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一天之内两次日出两次日落的星球还真有,只不过没人能在这里生活

一天之内两次日出两次日落的星球还真有,只不过没人能在这里生活

太阳系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恒星系,普通中又有点特别,比如类地行星比较多,前排4个都是,也出现了地球这样拥有生命的行星。木星和土星块头比较大,居于中轨道位置,外侧就是海王星和天王星了。

对于一颗行星而言,需要在恒星系中才有意义,这样才像是一个具备发展空间的天体系统。当然,流浪行星也是有的。不论是哪种天体,我们所定义的一天就是自转一圈,在一个单恒星系中,一颗行星的一天只会有一次日落和日出。

一天之内两次日出两次日落的星球还真有,只不过没人能在这里生活

一天之内两次日出两次日落的星球还真有,只不过没人能在这里生活

那么是否存在自转一圈,出现两次日落和日出的情况?答案居然还真有,但川陀太空认为,这类天体应该没人能够在这里生活,能在这里生活的应该都不是人。

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天体的差速自转,在赤道上有一个线速度,在南北中纬度地区又有一个不同的自转速度,严重者一天之内就会发生两次日出和两次日落。

一天之内两次日出两次日落的星球还真有,只不过没人能在这里生活

在太阳系中也有,地球内核就有这样的差速转动,内核的固态物质和外核的液态物质相对地幔而言,有着两种不一样的自转速度。地球在自转,地核也在自转,两者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大约会相差100百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每100万年,地核的自转会比地球自转快一度,当然不是一圈了。

一天之内两次日出两次日落的星球还真有,只不过没人能在这里生活

从天体时间角度看,100万年是个很短的时间,如果拉长到1亿年,这个效果就显现出来的。我们说远一些,太阳,其实也存在这种差速转动,太阳的赤道和南北中纬度的速度也不一样,只不过我们很难察觉出来。但在仪器看来,差速就比较明显了。

一天之内两次日出两次日落的星球还真有,只不过没人能在这里生活

纬度差动旋转的效果会导致恒星的不同区域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当然如果恒星体积越大,那么效果就越明显。太阳赤道上的物质自转速度比中纬度区域快大约11%,那么两极位置就更加明显了,差距可达到30%之巨。这样从理论上看,赤道上转一圈,那么两极只转了70%,长此以往下去,赤道、中纬度和极区的物质自转速度就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了。

这种超级奇怪的自转模式在大多数恒星中都有发现,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如果地球的赤道也比中纬度区域快,达到一定差值之后,那么地球上的人一天之内就可以看到两次日出两次日落了。

一天之内两次日出两次日落的星球还真有,只不过没人能在这里生活

只不过没人能在恒星上生活,那如果能在恒星上住的也肯定都不是人。当然这还要满足一种情况,就是双星系统,试想一下,一个高级文明控制了一颗恒星,他们能够在恒星表面自由活动,那么在一个双星系统中,就可以看到一天两次日出和日落。

双星系统在宇宙中比比届时,只不过太阳系是单身狗,你不能一棍子把其他恒星也打倒。距离我们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法还是三合星,本来是一个双星系统,后来又增加了一颗。看看我们的邻居,多么有福气。

一天之内两次日出两次日落的星球还真有,只不过没人能在这里生活

恒星纬度差动自转其实是恒星内部物质交换的表现,并且直接影响恒星及其磁场的关键特性。一般来说,如果一颗恒星自转得越快,那么其磁场就越强,当恒星在不同纬度显示出明显的速度差异时,这种情况会变得更加复杂。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首次任务的数据中就有类似的发现,科学家试图在其他恒星上发现这种现象,也为星震学的研究提供数据。星震,是个很有气魄的名词。

一天之内两次日出两次日落的星球还真有,只不过没人能在这里生活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调查了至少40颗恒星的纬度差动自转,他们看起来与太阳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具有相似的质量、年龄和半径。但是你仔细观察数据之后就会发现,其中13颗恒星存在纬度差动自转,而且有些赤道地区的线速度是中纬度区域的两倍。

一天之内两次日出两次日落的星球还真有,只不过没人能在这里生活

随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任务结束,这方面的研究又处于暂停了,因为行星猎人TESS探测器可没有这种能力,需要新的平台继续研究研究。欧洲航天局的PLATO天体震荡任务探测器计划于2026年发射,有望继续研究“星震”,看来天文学家想的东西就是有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