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目前汽車行業的寒冬預計還要多久才能結束?

阿凡亦不凡


預言一:生產資質重新發放

2019年1月10日起施行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有望讓已關閉了一年半之久的新能源生產資質大門重新開放。

目前,共有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江蘇敏安、萬向集團、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國能新能源、雲度新能源、知豆、速達、合眾、陸地方舟及江淮大眾等15家車企獲得了發改委頒發的生產資質,其中北汽新能源、雲度新能源、江鈴新能源、知豆、長江汽車等6家企業同時拿到了工信部的資質。上百家新造車勢力正翹首盼望相關部委重新發放生產資質。

《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明確,汽車整車和其他投資項目均由地方發展改革部門實施備案管理,其中,汽車整車投資項目由省級發展改革部門備案。也就是說,投資管理審批權限將下放到地方。

業界人士對此分析到,隨著審批權下放,負責審批的省級政府或將陸續出臺新的“遊戲規則”,審批難度肯定比之前有所下降,這讓更多尚無“生產許可證”的車企看到了希望。

預言二:車市下半年將觸底反彈

在宏觀經濟下行的大環境影響下,2018年的中國車市呈現“∧”形走勢,前幾個月保持慣性增長,下半年開始急轉直下。

全國乘聯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2018全年狹義乘用車累計銷量為2235萬輛,同比上一年下降5.8%,結束了持續多年的增長。乘聯會在分析中指出,SUV細分市場低迷是造成2018年車市下行的因素之一。

2018年的負增長,讓業界普遍對2019年的車市心生憂慮。不過,有分析師認為,車市的低迷狀態會在今年上半年得到延續,而在第三或者第四季度有望觸底反彈,走出低谷期。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2019年汽車市場或將因逆週期調節形成較好發展態勢,預計能恢復到1%的微增長,依據主要有二:一是明年是建國七十週年,國家將出臺更多的扶持政策促進汽車產業發展;二是中國車市的體量尚未觸頂,市場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乘聯會亦在相關報告中指出,2018年乘用車市場相對低迷,這是基數因素和樓市影響等因素的綜合作用,其中,2017年車市高基數因素會在2019年消失,中國車市或許會觸底反彈,迎來增長。

預言三:新舊勢力激戰新能源

2018年我國乘用車成交量遭遇滑鐵盧,新能源車卻逆市飄紅,1-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超過100萬臺,同比增長88.5%,增速高於上一年度,提前達到業內預期。

隨著國內雙積分政策2019年進入強制考核期,傳統車企將吹響進攻新能源領域的號角。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發佈的新能源車型將達到近30種,發佈的廠商數量也有20多家。

儘管蔚來、小鵬、威馬、零跑、新特等造車新勢力的聲勢一度蓋過了傳統車企,但傳統車企在品牌力、產品力、產能和渠道等方面的優勢,這無疑是新勢力所無法比擬的。

如今年5月份將要發佈的廣汽新能源Aion.S,提供了超過600km的超長續航里程。保時捷Taycan四門純電動車計劃在2019年底上市。另外,還有名爵ZS純電版、沃爾沃XC40EV、奔馳EQC400等傳統車企即將於今年推出純電動車,都備受外界期待。

新勢力方面,則有蔚來ES3、威馬EX6、天際ME7、奇點IS6、愛馳U5等新車排隊上市。一場圍繞新舊勢力引發的新能源大戰將在2019年打響。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全球電動汽車引領者的特斯拉在華建廠,其低配車型將樹立全新價值標杆,對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未來發展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畢竟目前沒有一家傳統車企的純電動產品可以比肩特斯拉。

此外,2018年底發佈的新能源車補貼細則,讓新能源車准入門檻和技術門檻都所有拔高。這將促使一批技術能力較弱的企業被淘汰,而擁有較強核心技術的車企將如魚得水,在2019年得到更好的發展。

預言四:低端車市場繼續萎縮

2018年的新車成交體量雖然有所縮水,但豪華車的成交量和市場份額卻在增長,與此相對應的是,低端車市場明顯萎縮。

最明顯的案例是以製造中低端車為主的上汽通用五菱。儘管這家銷量巨無霸車企已經連續四年破200萬輛,但數據顯示,其2017年累計銷售213.48萬輛,2018年則只有207.7萬輛。

如果說2018年經濟不景氣導致大部分車企都比2017年慘淡,整體銷量不足以說明問題,那麼五菱宏光這款低價位“神車”則充分反映了問題:2017年,五菱宏光累計銷售53.7萬輛,2018年卻只售出47.7萬輛,同比下降11.3%。

五菱宏光並非個案,隨著消費持續升級,汽車消費結構正在改變。中汽協分析,隨著消費者首次購車的比例逐漸下降,低端的乘用車產品市場份額在持續萎縮,各細分領域產品逐步向高端化發展,中等排量、中高端轎車、SUV等產品成為市場增長的主力。

對於寶駿、五菱、長安等產品以中低端車為主的品牌來說,產品升級勢在必行。

預言五:有些品牌將被淘汰出局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去年6月,坐擁JEEP、道奇、法拉利、瑪莎拉蒂和阿爾法·羅密歐等知名品牌的菲亞特宣佈退出中國市場,僅保留JEEP品牌。8月,鈴木宣佈解除與長安汽車的合資關係,也黯然離開了中國。

隨著越來越多新面孔出現,中國已成為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市場,而一批品牌力、產品力、渠道較弱的品牌,也將會逐漸步上鈴木、菲亞特的後塵。

率先出局的必然是銷量較差的品牌。比如外來品牌中的標緻、雪鐵龍、DS,甚至長安福特,自主品牌裡的陸風、比速、昌河、納智捷等等,也都行走在生存邊緣。

以法系豪華品牌DS為例,其2014到2017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分別是2.67萬輛、2.7萬輛、1.61萬輛、0.58萬輛。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DS累計銷量只有0.37萬輛。

長安PSA也因此長年處於虧損狀態,2013-2017年分別虧損1.0億元、3.2億元、6.6億元、16.3億元、11.0億元。巨大的資金壓力下,DS能否安然走過2019年是一個巨大的疑問。

預言六:三大央企合作再升級

關於一汽、長安、東風三大汽車央企合併的傳聞,近兩年甚囂塵上,這不僅源於三大央企頻頻人事換防,也因為在最近一年裡互動合作大大增多。

2015年,竺延風、徐平對調;2017年8月,安鐵成、邱現東互換,徐平、徐留平互換之後;2018年5月,尤崢、劉衛東、雷平相互換防。頻繁的人事調動加重了人們對三大央企合併重組的猜測。

比起孤軍奮戰,抱團發展越來越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的趨勢。不過,三大央企合併重組茲事體大,難度也很大。

三家企業各自都有深厚的文化和底蘊,有著不同的供應商體系、物流體系和銷售體系,要改造、重組這些體系相當複雜,其中共涉及數十個品牌,如何解決同業競爭的問題?也在考驗掌舵者的智慧。

與其合併重組,一汽、東風、長安加強深度合作的可行性更高。

從2017年12月到2018年8月,三家企業已經簽約四次,在前瞻共性技術、汽車全價值鏈運營、拓展海外市場以及探索新商業模式、物流、新出行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未來隨著汽車行業朝著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共享化發展,此“三強”有望開創新合作模式,實現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

預言七:新勢力面臨交付大考

2018年是造車新勢力瘋狂刷存在感的一年。

截至目前,蔚來、小鵬、威馬、新特、前途、零跑、電咖均已拿出實實在在的產品。

其中,蔚來ES8在2018年的交付量已破萬輛,威馬EX5的萬輛交付目標預計將在2019年年初完成,新特DEV1已完成4000臺下線,而小鵬G3在上市的同時也啟動了交付。

2019年隨著更多新勢力推出車型,這些新車企將集體迎來交付大考。

從跑在前頭的蔚來、威馬2018年一再拖延交付的情況看,交付,將成為當下橫亙在其他新勢力面前的最大難題。

從2019年開始,傳統車企開始逐漸投放純電動車型,2020年更將迎來小高峰。在此背景下,無法交付的新車企不能抓住市場先機,勢必被淘汰出局。

另一方面,交付得越晚,新能源補貼的不確定性越大,新車企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大。





浪裡白條小張vlog


汽車行業的寒冬跟總體經濟形勢有關,不僅僅是汽車行業本身的問題,從目前各大車企公佈的銷量目標來看,大家都2019年還是沒有很高的期望,預計能夠保住去年的銷量就不錯了。

但是中國目前的房地產市場在下行,兩大消費房產和汽車,如果汽車也持續下滑,對中國經濟打擊比較大,所以出臺了汽車下鄉的補貼政策,預計還是有刺激效果。

汽車市場還是沒有達到頂峰,未來幾年中國汽車總銷量預計還是要超過3000萬,所以估計2020年會迎來一個大的汽車銷量上漲。不會持續好幾年的低迷。


辣車神評


救房還是救車?


古妮娜凱死騎


股市漲起來,什麼都好了😃

如果股市穩定,漲起來……😁

其它行業都受益,進入良性循環😄


RHAJE7YDQZ3SXBGC


汽車行業還稱不上寒冬,只能說是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期後,汽車行業將進入平穩發展期,淨利潤會不斷下降,然後價格大戰➕企業優勝劣汰。大批雜牌企業倒閉,就如之前的家電行業一樣。

萬物都有盛衰,這是自然規律。

如果國家能促使特斯拉出售他的電源管理系統,並出臺電池硬件標準。這樣汽車行業將迎來一個新能源時代,甚至可以改變整個汽車行業的格局。

真是這樣,中國的汽車市場就可以像華強北的手機一樣,會有各種千奇百怪的設計出現,想想就興奮。


夏10O


我個人,認為,差不都要幾十年後,也許會有,前十幾年連續增漲的,情況,出現,也不一定,唉。


哈灬哈66096005


沒有最冷,只有更冷


權哥224415481


沒有啥寒冬,只是質量問題和價格問題,為啥豐田和雷克薩斯還要加價且等待著?


用戶7990845809059


購置稅取消的時候就是銷售回暖的時候。∫


煙雨困江南


有錢人都買車了,剩下的都是沒錢人。那什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