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延津往事:那年那月上学的那些事

现在的孩子,真的是好幸福。

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每天上下学,由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车接车送,不管是自行车、电动车还是汽车,迎来送往不知耗费了家长多少时间。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一般两个星期接送一次,路远的,到放假时公交车会提前在学校外面等侯;路近的学生,有的自己骑车,有的由大人接送。看着孩子们坐在车上灿烂的笑脸,不由得想起我们小时候上学读书,全靠双脚走去的。那段刻骨铭心的过往,成为日后难忘的回忆。

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孩子们,从来都没有上过幼儿园。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一直是大的孩子带小的,满村满地疯跑到8岁,8周岁是我们那个年代上小学的最低年限,到了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可以进入本村小学学习。


延津往事:那年那月上学的那些事

学校在我村的西头,由几间土屋围成的院子,离我家很近。几个孩子总是结伴而行,你先吃罢饭你去我家喊我,我先吃罢就去你家叫你,大人从来都不用管孩子们上学的事。孩子们一路上打打闹闹,总是飞奔进入学校。有一次,我弟弟和他同学在转弯处碰了个正着,由于两人跑的速度都比较快,个子也差不多,头碰头,同时倒地,两人额头上都鼓起了大包,好半天才从地上爬起来,各自拍打拍打自身上的土,揉揉摔痛的屁股,几乎同时说:你咋跑恁快?然后一瘸一拐地一起回到了教室。

初一、初二我们都是在冯班枣上的,到了初三,原来的班枣高中被合并到马庄高中,班枣乡所有初三学生都要到原高中的地方就读,也就是现在的班枣中心校,学校距离我村大概有五、六里路。

那时,绝大多数人家没有自行车,无论离学校远近,都是步行上学。离学校比较远的学生,清晨5、6点钟起床,在家吃过早饭再去学校,中午饭带到学校,一般带的是馒头。那时刚刚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白面馒头还不能敞开吃,同学们拿的是掺假馒头(白面、黄面掺和在一起做的馒头)。中午放学后,不回家的学生各自拿出自己的馒头干吃,学校里没有供学生喝的水,唯一的一口水井打在教师的食堂里面,学生是不能在学校食堂吃饭的,有人在教室外面的黑板上写了“吃水贵如油”的大字。记得夏天的某一日,吃过馒头后,大家坐在教室前的树荫下乘凉,不知哪位同学提议说:“渴死我了,咱们去王泗坡某某家喝水吧?”。一呼百应,我们一起步行到距离学校最近的村子喝水。炎炎夏日,热浪一阵阵袭来,等我们喝罢水折返回来,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狼狈样,忍不住哈哈大笑,我们那时是不是太傻,顶着大太阳走那么远去喝水,回来依然口渴难耐。


延津往事:那年那月上学的那些事

上初三时,这一届我村的女孩子只剩下了三个。我住在村西头,金穗住村东头,新穗住村北边,三家住的地方形成了三角形。每天清早5、6点钟起床,冬天的这个时间点,天还漆黑一团,我们三人都是结伴而行,谁先起来吃过饭后就去找另外的两个人。有一次刚出村不久,金穗突然说:“哎呀,坏事,我的干粮(馒头)丢了”。于是我们三人便原路返回,伸手不见五指,摸黑在路上找,模模糊糊地看见地上有东西,就用手去摸摸,摸索着一直找到她家里,进厨房一看,馍袋子还好好地在锅台上放着,她根本就没有拿。那天,我们上学迟到了。

上学,我们总是很积极,不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来阻挡不了我们求学的脚步。有一天,拂晓,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去不去上学?正当我在犹豫时,金穗来找我了。我妈说:“不行就别去了,下这么大。”我俩商量商量,还是不敢不去上学。披上塑料布,挎上书包,提着干粮,挽起裤腿,趟着水向学校走去。路上的水很深也很急,被冲坏的路面上不时打着旋涡,路边的树有的被风吹倒,有的被连根拔起,我俩手拉手小心谨慎地向前走。忽然脚下一滑,一下跌倒在水坑里。大雨滂沱,路上一个人都没有,相互鼓励着从水里爬出来,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冻得瑟瑟发抖,但我们没有退缩,依然前行。敲门进入教室,看见班上来了好多同学,老师也在,老师心疼地说:“路那么远,下这么大,你俩咋来了?快去办公室把你们的衣服拧拧,别感冒了”。中午放学后,穿着潮湿的衣服,吃着被雨水浸泡过的馒头,脸上依然带着幸福的微笑。

延津往事:那年那月上学的那些事

上高中了,住校了,平时不回家,星期天回家有时坐哥哥(哥哥在那儿教书)的自行车,有时和同学结伴步行。那时,一星期只休息一天,农忙时,为了帮助父母亲干活,我和哥哥都会在星期一起早赶往学校。记得那年,好像已经进入九月底了,天很冷,凌晨走在大街上,勤劳的村民早起在磨红薯粉,看见我们说:“这么早就走啊,路还看不清”。走了十几里地,到后王庄天还没亮,我坐在车后面,双脚腾空晃晃悠悠,忽然听到一声猪的惨叫,接着我感觉脚面发热,不好刚才踢到猪屁股上了。走到村口,我对哥哥说:“哥,快停车,猪可能拉到我脚上了”。哥哥边下车边说:“你坐在车上,猪怎么可能拉到你脚上?”,下车一看真的是猪粪。地里水沟边还长着杂草,湿漉漉的,赶忙拔了些许,使劲擦鞋,哥哥边帮我清理边笑着说:“你中头彩了,坐在车上猪都能拉到脚上”。我们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天下竟有这么巧的事。臭烘烘的,一会儿怎么进学校,天马上就亮了,同学们看见不得乐翻天?

那时,路是土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有一次去上学,搭乘同村同学的自行车,那天,风很大且是顶头风,出村不远,我看前面路上坑洼相连,坐在车上颠簸的厉害且同学蹬车也很吃力。于是我就说,我先下来了,谁知同学没有听到。只见他骑过坑洼不平的路段,弯腰努力蹬车继续前行,由于风太大,任凭我在后面如何呼喊,他仍然没有听见。看着他越来越远的背影,我只好在后面顶风追赶。终于,他停了下来,说:“你什么时候下车了?我跟你说话,你不回答,回头一看,车上根本没有人”。

那年那月,步行上学是常态。几个同学结伴而行,有说有笑,边走边欣赏沿途的风景,累并快乐着。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虽然此生无大任,但那时候在诸多劳其筋骨的历练中,磨炼了意志,学会了坚强,懂得了坚守,这也算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延津往事:那年那月上学的那些事

作者简介:段志洁,河南省延津县马庄乡蒋班枣村人,毕业于河南省计划统计学校,现就职于延津县城关镇人民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