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歷史上真的存在釋迦摩尼嗎?

旅遊小辣椒


這個題目的答案是肯定的。釋迦牟尼曾經是一個王子,但他放棄了繼承王位。他也曾有過嬌妻愛子,但他卻離開了家庭。他始終在苦苦思索擺脫人世痛苦的方法,用以解除世人的各種痛苦折磨。有一天,他終於徹悟,創立了佛教。他就是喬達摩·悉達多。

釋迦牟尼是南亞次大陸北部迦毗羅衛城國王淨飯王的兒子,屬於剎帝利種姓。按照佛教和傳說,他的母親摩耶夫人在45歲時才懷胎,而且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頭長有六根象牙的白象走進了她的肚子。她醒後告訴了國王,國王就請教了一個能釋夢的智者。

智者說:“白象象徵和平,這個夢是好夢,王后要生王子了。將來,王子會出家,為世人謀求幸福。”國王甚是高興。按照印度風俗,婦女要回孃家分娩,王后在半途中的蘭毗尼,生下了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的母親沒幾天就去世了,他由姨母撫養長大。淨飯王非常喜愛小王子,給小王子取名“悉達多”。淨飯王唯一的希望是兒子能夠繼承王位,但他想起智者說的話,將信將疑。他為了阻止兒子以後出家,在生活上極盡奢華富貴,在王子16歲時,他給王子取了聚利城的公主。

有一天,悉達多出城遊玩,他見到了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拄著柺杖,艱難的走著。一會兒,又見到一個臉色蠟黃的病人躺在路邊,不停的呻吟。王子心情黯淡下來,於是往回走。趕巧,他又碰到了一群烏鴉在啄食一具屍體。

王子回到宮中,靜靜的思考著,人為什麼要生老病死?於是他決定到外面瞭解情況,宮中與世隔絕,他渴望宮外的世界。次日,王子走出了城門,碰到一個信奉古婆羅門教的出家修行的人,王子便問隨從是什麼人,隨從說是出家修道的人。

悉達多便向修行人行禮,並問他為何如此快樂,修道者說:“世事無常,只有出家人可以解脫。”王子回宮後便決定出家修道,就在他出行的那天,他的妻子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他依然決意斬斷情緣,來到一座廟裡閉門修行。

婆羅門教徒說,通過祈禱,奉獻貢品和舉行宗教儀式,靈魂可以得救。悉達多認為這樣並不能超出生死,永遠擺脫輪迴。於是他在尼連禪河畔中的森林裡修行了六年,歷盡了千辛萬苦,幾乎要死了,但仍然一無所得。他來到尼連禪河邊,用河水洗淨了身上多年的汙垢,在一位牧女乳粥的餵養下,悉達多身體恢復健康。

悉達多沿著尼連禪河行走,看見了一棵菩提樹,他就在樹下打坐,經過了49天的冥思苦想,終於徹悟了,創立了佛教的基本教義。悉達多還為教徒制定了“戒律”,於是他開始了長達45年的傳教生活,他不分貴賤貧富,廣收門徒。弟子稱他為“釋迦牟尼”,信徒們又稱他為佛祖。

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在傳道的途中因病逝世。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後,骨灰結成許多五光十色的顆粒,這便是“舍利”,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佛教寺塔裡。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他的眾多弟子都秉承佛的囑託,雲遊各地,專心傳法。

釋迦牟尼就是佛祖,如來佛祖是《西遊記》中的叫法,專門用於指釋迦牟尼佛祖。其實真正的“如來”是指佛的一個稱號,並不專門指哪一個佛。但在我國的神話體系中,尤其是《西遊記》中,如來佛祖專指釋迦牟尼佛祖。


野史也是史


釋迦摩尼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


不過在佛經中,可能有很多是關於對釋迦摩尼的神話和傳說,不過這些都是有歷史事實存在的,基本輪廓還是可靠的。

不過釋迦摩尼只是後人對他的尊敬而對他的稱呼,釋迦牟尼的誕生地就在今尼泊爾泰米地區的梯羅拉柯提廢墟。

悉達多太子獨自一人,走到一棵枝葉繁茂的畢缽羅樹下,拾了一些草葉鋪了一個座位,面向東方,盤腿靜坐。當時發下誓願:我若不能證到無上正覺,寧讓此身粉碎,永不起此座!“終於,在十二月初八日的凌晨,大徹大悟。


以前人們叫釋迦摩尼佛陀,在他得到後,四十年裡不斷的弘揚佛法,最後他來到他曾經修道的伽倻山,他的目的是化度在這裡修行的、拜火教的首領優樓頻羅迦葉。佛陀感化了他,隨後有五百個弟子皈依了佛陀。

他的思想被認為是無神論或反神論 本質上無關形而上學或本體論 倫理學和辯證法的運用。


司徒歷史


這個問題要分為三個層面談。

首先是歷史上確實存在釋迦牟尼。這一點,不僅有佛教典籍的記載,其他的文化典籍當中也有記載。英國殖民印度期間,針對佛教開展了一系列的考古活動。出土的遺蹟也證實了釋迦牟尼確有其人。

其次是歷史上的釋迦牟尼的形象並不等同於宗教當中的形象。目前關於釋迦牟尼的史料,主要保存在佛教文獻當中。在這些文獻中,歷史事實與神話傳說交織在一起,難以區分。後世歷史學家只能根據目前文獻當中的部分內容,勾勒出釋迦牟尼的生平概況。釋迦牟尼的生卒年份有多種說法,佛教內部不同派別的說法相去數百年之久。但目前較為主流的說法是釋迦牟尼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到五世紀。他出生在現在尼泊爾境內的一個小王國,母親在他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29歲以前過的是紙醉金迷的貴族生活。29歲脫離家庭開始修行。五年以後開始收徒傳教,佛教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80歲去世。佛教早期的發展當中,反對偶像崇拜,也不將釋迦牟尼視為神,而是作為精神導師。早期佛教僧團比較接近於一個學術團體,而不是宗教團體。

最後,隨著佛教的逐步發展,釋迦牟尼也開始被神化。於是佛教典籍當中,關於他的生平記載中就開始加入了越來越多的神話內容。比如在他出生的時候有一系列祥瑞之兆。具體包括他母親夢見一頭大象,然後受孕;釋迦牟尼出生後,腳下生蓮。後來又演化出了佛本生經。不光敘述釋迦牟尼身前之事,還敘述了大量釋迦牟尼前世的事情。神話色彩更加濃厚。


用戶4325101516


今天是釋迦牟尼佛出家日,很有緣能回答這個問題。

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古印度)公元前566年(釋迦牟尼佛)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釋迦牟尼的父親淨飯王是釋迦族的首長之一;母親是摩耶夫人,而(釋迦牟尼佛)悉達多自然是身份高貴的太子。

後來(釋迦牟尼佛)看到世間眾生,都要經歷生老病死不得解脫,於是釋迦牟尼佛決定去修行,尋找幫助眾生脫離苦海的真理。後來終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成佛後為世人開示解脫之法,世尊的教法在歷經兩千五百多年間,依舊受到了人們尊敬與尊崇,可見對人們心裡與思想產生巨大的影響與人生思考。

修行之人心中有佛, 佛即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世尊曾經說過,眾生皆有佛性而我們的佛性自在心中。只有我們善於拋開我執、無明、愚痴、煩惱自會感應佛的存在,自會明白超凡脫俗的成就無上佛道的過程。





般若悟道


無善根


花開睹佛


沒有釋迦牟尼,何來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釋迦牟尼不是他的本名,是後世對他的尊稱,一般也稱為“釋尊”和“佛陀”。




釋迦牟尼名悉達多,姓喬達摩。他在悟道出家前,是古印度釋迦族統治的迦毗羅衛國國王淨飯王的兒子。釋迦摩尼的母親摩耶夫人,於藍毗尼園誕下佛陀。佛陀的出生,很具傳奇色彩,版本很多。有摩耶夫人懷孕前夢見白象入胎之說,有說佛陀是從摩耶夫人右肋出生的(據《阿含經》),還有相士阿私陀聽聞太子出生,進宮大膽預言太子有一天會成佛。據說,摩耶夫人生佛陀,是在藍毗尼園的無憂樹下,站著生下佛陀的。




摩耶夫人在釋迦摩尼出生七天後即去世,他由乳母撫養長大。作為迦毗羅衛國的王太子,釋迦牟尼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包括吠陀和五明學藝,以及兵法和武術等。國王希望他將領能繼承王位,擺脫憍薩羅國的控制。釋迦摩尼十六歲娶天臂城主之女耶輸陀羅為妃,有一子名羅睺羅。作為王子,釋迦摩尼在出家前可謂是養尊處優,富貴榮華生活奢靡。他娶妻生子,在父王的呵護下過著高高在上的王子生活。如果不是悟道出家,他的人生軌跡和大部分的古印度王子是一樣的。




釋迦摩尼悟道出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早在他少年時隨父外出農耕祭祀,他就開始獨自在樹下坐禪。年漸長後,他逐漸厭倦了宮廷生活的爾虞我詐,對生命和人生有了更高沉次的認知,對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也有了屬於自己的理解。他對世間諸苦的深層思考,和他在看到出家沙門後的心靈感觸,都促使釋迦牟尼放下一切,去追尋人世間的真知真見真理。




佛陀29歲決定出家(另有19歲、25歲出家之說)。離開王城四處訪學,佛陀以6年的時間,深入極端苦行,摧殘自己的身心,苦行中間竟有人因他而失去生命。6年後佛陀得出結論,認為苦行無益,因無法達到覺悟與涅槃,所以放棄。之後他又恢復了正常飲食,35歲時,他終於在迦耶城開悟成為“佛陀”。並開始四處傳法佈道,跟隨他的人也越來越多。晚年的釋迦摩尼事業諸多不順,經歷了僧團分裂,雙賢入滅和他的父族釋迦族被憍薩羅國吞併等不幸的事情。釋迦牟尼最後病逝於從靈鷲山回故國迦毗羅衛途中。佛陀入滅後,他的弟子繼續傳承佛陀衣缽,佛教開始擴大影響力,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成為今天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大國布衣


我是鐵劍齋,我來分享一點我的淺見。

這個問題回答的人較多,相信對於問題本身已經不存在疑問,因此,我想貢獻一點有其他回答中沒有談到的信息,和釋迦牟尼相關,也為此而增加一點信息和談資,確保不千篇一律,都是雷同的答案。

一、釋迦牟尼是佛祖,但在他之前,還有六佛。

這就好像是佛教的上古時期,包括釋迦牟尼共有“過去七佛”,傳承下來,到釋迦牟尼這裡,開始了佛教的正統傳承。

1.毗婆尸佛。

佛經中說此佛在“人壽八萬歲出世,度人三十四萬八千。”

2.屍棄佛。

“人壽七萬歲出世,度人二十五萬。”而且留下一句很美的偈言,“身如聚沫心如風。”

3.毗舍浮佛。

“人壽六萬歲出世,度人一十三萬。”

4.拘留孫佛。

“人壽四萬歲出世,度人四萬。”留下一句偈言,“了心如幻是佛幻。”

5.拘那舍牟尼佛。

“人壽三萬歲出世,度人三萬。”

6.迦葉佛。

“人壽二萬歲出世,度人二萬。”

7.釋迦牟尼佛。

這裡的記載從略。

如上可以看見,七位佛越近,度人越少,越迴歸“真實。”而且,這之後才有了比較詳細詳細的27祖,代代傳承,直到傳到東土(達摩)。

二、有關釋迦牟尼。

1.佛經上說,釋迦牟尼“初出剎利王家”,成佛時地上湧出金蓮花,捧著他的雙腳——這就是為什麼蓮花在佛教中是聖物了。

2.成佛時,“東西及南北,各行於七步,分手指天地,作獅子吼聲:上下及四維,無能尊我者。”武俠上經常說“佛門獅子吼”神功,這就是來歷。

3.釋迦牟尼是因為“背痛”而涅槃——或者反過來說涅槃時感到背痛,也行。

涅槃後又從棺中起來,為他母親說法,然後棺自焚,得舍利八斛四鬥。

4.文殊菩薩還有一次持劍逼如來,文殊也總被呵斥,在佛祖的眾弟子中,文殊有點像孔子的弟子子路那樣,受愛護,所以經常被教訓。

5.佛祖說“不立文字”,因為“佛法不在文字上,不向言語中。”可是,大家也都知道,佛經浩如煙海。

6.27祖中,釋迦後面是迦葉,然後是阿難,都是釋迦牟尼指定。這27祖中普遍都是如來弟子,有的是轉世之後繼承了佛祖衣缽等等。

以上,就是有關釋迦牟尼的相關信息,相信在別的回答中並不多見,希望對各位看官有所幫助,歡迎批評指正。


鐵劍齋


高中世界歷史不是有介紹嗎?

再說,法門寺地宮的發掘,多少年前中國政府,學術界,考古界,佛協,宗教局。

已經向世界宣佈,佛指舍利通過鑑定和DNA的確定。釋迦牟尼佛,為真實歷史人物。中國群眾的信仰不是傳說。

可以上網查看央視系列,《千年菩提路之法門寺》

香港鳳凰電視臺,由陳魯豫主持的《法門寺之迷》

以上這些並非宗教節目。是紀時報導型的大型紀錄片。

還有許多。報道唐僧的《帝國高僧》

《白馬寺》,等等!

點擊千年菩提路,系例。

記得高中歷史講:釋迦牟尼佛,喬達摩悉達多。為古印度,加呲羅衛國王子。於6~5世紀。佛教創始人。

大家可以上網看一下。

唵 嘛呢 唄彌 吽


上官恨水


我們這裡的山中有座小型寺廟,是一位歷經大風大浪,看盡人情冷暖的中年人傾盡所有家產修建的,從揚州請來一尊巨大的臥佛玉像。他放下了一切,決心後半生就在那裡參悟大道,再不回到塵世。我曾偶然去那裡,和他論道一番,頗為投緣。也曾在大殿外打坐冥想,參悟《心經》的要義。

寺廟的山門前有塊巨石,上面篆刻著釋迦牟尼的生平功績介紹,最後寫道:“釋祖不是神,是一位以精神力量引領人們脫離心靈苦海的智者。”

這句話也是我的想法。在幾千年前那個生產力落後、政治黑暗的時代,無數在貧困、疾病、奴役中掙扎的草根百姓在黑暗中悽惶度日。此時一位以大智慧、慈悲心、願意奉獻自己普度人們脫離苦海的智者出現,餐風飲露,蔽衣苦行,向人們散播著解脫精神困厄、看淡苦難、尋找心靈慰藉的方法。可以想象,在那個愚昧和醜惡橫行的塵世裡,這是衝破黑暗的耀眼光芒,使這位智者為無數人敬仰、追隨、信奉,從而出現了佛教。我敬仰這位叫釋迦牟尼的智者的智慧與偉大,欣賞與學習他的理論中那些精妙深邃的思想,生活中向善、助人、隨緣,理論上總是用經文裡“一沙一世界”,“萬物因緣而生“等高超想象力與最新的天文、理論物理、量子力學理論去對比印證,尋找那互通的智慧。但我不信教,因為後世的一廂情願和別有用心者用金銀、迷信、自私歪曲了那些智慧,甚至利用這種智慧愚民。記得我們這裡一座金碧輝煌的寺廟遍設功德箱,旁邊有人專門勸捐。還有一座寺廟落成時在門前立牌:本寺非景點,無迎接群眾之務,但有捐獻者可入內接洽。還有那些鼓吹送福送子、指點迷津、算命卜卦的偽高僧,忽悠一廂情願的善男信女往河裡放寵物龜、捐錢塑金身、不問涵義唸經頌詞、恐嚇不信教者……令人痛惜其對大智慧的誤解,並敬而遠之。

希望人們能夠真正讀懂佛經裡的智慧,把釋迦牟尼尊為哲學家而不是神仙,務實理性,敬畏自然,善待他人和自己,內心平和寧靜,以美德為信仰,共同建設一個光明、和平、團結、人人安居樂業的盛世。








傲翔鷹


釋迦牟尼這個人是有的,他本名喬達摩·西達多是古代印度與尼泊爾一帶的一個小國的王子,後來因為創立了佛教,所以被後來人尊奉為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其實和“成吉思汗”一樣,不是人的名字,而是後人加給他們的一個尊稱,“釋迦”是種族的名字,而“牟尼”一般被理解為聖人的意思,合起來也就是釋迦族的聖人。


現在考古學家們和一些專門研究佛學的學者,根據一些典籍記載和考古證據,幾乎都能證明喬達摩·西達多是確確實實生活存在過的一個真實歷史人物。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許多中國人的視角下,佛陀似乎就是一個神仙的形象,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的西遊記給無數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來佛祖似乎就是遠在西天的一位神靈。

從古至今都有到寺廟裡對著佛像燒香磕頭的人,這就是建立在釋迦牟尼是一位神靈基礎上而進行的宗教實踐活動。


釋迦牟尼是一位神靈嗎?在佛教這一宗教本身的不斷髮展中,其實就伴隨著一個釋迦摩尼不斷被神化的過程,逐漸變成了大慈大悲的救世主形象,而佛經當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應該禮佛拜佛,為佛陀造像的內容。

事實上呢,釋迦牟尼本來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就像孔子一樣,可以說是一位聖人,他的理念是追求人的不斷淨化,超脫,以至於最後的解脫,更簡單的說,就是追求理想的人格。


而且釋迦摩尼在世的時候,曾經就有過"佛身神(像)不應作"的禁忌。只不過隨著他所開創的佛教,逐漸向外擴散,需要更加完善的理論體系和神祇系統,所以就從一個真真實實的人逐漸變成了一個被高高在上供奉著的神。

當然這個變化的過程中經歷了複雜的理論體系和思想上的變化,這就太複雜了,就不再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