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五十歲老漢學《易經》(一)變易、簡易、不易

在一般中國人的觀念裡,誰學《易經》就說誰迷信,談到《易經》就想到八卦,談到八卦就想到穿八卦道袍的道士。學的好的有諸葛亮、劉伯溫可以出將入相,學的差的只能街頭擺攤算命看卦,《易經》到底是什麼?人說五十知天命,可是我好像離知天命還好遠,所以雖然我現在五十多歲了,我得讀讀《易經》,好讓我這輩子活得明白一些,大家可以和我一起學。

五十歲老漢學《易經》(一)變易、簡易、不易

從好的一面看,有人說“《易經》是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這是我們自己站在本位文化的立場來推崇《易經》的看法。從壞的一面看,一提到《易經》,有人就聯想到那些跑江湖的、算命的、看風水的、卜卦的江湖術士。

不管哪一種看法,都表示我們對於自己的文化,認識是遠遠不夠的。

古人對《易經》的重視。孔子說自己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孔子對《易》的態度由早年時只知其名、未得其實,到五十歲時開始學《易》、好《易》再到喜《易》可見易經對孔子的震動很大。並誇易經“潔靜精微,易之教也。”

三易的種類

據說,《易經》有三種:

《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她是以艮卦開始,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她是以坤卦開始,周文王研究的《易》叫《周易》她是以乾卦開始,有人說《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遺失了、絕傳了,不知真的還是假的。

我們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國的文化,都是從文王著作了這本《易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於這本書,都淵源於《易經》,所以稱《易經》為群經之首。

五十歲老漢學《易經》(一)變易、簡易、不易

《易經》的三原則

學習《易經》要知道她的三大原則:就是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

(1)變易

《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人、事、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你坐在那裡,時間在變,身體隨著地球在轉,大腦在胡思亂想,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可,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為什麼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道理了。

(2)簡易

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瞭解的。不瞭解並不代表他不存在,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他存在的道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瞭解它以後,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變得非常簡化,所以叫作簡易。《易經》首先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事物隨時都在變,儘管變的法則很複雜,在我們懂得他的原理以後,就非常簡單了。

五十歲老漢學《易經》(一)變易、簡易、不易

(3)不易

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的,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來萬象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是永恆存在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薩”。哲學家叫它是“本體”,科學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麼名稱,反正有這樣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不變的,這個能變萬有、萬物、萬事的“它”是不變的。

這就是《易經》的三個原則,先要記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