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過去的十年裡,居民儲蓄率降了近七倍,都花在哪了?

現在人們的生活的確是越來越好了,居民幸福指數越來越高了,每年的經濟數據年年走高,人們收入水平節節攀升,可不知為何,許多人都說總有種虛無縹緲抓不牢的不安全感,具體是什麼,卻又說不上來。

其實我們每年所看到的經濟數據,那當然是美好的數據,是我們樂意看到的數據。而有些數據,我們沒有仔細的關心,卻似乎直接的關乎到我們的幸福穩定基數。那就是居民的儲蓄率!過去十年間,從2007到2017年,居民的儲蓄率從48.8%降為7.7%,幾乎降了近7倍。是我們消費觀念變了,還是某些東西強行的拿走了我們的錢包?

過去的十年裡,居民儲蓄率降了近七倍,都花在哪了?

俗話說:倉裡有糧,心裡不慌。這個糧之前是指倉裡的口糧,在如今基本餓不著的年代,一般就是指居民的儲蓄率。我們的民族總體來說是一個勤儉持家的民族,喜歡未雨綢繆,給自己留條看得見的後路,以備不時之需。如今居民整體的儲蓄率不足一成,許多人所說的那種虛無縹緲的不安全感或來源於此吧!

以前,我們總是提倡節約,保守消費,能不買就不買,更不要說借錢買;如今,似乎人人狂歡,各地都在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提升基地皮,信用卡消費,支付寶花唄,各大平臺和民間借貸猖獗。什麼勤儉持家都是屁話,傻子才把錢存在銀行,利息不夠通脹的!你身邊的人如是的對你講,可仔細想想也對,現在往銀行存錢真的是划不來啊!可這樣狂歡式的消費環境,總有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感覺,甚至這頓把下頓都吃了。人生苦短,當及時行樂,罷了罷了啊!

那麼降了近七倍的儲蓄率,我們到底花在哪裡了?

有人總會有個第一反應:沒錯,我們掏空了積蓄,甚至還負了一二十年的債務,買了房子!不錯,這是一個原因,也確實是一個主要的原因。在浩浩蕩蕩的城市化進程中,一些來自鄉下的中產階級的人群無疑成了歷史車輪最大的接盤俠。不接沒法子,接了壓力大,這是一個矛盾又苦痛的事實。

過去的十年裡,居民儲蓄率降了近七倍,都花在哪了?

首先,富有的人群他們不愁沒房子;城市戶口的不管是哪些人群,只要拆遷,基本上都不愁房子的事情,甚至每家都有兩三套。沒拆遷的不著急,規劃總會到來,一夜總會暴富!所以城裡的人群基本上也不擔心房子;老一輩的人群有著較強的安土重遷思想,他們除了少許的迫不得已,他們一般也不會去考慮買房;那麼最大的買房人群基本上都是來自鄉下的,有著青春和夢想的,希望為將來好好奮鬥的,中產階級或低產階級青年。他們幾乎是唯一一群待宰的羔羊!

過去的十年裡,居民儲蓄率降了近七倍,都花在哪了?

無論是開發商,還是房地產商,中介公司,物業等,他們剪了羊毛,還要等著羊毛再長出來,一個個剪刀放好了位置,蓄勢待發!嗚呼哀哉!於是這些人不得不掏空了祖孫三代的積蓄,甚至揹負債務,也要在城裡安家置業,渴望著下一代不再如自己這般吃苦受罪。

居民的儲蓄率一年一年的降了下來,錢包一個個的癟了,流入了那些富德幾乎不再需要錢的人的口袋裡,並且川流不息。這還不算,他們還要計算著你們將來可能有的錢財,利用各種刺激手段,讓你心甘情願的掏空錢包,有時候明明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的實力,卻不得不打腫臉充胖子,把自己打扮的活像一個上流人士。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狂歡之後有誰會為你收拾爛攤子,只有你自己。我們很多時候輸在了隨大流,輸在了人云亦云,然而有時候真的是無可奈何。畢竟我為魚肉!

過去的十年裡,居民儲蓄率降了近七倍,都花在哪了?

香港曾經也是如此把那些有夢想的年輕人擠在鴿子籠裡,最後只剩下10%的富人的狂歡,想想也是有些諷刺的!真希望我們這群有夢想併為之努力的人們,不會有那麼差的結局。到底是房子吸乾了我們的錢包,還是我們的錢在錢包裡也會不翼而飛?大概二者兼有之吧!對於如今居民的儲蓄率直線下降,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