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是他,一手奠定了中國奴隸制王朝的誕生

天山老狼,一貫堅持不獵奇、不媚俗、不搞華而不實的標題黨和排名黨,堅持有思考有深度有溫度的創作,給大家提供有價值的閱讀,不浪費大家時間。

再讀這段歷史的時候,一個在腦海縈繞很長時間的問題貌似得到了解決,那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奴隸社會是從大禹後代開始的,為什麼不是在黃帝或者堯舜之後呢?我們先從大禹的功績說起吧。

是他,一手奠定了中國奴隸制王朝的誕生

史記說:禹開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個湖澤,決導了九條河流,劃定了九州方圓,使其各司其職貢奉物產,不失應有規範。國土開拓縱橫五千裡,一直到達了荒僻的遙遠地帶。其功勞可以歸為三大類,而正是這三大功勞,註定了原始氏族社會的崩潰和夏王朝的產生,這三個功勞正是:治水、開田和定製。首先、治水的意義影響深遠,1:疏通河道,引河入海使得人們可以到地勢比較平緩的地方安居樂業,進行生產和生活,這對城市、國家的形成有重要意義,也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2、開闢山路治理了堰塞湖,使得全國河流融會貫通,這為以後水路交通的發展奠定了基礎。3、從以前的被動躲水災,到主動利用水,這些河流對以後的農業發展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也為畜牧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次就是開田,在治理洪水之後,因地制宜地指導了農業生產,農業的繁榮勢必這導致社會財富積累空前增長,同時也繁榮了畜牧業和手工業,社會發展的規律講:分工導致交換,從而產生剩餘產品,而剩餘財富加劇了貧富分化,從而產生特權階級思想和特權階級。這可能是導致原始氏族社會崩塌根本原因。第三、定製。大禹根據每個地方的土地肥沃程度定了土地等級和賦稅的等級,以及該進貢什麼產品。最重要的一個制度就是分田制度,大禹把全國的土地以國都為中心劃分為五類,即;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甸服即天子的專屬經濟區,以國都為中心,方圓500裡之內為甸服;甸服之外500裡內為侯服,侯服之外500裡內為綏服,綏服之外500裡內為要服,要服之外500裡內為荒服。侯服之內靠近甸服100內為卿大夫專屬經濟區,100外-200裡內是為天子服役的小國,200裡外到300裡內才是大的諸侯國,後三個服基本一個比一個蠻荒,天子的威嚴也越來越鞭長莫及,荒服基本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俗話說的天高皇帝遠的地方。但是最精華最能有效控制的1000裡內,天子就實際控制了600-700裡,基本算是中央集權的雛形了,而且把大諸侯分到了最邊緣的地方,他們與天子之間還有小國和卿大夫等的緩衝地帶,這樣一來加上各個諸侯大夫小國的進貢,天子的財富自然富可敵國。

是他,一手奠定了中國奴隸制王朝的誕生

大禹制定這些政策的時候,舜還在位。不過從史記記載來看,大禹不僅是才能出眾,而且非常有心計,在舜跟前聊天的時候,皋陶、伯夷是就事論事,談得都是一些治理國家的方法策略,大禹總是恭維不多言,舜點名要他說的時候,他都是委婉地稱述自己的功勞和治水的不易,以及現在已經治理的如何好了,而且還建議舜帝要任用有賢能的人。另外大禹的人際關係也不錯,在關鍵的時候能得到有力的朋友支持,比如皋陶。皋陶是舜時的司法官員,舜要廣大帝德,皋陶就號召群臣以禹為榜樣,向禹學習,使得禹在群臣和民眾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在舜帝選繼承人的時候,這個光輝高大的形象應該起了一定作用。有這層關係在,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禹登基之後就宣佈將來的位置要傳給皋陶,由於皋陶過世太早,只能選擇益來繼位,益輔佐禹時間不長,在群臣和民眾中的影響力不夠,這就是為什麼後來禪讓變成真讓的原因了。禹傳位給益,益效法先前帝王先是謙虛地讓禹的兒子繼承,想的諸侯也會像先前帝王繼位那樣都來朝拜自己,結果適得其反。從益這裡可以得到兩個啟示:實力和時機,缺少任何一個都不行。啟接禹位,家天下的時代就這樣開始了。大禹在位時候對待先前帝王的後人還是比較尊敬的,從另一方面講也說明這個時候他是不敢專有天下的。

是他,一手奠定了中國奴隸制王朝的誕生

夏朝從禹一直到孔甲帝前還算髮展的湊合,從孔甲開始荒淫無道,政治逐漸走向衰落,諸侯眾叛親離,一直到夏桀達到了荒唐的極致,終招致商湯滅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