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原公司快4年了,28歲離職,突然出去後感覺什麼都做不了,是什麼心態?

順ps


【沈理職談】的觀點,你這個情況我也遇到過:主要是因為離職後的空虛失落導致的,離職以後忽然沒有充實自己的工作去幹了,總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其實只要你找到新的工作以後,就會恢復到之前信心滿滿的狀態了。

第一、講講我的經歷,我離職以後做了什麼?

兩年前,我從一家工作了四年的公司離職,因為一直從事市場策劃方面的崗位,工作性質比較空洞,工作內容也比較雜,因此總覺得也不算是有一技之長。離職以後,有一段時間找不到工作,內心很空虛,忽然覺得自己這麼多年好像什麼也沒有積累,也不懂技術,除了能夠見人侃侃而談,好像也沒有能夠證明自己能力的東西,因此我自己很害怕,看到別人忙忙碌碌的,恨不得自己趕快找個體力勞動也行,跟你現在的情況類似。

後來我又把之前的工作資料調出來仔細看看,看到之前自己策劃過的優秀活動,自己優秀員工的證書,回想起來之前工作的點點滴滴和自己曾經奮鬥的經歷,我忽然又覺得自己好像也不是那麼一無是處。我走出家門,和別人聊天,找同行聊天,我發現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比很多人要強,聊了一會,別人也覺得我很有能力,因此很多人還是給我推薦工作的。這樣,我才找回了自信,踏踏實實的去找工作,遇到了現在自己心儀的公司和崗位,挺開心。

從我的經歷中,我明白一件事:離職以後內心空虛很正常,只要自己找回自信,多年的工作經歷也不是白乾的,心態也就恢復了。

接下來,我給你講一講離職空檔期需要做點什麼吧?

第二、首先梳理一下自己這麼幾年的知識結構和經驗積累。

在前公司已經工作四年了,肯定也不是白呆的,多少都會有一點崗位經驗和行業經驗,你需要把這個知識結構系統化的總結出來。真正的認識自己擅長什麼,熟悉什麼崗位和領域,這個就是你接下來需要再次投入職場和發力的地方。

比如你以前是做運營崗位的,那麼在你的公司和領域內,你肯定是有很多方法論積累的,趁離職這段時間,總結成標準化和可複製的經驗,作為你未來的行動指南,你一旦有事可做,就不會空虛了。

第三、這段時間你要多和人交流,參加社會活動,展示自己、尋找機會。

你雖然離職了,但是你的前同事、合作伙伴、客戶等關係還在,哪怕你之前的競爭對手或者一個行業內的朋友都還在。你有空了多和他們打打電話,聊一下,相互分享一下職場經驗和看法,這個時候你就覺得仍然是融入到工作氛圍中去的,不至於與社會脫節或者自己感到失落。

說不定你在聊得過程中就發現很多機會了,也是有朋友願意推薦你到某個公司上班的,這樣效果也就出來了。

第四、這段時間你要多看書。

多看書你會覺得自己很厲害的,因為看書才有進步。可能之前工作比較忙,也沒有時間來補充理論知識,這個時間就是你補充專業領域的理論知識的時候。如果你去面試下一家公司,人家問你這段時間再幹什麼,你可以說你在學習,這個行為也是加分項。

我之前離職以後就開始寫文章,從那個時候養成的習慣,現在受益無窮。只要你找到了積極向上的事情來填充自己的時間,你就不會感覺自己什麼也幹不了。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也歡迎你留言討論,大家一起學習。


沈理職談


我有過相同的感覺,害怕離開一份熟悉的工作之後,就什麼也做不了了。但是這種感覺是在離職之前。

我的第1份工作持續了6年半,這份工作堅持到第4年的時候,我有了離職去找工作跳槽的想法,但是,總是感覺自己什麼都做不了,對外面的公司工作環境,行業情況不瞭解。對自己現在的工作也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性,每天都是三點一線,上班下班,相同的同事一起共事,相同的工作每天都在重複。

我的內心產生了一種恐懼感,害怕當離職了之後,無法去適應新生活,沒辦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同時因為我在這個公司裡面的工作,做的比較好,老闆也帶著培養公司骨幹的一種心態,給我培訓、晉升、加薪。

我當時已經是部門的主管,工資也比較高,所以我也比較擔心,如果換了工作,無法保持現有的職位和薪資。

所以我選擇了,暫時留在原來的公司和工作崗位,對自己的狀態,工作能力,進行了一番分析,來判斷自己是否適合當時離職,以後的路該怎麼走。


  1. 雖然我在公司裡面,工作很努力,但是因為公司給予我的任務過多,而我自己時間規劃和能力上的一些欠缺,所以我的工作是佔用了很多的個人時間,我並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學習,提升自己。導致職位薪資一直在上升,對公司的工作業務,越來越熟悉,但是個人的能力並沒有出現質的改變。

  2. 在公司裡面,我的工作內容一直都是一樣的,就是業務跟單。我對這份工作已經感覺到了厭煩,如果要辭職,我一定會轉行,不再願意接受這份工作。如果轉行,那我會我需要接受的新的挑戰就更加大了?我能夠挑戰到自己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未知的。

  3. 我對自己的瞭解非常的低,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不知道自己應該是怎樣的一個職業規劃。也就是說,我雖然有一份工作,但是我從來沒有一個人生的目標,沒有目標的人,無論在職還是離職,都是迷茫的。只是說在工作期間,因為工作忙碌,會忽視這種迷茫的感覺,但離職了之後,工作帶來的充實消失了,內心的迷茫就會清晰的浮現在心頭上。

俗話說,未知的就是讓人恐懼的。綜合上述三點的分析,可見我對未來對自己能否適應,都是充滿著未知,這種未知給我帶來了,對未來的迷茫和恐懼。這也許也是你此時的心態。


所幸我在離職之前就意識到了這種情況,我並沒有急於離職,而是與我的上司表達了一些內心的想法。後來的兩年半,我的職位沒有發生過改變,但是我的權力出現了實質性的改變,我的上司給我創造了機會去參與公司的其他事務,包括實驗室的建立,人事的招募工作,等其他管理工作。每一項工作都會讓我帶著其他新人進行操作,剛把一個新任務完成之後,對制度對流程進行了完善,就把它交給其他人進行負責,我再接受新的任務。為了能夠勝任新的任務,我不斷的保持學習,為了能夠知道自己未來的路應該怎麼走,我做了很多職業規劃的測試,希望能夠更深入的瞭解自己。

經過兩年半的時間,我已經可以勝任一名總經理的職務了,但我仍然保留在主管的位置上,此時的我剛想到要再次離職的話,再也沒有了迷茫的感覺,於是,我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選擇了離職,去找屬於自己的興趣的工作。


小獅子在成長


什麼心態?無非是迷茫,覺得自己的才華配不上夢想!

我和你同等遭遇時,怎麼做的?

我是2012年畢業的,畢業後進入中國石化江湖油田測錄井工程公司工作,於2014年離職,開始滬漂。

讀書20年,最後把落腳點放在”石油專業“上,幹了2年,然後離職,告訴自己絕不碰和石油相關任何行業,這後面的路有多難,可想而知!

想去做技術,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懂;做運營,很多東西也不會;做銷售,性格又內向,來上海一週,都不知道自己幹啥好!

為了有口飯吃,我找了一個10人不到的皮包公司,做起了倉庫管理員,白天黑夜忙著裝貨、卸貨,晚上吃飯的錢都不夠,只能餓肚子——這大概是我人生最至暗的時刻,沒尊嚴,沒收入,沒希望,沒前途!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還幹個錘子,回老家得了,受這鳥委屈幹嘛?

然而,我告訴自己要重新開始,閒暇之餘,開始學歷行業相關知識,三個月下來,記載了厚厚一本筆記本。

之後採購離職,一時半會招不到人,我自告奮勇的頂上,一番考核,領導便同意了。過了斷時間,負責國際採購的同事也離職了,我一個人幹起了兩個人的活。

當年年底,由於領導對我挺滿意的,我還拿了3萬元年終獎!

然而,我卻選擇了離職,因為我在工作中發現,我更適合做互聯網、軟件相關的內容!

從工業跨越到互聯網,從採購到銷售,我又開始了什麼都不懂的狀態,只能白天黑夜的加倍學習。

2個月後,我開了人生第一單,提成2萬;6個月後,我穩定收入在月均一萬;2年後我跳槽,成為外資企業大客戶經理,底薪漲到1.2萬;1年後,受朋友邀請,加入一家互聯網公司成為銷售部負責人;而現在我已經成為了一家企業COO,負責整個公司運營和銷售管理!

這些歷程裡,一直都出現挑戰,出現迷茫,出現不適應,怎麼辦?永遠都只有一個辦法幫我贏的瞭解脫,那就是學習!

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學習

哈佛大學教授說,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需要不斷地、隨時隨地地、快速高效地學習。

誠如此言,我們很難發現,到現代,已經沒有那個技能能夠伴隨我們用一輩子:每個人都在做著超乎你能力和過去經驗範疇的事情,而且長期如此!

各行各業都在改變,都在跨界,你永遠都難以想象你的競爭對手來自哪裡!

誰不迷茫,誰敢說自己的公司、職位能存在/幹10年、20年?

這種情緒沒什麼好糾結的,發現自己什麼都做不了,或者無能為力,學習便好了!

要相信,知識會解決所有問題,就算短時間解決不了,足夠的時間+知識一定能解決問題!

總結:

1.沒什麼好迷茫的,往前走就好了。

2.對過往做個總結反思,想想未來的出路。

3.梳理自己天賦和經驗,看看有沒有最合適的”選擇“!

4.持續學習,用知識找到出路!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大有更好的想法可以分享! 歡迎點評、轉、贊,我是鵬君,關注我,與1萬職場人共同成長!

蹩腳烏鴉


你也許少了職場危機感。

其實,在幾年前,我也許跟你一樣,但隨著職業、年紀的變化,慢慢也有這種危機感。

我經歷過跳槽,以前公司的倒閉。我不知你工作了多久,如果只工作了四年,那麼你應該慶幸自己,因為,你不是工作了十年才發現自己原來離開自己的公司什麼都做不了。


對於現在的你來說,才二十八歲。

其實,現在的你不必糾結自己的過往,但你一定要知道,就是少了職場危機,才讓自己一下子無所適從。

現在要做的事,也算是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先找一份你曾經跟你以前差不多的工作。

畢竟,你在這份職業你都做了四年。而接下來,你應考慮的是,你是否深耕你這份工作,就是將這份工作做強。


當然,在保證了自己的生存之後,你應考慮是不是要在這份職業中在去延伸到其他領域,例如,你是個做設計的,除了平面,是否是在3d,視頻軟件這方面跨越。

如果你有一專多能的技能,相信你在出來,即使離職之後,雖然會有迷惑,但是你身上的技能不在單純在一個行業。

還有,從很多例子來看,很多技能都是相互相承。

最近,我看了《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其中說到,一個所有人都匆匆忙忙的世界裡,想放慢節奏實在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但是,應該記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落筆成蝶


過完年開工第二天交了辭職單,二月底離開工作了四年零九個月的工廠。回家休息了幾天。然後再重新出來找工作。辭職之前很自信,以為自己什麼都能幹,隨隨便便找份工作都能養活自己;但是真正再去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什麼叫“高不成低不就”,原先做基層管理,所以一線類崗位根本不再考慮,自己也不想再進工廠,網上加上人才市場投了十多份簡歷,都是辦公室裡舒適一點的崗位,結果沒一個打電話邀約面試……

然後就想還是試試新行業,目前還沒去就職,自己也還不敢下決定,畢竟已經工作了六年,一旦轉行意味著又要從頭開始。不過自己也想好了,明天再收不到面試通知就轉行去試試自己。加油!祝自己一切順利。


打小就愛吃西瓜


我現在和你一樣, 29歲以前都在小城市政府上班,一畢業直接考進去,工作穩定無壓力收入中等,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裸辭來到上海,找工作的過程讓我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侷限,幾乎無任何技能,企業很多高薪工我根本做不了!找了兩個月工作,才找到一家合資企業的行政專員工作,工資就6000,都不及我在小城市收入,可是我也只能過度下,先解決生存問題!我建議想要從政府跳出來到企業的朋友,首先要對自己即將面臨的求職殘酷做好心理準備,落差不是一般的大!然後好好規劃自己的發展,為了那個目標不斷武裝自己!不然你會陷入更加無奈的境地!


慢慢喜歡你521


我也來談一下我的真實感受吧!我親眼見到了我父親單位的興衰成敗。在八十年代我還在上學的時候,我父親的單位當時是整個縣城效益數前五的單位,比菸草公司差一點,其餘的什麼電力公司都得羨慕他們。當時只要是有點關係有點門路的都想進來。由於是國家專賣企業,所以效益就不說了,而是非常輕鬆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有技術的也是老一輩人,除了分配來的大學生有一點技術外,後面來的讀技校出來的,當兵回來的,憑關係來的,基本都是混日子吧。當時那些人好拽的,可惜好景不長,在98年國家放開專賣後,他們的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了,最後2000年就破產了。企業破產後年紀大的基本都有編制,就安排到其他的單位分流了,而後面進來的合同工就是年青一代吧就領了一點破產費吧自尋出路。到現在見到以前自尋出路的那些人都很蹉跎,有些家庭也因此破裂,有點關係的就不說了,沒有關係的和我們普通人一樣的要麼開出租車,要麼當協勤,還有的當保安,有的進工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所以說在國企安逸慣了,等企業破產出來真的發覺自己啥都不會,我得感謝父親當時沒讓我進他們的公司。把自己磨練成了一個有一技之長的人。


濤哥說IT


大概是迷茫焦慮無措吧。

我有過和你一樣的感覺,不過呆的時間沒有你舊。

那是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很迷茫不知道找什麼工作,於是在網上隨便找了個沒有工作經驗要求的工作,就這樣跳進坑裡。

說真的如果在大學不積極的找一些公司實習,你畢業時真的會很迷茫的。

我當初學的是農學方面的園藝專業,因此畢業實習是在一個研究所裡做研究員助理,主要是組織培養。

說真的,農學的專業如果不繼續考研或者是讀博,只是本科畢業後是沒有什麼用處的。

因為研究院還有農講所這類的地方都不會要一個本科生的,就算是去了也是做助理,熬出頭不知道要花多少年。

所以我不考研的話就只能跨專業找工作了。

畢業的時候,沒有什麼社會工作的經驗,因此也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糊里糊塗的就進了銷售行業,但是不知道銷售的工作,而是文職工作。

工作時輕鬆,但是也沒有什麼可以學的,工資也低,但是那時候的我以為大家都差不多,好像工資水平就那樣。

眼界太小。

後面硬是這麼熬了兩年,期間不斷的想要辭職,結果時間越長就月不知道辭職後做什麼。

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會做,狀態比剛畢業的時候還要差。

慶幸的是,我呆的是分公司,公司結構整改,決定關了我們這邊的分公司,因此我就不得不辭職了。

這就強迫我直接換工作,然後我就決定轉行互聯網運營了,讓自己從新開始。

在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時候,我積極的學習,然後靠著自己做的作品以及數據分析,面試第一家公司就成功入職。


在我畢業找工作再辭職這段時間的經驗,讓我感觸頗深。

首先是:1、高考選專業真的很重要,且不能為了選一個好的學校而讓調劑。因為在調劑後,再換專業是比較難的。

其實這也是我們農村出來的,不知道好的專業有哪些,那時候選專業爸媽給的建議都是醫生和老師,自己啥都不懂。

2、然後就是畢業找工作千萬不要隨便找,一定要做好職業規劃,想清楚自己5年10年後要做什麼,過什麼樣的生活,知道什麼樣的工作能給你這樣的生活,這樣才有目標,不至於迷茫得過且過。

3、不要找螺絲釘類的工作,沒有發展前景的(什麼是沒有發展前景的呢?最明顯的就是工資上限是看的到天花板,且跳槽也漲不了工資的那種)這類的工作做久了,你就會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了,辭職再找就很難。

就像是題主和我以前一樣。


說了挺多的,共勉吧。


學姐聊職場


在原公司工作4年,突然出去後感覺什麼都做不了,明顯的眼高手低,最終被現實打敗。

職場之上,很多人在單位工作,隨著時間的流逝,除了年齡每年增加一歲外,其他幾乎沒有什麼進步,之所想著離職,認為自己應該換個環境或許一切都會好些。怎奈一旦離職後,才發現,公司之外高手如雲,自己顯得那麼的才疏學淺,形如井底之蛙。

我曾有一個表弟,當初出去打工時,可謂是壯志凌雲,但事實上到了企業後,每日忙於工作,總覺得沒有時間學習和提升自己,儼然忘記了曾經的志氣。終於有天,他電話給我講,說自己工作太累了,想出去換換工作,說不定能找個高薪的工作,我問他:“你準備好了嗎?”,他理直氣壯給我講:“哥,放心,都準備好了,肯定能找個好工作”。然而出去後,表弟又打電話給我,說:“哥,怎麼找工作這麼難,我想回老家算了”。其實,表弟這種結果,我是能預料的,雖然說現在企業難招人,但是企業所需求崗位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留的。

因此,職場之上永遠不要拿沒有時間作藉口來褻瀆能力的提升,否則吃虧的總歸是自己。

奮鬥的小強2018專注於職場疑惑解答,歡迎大家關注。


奮鬥的小強2018


在一個公司裡待了4年,你對公司越來越瞭解,但是同樣的,你可能對外在的環境的感知度就降低了。四年了,又有很多年輕人進入了這個行業,他們的觀念和想法和我們是有差別的。有可能他們懂得知識和技能都比我們多,突然會發現自己就要被淘汰了,這是我自己的感受。

在沒有接觸新媒體之前,我也是什麼都不懂,包括現在也是一知半解,也在努力試水中,想找到自己的優勢。但是,我發現身邊的人,他們已經做的很好了,開始不斷地接廣告,文章的閱讀量也很高,在工作之外,有自己的收入,既符合自己的興趣,又能鑽點小錢。

說實話,感覺自己的差距很多,這麼多年,在工作上也沒積累到什麼,也沒試著去開發額外的興趣,子啊一定程度上能夠給自己帶來成就感和小小的收入。如今,反應過來,發現已經是晚了一步。早些年,把時間都荒廢了。

再說工作吧,也工作了四年了,換了幾個,也沒有如意的,基本上也沒積累到技能,現如今和你一樣迷茫,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感覺自己都沒什麼資本去獲取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轉念一想,不管怎樣,都要堅持下去,即便沒有成功,也要對得起自己的付出。即使離職了,也整理好心情,準備重新開始。沒有過不去的坎,再說工作這麼多,總會有適合自己的,希望你能調整好心態,重新出發。

或者,趁這段時間,好好規劃下自己以後的路,或者趁著春暖花開,放鬆放鬆,讓自己好好的休息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