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濰坊市人民政府召開抗災救災第七場新聞發佈會

魯網濰坊9月12日訊(記者 張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親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各級各有關方面團結一心、奮發有為,抗災救災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展開,取得了重要階段性勝利,工作重心也轉移到了恢復生產和災後重建上來。9月9日,全市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會議召開。9月12日下午,濰坊市人民政府召開抗災救災第七場新聞發佈會。濰坊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濰坊市規劃局、濰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濰坊市交通運輸局、濰坊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分別通報了災後重建的最新工作進展情況。

市經信委副主任孫曉東:供電、通訊、工業企業災後恢復重建進展有序

為做好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市經信委成立了災後重建工作專班,制定了《工業企業、電力、通訊災後重建方案》,正紮實高效有序推進各項工作。

電力搶修保障有力。災情發生後,市經信委會同市供電公司組成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和突擊隊,全力開展電力搶修。共搶修7座變電站、0.6公里110千伏線路、37公里35千伏線路、49公里10千伏線路、127公里低壓線路,架設850基杆塔,修復350個供電臺區。災區受損的電力線路、變壓器、客戶已全部恢復供電。

通訊搶修保障及時可靠。成立防災救災通信保障工作聯絡小組,建立工作情況日報制度,統籌開展全市通信保障工作。派專人趕赴救災一線瞭解、協調應急通信保障工作開展。截至目前,全市物理基站受損的167處,已全部恢復,邏輯站點累計退服已恢復3505個次;倒、斷杆恢復1327根;受損光纜恢復2273.89公里;傳輸光纜斷點恢復2512處。

重建提升工程進展順利。一是電網重建工作快速推進。目前,共梳理災後重建項目包295個,單體項目7917項。正在組織開展50個項目包,1100個單體的現場勘查和方案編制工作。二是通訊重建工作有序展開。9月底前,災區居民家庭入戶信號線纜修復完成80%,完成通訊基礎設施重建規劃設計;10月底前,完成災區居民家庭入戶信號線纜修復;12月底前,完成所有通訊基礎設施全面恢復和優化提升。三是受災工業企業生產恢復較快。截止到9月11日,受災影響的企業中,495家已恢復正常生產。

在確保供電、通訊、工業企業有序恢復重建的同時,市經信委全力做好災後建材保供工作,開展全面調查摸排,建立工作臺賬,徹底摸清恢復重建所需建材產品,制定產品需求表;調度本地建材生產企業的產能產量、產品庫存、出廠價格等情況,制定產品供應表。根據全面調查,濰坊市共有40家建材生產企業。根據調度的情況,各受災縣市災後重建所需建材在當地能夠保證供應。

市規劃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齊世堂:積極做好做好災後村莊及民宅重建規劃服務工作

颱風過後,市規劃局迅速行動,組織骨幹力量和規劃專家深入受災一線,做好災後村莊及民宅重建規劃工作。

一是成立災後重建規劃工作小組,深入災區開展調研,結合村莊實際,研究受災村莊重建工作,制定了災後恢復、重建規劃工作計劃。二是組建災後重建規劃服務志願團隊。以最快的時間奔赴災區,及時啟動災後重建的現場調研、選址論證等規劃服務。首批災後重建規劃服務志願單位及志願者,共35家單位、224名志願者。目前,又有20多家設計單位和志願者報名。

受災村莊災後重建工作,主要包括民房修繕重建、村莊道路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環境整治等內容。工作中,將災後重建工作與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相結合,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推進災後重建工作。第一類是整村遷建村莊。主要包括15個受災嚴重村莊。目前,壽光市4個遷建村莊,已完成規劃選址,規劃設計已形成初步方案。青州市王墳村、澇窪村已形成選址初步方案,規劃編制單位中規院和北京大學,於9月11日到青州市進行了彙報。其它村莊規劃方案正在編制過程中。第二類是整治提升類。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在壽光、青州、安丘、臨朐、昌樂分別確定一箇中心村,由規劃志願服務單位進行設計,打造美麗鄉村。第三類是零星民居修復、重建類。此類村莊涉及量大,以村民自建為主,由規劃志願單位、志願者提供規劃技術服務。圍繞以上三類村莊,分別制定了災後重建的規劃技術要求,進一步指導工作。另外,我們將災後重建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在安丘輝渠鎮、青州王墳等地進行遷村並點新型農村社區試點,委託規劃設計志願單位進行規劃設計,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點。

下步,將加快遷建村莊規劃設計,發揮好志願服務人員的作用,做好包靠幫扶工作,幫助受災群眾早日恢復美好家園。

市住建局總工程師盧波:災後居民受損房屋排查鑑定工作順利推進

截至9月10日,共排查過水、進水等農村房屋超過5萬戶,完成鑑定倒塌2316戶、D級3114戶、C級4467戶。目前,正在進行鑑定結果的鎮街和村級公示工作。

下步,市住建局繼續牽頭做好受損住房災後重建工作。一是打好修繕加固戰,確保今年入冬前全面完成農房修繕加固任務,讓受災群眾能夠安全過冬、溫暖過冬。市住建局擬定了《農村受災房屋修繕加固技術手冊》,針對鑑定為B級和C級的農房,對地基沉降、主體結構發生位移、牆體脫落開裂、屋面破損等普遍問題,根據嚴重程度提供相應解決方案,供農戶修繕加固時選用。同時成立了以設計院結構專家為主的技術宣講團,統一培訓後進駐所有鎮街進行宣講。各縣市區住建局組建技術服務團,巡迴服務農戶維修加固工作。二是打好分散自建戰,對損毀住房進行分散重建,確保2019年5月1日前達到入住條件。對鑑定為D級和倒塌房屋,以縣市區為單位,制定拆除重建方案,以農戶自行拆除重建為主,鎮街加強質量安全監管服務,屬地住建部門負責加強技術指導。市住建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編制印發了《濰坊市災後重建農房建築設計圖集》,並邀請全市所有甲級設計院提供典型農房設計方案圖紙,供農戶自行選擇使用。同時組建質量安全督導組,對各縣市區進行巡迴技術指導。三是打好集中遷建戰,確保2019年中秋節前,15個整村遷建村全部達到入住條件。加快制定整村遷建規劃設計方案,鼓勵建設低密度多層住宅,建設質量標準與鄉村振興相適應,同步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市交通局副局長李明:災後交通基礎恢復重建工作

災情發生後,市交通運輸局全力搶通保通。8月25日,全市受災鎮街和村莊全部實現保通搶通。8月28日全面轉入災後重建,現已勘測橋樑橋涵320座、道路25條,設計橋涵220座。普通國省道已全部實現通行,已修復水毀道路36.3公里、橋樑12座。農村公路路基已完全修復90.9公里、路面已完全修復147.1公里,橋樑已完全修復103座,濰坊市水毀橋樑平原大橋已於9月9日完成鋼棧橋施工並通車。

據統計,全市共需要修復重建公路747條1518公里、橋樑770座。下步,將把災後重建工作作為當前首要工作。一是提升優化,實現高標準設計。著力做到“三個提升”:損毀重建的農村公路除個別路段外全部提升為等級公路;將大中橋的擴大基礎、重力式墩橋全部提升為樁基礎橋;根據水文情況將沖毀的橋涵適當增加橋長、加大跨徑。同時,著力建設“四好農村路”。二是快字當頭,實現高速度建設。統籌全系統力量,加速設計,加速建設,逐個項目落實責任人和開竣工時間,實行掛圖作戰、對錶推進、銷號管理,做到建成一個項目,銷號一個項目,加快項目建設速度。三是依法依規,實現高質量監管。嚴格依法依規搞好工程建設,嚴格質量管理,嚴格資金督查,堅決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打造人民滿意的廉潔工程、放心工程。四是同心合力,爭取最大限度的資金和援建支持,高效高速推動項目建設。

市安監局副局長潘心江:全市災後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颱風災情發生後,市安監局針對彌河下游部分化工企業受災,迅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隱患排查工作組,趕赴受災嚴重地區,指導受災企業排查問題隱患,提出整改辦法和防範措施。市安監局組織教育、民政、衛生等部門對受災的11個縣市區的公共場所開展安全隱患檢查督查,確保重點場所安全有序。自災情發生以來,全市未發生因災造成的生產安全事故和有影響的生產安全事件。

下一步,市安監局將把受災地區生產生活恢復重建過程中的安全生產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一是做好災後恢復重建的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重點加強對危險作業的管理,加強外包安全生產管理,確保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安全順利進行。二是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加強對受災情影響生產經營單位的指導和監督檢查,及時排除受影響區域、部位或設備的安全隱患。對因受災停產或局部停產企業,加強檢維修管理,落實安全技術保障措施,督促企業嚴格按程序復產。三是狠抓監督檢查。著力解決在恢復生產生活中出現的影響安全生產的新情況、新問題。對督查中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進行掛牌督辦。四是加大督查問責力度。對因工作不落實、不到位、不負責任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或造成不良影響的,將予以警示通報或約談,並依法依規進行調查處理和嚴肅問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