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走進通山村的南充來"客"

四川民生報道網訊: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3月27日,汶川縣雁門鄉通山村迎來了一批來自南充的特殊"客人",村民們無不奔走相告,歡欣鼓舞。 貧困的日子是一樣的,而致貧的原因各有不同。通山村地處雁門鄉高半山,海拔1900餘米,年積雪時間長達4個月,全村113戶,481人。由於交通不便、自然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單一,成為汶川縣典型的貧困村,被省上列入南充市中心醫院定點幫扶。 全面小康一個不能少,如何啃下這塊"最硬的骨頭"?雁門鄉黨委在思考,遠在川北的南充市中心醫院黨委在思考。 這天,由南充市衛健委副主任黎仲康、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鄭和平、院黨委副書記王安果率領的一支由外科、內科、婦科、兒科、耳鼻喉科專家等17人組成的一支醫療隊驅車近400公里,走進雁門鄉通山村。

走進通山村的南充來

專家們一下車就忙著為當地村民義診、健康宣教,免費發放常用藥品。黎仲康、鄭和平、王安果等領導則忙著查看村衛生室,與雁門鄉黨委書記、通山村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等深入交流脫貧攻堅年度幫扶計劃。 "根據省上的安排,我們定點幫扶通山村,這是一種緣分,我們又多了一門'親戚',以後要常走動、真幫扶。"鄭和平樸實的話語感動了當地的鄉村幹部。

走進通山村的南充來

通山村的主要產業是青紅脆李,現已初具規模。因交通不便,果農每年都為銷售犯愁。 "我們要通過醫院工會動員職工,以購代捐,幫助銷售1萬斤以上,同時動員社會力量幫助銷售。"鄭和平當即拿出了具體的幫扶舉措,不少果農聽後高興不已,"這位領導真務實,幫到了我們心坎上!" 聽村幹部說,村裡有993米產業道路需要硬化。鄭和平毫不猶豫,"我們給10多萬的資金幫扶,希望儘快解決這個問題。"鄉村幹部都報以熱烈的掌聲。 要實現脫貧攻堅這一目標,必須加強村黨組織的建設。對此,鄭和平給出了加強村級黨建工作的處方:"由我院醫護黨支部、機關黨支部與村黨支部相互結對共建,院黨委成員與村黨支部班子成員結對子。"

走進通山村的南充來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脫貧攻的攔路虎。"我們要結合行業特點開展醫療扶貧,送醫送藥到村,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既拿出"真金白銀",又開出攻堅處方。不說大話、套話,只講"乾貨"。一件件實事,一項項幫扶舉措,直抵鄉村幹部的心坎。 "既'輸血'又要'造血',既'扶貧'又'扶智',南充市衛健委也絕不會袖手旁觀,一定協調好各幫扶力量,使通山村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黎仲康的一席講話,再一次增強了鄉村幹脫貧攻堅的信心。 窮在深山有"遠親"。有南充市中心醫院的定點幫扶,勤勞樸實的通山村人,一定會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南充市中心醫院黨辦 雷喬妍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