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歷數歷史上的民間起義,為何只有劉邦和朱元璋笑到最後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不得不說,中華民族是一個極其善良的民族。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但凡是揭竿起義的歷史時刻,基本上都是百姓活在水深火熱的年代:彼時人們民不聊生,食不果腹,餓殍遍野,易子而食。我們的民族是那麼的善良,不到山窮水盡的關頭,絕不會鋌而走險做些出格的事情來的。

自秦國統一中國以來,我們的歷史上迎來了第一次真正意義的民間起義。秦朝暴政傷民,把人們逼向了走投無路的絕境,用陳勝的話講就是:逃跑是個死,幹大事也是死,一樣是等死,那就幹大事吧,或許能整出個四五六來。於是他和吳廣揭竿而起,隨後民眾贏糧而影從。雖說最後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卻為另一個人積累了寶貴的起義經驗,於是高祖劉邦比葫蘆畫瓢:你給魚肚子裡整書帛,我就來個更厲害的,就自稱赤帝之子吧,我殺了個小長蟲,就說這貨是白帝之子吧。那時候畢竟民智不開,容易相信神明,於是這樣的招式屢試不爽。劉邦也成功的當上董事長,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

歷數歷史上的民間起義,為何只有劉邦和朱元璋笑到最後

劉邦之所以能夠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把握的時機剛剛好,陳勝太早而導致了槍打出頭鳥的悲劇。加之彼時真可謂徭役繁重,人命如草芥,劉邦能夠成事一大部分原因是由於秦國的成全;除了這個天時外,劉邦佔了個人和。能夠從善如流,能夠聽得進去意見,終於使大漢朝慢慢的建立並穩固下來。

中國第二次嚴格意義上的民間起義,應該是張角發起的黃巾軍。那時候漢室傾頹,宦官掌權,導致張角發動起義的,除了政局混亂讓民不聊生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張角本身由於《太平要術》一書成為了一個不是很專業的醫生,這為他成功忽悠民眾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張角趁著給貧苦百姓治病的功夫,創立了太平道,企圖以宗教的方式來管理起義的民眾。這樣有一個巨大的好處就是擴散速度非常快,加之以流言蜚語,三人成虎的,張角分分鐘就成了百姓心中的神明,據說傳到最後這貨能撒豆成兵等一系列比較懸乎的法術。

歷數歷史上的民間起義,為何只有劉邦和朱元璋笑到最後

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如張角想象的那樣順利進行,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曹操/皇莆嵩/盧植等全力鎮壓,大殺特砍,織蓆販履的劉備也混了幾個助攻,成功翻身做主人,得到了人生的第一個功名。張角起義為何會失敗?第一:時機真的是不成熟,漢朝雖然有些衰敗,但真沒到那種人人絕望的境地,民不聊生的情況只是一部分地區的一少部分人,除此之外,真的還有許多人們心向漢室,司徒王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第二:張角本人私心太重,卻沒有多少真正的用人本事,說明白點,個人綜合能力差。

第三次大規模的民間起義是朱元璋/陳友諒等人引領的推翻元朝的起義。朱元璋並未採取許多愚民手段,號稱神明的段子,而是穩紮穩打。開局只是一個小叫花子,後來做和尚,再後來當兵,做隊長,做營長,做副將,做主將,做主帥,最後翻身農奴把歌唱,當上了全國的一把手,皇帝。朱元璋的一生是極其勵志的一生,他的出身比劉邦還要低微,劉邦起碼做過泗水亭長,相當於現在的村支書。而朱元璋則完全是個白身,並且大字不識幾個,名字老土,喚作朱重八。為何叫重八,顧名思義,八月八日出生。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一步步的走向了人生巔峰,可謂是篳路藍縷。在許多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逐一擊敗了他的每一個對手。而張士誠/陳友諒/元帝都成了他的背景板,逐漸暗淡無光。

歷數歷史上的民間起義,為何只有劉邦和朱元璋笑到最後

朱元璋能成功最主要還歸功於他艱苦奮鬥的作風,當然有徐達/常遇春這樣的兄弟也是必不可少的,李善長/劉伯溫這樣的謀士也是多多益善。關鍵是朱元璋不急不躁,在別人都慌忙稱王稱帝的時候,他卻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終於後來居上。

朱元璋之後,又有三次比較出名的大規模民間起義,一個是闖王李自成領導的,本來李自成可以成功,奈何還未真正的穩固政權就耽於享樂,終於曇花一現;一個是洪秀全領導的拜上帝教,雖說洪秀全得了張角的真傳,把宗教愚民運用的爐火純青,奈何此人格局不大,任人唯親不唯賢,加之後來猜忌心重,終於使他們自亂陣腳,斷送了大好河山;在一個是義和團,義和團的起義初衷就是一個美麗的錯誤,本來能靠自己本事開天闢地,卻仍舊迷信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導致了其被無情安排,最後胎死腹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