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面對腦卒中,我們能做些什麼?——2018全國科普日專題


面對腦卒中,我們能做些什麼?——2018全國科普日專題

容易發生腦卒

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腦卒中是導致我國居民死亡的前三位病因之一。我國每年死於腦血管病的患者約130萬人,每12秒就有一人發生腦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於腦卒中,發病率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而這樣一個隱藏在我們身邊的健康殺手,很多人卻對它知之甚少,面對腦卒中,我們應該知道些什麼?做些什麼?

腦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正常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可以分為缺血性腦血管病和出血性腦血管病。存活下來的腦卒中患者多數遺留不同程度神經功能障礙,如偏癱、語言障礙、等後遺症。

缺血性腦血管病就是腦血管堵了,所以臨床上把這類病稱為“腦梗塞”“腦血栓”。出血性腦血管病就是腦血管破了,又稱“腦出血”“腦溢血”。

哪些人群容易發生腦卒中?

有不良飲食習慣,如吸菸、飲酒等,或患有高血壓病、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疾病等的人群更易發生腦卒中。

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1、血管性危險因素,如各種因素導致的頸內動脈或椎動脈狹窄;

2、不良生活行為如吸菸、飲酒、肥胖、缺乏運動等;

3、中風家族史、高齡;

4、患有高血脂、高血壓病、糖尿病、房顫等。

腦卒中如何預防?

1、瞭解您的血壓,如果有高血壓,找醫生幫助控制血壓;

2、如果有糖尿病,仔細聽從醫生的建議,控制血糖;

3、定期檢查血脂,如存在血脂異常,尋找醫生幫助控制;

4、如果心律不規則,請找醫生診斷有沒有心房顫動;

5、儘早戒菸酒;

6、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運動;

7、低鹽、低脂飲食;

8、學習、瞭解腦卒中症狀;

9、向醫生諮詢如何降低卒中風險。

如何快速識別中風

腦卒中快速識別BEFAST:1、B(Balance,平衡):您(他)是否失去平衡?2、E(Eyes,視力):您(他)是否視覺模糊?

3、F(Face,臉):您(他)是否能夠微笑?是否感覺一側面部無力或者麻木?

4、A(Arm,雙臂):您(他)能順利舉起雙手嗎?是否感覺一隻手沒有力氣或根本無法抬起?

5、S(Speech,語言):您(他)能流利對答嗎?是否說話困難或言語含糊不清?

6、T(Time,時間):如果上述症狀有一項存在,請您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

腦卒中住院前急救

1、讓患者側臥,墊高頭頸部及雙肩,讓唾液容易流出,保持氣道通暢;

2、解除阻礙呼吸的衣物,不要讓患者飲食;

3、清除患者口中的異物,保持氣道乾淨,暢通;

4、患者意識不清時,應立即檢查呼吸,脈搏及清醒程度。有需要時,實行心肺復甦;

5、不能隨意服用降壓藥,也不要隨意服用糖水;

6、時間就是生命,請立即把患者送入有溶栓治療經驗,有條件和能力為患者進行診療的醫院救治。

1、已發生過腦卒中的患者,應採取積極的藥物預防措施避免復發;

2、降壓:高血壓是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預防腦卒中復發,降壓達標是關鍵,但血壓水平不宜過低,具體諮詢醫生;

3、降脂:他汀類藥物是最常用的降脂藥物,但需監測肝腎功能;

4、抗血小板:堅持抗血小板治療,卒中風險降低73%。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服用時需注意其出血及胃腸道副反應,詳情需應向醫生諮詢;

5、其他基礎病和合並症的長期用藥治療。

腦卒中後康復

2、應用氣墊床和海綿墊,酌情使用預防壓瘡的輔料,定時翻身;

3、及時清理大小便,改善全身營養狀況;

4、床鋪應乾燥、平整、無皺,翻身時應避免拖、拉、推動作,以免使皮膚受損。

飲食指導

1、有吞嚥障礙的患者飲食應在治療師與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正確的體位、食物性狀、進食方法來進食;

2、飲食應根據吞嚥情況和治療師的建議來選擇適當性狀的食物,一般首選糊狀食物。也可通過增稠劑來改變食物性狀,減少病患誤吸風險;

3、能坐起來的患者,儘量在坐位下進食;

4、不能坐起來的患者,一般至少採用30度半坐臥位,頭部稍前屈;

5、控制進食速度與每口進食的量;

6、保持進食時環境安靜,避免分散患者注意力,避免在進食時與其交談;

7、進餐後保持姿勢30分鐘,進餐後清潔口腔。

溫馨提示

複診時應注意

1、出院後一般每3-6個月複查1次,並定期諮詢;

2、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地合理用藥,有效地預疾防病復發;

3、若有肢體發麻、言語不利等要及時就診。

(陝西省卒中學會)

面對腦卒中,我們能做些什麼?——2018全國科普日專題

面對腦卒中,我們能做些什麼?——2018全國科普日專題

面對腦卒中,我們能做些什麼?——2018全國科普日專題

面對腦卒中,我們能做些什麼?——2018全國科普日專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