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 我市考古工作有了重大突破, 改革開放前僅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1處;現在我市有國保9處,省保13處,鄭州市保35處,新密市保53處,還有歷史價值較高的不可移動文物144處。我在政協工作期間和退休後,對研究新密歷史和文物考古工作都很有興趣,因此,參加了對古城寨城址的考古發掘工作。現作如下回憶: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1997年前,新密市一批熱愛鄉土文化的離退休老同志和在職的有識之士,魏殿臣、齊宗善、劉辛酉(三人均已故)、鄭觀州、範金中、劉峰亭、鄭國順、李順卿、鄭林甫、郭佳川、李富裕、楊建敏和我等,人稱“十二愚”( 石爾愚),用六年多的時間,在“幹活自覺分工,吃飯輪流作東,出差自費交通”的條件下,跑遍了全市各地,對文物古蹟進行了普查、拍照,歸納彙總成冊。

共調查與黃帝有關的地名、山水、廟宇、遺址等46處,尤以市中東部較為集中,特別是曲梁鎮古城寨、交流寨、程莊等地,地表面陶片隨處可見。因古城寨城址是春秋時期鄭國笫二代國君鄭武公滅掉的鄶國都城,河南省人民政府於1986年公佈為笫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根據文獻記載,黃帝的出生地軒轅丘就在這一帶,為了尋找軒轅丘,弄清鄶國的真實面貌,以及它與黃帝都城軒轅丘的關係,鄭觀州、魏殿臣等同志向新密市委市政府進行彙報,提出發掘古城寨城址的設想。當時市政府沒有明確表態,後來聽河南省博物館原館長許順湛先生說:“你們市裡派宣傳部部長喬建宏來我家,問古城寨發掘有沒有價值?有價值我們市裡就支持,沒有價值就算了。”許老態度很明確,他說:“有價值!應當進行調查開發,把古城寨城址的文物內涵弄清楚,你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去找安金槐先生彙報,他們是專搞考古發掘的,他會幫助你們調查。”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安金槐(左一)、許順湛(左三)

在鑑定古城寨城址出土文物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安金槐(中)、蔡全法(左)、鄭觀州

在查看古城寨城址地圖

1997年10月7日,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鄭工作站站長蔡全法同志帶隊,馬俊才、李玉山、鬱宏亮、劉群、陳桂香等專家和工作人員,進駐曲梁鎮大樊莊村,當時決定由魏殿臣、李順卿和我三人,協助他們開展工作。

剛開始吃住都在村部,分別對程莊、交流寨、古城寨進行了全面調查。最後都搬到古城寨內一家宅院辦公、吃住,開始了考古發掘工作。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對考古發掘我是門外漢,行話、術語不懂,更談不上理論知識。發掘開始,我和李順卿同志與當地村委和生產隊協調關係,安排好工地上所需勞力,同時管理和安排好發掘人員生活。我們經常到工地,向專家和師傅們詢問和學習考古知識。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古城寨城址南城牆探溝

回憶那三年多我在工地上的學習和實踐,提高了我對考古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在普查的基礎上,專家們先從古城寨南城牆中部偏東側挖探溝,長35.5米,寬2米,深6米,探方文化層共分10層,基本上弄清了這座古城的年代,為龍山早期城池,距今4600年左右。特別是在城牆基礎的中部發現了二座甕棺葬,其中一座,甕棺內有小孩子骨架一具,已朽,這是築城奠基時,用人或動物舉行隆重祭祀儀式的奠基坑。

古城寨城址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專家們為搞清築城技術,先在東城牆最南部挖探溝,發現先民們先將城址東南部低窪地帶,用紅粘土摻小卵石和礓石,築成寬闊的牆基,基礎深達10米左右,為笫一層基礎,然後在上面用純淨的灰黑色粘土,夯打出極為堅固的笫二層基礎層,而後,層層夯打出地面,再用板築法夯築城牆主體。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古城寨城址北城牆西段剖面

板築法在北城門西側最為明顯,外行人一看就懂,築一板,隔一板,成“品”字形排列,最後,將空著的地方填土夯實。這種先進的築城技術,說明在當時這個群體生產力比較先進,科學技術比較發達。

考古工作隊在城址中心部位發掘時,發現大型宮殿基址,坐西向東,南北長28.4米,東西寬13.5米,分隔成7間,面積達383.4平方米,並建有大型廊廡式建築群。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古城寨城址發現的大型宮殿建築基址

許順湛、安金槐、曹桂岑、張維華、鄭傑祥等省市考古專家到工地考察,聽領隊蔡全法的彙報後,都認為:宮殿基址和廊廡建築,是當時的政治中心,是統治者舉行各種政治活動的場所,這為確定古城寨城址具有都邑性質起到了重大作用。

新密古城寨城址的考古發掘和出土文物(文物都在新鄭工作站庫房內保存),揭開了黃帝古都軒轅丘的面紗,成為震驚世界的奇蹟。2000年5月19日,河南省文物局和新密市政府聯合召開“古城寨城址重大考古發現新聞發佈會”。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會後,美國、日本、澳士利亞、墨西哥等國家,及北京、河北、內蒙、遼寧、山東、深圳、四川等省市文物部門的專家、學者百餘人,紛紛到古城寨城址發掘工地參觀考察,並作出中肯的評價,認為它是一座全國面積最大(城內外27萬多平方米)、城址保存最好、建築規模最為宏偉的龍山文化時期古城址。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古城寨城址被列入200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於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笫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古城寨城址成為國家重大社科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四個預研究項目之一。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2003年11月1日至4日,中國古都學會、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新密市人民政府,在新密青屏賓館聯合召開“黃帝古都軒轅丘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上,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的中華民族人文初祖黃帝所居之軒轅丘,前代諸多學人考定在“新鄭西北”,而當今之研究表明,實在今新密市境,具體而言就是今大樊莊村古城寨城址,該城址就是黃帝古都軒轅丘。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時任中國古都學會會長朱士光(左)

到古城寨城址考察

中國古都學會會長朱士光同志說:“古城寨城址是華夏文明的源頭,是龍山文化時期帶有都邑性質的古城址,其規模之大,地面城垣保存之完整,在國內獨一無二,堪稱中華笫一都。新密市境內不僅有黃帝都邑軒轅丘,還有補國城遺址、鄶國城遺址、古密城遺址、古鄭城遺址等大小帶有都邑性質的城址9個之多,這裡是開展古都學和中華文明起源研究最重要的地方,是中華文明起源的基點和起始點,中華民族進入文明時期是從這裡起步的。”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在會上專家學者認為,中國歷史進入文明時期從新密起步,因此,新密要在世界範圍內形成這樣的共識:“中華文明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新密。”這些驚世的評價,引起了國內新聞媒體的關注,紛紛發表文章和消息予以報道,《新華每日電訊》的標題是《華夏文明從這裡起步》,《光明日報》的標題是《專家認為黃帝古都在河南新密》,《河南日報》的標題是《黃帝古都在新密》,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早7點新聞播出:“新密古城寨古城址就是黃帝城”,河南電視臺衛星頻道《晚間新聞》報道:“新密古城寨被專家確定是黃帝古都軒轅丘”,《鄭州日報》報道:《黃帝古都就在新密溱洧,中華民族由此走向文明》,《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黃帝古都在新密》,《大河報》《河南商報》《鄭州晚報》《鄭州電視臺》等,均作了類似報道。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古城寨城址航拍圖(王羿 攝影)

今年10月,是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21週年。目前,古城寨城址仍保存完好,南北城牆中部各有一個缺口,為原南北城門。南城牆長500米,基礎寬62.6米,城牆高5—15米;東城牆長353米,基礎最寬處125米,城牆高13.8米—15米;北城牆長500米,基礎寬53.4米,城牆高7—16.5米;西城牆全部被溱水沖毀,現已進行了加固保護。城內總面積達17.65萬平方米。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古城寨城址出土器物

城四周原有護城河,東城牆下的護城河發掘保護已經結束,南城牆加固保護也已竣工,北城牆加固保護正在施工。最近,全國著名考古學家李伯謙先生在《鄭州商城是商朝的笫一個都城》的講座中說:“對古人幾千年留下來的遺址,一定要充滿敬畏之心,把祖宗留下來的寶地看好,不要破壞了。”因此,我們新密人要有雄心壯志,保護好、建設好古城寨城址這一寶地,建成全國大遺址保護公園,成為展示中國早期國家形成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基地。


新密古城寨城址考古發掘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