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打羽毛球 记住这5个心得,你就离高手不远了!

[心得录1]


高远球--

曲折的上升 永远的追求

高远球,每个打了三个月以上的都知道:是基础的基础,是重中之重。从入门到中级到高手,从几个月到三五年到十年如一日的,都在孜孜以求高远,平高,平高,高远。

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经过刻苦的练习,反复地琢磨视频,细致地观察身边的高手,或者水到渠成,或者瞬间顿悟,欣喜地发现自己高远有成。

怀着兴奋的心情打败平日的对手。可很快,就会发现有新的高手,依然用高远,平高,把自己完虐,而自己仿佛已经练成的高远,比较之下,依然苍白无力。

高远,是一个阶段性的曲折向上,不断提升的过程。高远,首先能达到的是远。多远是远?从自己底线,打到对方两条底线之间。


打羽毛球 记住这5个心得,你就离高手不远了!


此为远。只要不是孩子,有点力气,掌握了基本的动作,侧身,亮肘,鞭打,握紧,就能打得够远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高。刚刚走完第一步的,发现自己的球经常被对方起跳截住。毛病很明显,没有高度,不能过对方的顶。这时候,就要提高高度。

首先找对击球点,肩上高点击球,给一定的向上角度。好了,球终于飞得高了,这时候发现,对手被逼到了底线,回球线路,速度都受到了限制。可还是不行。

虽然可以打败70%一起开始打球的同学,但遇到一个打了几年的,对方好像没怎么用力,自己压到对方底线的球忽然从自己头上唰地过了,快得不可思议,可偏偏并没有出界,而是到了最高点,直直地下落。要么接不到,要么勉强回球被杀。这就是第三步,快。

于是知道了平高,知道了如何利用手指,如何主动内旋,甚至用上了蹬地的力量,打出了快速的平高。这时候,90%的同学,都不再和你对拉了。有个号称练过的却让你吃了亏。

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球好像总是有那么一点点地迟滞,他出手前你不得不停下来等着,导致无法快速启动。刚停下来,他的球忽然就过了你的顶,一下子把你打入被动的深渊。这个慢字,就是第四步。出手瞬间的停顿,之后惊人的爆发力,成了你下一步的追求。

等到终于慢也有了,你还是发现,总有那么些人,虽然越来越少,能用一个貌似普普通通的高远,或者平高球,或者让你措手不及,或者让你判断失误,或者直接变成一个吊球,让你永远无法顺顺利利,舒舒服服地回球。


打羽毛球 记住这5个心得,你就离高手不远了!


远,高,快,慢,还有准(专打底线和边线),同(动作一致性),变(角度,落点),稳(看看林丹的高远吧,不服不行啊),加上主动,被动;正手,反手,真的是“穷一生之力”的追求了。

[心得录2]

平高球

杀人于无形的利器

平高球在单打中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攻击性后场技术。一个漂亮的平高球,伴随着比扣杀更响亮的爆破音,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快速穿越对手的头顶。你轻松回位的过程中,看着对方徒劳地跳起或转身望球兴叹。即便对手勉强回球,你要做的,就是过去以你喜欢的方式终结掉这个回合。


打羽毛球 记住这5个心得,你就离高手不远了!


比较杀球,扑球等直接见血的得分,平高更象一把无锋的钝剑,反复摧毁对方防守的同时,也摧毁了对方的信心。平高球的特点是快,平,高,远。因为平而快,因为高而过顶,因为远而主动。技术动作和高远一致,唯其击球点必须在身体前面,高于扣杀,但略低于高远,这对步法的要求比较高。

发力相对于高远,也要更集中,更短促。如果能稍稍蹬转起跳,争取到高一点的击球点,就能打出弧度更低的平高(而且起跳击球节省的那0.1秒,也是剥夺对手回位,反应的0.1秒),取得更好的效果。

平高往往和劈吊结合,反复使用,攻击的落点一般是两个底角。

例如在劈吊对方网前两边后,以一个直线或者斜线的平高,往往把正在调整回位中的对方的重心打乱,让对方无法启动到位。或者在水平相当的对手来回平高的回合里,以斜线劈吊网前,也是常用战术。即便在双打中,这些打法也是在对方平行站位时很有效的组合拳。在你主动的时候,想想平高;在你被动的时候,注意对方的平高。

注:反手平高,作为我们纯业余的,能不能打出来都不好说,就不提倡了。


[心得录4]

变化

羽球的魅力 永恒的灵魂

一针见血地指出依赖于单一球路的危险性。如何变化,我相信任何对胜负有追求的朋友,都思考过,摸索过,实践过。我可以不夸张地说,羽球真正吸引我的,正是对抗中无穷无尽的变化。毕竟,归根到底,羽毛球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更是大脑的博弈。


打羽毛球 记住这5个心得,你就离高手不远了!


变化从何而来呢?

最容易想到的是线路,角度和落点的变化。在充分调动对方后,对方往往在所处位置较远处留出空档,成为下一个攻击的目标;进一步思考,在对方努力弥补自己的空档时,进攻重复落点,是不变的变化;也可以判断对方的行进路线而选择打出追身,在对方移动中(尤其是前后移动中)颇有奇效。速度的改变也是经常运用的。

吊球,平高的结合;扣杀时加入轻重缓急的变量;平抽快打当中突然的放网。种种战术,以打乱对方重心,影响对方判断为目的,直到最后的致命一击。然后是节奏的变化。人是懂得偷懒的,一旦一种节奏形成,就会产生惯性的依赖,改变它需要全身心的调动。

例如在对拉中,忽然的吊球会让对方猝不及防(林丹,李宗伟就互吃过亏)。节奏的变化涵盖了落点和速度的变化,但不仅局限于此。它可以超越单个分数。例如在连续发小球后,忽然发后场球。它甚至还包括了非技术性的手段,我们业余选手做到心里有数,就不追求了。

我们最津津乐道地,恐怕是手法的变化了。动作的一致性,迟滞的出手,良好的爆发力,对场上双方位置的良好的观察和掌控,提供了无尽的变化的可能。

我们都乐于称之为“假动作”。这儿,特别强调一下动作一致性和停顿。

这两者,应该成为“真动作”的一部分,远远比所谓的“花式”的假动作有效,而且不影响正常发力。

很多情况,可以通过改变打法来缓解。我用自己的一个感悟与大家共勉:“如果自己觉得别扭的回球,对方也会觉得别扭”。场上以及对手的变化,可以以“瞬息万变”来形容,我只能列举一些主要的和球友探讨。


打羽毛球 记住这5个心得,你就离高手不远了!


那么,如何能够运用这些变化?

有一个球友说过:“做到能在场上任何一点拥有两种以上打法”。加上主动和被动回球的变化,提供了我们技术上的支撑,是技术上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提高技战术水平的基础上,保持放松的心态和放松的身体,“行有余力”,方才能够变化。

羽毛球中,一旦落入被动,往往就被牵着鼻子走,直到落败,就是因为全身心在追逐,无法变化所致。

对场上的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抬起眼睛打球”知道你的对手在哪里,如何运动,决定了你如何去变化。“变化”,包括各个单项技术,综合能力的整合,乃至和你对手在场上时时刻刻存在的斗智斗勇,构成了羽球的魅力,也是羽毛球上不变的追求。

[心得录5]

张和弛

力量的源泉 变化的根本

看高手打球,是一种享受。轻轻松松的高远,行云流水的步法,石破天惊的暴杀,游刃有余的网前,在高对抗多拍中耐心地寻找机会,直至最后的封喉一剑。

而大家有没有这种实战经历:

脚下时不时传来短促而频繁的吱吱声;被动时手上全力挥拍,球却疲软无力,发出“扑扑”的声音;更糟糕的是,有时呼吸仿佛会突然中断,产生无以为继的感觉。

到底高手如何在高速移动中,自如地控制着手上,脚上的力度,而不显疲态呢?

仔细想想,虽然绝对力量肯定有差异,但正是懂得什么时候要紧,什么时候要松,才能做到张弛有道,力量生生不息。


打羽毛球 记住这5个心得,你就离高手不远了!


何谓张,何谓弛?

肌肉放松为弛,肌肉紧绷为张;

精神集中为张,精神放松为弛。

局部张,整体弛,小部分时间张,大部分时间弛。这样,才能做到“静如处子,动若脱兔”,才能保持节奏,行有余力。

发力离不开张弛之道。大家都知道,放松的肌肉,提供了最大可能的爆发力。

如高远,击球前的放松,挥拍时肌肉波浪式的加速,随后手指的握紧,制动后整个地放松收拍。正是一个松--紧--松的过程,才有效地传递了全身的力量,并给下一拍的发力做好准备。

有人为了体会一开始的松,甚至在引拍时飞快地松开握拍,进行一下“松-紧”的预热。在对方出手前瞬间,停下自己的脚步,腿部放松,略为提踵,以一个小跳(从不动或低速开始),或者运动中的自然衔接开始,侧身,起跳脚蹬地,完成从0到60码的提速。

与此同时,对方的手,羽球以及对方击球后的移动,都被高速运转的大脑接收,然后得出落点,指导腿部的移动。手上同时开始引拍,放松。所以这时候,下肢是张,上肢是弛。步法当然离不开张弛之道。

上网或后退的步法,迅速而轻灵。回位的步法,放松而不失弹性。如果回位时依然主动用力,很难保证下一步启动能有足够的爆发力。回位的时候也不是机械地回中,而是根据自己的回球和对方的选项进行选择。

例如放网以后的后撤,自然地斜退一步,注意力60%放在网前,准备起跳,40%放在后场,侧身后撤。所以脚下似动非动,手上不高不低,整体保持不紧不松的状态。


打羽毛球 记住这5个心得,你就离高手不远了!


网前局部也离不开张弛之道。从迅速的启动,到稳定的支撑,扑到网前的千钧之力,化为手腕,手指的轻轻一捻。全身的冲力瞬间烟消云散,在高点上被切削的羽球,完全没有前冲的影响,仅仅是一颤,翻滚而下。

网前步法的迅速,手感的柔软,同一时间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张弛之间的变化,也就是0.1秒的瞬间。可以有太多太多的例子,说明羽球上张弛的变化消长。大的可以到整个比赛节奏的控制,小到每回合每一个技术的运用。正是找到了合理的张弛之道,才能得到场上体力和精力的保证,从而在双方的千变万化中找到先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