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維摩詰經》經典名句欣賞

《維摩詰經》以罕見的居士講法形式而名動古今,其中許多著名的句子反覆被人參悟、運用。甚至很多居士,將《維摩詰經》當做一生修行的寶典,反覆誦讀、理解,然後在實踐中加以印證。可以說,在家居士對《維摩詰經》的喜愛程度,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其他許多的佛經。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維摩詰經》中的那些經典名句。

《維摩詰經》經典名句欣賞

心垢故眾生垢,心淨故眾生淨

我們觀察事物的角度,決定了我們的境界;觀察事物的方式,決定了我們的智慧的大小。當我們看別人怎麼樣的時候,恰恰自己就是在那個境界中。因為我們所能看到的,一切都是我們的鏡子。佛陀講外面的所有物質,皆是源自於內心對它的認識。正因為我們的心經常遭受各種無名的干擾,才會對事物產生了各種妄見,然後才會說出各種妄語。如果能跳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改變這些妄見,就不會有妄語的現象出現了。戒,就是戒掉心裡的“垢”,讓自己的心乾淨下來,事物的真實面目就會顯現出來了。

這裡有個小故事,可以很真實的反應這種狀態。

有一次蘇東坡坐在那裡問佛印,你看我像什麼?佛印回答他,你像一尊佛。蘇東坡很高興。佛印於是問蘇東坡,你看我像什麼?蘇東坡回答他,你像一坨屎。佛印也很開心。蘇東坡不解佛印為什麼聽到不好的話也會開心。佛印就告訴他,外界的事物展現給看的樣子,就是你心裡的樣子。蘇東坡聽了,覺得佛印是在說他才是像一坨屎,羞愧的趕忙認錯。

其實是這樣的,一個人有了妄見就會打妄語。當我們的心裡有了正見的時候,說出的話才是正能量。而這種正能量,才是大家都需要的。

《維摩詰經》經典名句欣賞

以智慧劍,破煩惱賊

往往由於我們對佛法缺乏真正的瞭解,從而讓自己的言行將自己推入惡趣的深淵。孔子有句話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但是如果不知道,還要故意裝作知道,一定會有錯誤的行為出現。但是知道了錯誤,如果能夠將它改過來,才是學習智慧的目的,然後得到的那個結果也會是好的。

有這樣一則故事,是關於用智慧破除煩惱的經過。

傳說百丈禪師每天都在佛堂裡講法,有一個老頭每天都跟隨大家一起聽法。有一天聽法完了之後,並沒有隨大眾離去。而是留下來問百丈禪師,修行的人如果說錯了話該怎麼辦?百丈禪師就問他怎麼回事。他說,從前因為別人問他佛法,他不知道正確答案,但是為了讓別人信服,就勉強回答了一句,結果那個答案是錯誤的。就因為說錯了一句話而墮入畜生道。自從聽了百丈禪師講法,知道百丈禪師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就想得到百丈禪師的幫助,解答那句話該怎麼回答。

百丈禪師說,那你來問,我來回答。老頭就問百丈禪師,修行的人墮因果嗎?百丈禪師回答他:不昧因果。老頭恍然大悟。因為他上輩子因為答錯了,答成“修行的人不墮因果”而轉成狐狸身。得到正確的答案後,才脫離了狐狸身。

所以我們修行的人,如果不知道,就不要亂說。不亂說話,也是一種智慧。心裡也不會因為自己的“不知道”而煩惱了。

《維摩詰經》經典名句欣賞

求法不懈,說法無吝

我們對於真理的追求,需要用盡我們的一生。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鬆懈。有句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其實也是這個意思。同時,我們要把我們學到的知識也同樣的轉教給別人,這樣才是有意義的。如果一個人只知道索取(法),而不知道施捨(法),是一種貪吝的表現。

在歷史上,這種大德非常的多,比如大譯經師鳩摩羅什,玄奘法師等等。他們的一生堅持不懈的求法,得到了這些智慧後,又將各種經典翻譯過來,讓人們普遍能讀懂佛經。不光是這樣,他們的一生也是說法無數,從來不因為自己得到了就私藏起來。

而我們不管在哪個領域,自己有了什麼特殊的成就時,同樣也是需要將自己的心得與經驗傳授給別人。只有這樣,大家才能跟隨著你一起前進、提高。這樣,無論是對於身邊的人還是對於自己,都是有益的。

《維摩詰經》經典名句欣賞

佛經中有很多的句子,在反覆的流傳中,人們都深深的記憶在心裡,時常的唸誦。而有許多的句子,我們一旦記住,就會伴隨我們的一生,不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稍加淡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