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有什麼題型?

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有什麼題型?

在教師資格證面試流程中,有一項“結構化問答”的面試--是由考官從題庫中隨機抽取2個規定問題,請考生回答,時間為5分鐘。

“結構化問答”面試的題型共有六大類:職業認知類、人際溝通類、教育教學類、組織管理類、應急應變類、綜合分析類

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有什麼題型?

職業認知類

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有什麼題型?

職業認知類題目可劃分為自我認知以及職業素養兩大類。它的固定思路:你為什麼要當老師?

【解題思路】

自我梳理(自我認知) + 職位梳理(職業理解) = 二者匹配

【答題技巧】

自我認知類:

自我介紹:從時間維度(如小學、中學、大學),關鍵詞法

求職動機:“三趣法”,興趣、志趣、樂趣方面展開

職業素養類:

綜合概述——有所建樹

實戰演練:如何能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例題演示】

1、教師要耐得住寂寞、清貧、教師要守住這片淨土,你為什麼選擇教師這個行業?參加教師招考進行教師隊伍你的動機是什麼?你覺得做教師的偉大之處在哪裡?

【參考答案】

首先,我十分熱愛教師這個寫滿奉獻、充滿挑戰的行業,這裡有可愛的孩子,令人敬佩的同事,他們是人生路上不可磨滅的一筆。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儘管在物質上是貧乏的,但是在精神上卻是富裕的。

其次,我在大學期間系統的學習了教育理論知識和所報考職業的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基礎。

第三,我在大學期間做過家教,暑假做過教師兼職,因此具有一定的教學實踐基礎。

第四,如果我有幸能通過面試,那麼我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到熱愛學生、愛崗敬業,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國家教育事業增添一片瓦。

2、假如你即將要走上講臺,你感覺自己對於教師這一職業,最大的優勢和最大的不足分別是什麼?

【參考答案】

首先我來說說我的優勢。在生活環境和專業背景方面,我具有很大的優勢。我出生在一個教師之家,爺爺和爸爸、媽媽都是教師,耳濡目染,使我在很小的時候就立志要成為一名老師,所以在報考大學的時候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師範院校。在校期間,我努力地學習各門專業課程和教育理論知識,並且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說課大賽、課件大賽等,不斷地提升自身素養。在臨近畢業的時候,我在市內的一所中學實習了近三個月,期間收穫頗豐,我開始學著將我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並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摸索經驗。

我最大的劣勢是經驗不足,雖然我參加過三個月的教育實習,並獲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畢競不是一直站在教學的第一線,所以經驗上還是有很多欠缺的。若有幸能走在教學的第一線,我一定會彌補這一不足,努力做一名好老師。

3、你平常看的教育教學類的書籍和雜誌有哪些?

【參考答案】

我喜歡讀一些中國教育大師的作品,可以從中學習到許多的教育理論和知識。比如說:

《陶行知文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本書涵蓋了以班主任為主題的全方位教育、教學、管理的策略和實施方法。從班主任自身定位,以學生為主體到發展綜合素質、科學民主的管理措施,從指導思想到工作細節,全面科學,實在又實用,是廣大班主任、教師的必讀教科書。

雜誌類的有《教育界》、《天津教育》等,上面有許多當代教育家發表的許多著作,對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有什麼題型?

人際溝通類

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有什麼題型?

教師需要處理的人際關係主要是圍繞學生、家長、領導和同事展開。

基本原則是:與學生之間出了問題,要多反思自身的原因;與家長溝通要多關注、傾聽他們的需求,解決他們的問題,當好他們與學校的橋樑;與領導相處要定位好角色、多溝通、多彙報;與同事合作要謙虛真誠、寬容大度、互幫互信。

【解題思路】

態度——分析原因——溝通化解——避免(對策反思)

【例題演示】

(一)與學生溝通類問題

【例】你去辦公室給領導送文件,看見領導桌上放了一封關於自己的學生意見信,這時你怎麼辦?若過了一段時間領導還沒有找你談話,你認為是什麼原因?你會如何做?

【思路點撥】信件反映了教師與學生的不直接衝突,你想想自己身臨其境時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首先是壓制好奇心,不去查是誰寫的,然後就是反思自己,同時不應因為情緒影響本職工作。領導沒有找談話的原因很好想,可能性很多:內容未核實、情況不屬實、不給自己壓力希望自我改進等等。

【參考答案】

教師和學生之間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可能是教師自身問題,也可能是學生的不理解。如果我在領導桌子上看到了一封關於自己學生的意見信,我決不能拆開看或者打聽其內容。我會放下文件,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繼續工作,而不能因為這件事而擾亂了工作的情緒。

首先在做好工作的前提下,我會認真反思,是自己工作中出現了疏漏,還是學生對自己產生了誤解。以工作為重,以學校的利益為重,如果是自身出現的問題。則要深刻反思自己,找出錯誤及時修改。如果自己並沒有疏漏,而是學生對我工作的不理解,那也要注意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今後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

其次,我還可以向同事請教,真誠地請他們為我提意見,請同事指出我工作中的不足。如果領導過了一段時間沒有找我談話。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第一,可能是領導正在花時間核實意見信中的內容。我對此應當不好奇,不打聽,不干擾領導的工作。同時自身做好反省和改正工作,如果領導根據核實的情況對我做出了批評或者是處分決定,我應該完全接受,並且嚴格執行。

第二,領導認為我的失誤或者不足並未影響基本工作,出於保持團結,愛護下屬的考慮,給我空間和機會考慮,希望我自己反省和改正。因此我必須深刻地反省自己的工作,馬上改正。同時,我必須在反思和作出調整後及時向領導彙報我的思想情況和工作狀況,請領導進一步提出改進的意見,讓領導知道我的努力。

第三,有可能是領導經過核實後發現意見信反映的情況不屬實,因此沒有進一步追究此事。即便是這種情況,我也要認真反思自己的工作為什麼會使學生產生意見和誤會。和同事、領導以及學生做好溝通,隨時聽取他人的意見。

不管如何我都需要做好本職工作。將心比心,我相信,如果我把學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學生是會看得到我的工作態度和積極性的。同時,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會更加謙虛認真,與學生做好溝通交流工作,遇到不懂的事要勤學好問,確保少出差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二)與家長溝通類問題

【例】有一個家長說有事要跟學校校長談,見不到校長他就不走,而此時校長又在外地開會,這時你怎麼處理這個事?

【思路點撥】遵循正常的處事邏輯即可:誠意招待——做出解釋——做好記錄——調查——彙報——反饋。

【參考答案】

家長到訪,並且要求見校長,說明家長肯定有要緊的事情,遇到這樣的情況,首先我應當熱情接待那位家長,讓他感覺到我的誠意,使他的情緒慢慢冷靜下來。

然後我會耐心地向那位家長解釋校長不在的原因,告訴他校長現在在外地開會,一時回不來,請他諒解。相信那位家長肯定能理解這種情況,不再堅持要求見領導。

這時候我會耐心地向家長了解他的意見,並做好詳細記錄,真誠地向那位家長保證會及時將他說的事情向校長彙報,讓他相信我們會認真處理這件事,給他一個滿意的答覆。

之後我會根據這個家長反映的情況進行調查,包括向學生和學校其他人員調查情況的真實性,以及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造成怎樣的後果,做細緻的記錄,並將記錄的數據整理成詳細的材料。及時的向學校領導彙報這件事,將整理的材料交給領導,以便領導全面的瞭解整個事件,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指示。

最後我會及時的告知那位家長領導的指示,把整個事件的處理情況詳細地告訴他,對於不明白的問題耐心向他解釋清楚,直到家長對我們的工作感到滿意為止。事後,我會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後碰到類似的問題,爭取處理得更好。

(三)與同事溝通類問題

【例】在一個學校,水火不容的甲和乙都和你關係好,你怎麼辦?

【思路點撥】這類人際關係題,首先了解他們矛盾的原因。其次,對症下藥針對原因尋找調節矛盾的方式。最後,實現自我認識的提高。

【參考答案】

(表態) 甲乙同事之間有矛盾,但都與我關係好,我要在他們之間充當潤滑劑的作用,儘自己的能力實現他們之間關係的融洽。

(原則) 以學校的團結和諧為出發點,積極與同事溝通交流,為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基礎。

(處理) 我要了解他們之間矛盾的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方式進行化解。如果是由於曾經在工作過程中出現意見分歧而產生矛盾,我要為他們尋找一個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可以直接瞭解對方的想法,從而消除誤會。如果是由於他們性格的原因無法較好的相處,我要分別與他們溝通交流,說明工作是最重要的,試著理解寬容對方,以工作的順利完成為第一要務。

(反思) 在工作中,可能會遇到一些與自己意見或性格不合的同事,我要謙虛地看到他人的長處,從而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對他人抱有寬容之心。當同事之間存在矛盾時要儘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消除誤會,保證單位同事的團結和諧。

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有什麼題型?

教育教學類

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有什麼題型?

【解題思路】

  • 首先,是提出問題。也就是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問題,在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的時候,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是為了做一件什麼樣的事情,接著就是表明自己的原則,也就是自己處理問題的準則。
  • 其次,是分析問題。在分析問題的時候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必須要分清楚主次,秉承著先重要後簡單的原則,先解決一些主要的矛盾,接著再去解決一些次要問題,逐一的進行解決。
  • 最後就是解決問題,在這個部分要分清楚問題連接性,要先解決當前的問題,再去解決一些長遠的問題,有的放矢,方可解決。

【例題演示】

1、小明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作為班主任,你怎麼辦?

【參考答案】

(1)小明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這既不利於良好班集體的建設,也不利於小明的健康成長。作為班主任,我一定會對小明積極引導,使其變得樂觀向上,積極融入集體。

(2)拉近與小明之間的距離。我會多與小明談心,成為他的知心朋友,使他願意向我傾吐內心的苦悶、煩惱,讓他的內心得到宣洩。

(3)適時引導。一是在課堂上,我會引導小明大膽提問題和回答問題,並鼓勵他。二是在班級活動中,我會有意鍛鍊他,給他創造展示才能的機會,激發他表現自我的慾望。

(4)增強自信。由於小明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所以他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上, 都會缺乏自信。我會及時肯定他的每一點進步,讓他體驗到成功的感覺,逐步培養他的自信心,使他變得積極陽光。

2、班上一名女生收到一名男生的情書,並且女生把情書交給你。作為班主任,你怎麼辦?

【參考答案】

(1)當有女同學把男同學寫給她的情書交給我時,我不會粗暴干涉,更不會嚴詞訓斥,而是會對學生進行疏導教育,引導他們正確看待和處理異性之間的交往問題。

(2)安撫女同學。我會向她解釋能夠獲得異性的欣賞,說明她很優秀,希望她不要因此而產生負擔。我還會建議女同學自己處理此事,並告訴她如何與男同學溝通,有任何問題可以隨時找我。

(3)開展主題班會。在班會上,我會告訴學生如何看待和與異性交往,並分享之前學生早戀的事例,使他們認識到早戀的危害,並告訴學生要以學習為主,同學間要互相幫助。

(4)家校合作。我會積極和家長取得聯繫,告訴家長如何引導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希望他們不訓斥、不辱罵孩子,多給予孩子關心、尊重和信任。

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有什麼題型?

組織管理類

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有什麼題型?

【解題思路】

  • 首先,明確活動的目標、目的;
  • 其次,制定計劃,具體闡述所需要的資料和物品、人員,以及舉行活動的大體時間、地點等內容;
  • 最後,落實計劃,根據前期的安排闡述具體步驟,每步所要完成的任務等,並進行最後的簡短總結。

【例題演示】

【例題】新學期領導調你到一個雙差班去當班主任,你怎麼辦?

【參考答案】

當看到這樣一道真題的時候,大多數考生都會從一個題幹中的關鍵點出發進行回答,即“雙差班”,圍繞怎樣對待學生的焦點進行回答。這種回答當然不算錯,可是,如果所有人都是如此回答,那麼這種回答就沒有區分度,也不會給考官一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們根據較為完整的答題思路來進行回答。

第一,明確目的或者意義。感謝學校領導對我的信任,給我這樣一個鍛鍊自己能力的機會,我會努力工作完成這個任務。

第二,制定計劃,如何對待。瞭解情況,收集相關信息,制定新學期教學計劃,相信沒有差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第三,實施計劃,進行總結。發揮教育合力作用,既充分聯繫科任教師、家庭的合力,與科任教師、家長交流溝通,有機配合,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瞭解學生從而做到關心熱愛每一個學生,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熱愛尊重才能更好自覺自願的學習;組建好班委和團支部,充分發揮班幹、團乾的作用;方法上抓二頭帶中間,調動同學的積極性;特別注意培養髮現原雙差班的閃光點並加以鼓勵表揚,激發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最後,及時總結取得的成效以及不足,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有什麼題型?

應急應變

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有什麼題型?

【解題思路】

  • 首先,控制狀況,避免情況繼續惡化。應急應變類題目通常是給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讓情況穩定下來。
  • 其次,分清輕重緩急。處理事情之前先要把幾件事情的優先順序排列出來,最先解決的應該是重要的且急切的,其次是重要的緩慢的,再次是不重要的急切的,最後是不重要的且不急切的。按照這樣的順序來處理應急應變類題目,主體原則一定不會出錯。
  • 再次,採取相應措施。針對事情的優先排序,分別採取相應的措施,在教學活動中一般是針對學生上課過程中的一些小動作做出相應措施,教師可以採取不打擾其他學生聽課的方式,如輕輕走到該學生面前或以提問該學生的方式來處理。
  • 最後,事後反省。在事情處理完之後,要進行自我反省,分析原因,以避免該種情況再次發生。反省的內容應該多放眼於課堂的趣味性、教學活動的可參與性。

【例題演示】

1、你上課拖堂,有學生向你指出來,你怎麼辦?

【參考答案】

(1)講述拖堂的危害。老師上課拖堂,不僅影響學生的心情,還會降低教學效果。

(2)對不滿做出應對。向學生致以歉意,並根據目前授課進度妥當收尾,及時結束課程。

(3)進行自我反思。上課拖堂,可能是由於自己課前備課不充分,導致教學安排不妥當;也可能是由於對課堂教學節奏把握不準,導致時間不夠用;還可能是由於上課過程中教學語言不簡潔,導致教學效率低,無法按時的完成授課內容。

(4)提高教學能力。更加深入鑽研教材,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駕馭能力,避免出現教學語言不簡潔、教學節奏把握不準等問題。

2、假如你在公開課上播放一個幻燈片,結果播放時發現播放的碟片壞了,請問你該如何處理?

【參考答案】

在公開課中,發生了碟片壞的事情,我應該保持冷靜,平和心態,並及時處理問題。讓學生稍做休息或討論、回顧課堂內容。

如果幻燈片對上課來講非常重要,而我又有備用碟片的話,我會及時更換碟片;如果我沒有備用碟片的話,我會採用現有的紙質資料,運用語言描述、板書、提問等方式說明;如果碟片可能在短時間內修好,我會盡快請求他人修復碟片。

如果碟片不是很重要,不影響我的教學過程,我會果斷地去掉此環節,改為其他環節;如果時間允許,我會請求其他老師協助,幫忙更換碟片,同時向參與公開課的領導、家長、學生致歉。對此次事件的發生,課後我會進行反思。在以後的備課中,我一定會反覆檢查、注意設備的調試,提前預設好課堂中會發生的情況,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

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有什麼題型?

綜合分析類

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有什麼題型?

【解題思路】

第一類是社會現象類,具體指社會現象中的教育熱點問題;

第二類是名言警句類,具體來說,就是指與教育教學有關的名言警句。

【例題演示】

1、為什麼學生會偏科?

【參考答案】

學生偏科有很多原因,我想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第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學生如果比較喜歡哪門學科,就會比較專注那門學科,就會投入比較多的精力和實踐,因此興趣往往使學生偏科。

第二,老師。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到老師的個人魅力和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影響,如果一個學生喜歡一個老師講課,那麼學生可能會比較喜歡學習這門學科。

第三,環境。學生之間經常一起探討的學科,容易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偏好。針對學生的偏科現象,我們應該採取一定的措施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首先,應該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使他們對各門學科都能產生學習興趣;其次,老師應該加強教育教學技能,增強課堂教學中的個人魅力,使學生產生學習積極性;最後,我們應該營造一個全面發展,多科進步的良好學習氛圍。

2、激勵與批評都是一種教育手段,你傾向用那一種?

【參考答案】

(1)激勵與批評雖然都是一種教育手段,但是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用在的地方也應該是不同的,不能一味的激勵,這樣會使學生驕傲,不能一味的批評,這樣會是學生的自尊心受打擊。

(2)總的來說教育還是應該以激勵為主,但必要的時候批評也不失為一種好手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激勵為主,批評為輔,二者相結合才是教育科學手段。一起用比較好,要清楚什麼時候該批評,什麼時候該激勵,激勵要以什麼方式較合適。

(3)表揚是正面激勵,要適度,要公正,要深入,批評是負面激勵,是一種高難度教育手段,要以尊重為前提基礎,態度誠懇,讓學生認識到自己錯誤為最終目的,切不可演變為體罰或變相體罰。

(4)當今社會獨生子女較多,他們多是溫室的花朵,因此我更傾向激勵這種教學手段。但是同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沒必要事事鼓勵,學生沒我們想象那麼脆弱,過多習慣的“鼓勵”會失去鼓勵的意義。

3、“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這是人們經常提到的一句話。請你談談你對這句“至理名言”的認識。如果有必要,請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對這句話進行改造,重新寫一句。

【參考答案】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是說相對於學生獲得的“杯水”知識,教師必須擁有十倍、百倍於學生的“桶水”知識。這形象地反映了人們對教師知識存量的期望,也體現了傳統社會一般的教師知識觀。“學高為師”,教師要教好學生,必須要有豐富的知識,這無疑是十分正確的。

但是,如今很多人開始質疑這句話,認為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僅有一桶水是不夠的。這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了而已,如果我們更深地去琢磨這句話。就會發現有不完美的地方。現如今,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數量越來越多;知識傳播途徑越來越多,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教師知識觀就必須變革,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充電,與時俱進,變原來的“一桶水”為“長流水”。同時要改變過去”教書匠“的形象,用心做一名引導者。

因此,這句話可以改為“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長流水”,這也是教育觀的重大變化。

往期精彩:

教師資格證面試得分點

教師資格認定申請流程

普通話水平測試報考須知

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試卷樣卷

教師資格面試中的試講與說課

教資面試丨加分項“個人姿態與禮儀”

教師資格證面試“結構化”有什麼題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