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面」結構化:如何看待校園欺凌?

結構化是教師資格證面試的必考項

想要順利拿證必須多加練習

課代表會一直陪伴著你

一起加油吧!

如何看待校園欺凌?

思考30s,再看答案

【參考答案】

結構化面試

問題:如何看待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行為的頻繁出現,對捲入其中的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有著多方面的消極影響與危害。對這一現象,我有以下看法。首先,校園欺凌行為的實施者都是正處在身心發展變化的重要階段,他們大多都是年紀輕、資歷淺、知識薄弱,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同時又有著很強的自尊心、嫉妒心和報復心理,容易把別人對他的不滿、批評等都當做對他的詆譭,所以產生報復心理。加上沒有學會正確與他人相處、恰當解決問題的方式,就容易轉化為欺凌行為。其次,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最基本動因,直接影響了孩子早期的行為塑造。許多家長都認為孩子間的嬉笑打鬧是很正常的事,沒有過激的舉動或者身體上的皮肉之苦大多都小事化了,能忍則忍。同時有的家長本身是易怒易躁型,一聽孩子在學校受了欺凌甚至直接鼓動孩子以暴制暴,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助長欺凌事件的發生。再次,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也反映岀學校的德育和法制教育工作不到位,學生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無法正確判斷是非,無法衡量自己的行為將造成多大的後果,因此,欺凌現象的發生和程度無法得到控制。最後,電影和電視過多宣揚和美化暴力,誤導了身心發展未健全的小學生,讓他們認為使用暴力解決問題是平常事,從而實施欺凌行為。總之,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諧校園環境的營造都是極其不利的,我們應當從原因著手,調動多方面的力量,解決這一問題,還學生們一片成長的淨土。

武漢天天向上教育面試班開班啦!歡迎廣大考生前來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