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飛院學姐」上熱搜 家長焦慮的「欺凌」蔓延至高校?

未來網北京9月20日電(記者 李盈盈)今天,“中飛院學姐”一度出現在微博熱搜榜第八位。“中飛院”是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的簡稱。據網友介紹,中飛院內存在校園霸凌和“等級制度”,學姐可以管理學妹的穿衣打扮,甚至和男生的交友情況。

有位網友爆料“一位學妹在學校廣場看見中飛院學姐不叫,結果被學姐在群裡發難”,且該學姐語氣非常囂張。消息一出,網友議論紛紛。

網友@MT素寫道:“哇!是不是每天還要給學姐請安呀?”

網友@“烏魯烏魯hahaha”說:“我們當時大一的時候就是這樣,關鍵你叫學姐好人家還不搭理你,不叫還要找你麻煩。”

“中飞院学姐”上热搜 家长焦虑的“欺凌”蔓延至高校?

網友微博截圖

“中飞院学姐”上热搜 家长焦虑的“欺凌”蔓延至高校?

網友@“吃飯睡覺朱一龍”表示:“這不就和《默讀》那個校園霸凌案一樣麼。全校性的狩獵者和綿羊。”

“中飛院學姐”的行為算不算校園欺凌?

2017年12月27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門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首次界定了什麼是“校園欺凌”。《方案》首次明確,中小學生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包括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由此可見,大學生之間的一方欺壓另一方的行為不屬於校園欺凌的範疇。記者查詢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官網獲悉,該校是中央部屬高校,不屬於中等職業學校,也就意味著發生在該校學生之間的這種糾紛摩擦則不屬於校園欺凌行為。

“中飞院学姐”上热搜 家长焦虑的“欺凌”蔓延至高校?

微博截圖

不僅學生,有些家長也會把校園欺凌和受欺負混為一談。然而,校園欺凌的社會關注度一直居高不下。9月16日,智課教育聯合新浪教育發佈的《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69%的中國家長擔憂校園安全問題,其中學習成績、校園安全、手機上癮居家長焦慮的前三項。

2015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專題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校園霸凌指數已經高於PISA調查國家的平均水平。單就2016年、2017年就有超過33%的中小學生群體被調查出來曾經遭遇過校園霸凌,而這其中有4.7%的學生群體稱自己長期在遭受校園霸凌。

近年多發的校園霸凌事件的確不容忽視。

智課教育家長成長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高燕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說:“每當我們談到校園霸凌、幼兒園虐童時,經常都會站在被害者的角度。但是,受霸凌的是我們的孩子,實施霸凌的也是我們的孩子,如果實施霸凌的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霸凌問題依舊無法得到解決。”

一旦發生校園欺凌校方切忌因為學校名譽而大事化小

首都師範大學張玫玫教授告訴未來網記者,在校園欺凌的事件中,被欺凌的孩子多是性格內向的孩子,他們經常缺乏朋友,遇到事情沒有人幫他。

張玫玫認為,校園欺凌多發於青春期階段,對中小學生的欺凌者還是以教育為主。為了避免孩子被欺凌,“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從小學會交朋友,不要經常待在家裡玩電子產品,要多出去接觸其他孩子,學會融入到同齡人中;一旦發現孩子被欺凌,要及時和學校聯繫,通過老師開展全班教育。尤其是應該讓那些旁觀者意識到如果總做一個旁觀者,下一個被欺凌的對象就是你;同時,加強學校的校規管理,對於有欺凌苗頭的孩子,給予警示教育或其它懲戒。”

張玫玫希望把防治校園欺凌納入青春期教育,根據孩子的年齡段特點開展相應的教育。“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先教會他們學會溝通表達,交朋友。等到了青春期的時候,教他們學會與異性交往,和異性交朋友。”張玫玫如是說。

高燕表示,若要避免孩子霸凌他人,首先,家長應樹立積極的榜樣,因為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語言和行為。

其次,讓孩子在家長的監督下與其他孩子相處。可定期邀請孩子的朋友和同學來家中做客,通過觀察孩子們的玩耍,及時有效地糾正孩子相處中發生的負面行為。

再次,向孩子解釋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為是不可接受的。例如,可以給孩子列一個不同的行為清單,幫助他們把每個行為歸類為“欺負”或者“善良”的行為。

作為孩子的媽媽,高燕建議家長們教會孩子對霸凌說不。“一旦遭遇霸凌,事後要勇敢說出來,告訴家長和學校,必要時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平時,家長要對孩子的情緒變化再敏感些,如果孩子突然沉默不語,請多加關注,必要時請求專家的幫助。”

“作為校方,切忌因為學校名譽,而對校園霸凌採取大事化小的態度。同時,也呼籲立法機構,降低校園霸凌的定罪標準。只有減少一個實施霸凌的人,才會減少一個被霸凌的孩子。”高燕補充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