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鎮安縣“戶分三類、精準幫扶”經驗在全省推廣

繼市脫貧攻堅指揮部《商洛脫貧攻堅快報》刊發、召開現場會推廣鎮安縣“戶分三類、精準幫扶”經驗、鎮安縣委主要領導在全省新時代追趕超越暨脫貧攻堅半年工作點評會彙報交流、省脫貧攻堅指揮部派員專題調研之後,8月30日,陝西省脫貧攻堅指揮部下發《關於推廣鎮安縣“戶分三類、精準幫扶”脫貧攻堅工作經驗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全省各地結合當地實際,認真學習借鑑。

《通知》指出,鎮安縣探索形成了“戶分三類,精準幫扶”工作機制,走出了一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路子。

《通知》認為,鎮安縣的創新做法,找到了當前脫貧攻堅工作的需求點、主攻點、發力點,本質上體現了精準要義、措施上體現了細化實化、推進上體現了有力有序、工作上體現了責任擔當,具有很強的推廣價值。

鎮安縣“戶分三類、精準幫扶”經驗在全省推廣

戶分三類精細管理 到戶到人精準幫扶

——鎮安縣“戶分三類、精準幫扶”

工作實踐與探索

鎮安縣地處商洛市西南、位於秦嶺南麓,“九山半水半分田”“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無半里平”是當地的真實寫照,立地條件差、貧困人口多,是陝西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7年底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村90個,貧困人口1.6萬戶、4.7萬人,貧困發生率19.1%。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如期實現全縣整體脫貧摘帽目標,是擺在鎮安縣各級幹部群眾面前的突出難題。在具體推進過程中,他們根據工作需要,進一步細化實化致貧原因、政策兌現、責任落實、脫貧時序,分類施策,總結形成了“戶分三類、精準幫扶”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真正實現了幫扶措施精準到戶到人到項目。

一、完善信息,夯實基礎。摸清貧困底子、完善基礎信息,是實施“戶分三類、精準幫扶”的前提。鎮安縣在現有貧困戶信息數據的基礎上,逐戶逐人對貧困戶基本信息進行了再核實、再補正。一是全面摸底,確保數據實、不缺項。由縣級幹部帶隊,組織“四支隊伍”,以村為單位,結合動態調整,對貧困戶的家庭人口、身體狀況、致貧原因、發展潛能、政策落實、幫扶措施、脫貧達標等情況,逐項核准補全,做到底子清、情況明。二是嚴格清退,確保對象準、不錯納。對排查出的錯評戶,嚴格按照標準和程序,予以“清退”,並在信息系統中標註為“穩定脫貧不享受政策”。去年年底和今年上半年,鎮安縣分兩批共標註清退貧困戶563戶。三是據實識別,確保覆蓋全、不漏戶。逐村排查符合貧困條件而未納入貧困戶的遺漏戶,或因家庭出現意外致貧、返貧戶,及時發現、及時納入,不留死角、不漏一戶,做到應納盡納。全縣共新納貧困戶62戶。特別是對生活困難的老年貧困戶,分三種情況進行合理界定。一種是,對子女都不是貧困戶,收入穩定、生活條件較好,因不盡贍養義務而造成老人生活困難的,沒有納入的一律不納入,已經納入的按清退處理。同時,組織“四支隊伍”逐戶上門教育引導,或由司法部門強制子女依法履行贍養義務,簽訂贍養協議,提供贍養費用,保障老人基本生活。一種是,對子女雖然都不是貧困戶,但實際生活也比較困難,識別前老人已分戶獨居的,由幫扶幹部採集5戶以上群眾證言,村兩委會召開會議研究審定,再由村民代表會進行公開評議,公示無異議後報縣扶貧局備案,確定為“備案老年貧困戶”,予以保留認定。全縣共認定728戶1128人。另一種是,在已確定的備案老年貧困戶中,對因婚嫁、外出務工等原因,子女失聯2年以上,老人實際無依無靠的,夠條件的直接納入兜底低保戶,不夠條件的按一般貧困戶重點幫扶、正常退出;對子女能夠取得聯繫的,在落實幫扶措施的同時,逐戶簽訂贍養協議,確保穩定脫貧。全縣共簽訂贍養協議636份。

二、系統研判,據實分類。按什麼標準劃分、劃分成什麼類型,是實施“戶分三類、精準幫扶”的關鍵。鎮安縣重點依據貧困戶家庭成員的勞動力狀況,結合致貧原因、發展潛能、變化趨勢等,明確具體標準,集中系統研判,把貧困戶劃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有勞動能力戶。把家庭成員身體基本健康、勞動力相對充足、有穩定脫貧產業的貧困戶確定為有勞動能力戶,然後再對照戶脫貧的五條標準,把已經達標的確定為放心戶,一項以上沒有達標的確定為缺項戶。全縣共確定有勞動能力戶7914戶,佔貧困戶總戶數的48.2%,其中放心戶5406戶、缺項戶2508戶。第二類是弱勞動能力戶。把家庭成員因病因殘勞動力弱、勞動力相對偏少、收入不穩定的貧困戶確定為弱勞動能力戶,然後再把弱勞動能力戶中,經過幫扶當年可以達標脫貧的確定為可脫戶,不能脫貧的確定為沉底戶。全縣共確定弱勞動能力戶3826戶,佔貧困戶總戶數的23.3%,其中可脫戶3215戶、沉底戶611戶。第三類是無勞動能力戶。把家庭成員全部因病、因殘、因年齡無勞動能力或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確定為無勞動能力戶,然後再把無勞動能力戶中,達到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條件的確定為特困供養戶,不夠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條件的確定為兜底低保戶。全縣共確定無勞動能力戶4691戶,佔貧困戶總戶數的28.5%,其中特困供養戶3490戶、兜底低保戶1201戶。

三、因戶因人,精準施策。找準病灶、對症下藥,是實施“戶分三類、精準幫扶”的目的。鎮安縣根據貧困戶劃分的三種類型,在逐戶找準找全致貧原因的基礎上,對照脫貧退出標準,按照缺啥補啥、需啥幫啥的原則,依據致貧原因逐戶逐人制定幫扶措施。對有勞動能力戶,重點實施產業幫扶。按照“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思路,為每個有能戶都幫助規劃了兩個以上的長短產業,並出臺產業扶持政策,給予一定的獎補。全縣累計發放產業獎補資金1.63億元,集中流轉土地、建設產業基地7.1萬畝,建設扶貧工廠(車間)208個。其中,對放心戶,重點鞏固脫貧成效,提高脫貧質量,促其穩定脫貧;對缺項戶,列出缺項清單,重點落實補短措施,明確完成時限,實行銷號管理,確保按期脫貧。比如對安全住房不達標的,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予以保障,確保按期入住;對安全飲水不達標的,通過新建和改建供水設施,確保有水吃且水質達標;對電力不達標的,通過新架杆線和農網改造,確保戶戶通電等等。對弱勞動能力戶,重點實施就業幫扶。主要落實到人幫扶措施,對有就業創業願望的貧困人口,組織開展實用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就近就地安置公益崗位,或安排到扶貧工廠(車間)穩定就業,或組織動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能人大戶吸納就業。全縣共設立公益崗位979個,扶貧工廠(車間)安排貧困戶就業2900餘人,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能人大戶吸納就業4200餘人。對自身發展動力不足,有“等靠要”思想的貧困人口,改進幫扶方式,採取多種方式扶志扶智,激發內生動力,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其中,對可脫戶,重點用足用好各項扶貧政策,逐人制定幫扶措施,傾盡全力、窮盡辦法幫其脫貧。比如,家庭成員有疾病的,逐人落實健康扶貧四重保障和“醫生+患者”簽約服務;家庭成員有殘疾的,逐人落實殘疾人補助和就業創業政策;家庭成員有學生的,逐人落實貧困學生資助、救助、捐助政策等等。對沉底戶,制定年度幫扶計劃,依據家庭情況明確脫貧時限,重點通過持續幫扶、逐年實現脫貧。對無勞動能力戶,重點實施政策幫扶。除不折不扣落實兜底政策外,主要解決好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兜底低保戶的安全飲水、安全住房和生活用電,確保其按期達標脫貧。其中,對特困供養戶,重點是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進行集中或分散供養,實現政策脫貧;對兜底低保戶,重點落實A類低保,補齊缺項短板,實現兜底脫貧。

鎮安縣通過實施“戶分三類、精準幫扶”,初步取得了三方面成效。一是找準了幫扶工作的需求點。有效解決了過去幫扶工作存在的致貧原因研判不準、幫扶措施制定不實,“打亂仗” “搞應付”等問題,找準了“病因”,開準了“藥方”,做到了精準把脈、因需施策,對症下藥、有的放矢。二是找準了幫扶工作的主攻點。有效解決了過去幫扶工作存在的主次不分、難易不清,“一刀切”“一般粗”等問題,找準了堅中之堅,明確了主攻方向,做到了緊盯靶心、聚焦難點,握緊拳頭、精準發力。三是找準了幫扶工作的發力點。有效解決了過去幫扶工作存在的針對性不強、精細度不高等問題,找準了“缺項”,列出了“短板”,做到了一戶一法、缺啥補啥,精準滴灌、精準施策。近期,經省市核查、評估,截止7月底,鎮安縣擬退出村、戶絕大多數已達到脫貧標準,全縣上下形成了“領導苦抓、幹部苦幫、群眾苦幹”的良好氛圍,幹群關係和諧融洽,農業產業健康發展,農村面貌顯著改善,農民收入穩定增長,有望成為陝西省第一個脫貧摘帽的深度貧困縣。

鎮安縣“戶分三類、精準幫扶”的做法,為其他貧困縣尤其是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工作創造了經驗、做出了示範、樹立了標杆,提供了有益的借鑑和啟示:

(一)用好數據是基礎。鎮安縣依託扶貧信息系統,結合“兩完善”工作,對原有數據信息進行細化、拓展、完善、補正,夯實了扶貧基礎信息。特別值得借鑑的是,他們強化數據分析運用,有力推進了數據信息與幫扶措施、群眾願望與幫扶計劃、脫貧需求與幫扶重點相銜接,為“戶分三類、精準幫扶”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實踐證明,這項工作不但沒有加重基層工作負擔,避免了後期重複勞動,而且提高了工作的操作性、針對性和實用性。

(二)據實分類是核心。鎮安縣嚴格把握政策規定,科學制定分類標準,合理闡釋指標涵義,一把尺子量到底,促進了政策對標和工作落實。他們結合當地實際,依照貧困戶的勞動力狀況和家庭實際情況,據實研判,整體把握,將貧困戶分為三類六檔,真正做到根據貧困戶家庭情況精細分類,真實反映貧困群眾的脫貧能力和難易程度,得到了幹部群眾的一致認可。這種辦法,非常有利於做到謀得實、幹得實、落得實,確保靶心不變、焦點不散、有力有效。

(三)精準施策是關鍵。鎮安縣在科學分類基礎上,逐戶找準找全致貧原因,逐條逐項落實幫扶措施,對症下藥、因病施治,真正做到了幫在根上、扶在點上。他們採取“體檢”“會診”的辦法,全面找出貧困戶致貧原因和脫貧短板,逐一對接幫扶項目和責任人,做到任務清、措施清、責任清,確保每一項致貧原因都有一項以上幫扶措施。脫貧攻堅關鍵在“精準”二字,落實精準方略需要實實在在、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鎮安縣在這方面提供了經驗、樹立了樣板。

(四)完善機制是支撐。鎮安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建立了系統研判、幫扶對接、責任落實、脫貧退出四大機制,確保了脫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在具體推進中,由包鎮縣級幹部牽頭,組織“四支隊伍”“中心戶長”對貧困戶進行全方位精準研判;根據研判結果,逐項與責任部門、經濟組織、幫扶幹部、貧困戶對接;成立脫貧攻堅督查組,建立問題臺賬、責任清單,強化督查督辦,促進工作落實;根據脫貧退出標準,緊扣短板弱項,精準制定退出計劃,實行達標銷號管理,確保退得實、退得準、不返貧。好的機制是保證工作落實的動力,只有及時總結、長期堅持、久久為功,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五)轉變作風是保障。鎮安縣把轉變幹部作風作為推進“戶分三類、精準幫扶”工作的重要保障,出臺《六條鐵律》,規定縣級幹部每週駐村不少於“一天一夜”、包戶幹部不少於“兩天兩夜”、駐村工作隊隊員不少於“五天四夜”,堅持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增進了幹群感情,拉近了群眾距離,最大限度提升了群眾滿意度。同時,關心關愛扶貧幹部,提拔使用幹部、評優評先樹模重點向一線扶貧幹部傾斜,去年以來在脫貧一線提拔幹部95名、重用幹部31名,真正做到了嚴管厚愛。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幹部、成敗在作風,考驗著幹部的責任擔當和幹事能力,只有帶著感情幹、帶著責任幹,才能真正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