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黔城老街:野趣水磨河(上)

黔城老街:野趣水磨河(上)

上世紀80年代,一封來自臺灣的“貴州省貴陽市水磨河***轉***收”的信件,經過當地幹警的多方打聽尋找,終於讓失散了40年的兩岸親屬重新團聚……

貴陽市水磨河在哪兒呢?水磨河位於市西河的下游,屬黔靈山水系,最早追溯到民國年間,因貴陽市使用河水作動力的豆腐作坊而得此名。

我從小生長在水磨河,這裡所說的水磨河豆腐作坊就是現貴陽市青少年宮的所在地,市西河從三元宮(今貴陽市群眾藝術館)順著古城牆靜靜的流淌,一直到下游的“水巷子”(現中天廣場),這一段都稱水磨河。河岸邊,當年的金橋飯店只有幾戶人家和一片片的菜地,河水在那兒形成S形後緩緩地流向下游與南明河交匯,然後奔向烏江。

我的童年生活簡單而平淡,沒有什麼老生常談的所謂青梅竹馬、鄰家女孩之類的情感糾葛,唯一的衝突就是我們水巷子的約起去和隔壁王家巷的練摔跤、打游擊之類的遊戲。也沒有現在那些名目繁多令家長和小孩都頭疼的“補習班、課外班”,要想踢足球,只能是在六廣門體育場幫大孩子撿踢飛的球時,踢上那麼一兩腳過過癮。

那時候學校是“二部制”,一年兩塊錢的學費,只上半天課,一本語文一本算術,沒有家庭作業。平時除了偶爾做些家務活外,其餘的時間就是自己或是和小夥伴們徜徉於廣闊的自然之間,體驗著水磨河四季的變化。

春天,樹葉綠了的時候上樹摘楊槐花吃,直到現在還忘不了那青澀又有些回甜的味道;

至於夏天,留著下面慢慢講……;

秋天,到城外水口寺的大轉灣山上找野果、捉石蛙;

冬天,尋一避風之處,找一些廢木材或枯樹枝,大家一起燒火烤,偶爾河邊地裡發現殘留的紅薯,那就是最舒服的享受;

春天的腳步總覺得太慢,盼哪盼哪,終於脫掉了長衣長褲,換上了褲衩背心。夏天,迷人、盡興、特別讓人快樂的季節終於來了!

放學了,吃完簡陋的午飯,便和小夥伴們像小鳥一樣飛到了水磨河。當我們站在水磨河岸邊,晶瑩細軟的砂子緊貼腳底,舒適而又溫暖。水性好的迫不及待的脫掉褲衩背心,用一隻手舉著衣物遊向河中的小沙洲;水性不好的則跑到遠遠的上游三元宮水淺之處淌水過去。

河邊有住家戶的菜地,河中小沙洲有一殘留的磚窯,曾是小夥伴們“打游擊”的理想之處,我們每次總是相互扮演著“好人捉壞人”的遊戲而樂此不疲。

小沙洲是我和小夥伴們玩耍的天堂,大家學當兵的摘幾枝柳條編成帽子戴在頭上,在淺灘上跨著正步操練,或者光著屁股在被太陽曬得滾熱的沙灘上盡情的奔跑、打鬧,然後又像一群鴨子一樣撲到水裡追逐、嬉戲……濺起的水花在強烈的陽光下折射出五顏六色的虹光,開心得忘乎所以。

折騰夠了,小夥伴們在淺灘上開始了“移山造水”的工程,順著河灘地勢開小河溝、掏涵洞,七彎八拐、相互連通,煞是好玩;或者就用小樹技搭小橋、修房子,用小石塊壘堰塘,放上用高粱杆和火柴盒子做的小水車,讓水流來推動它不停的轉動,現在想起,都是一副生動的畫面。

這種大自然的野趣,現在的孩子哪能感受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