李自成剛進京時的約法已經淪為一紙空文。

大順權將軍劉宗敏是僅次於李自成的二號人物。他早就聽說並垂涎陳圓圓的美色,於是將吳府抄家,把三桂父吳襄抓起來,嚴刑拷打,逼他將陳圓圓交了出來。

李自成進京後也開始恣情淫樂,毫無創業之君的氣象與眼光,整天忙著追贓派餉,搜刮財物,擄掠美女,卻忘記了周邊強敵環伺,還有多少比這更重要的大事亟待他去處理。那些新近降附的故明官僚士大夫們由滿懷希冀到大失所望,紛紛相率南逃,即便留下來的也暗中咬牙切齒,不支持這個新生政權了。

李自成也意識到吳三桂的重要性,派人去招降他,三桂沒了效忠對象,和滿清廝殺多年,又不可能北往投降仇人,於是勉強答應了自成的招降。劉宗敏犯了個致命的錯誤,嚴重的傷害了吳氏一族的切身利益,使吳三桂家被抄,父親被施以酷刑,愛妾陳圓圓被劫掠玷汙。吳三桂正準備率軍進京接受自成檢閱,恰好遇到了逃出來的家人,這才知道風雲突變,北京已經去不得了。

他本忠於大明,逼於形勢,為保父母、愛妾性命,不得不接受自成招降,而此刻父母遭難,愛妾被搶,國仇家恨一起湧向心頭,怒火三萬丈的他下令回師山海關,把李自成派來招降的唐通殺得人仰馬翻,誓與自成勢不兩立。

明末儒者吳梅村為此賦詩一首:“六軍慟哭皆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清軍入關

李自成聞訊大怒,於五月二十八日親率二十萬精銳抵達山海關,與吳三桂軍展開激戰。據說自成把陳圓圓當人質隨軍帶來,她卻乘亂逃逸,隻身策馬從農民軍中逃出,並找到了吳三桂。

此前,三桂思忖自己勢單力孤,恐不是大順軍對手,於是遣人出關找到滿清睿親王多爾袞,表明降清之意,並請他出兵相助。關寧軍與大順軍在關外一片石展開血戰,大順軍人多勢眾,逐漸佔了上風,吳三桂漸漸不支,已有潰敗跡象。忽然狂鳳大作,飛沙走石,天昏地暗,敵我難辨。

埋伏在四周山上的五萬八旗兵乘勢殺出,箭矢如雨,炮火轟鳴,騎兵衝入農民軍的陣中橫衝直撞,大砍大殺,農民軍沒想到吳三桂還有幫手,被清、吳前後夾擊,猝不及防下大敗虧輸,潰不成軍。一片石之戰,李自成幾乎損失了全部主力,使其再也無力與清、吳聯軍抗衡,逃回京後匆忙舉行了登基大典,出城倉惶西逃。李自成在北京只待了四十二天。離京後,為了報復對其窮追不捨的吳三桂,李自成將吳襄以及吳家三十四口男女老幼全部殺死,將屍體拋出城去。吳三桂悲憤不已,從此一路追殺農民軍復仇,終於配合滿清英親王阿濟格在江西九江將大順軍打得幾乎全軍覆沒,後李自成在湖北通城九宮山被鄉民襲殺(一說出家為僧)。

出家為尼

清朝建立後,吳三桂因剿滅農民軍、肅清南明政權,戰功赫赫,被封平西王,管理雲、貴兩省,權勢煊赫。當初,陳圓圓愛慕吳三桂,主要是因為他是抗清名將,頂天立地的英雄漢,如今見他獻關投降,勾引滿清入關,又親手絞死了南明永曆帝,雖出身卑微、但頗有民族氣節的她終於看清了吳三桂的真實嘴臉。此後,陳圓圓對三桂不冷不淡,心如止水。

後來,三桂為討好圓圓,特意加封其為平西王妃,還在昆明大興土木為她修建豪華宮殿。圓圓早就心灰意冷,在宮裡找了間清淨的居室,獨自在裡吃齋唸佛。

後來,康熙鑑於藩鎮擁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嚴峻現實,開始著手削藩。吳三桂聯合平南王、靖南王兩藩舉兵造反,與清廷分庭抗禮,戰火延續了八年之久,最後以吳三桂敗亡而告終。

這段時期,陳圓圓芳華不再,年老色衰,吳三桂開始寵溺四面觀音、八面觀音、蓮兒等妖姬。陳圓圓早已料到吳三桂會鋌而走險,自己又無法勸阻和改變,便藉口喜歡清靜,加上年紀已大,要求出家為尼。見她態度堅決,吳三桂只得答應。於是她進了宏覺寺剃度為比丘尼,取法名寂靜。她因此沒有參加“三藩之亂” ,從此遠離了人世間的紛擾喧囂。

吳三桂敗死衡州後,陳圓圓移居昆明西關外瓦倉莊的三聖庵(後圓通寺),一心禮佛,不問世事,甚至連和她朝夕相處的幾位尼姑都不知道她就是名噪一時的“秦淮八豔”之首陳圓圓。幾年後,陳圓圓圓寂於三聖庵,年六十歲。

陳圓圓晚年雖皈依佛門,但經歷複雜、甚至無意間改變了歷史走向的她心中塵事又怎能全部割捨?盡數了結?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在1644年,隨著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身亡,明朝從此滅亡,此時吳三桂正在死守山海關,抵抗清朝八旗軍隊,但是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強行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知道後,衝冠一怒為紅豔,怒開山海關,放入了滿清八旗,此後清朝建立了三百年的基業。

隨後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後來日漸奢移,隨著陳圓圓年老色衰,以及吳三桂後宮無數佳麗,陳圓圓失去寵愛,那麼隨後康熙滅掉吳三桂後,陳圓圓去了哪裡呢?

這裡有幾種說法:

出家為尼

據清初的《天香閣隨筆》記載,陳圓圓在被吳三桂失寵後,也自知自身是紅顏禍水,於是在蓮花池南面商山寺削髮為尼,遁入空門,在72歲高齡時,投入蓮花池自盡,後來屍體被打撈出火化,骨灰被安置在商山東南角上,在現在的昆明市還存有陳圓圓的衣冠冢。

逃到貴州

在吳三桂起兵失敗後,清軍攻入昆明,在城破之際,吳三桂的兒子吳應麒帶著陳圓圓外逃,一直逃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水尾鎮一個寨子中,後來與一個叫做馬寶的結婚生子,在此隱姓埋名生活了十幾年。

這個寨子後來被稱作馬家寨村,這裡有村民稱陳圓圓的確是在這裡生活過,而且當時陳圓圓死後,為了避免官府追殺,隱姓埋名叫做聶氏,現在聶氏的墓碑還在村中。


丫丫說史


“秦淮八豔”之一的陳圓圓,數度易主,身世坎坷,可謂是一個悲情女性,她的最終結局史書並無詳細記載,但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想必她過的是不太如意的。


衝冠一怒為紅顏

陳圓圓本姓邢,父母去後被姨丈所收養改姓為陳,名為陳沅,八歲時被姨丈賣入青樓,從此以後淪落風塵,因她能歌善舞,精通音律,更是當世的崑曲大家,所以交往之人都是達官顯貴。有一次,席間偶然間遇到英武不凡的吳三桂,遂芳心暗許,本來郎情妾意的一番美事,哪料到田國丈搶先一步為陳圓圓從青樓之中贖了身,納為自己的小妾,此後吳三桂頗為傷心,又惹不起崇禎帝的丈人,只好把一口惡氣憋在心中。

甲申年剛到,李自成兵鋒直逼北京,明朝傾覆就在眼前,朝臣們各自準備後路,田國丈也不例外,終日愁眉不展,陳圓圓看到後便對他說了一番話。

當世亂而公無所依,禍必至,何不締交於吳三桂將軍,以備不測?其慕田家歌姬久矣,公不想晉朝綠珠石崇之事乎?設玉石焚時,豈能堅閉金谷?

田國丈聽後深以為然。恰巧吳三桂有公務入京,田國丈擺宴相邀,吳三桂欣然赴宴。席間,田國丈將全家之安危託付於吳三桂。吳三桂說:“能以陳圓圓見贈,吾當保公家先於保國也”,田國丈勉強同意,就這樣陳圓圓終於回到了吳三桂的懷抱中。

幾天後,吳三桂要回山海關駐守,軍中又不能姬妾,只好將陳圓圓留於府中,讓其父吳襄代為照看。結果,吳三桂剛到山海關不久,李自成便攻破北京城,父親吳襄和寵姬陳圓圓都成了李自成的階下之囚。

起初,李自成並沒有冒犯陳圓圓的意思,他還想用吳三桂的家人來招降駐紮在山海關的三萬關寧鐵騎。哪知他的部下劉宗敏是個混蛋,居然將陳圓圓給直接霸佔了。遠在山海關的吳三桂聽聞後,給他父親寫了一封信,決心與李自成決一生死。

兒以父蔭,行罪戎行,以為李賊猖狂,當不久矣,不以我國無人,望風而靡,側聞聖主晏駕,不勝眥裂,但喜吾父奮拳一擊,誓不俱生,不則刎頸以殉國,何乃隱忍偷生,訓以非義,即無孝寬禦寇之才,復愧平原罵賊之勇。父既不能為忠臣,兒安能為孝子乎?

於是吳三桂令全軍為崇禎帝服喪,並派出使者聯繫清朝,與多爾袞約好一同共擊李自成。消息傳到北京後,李自成怒殺吳三桂全家三十餘口,又想殺陳圓圓時,陳圓圓說:“妾為大王計,宜留妾緩敵,妾當設法說服吳三桂不再與大王為敵,以報王之恩遇

”。李自成考慮半天,遂留下陳圓圓性命,帶著她並親率二十萬大軍出城直奔山海關。

到了一片石時,關寧鐵騎衝出與大順軍殺在一起,李自成沒有想到女真人已經繞到了他的後面並對其發起了進攻,大順軍瞬間潰不成軍,被殺的大敗,李自成等少數人脫身逃回北京城,亂軍之中陳圓圓被關寧軍找到帶到吳三桂身邊,兩人才再次相遇。

陳圓圓在明朝滅亡後的生活

滿清入關佔領北京,打著為崇禎帝報仇的旗幟不斷佔領明朝故土,吳三桂在這個過程中也是戰功累累,被清朝封為“平西王”,藩國在雲南貴州一帶,在這個地方吳三桂儼然就是土皇帝。他大興土木為陳圓圓蓋了個園子,起名為“野園”,清代王思訓有《野園歌》專門介紹了吳三桂對陳圓圓的寵愛。

吳三桂築野園滇城北,以處陳圓圓。窮極土木,毀滇人廬墓無算,以拓其地。縉紳家有名花奇石,必穿屋破壁致之,雖數百里外不恤也。

就這樣陳圓圓收吳三桂專寵,長達二十多年,直到康熙削藩時期,吳三桂心懷異志,陳圓圓率一部分吳三桂族人改姓為馬,跑到了貴州省的深山老林之中,自己改姓為聶,陳圓圓就在這個“馬家寨”的小地方渡過餘生,她晚年住在尼姑庵中,死後留下了皇傘,御字簿等物品。

《圓圓傳》記載是另外一種說法。傳說陳圓圓沒有得寵多長時間,吳三桂便另納一女,此女擅長狐媚之術,又深得吳三桂寵信,掌王府後院大權。吳三桂所臨幸女子皆被此女毒害。陳圓圓因年紀漸老,且不施粉黛,長期居於別院,這才算避過該女子的毒手。

此後更是常年以青燈古佛為伴,修心養性,足不出戶在別院一呆就是二十多年。1681年冬,昆明城被清軍攻破,陳圓圓沉水於五華山華國寺外蓮花池。

而在《平滇始末》一書中卻記載:“陳圓圓、印太太及偽後郭氏俱自縊”。

不管結果是什麼,總歸還是死了!

結語:吳三桂不可避免的成為了最可恥的漢奸而名臭穢史,而陳圓圓則被後世認為是“紅顏禍水”,何其冤枉啊!她只想擁有一段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然而也最終不可得,她的一生如花朵般盛開,卻又悄然之間凋謝零落,自此再無影蹤,她才是最可憐的那個人。


望風瑟瑟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此名句中衝冠一怒者便是明朝滅亡後投降大清的將領吳三桂,而此處的“紅顏”則是直接導致吳三桂怒的美人陳圓圓。

然,世人皆只知藝妓陳圓圓的前半生,卻很少有人知道她被吳三桂從明末霸佔她的將領劉敏宗處奪回後的境況。

要查找陳圓圓的最終結局和晚年生活境況還真是一件不那麼容易的事,它之所以不容易自然與她晚年的隱姓埋名有關。

陳圓圓的後半生之被世人發現乃是在她的墓地被發現之後,20世紀80年代,陳圓圓的墓地在今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被發現。

頗為讓人驚奇的是,陳圓圓的墓碑上所刻的字竟是:“故先女畢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問題來了,既然是陳圓圓墓,為何不寫“吳門陳氏”而非要寫“吳門聶氏”呢?

原來,這“聶”字是吳家後人為避免陳圓圓墓被發現而特意選擇的隱姓。而選擇“聶”的原因則是因為:陳圓圓本姓“邢”,名為邢沅沅,後來因在姨夫家被撫養長大而隨了姨夫家的“陳”並改名為了“陳圓圓”。而“陳”和“邢”字,又都“耳”旁,兩個耳加起來便是“聶”字。於是,後人索性將她的墓地改成了“聶氏”。

這番操作後,陳圓圓墓果然歷經數百年無人盜。

隨著陳圓圓墓的被髮掘,她的後人也隨之將她的後半生故事公諸於世了。

陳圓圓在重新跟了吳三桂後,並未如《鹿鼎記》記載的生下女兒,她終生未生育任何子女。陳圓圓的一生無所出,大概與她早年為妓有很大關係。

那麼,終生無後的陳圓圓在吳三桂死後是如何度過餘生的呢?

根據史料記載,吳三桂死時已反清,而此時,即公元1678年,其寵妾陳圓圓年55歲。他死後,陳圓圓又獨自活了17年,直到公元1695年才過世。

這期間的陳圓圓因為吳氏反清其生命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危險,為了保護陳圓圓的安全,吳三桂軍師馬寶一路護送陳圓圓到了前文所說的馬家寨。

到了馬家寨後,陳圓圓和馬寶都出家了,陳圓圓去了尼姑庵化名為寂靜,而馬寶化名則不祥。這以後直到去世,陳圓圓和馬寶都未離開過佛堂。

陳圓圓這樣的結局,完全符合李介《天香閣隨筆》中的記載:“布衣蔬食,禮佛以畢此生”。

可嘆,一代紅妝的後半生竟是豪華落盡,歸於寂寞。


記者李滿


都別搶,我來答。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吳三桂去世了。生離死別本是平常,但對吳三桂這種位高權重的人來說,他的死卻牽扯到一群人的生,吳三桂的死標誌著三藩之亂徹底瓦解。

他的孫子吳世璠退回雲南,後在貴州貴陽稱帝,隨著吳世璠在戰場的不斷失利。康熙二十年(1681年),吳世璠等殘餘勢力一敗再敗,不得已只好退回雲南。

但在這一年,吳三桂在雲南的殘餘勢力最終在清軍的攻擊下瓦解,吳世璠自殺,其它吳三桂後人以及大臣下屬遭到屠殺。當時陳圓圓在軍師馬寶的掩護下逃出昆明,向著貴州境內逃亡。

為了迷惑清軍的耳目,馬寶釋放假消息,將清軍的追擊路線錯誤引導到至其它地方,自己則掩護著陳圓圓以及其它逃亡出來的吳氏宗族向貴州境內逃亡。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管道自然是不敢走,只能在山巒河道間秘密潛行,因此此時的貴州已經被清軍攻克,一路上都有清兵巡邏,又有關卡設防。

最終,他們成功脫險,抵達了今天貴州的沿河與務川一帶,那時叫思州,馬寶將一眾吳氏後代分散居住在各地,隱居下來。當時他們定居下來的地方相對隱蔽,而且開發程度不高。

為了避免被人察覺,這批人的大部分都改成馬姓,只有少部分吳三桂的後代依然保持原來的姓,但其實這些主要依然是吳氏宗族。在這個地方定居下來以後,一部分人過起了農耕生活。

而陳圓圓則在附件的寺廟裡出家為尼,馬寶也出家為僧,由於地理閉塞,因此得以躲過清軍的追捕。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或許清軍早以為他們已經死於戰亂。

再者最大的威脅已經被消除,清軍也對他們一眾人的下落不感興趣。自這以後,陳圓圓便在這個地方度過了自己的餘生,死後就葬在那裡。

也就是今天的貴州省岑鞏龍鰲河畔的水尾鎮猴子山東麓,他們聚集的定居點如今叫做馬家寨。在這個寨子的東西兩側建有吳氏墓地,其墓葬排列整齊,多達數百座,其中陳圓圓的墳墓就在這裡。

清朝雍正年間,吳氏後代曾重修了陳圓圓的墓碑,上面刻有一段碑文:

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孝男吳啟華,媳塗氏立,孝孫男吳仕龍、吳仕傑,曾孫吳大經、吳大純,孝玄孫吳朝達、吳朝選、吳朝魁、吳朝政、吳朝璽、吳朝柱、吳朝相、吳朝值;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月吉日立。

其實本應該寫做“吳門陳氏”,但當時為了避免被人察覺,吳氏後人也很小心謹慎。

之所以會寫做“聶”,是因為陳圓圓原來姓邢,她從小是一個孤兒,是養母陳氏將她撫養長大,所以便改姓陳。

這一點在《庭聞錄》中就是如此記載的:陳姬,名沅,字圓圓。

所以,她其實叫陳圓圓,也叫邢沅沅,而吳氏後人之所以會寫做“吳門聶氏”,是因為陳和邢都有一個包耳旁,而且名字都是同字,於是便取“聶”字中的耳和雙來暗示墓主人的身份。

不過以上敘述的故事並不一定是當年陳圓圓等人逃難時的真實場景,這些故事可能在傳說的過程中逐漸發生了一些變化,由於缺乏相關資料,而且當時他們本身就極力隱瞞這件事。

所以故事本身多少有些失真之處,但是這座墳墓卻是確之鑿鑿的,這座墓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就被發現,但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2010年~2014年左右才引起相關人士的注意。

筆者記得那幾年還在報紙上看到過這個新聞,因為筆者是貴州人,依稀記得當時的《貴陽晚報》還刊登了這件事。

以當前的證據來看,陳圓圓最後魂歸貴州省岑鞏縣已成為主流觀點,當然由於陳圓圓本身具有很大的爭議,譬如在雲南昆明也說有三處陳圓圓的墓地。

究竟誰真誰假一時半會兒得不出結果,但以當前的證據來看,貴州的比較確鑿,如果以後昆明方面發現了新的證據,自然另當別論。

畢竟久遠的歷史本身就有幾分真真假假的成分。


圍爐談史


提到陳圓圓,我們不得不提吳三桂,因為大家都知道“衝冠一怒為紅顏”,形容的便是吳三桂為陳圓圓。如果要想了解明朝滅亡後陳圓圓的餘生如何,那我們就需要從開始的一點一滴說起。

陳圓圓梨園出道

陳圓圓原本的姓氏是刑,後來因為父母去世,跟隨姨母生活,便改姓為陳。陳圓圓自幼“色藝雙全,樣貌出眾”。但因為姨母家比較貧窮,也因為姨母的心腸過於陰暗,陳圓圓被賣進了梨園行業。但因為她能歌善舞,很快便在蘇州的梨園當中小有名氣,慕名來看她表演的人可謂是絡繹不絕。 據相關資料記載,陳圓圓一炮而紅的作品就是《西廂記》,她在其中飾演的崔鶯鶯奪人眼球,迷人心魄,使她紅火了起來。每當她演出時都坐無缺席,有的觀眾因為看不到她的表演而表現的死去活來。陳圓圓被認為女神一樣的人物。



但再精湛的表演也免不了以色侍人的命運,陳圓圓更不例外。在陳圓圓眾多的相好者中有一位,江陰貢修齡的兒子貢若甫,他非常喜歡陳圓圓,為了表達自己真愛之心,他花重金把陳圓圓贖了出來。但遭到了自己老婆的反對,為此他們夫妻之間發生了強烈的爭吵。貢若甫的父親貢修齡看到陳圓圓的面相有著貴人之像,便堅決讓兒子把她放了,贖金也沒有在追究。


買來賣去的一代佳人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崇禎帝鬱鬱寡歡,於是田貴妃讓她的父親田弘遇到江南挑選美女,供給皇上解悶。於是田弘遇便選中了名噪一時的陳圓圓,花20兩銀子把陳圓圓買進宮中。可當時的崇禎帝面對著眼前的種種困境,根本就沒有心思欣賞美女,於是陳圓圓有回到了田府。

但人都買了不能不有所作為啊,於是田弘遇便想到了當時手握重兵的吳三桂,他打算把陳圓圓送給他,也讓自己有個靠山。田弘遇邀請吳三桂進府吃酒,故意讓陳圓圓表演歌舞。當吳三桂看到陳圓圓的那一刻,才知道什麼就做一見鍾情,什麼叫小鹿亂撞。 不久後吳三桂便把陳圓圓納為小妾。


可好景不長,內憂外患的明朝爆發了戰亂,吳三桂被派往山海關把守,一家老小留在了北京。可沒想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縊在煤山之上,吳三桂的家人被俘,用來威脅吳三桂投降。 吳三桂收到父親的勸降書,實在沒有辦法選擇了投降,可有聽說陳圓圓被劉宗敏掠走,怒髮衝冠,返回山海關,放清軍入關,打敗了李自成。

青燈古佛,了卻餘生,也難免池塘隨君去

後來陳圓圓跟隨吳三桂南征北戰,直至住進平西王府。但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陳圓圓漸漸年老色衰,聰明的她知道吳三桂身邊有很多年輕的女人,便辭宮入道,打算青燈古佛,了卻餘生。

再後來康熙削藩,吳三桂起兵造反,不久便戰死。陳圓圓得到這個消息後默默找到一個蓮花池,投池自盡了,追隨吳三桂而去。一代佳人香消玉殞,讓人心痛。但也有人認為,陳圓圓是圓寂在三聖庵的,自縊在昆明等。反正關於陳圓圓的死,成了千古之謎。


雲中鶴飛鳥


關於陳圓圓,人們瞭解最多的就是那句“衝冠一怒為紅顏”,其中的紅顏就是陳圓圓,說的是吳三桂當年駐守山海關,在李自成攻下北京之後,派人勸降吳三桂,而吳三桂最終因為自家被抄,愛妾陳圓圓也被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搶走,因而動怒,與李自成決裂,投靠了山海關外的清朝,放了清軍入關,才有了後來滿清取代大順和明朝最終改變了當時歷史走向的故事,但事實真是如此麼?我們還要從1644年的時候說起。

關鍵的公元1644年

1644年,是明朝的最後一年,也是改變中國今後300年曆史走向的一年。這一年的年初,李自成在陝西西安建立了大順政權,並起兵討伐明王朝。李自成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到了三月份就攻下了北京,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在煤山上吊自殺,明朝滅亡。而作為明朝大將的吳三桂,此時正帶領自己的部隊駐守山海關,任務是防住關外的清軍不讓其入關南下。這個時候的吳三桂實際上是一直孤軍,明朝既然已經滅亡,那麼他首選的投降對象就是李自成了。

李自成在當時看來也確實有改朝換代的可能,而且一般來說當時的漢人都任正統,李自成作為漢人,取代已經末路的明朝也是正統的一種體現。可以說,只要李自成能夠約束部下,不犯渾,吳三桂是鐵定會歸降李自成的,當時李自成也派人去找了吳三桂,吳三桂也當即決定投降李自成,並把山海關交給了李自成手下的將領唐通。

農民起義軍自己搞出的么蛾子,吳三桂的反叛

本來是好好的一個圓滿大結局,吳三桂投降李自成,李自成順利取代明朝坐擁天下,而且有了吳三桂這樣的悍將,讓他守山海關或是南下拿下南明的地盤都是沒問題的,可惜李自成自己搞出了么蛾子。

由於農民軍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不懂得向統治的地盤徵稅,所以當時北京的農民軍沒有糧餉,進城後頭幾天還好好的,到後來就乾脆搶了起來,和強盜也就沒了區別了。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更是把明朝的幾乎所有官員都抓了起來,嚴刑拷打,要他們交出家產充公,這其中就有吳三桂全家,包括他老爸吳襄都被打的遍體鱗傷,而他的愛妾陳圓圓也被劉宗敏搶了去。

當時還在回北京路上的吳三桂聽聞此事,頓時臉色大變。這對於吳三桂來說是人生重要的抉擇,這個變化使吳三桂歸降李自成成了不可能,因為當時吳三桂還沒有交出兵權,全家就被李自成抓了起來,要是自己真投降了,交出了軍隊,那也只能被李自成宰割了。在這種情況下,是個傻子都不會真的去歸降交出兵權了。於是吳三桂連夜奪回了山海關,打算與李自成對抗了。

對於吳三桂來說,歸降是死,抵抗的話或許還能活命,他能不抵抗麼?

清軍入關

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了吳三桂聯合關外的清軍的事情。畢竟吳三桂勢單力孤,獨自是不可能對抗李自成的大軍的,必須有清朝的幫忙才能夠扛住李自成。清軍當時由攝政王多爾袞統領,他一開始是要吳三桂向清朝稱臣,歸順清朝,一開始吳三桂並沒有答應,只是答應對方平分天下。多爾袞見吳三桂沒有答應歸順清朝,只是口頭承諾會到山海關助其對抗李自成。

於是吳三桂回到了山海關,全力準備對抗李自成。李自成聽聞了山海關的變故,知道一場大戰不可避免,於是就帶領大軍來到山海關,由此展開了山海關大戰。軍隊人數來說,李自成應該是20萬人左右,吳三桂為3-5萬人,其中最為精銳的關寧鐵騎不到1萬人,是他的核心主力。吳三桂與李自成在山海關大戰了兩天,由於兵力遠遠弱於李自成,因此到了第二天的時候基本就支撐不住了。在這危機時刻,吳三桂連夜衝出山海關到關外找了多爾袞,在這種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剃髮稱臣,多爾袞這才真正地答應了吳三桂出兵的請求。

在第三天的大戰中,滿清八旗突然出現在了戰場上,改變了戰局,原先李自成勝利在望,一瞬間被清軍擊潰,由此清軍入關,開始了正式入主中原的步伐。

成為了清朝臣子的吳三桂,之後也只能成為了一隻瘋狗,不斷地位清朝開疆拓土,一路從北方打到了雲南,為清朝打下了至少是半壁江山。

入主雲南

吳三桂帶著軍隊在山海關打敗李自成後,陳圓圓也順利被解救了出來,回到了吳三桂的身邊,之後隨著吳三桂南征北戰,直到清朝基本統一全國後,吳三桂在雲南被封為平西王,她也隨著吳三桂到了雲南。

在歷史上關於陳圓圓的結局有幾種說法,主要是在吳三桂雲南封王之後:

一是陳圓圓後來年老色衰,而吳三桂身邊美妾眾多,就逐漸冷落了陳圓圓,最終陳圓圓在吳三桂反叛清朝之前抑鬱而終;

二是陳圓圓年老色衰之後,削髮為尼,法名寂靜,號玉庵,吳三桂造反兵敗,為尼的陳圓圓未受影響,一直生活到了康熙三十四年,也就是1695年才病逝,死後葬於曇花庵旁;

三是陳圓圓年老色衰之後,削髮為尼,後來吳三桂造反失敗,清軍殺入昆明的時候自殺身亡;

四是吳三桂兵敗之後,陳圓圓在吳三桂手下的大將護送下逃離了昆明,隱居在了貴州岑鞏縣,並終生於此。2012年鞏縣邀請來自全國的明清史學研究的10多家單位和30多位學者,在貴州成立“岑鞏陳圓圓吳三桂史蹟研討會”,證實了此事,並進行了“權威的確認“。(或許是地方為發展旅遊業的宣傳)

總之,陳圓圓後來的結束有好幾種說法,每種說法都有可能,到現在來說,並沒有定論。


老威觀史


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李自成以吳三桂的父親為要挾,要求吳三桂投降。吳三桂本來就準備投降李自成,但李自成的手下大將劉宗敏將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搶走了。吳三桂聽說後,衝冠一怒為紅顏,直接引清軍入關,直接攻擊李自成的大軍。李自成慘敗,退回了北京城。那麼,歷史上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女主角陳圓圓最後的下落如何呢?

據記載,李自成倉皇逃離北京城,盡棄所掠輜重、婦女於道。在戰亂中,吳三桂找到了自己的愛妾陳圓圓,兩人在軍營團聚。隨後,陳圓圓就一直跟著吳三桂,轉戰南北。據《十美詞紀》記載,吳三桂平定雲南後,陳圓圓就住進了平西王府,一度“寵冠後宮”。這樣的結局感覺很美好,但這只是開始,男人都是喜新厭舊的。曾經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也不例外。

在吳三桂獨霸雲南後,也開始窮奢侈欲,歌舞徵逐。他花錢買了很多年僅15歲的歌姬,供自己消遣娛樂。而此時的陳圓圓因年老色衰,被吳三桂嫌棄,日漸失寵。傷心欲絕的陳圓圓,選擇了出家修行,“布衣蔬食,禮佛以畢此生”。而接下來,關於陳圓圓的下落成謎,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她投自盡。在吳三桂反清稱帝失敗後,清軍將其全部抄家。而痴情的陳圓圓得知吳三桂病死後,以死殉情,投池自盡。這第二種說法就比較傳奇了,傳說在吳三桂去世後,陳圓圓為了保住吳姓血脈,就領著吳三桂的兒子吳應麒秘密遷往貴州岑鞏縣的密林山洞。多年之後才下山定居馬家寨。這件事情源於這樣一側新聞:2010年6月,貴州黔東南州傳出爆炸性新聞,人們在岑鞏縣馬家寨發現了陳圓圓墓。陳圓圓墓墓碑刻有“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冬月吉日”字樣。

在歷史上,陳圓圓是吳三桂投清的一個導火索。在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後,陳圓圓就成為了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物,鮮見於史書。至於她最後的結局,不管是投池自盡,還是躲過了清兵,隱姓埋名,死於小山溝,我們現在都還無法證實,需要進一步的考古發現。希望有新的證據,儘快揭開這個謎底。


密探零零發


後來的她消失了,也許是去當了道士,也許是鬱鬱而終。


一:悲慘身世惹人憐

雖沒有與四大美女齊名,但也因美貌而人盡皆知的有很多,其中就有——陳圓圓。雖然陳圓圓貌美如花,但她卻因為自己的美貌受了很多的苦。

其實從小,陳圓圓就因失去雙親,而被自己的姨夫收留,並跟姨夫姓氏叫為陳圓圓,雖然是自己的姨夫,但是寄人籬下的陳圓圓還是受到了冷落和謾罵,因為姨夫喜歡聽曲,在家耳濡目染的陳圓圓也學會了如何唱曲。

長大後的陳圓圓因美貌讓姨夫想到了賺錢的點,為了利益,姨夫選擇賣掉陳圓圓。後陳圓圓被賣到青樓後,因一曲而出名,在加上她的美貌,客人更是絡繹不絕,陳圓圓終是火遍了大江南北。


二:官場相連牽利益

因曲和美貌而出名的陳圓圓最終還是吸引了那些官場人的注意,他們想用陳圓圓來進獻給崇禎皇帝,而從中獲取他們想要的利益,可惜他們有了這個計劃,卻沒有形成好的結果。

入宮後的陳圓圓整天鬱鬱寡歡,崇禎帝看到這些的陳圓圓很快就沒有了耐心,便命人把陳圓圓送了回去,而此時那些一直盯著陳圓圓的人還是在的,其中就有田畹,對她更是愛慕又加,不僅次次去聽她的曲,更是花了重金把她給贖了出來。

這對於田畹來說是得到了自己心愛的女人,而對於陳圓圓而言,這才是悲哀的開始。面對田畹如果要度過下半生,或許陳圓圓還是更喜歡在青樓呢?



三:一怒紅顏遇真情

就在田畹贖回陳圓圓後,因為田畹打算和割據勢力聯合,而吳三桂正是他的聯合首要人選,便在家中設晏邀請吳三桂,吳三桂應邀而來,田畹便讓陳圓圓在晏上起舞。

吳三桂對陳圓圓一見鍾情,並承諾與田畹合作,但一個要求就是要把陳圓圓給他,田畹在當時的形勢下,只能選擇放棄陳圓圓。由此一來一段被後人所羨慕的神仙眷侶的愛情就由此產生了。

但這樣的絕世愛戀只是曇花一現,陳圓圓的生活可能是一直都要與悲慘掛鉤吧。吳三桂與李自成一戰,李自成戰敗由此就可見吳三桂的野心,後來吳三桂反叛被殺死,他們兩人之間的感情也就這樣結束了,這不禁讓許多人惋惜,對於陳圓圓的結局許多人更是無從得知。

吳三桂死後陳圓圓消失了,很多人說陳圓圓是出家當了道士,後半生過的非常平淡,也許是她之前的遭遇,讓自己看清了這世道,她完全可以繼續流轉於各世家子弟之間,但她卻選擇獨自一人生活窮困潦倒,最終孤獨終老。也許這是她自己想要的生活也不一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