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我为什么不读易经,只读圣经、五经、道德经?

我为什么不读易经,只读圣经、五经、道德经?

太初有道,感恩有你

有人说《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过它也是我国最久远、最神秘、最难解的古籍之一。《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其中《易经》分上下两经,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传》是对《易经》爻卦的解读,后来孔子也作《易传》归入《周易》。

《易经》是世界上唯一由符号和文字共同组成的书,是一本卜筮之书,是由《易经》之前上古时期多部古籍编纂而成的一本古籍。不过在它之前的古籍均已失传,《易经》因其符号难测在秦朝焚书坑儒的大火中幸免于难。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成千上万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研究解读《易经》,没有一人能识得其庐山真面目。当然《易经》除了符号还有少量文字部分,其文字部分也有几句非常著名值得记住,例如:“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

我读《周易》,不读符号只读文字,主要是读后面《易传》部分的文字。因为符号读不懂,别人的解释五花八门也不一定符合原意,就不勉强去读了。从《易传》来看,《易经》是讲天地人变化之道的,讲天道规律、地道法则、人道准则,也即《论语》中所说的“性与天道”。

据《论语》记载,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也。”意思是说孔子当年带学生时对“性与天道”问题很少论及,学生听了也不能理解。那时孔子还年轻,还没达到“知天命”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孔子晚年如饥似渴地研读《易经》之秘传本《易象》(后世失传),并作《易传》,编纂《五经》,把自己对“性与天道”的思考融入进去。

另外,老子作为周朝图书馆馆长也读过《易象》,也是博览群书之人,他留下的《道德经》就是论述何为“道”,以及如何依道行德,是讲“性与天道”的“五千精要”。

还有世界上最畅销的一本书,世界上最著名的经典著作《圣经》,把天道和人性阐释得既深刻又形象,而且用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化时期的汉语文字翻译过来,不用再翻译就可以自己阅读。

所以我觉得,与其花时间精力去啃《易经》这块“硬骨头”,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去读《圣经》、《五经》和《道德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