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收藏」農藥效果大打折扣,用量加倍也不管用,到底應該怎麼辦?

「收藏」農藥效果大打折扣,用量加倍也不管用,到底應該怎麼辦?

農藥市場信息

致力於提供專業化整合的信息產品與服務!在這裡,讀懂農藥!讀懂市場!

「收藏」农药效果大打折扣,用量加倍也不管用,到底应该怎么办?

當前,很多種植者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發現,一些慣用的農藥突然變得不太管用了,即便是加大用藥量也達不到理想的防效,這就是病蟲草害對農藥產生抗藥性了。

值得引起重視的是,當前我國農田有害生物的抗藥性發展迅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不僅會給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對農藥減量形成嚴重挑戰,也會給農產品質量安全埋下不小的隱患,長此以往甚至會造成“無藥可用”的後果。對此,業內專家呼籲,要大力推廣科學用藥,採取多種手段綜合治理,以延緩病蟲草害抗藥性發展。

抗藥性發展速度超過新藥劑開發速度

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包括靶標不敏感、藥液穿透率降低、代謝酶活性增強等原因,弄清機理後有助於找到合適的解決對策,這其中要把握好幾個關鍵點。

一是更換農藥品種。採用新的作用機制的藥劑,使產生抗藥性的個體重新對藥劑敏感。例如,褐飛蝨對吡蟲啉產生高抗藥性後改用吡蚜酮。輪換、交替或混合用藥,採用具有負交互抗藥性的藥劑,降低農藥選擇壓,減少抗藥性個體出現的速度和降低抗性個體比例。例如,番茄灰黴病對多菌靈產生抗藥性後,用具有負交互抗性的乙黴威。

二是增加藥劑的穿透性。例如,使用具有溶解昆蟲體表蠟質層的溶劑來增強藥劑對昆蟲的毒力;使用植物油等來增加除草劑對雜草的滲透能力等。抑制抗性個體的代謝酶活性,減少農藥的降解。例如,採用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劑如增效醚來抑制蚊子的體內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增加菊酯類對蚊子的毒力。

三是可以綜合運用栽培模式、品種更換等其他措施。

除草劑在我國已有幾十年的使用歷史,長期使用單一藥劑、用藥習慣不科學等因素,使得多種雜草對除草劑的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水稻田雜草抗性問題尤為突出。

長期關注這一問題的湖南省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劉都才介紹說,隨著酰胺類、磺酰脲類除草劑長達二三十年的使用,目前中國部分雙季稻地區稗草對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等常用除草劑產生高水平抗性。

全國農技中心藥械處研究員梁帝允指出,地處長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等省及西北寧夏的直播田成為稻田抗藥性雜草的重災區。

殺菌劑的抗藥性問題也同樣不可忽視。以黃瓜霜黴病菌抗藥性為例,其對甲霜靈(精甲霜靈)、嘧菌酯的抗性較為嚴重且普遍,抗性產生快,抗性水平高,藥效明顯降低。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王文橋表示,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殺菌劑抗藥性易發生在單作用位點的產品上。此外,病原菌傳播方式、殺菌劑作用機理、使用方式、施藥時機、施藥方法、每個生長季使用次數、施藥間隔期、品種佈局及用藥面積等也對抗性產生重要影響。如大棚連續使用氟嗎啉單劑6次,就會產生抗性,如果使用氟嗎啉·錳鋅則可延緩抗性產生。

殺蟲劑方面,最突出的抗藥性事例是20世紀80年代在棉田推廣使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後,導致到80年代末棉蚜就已產生了嚴重的抗藥性,田間防治基本失效。

據全國農技中心初步統計,目前中國已有80多種重要農業有害生物對農藥產生了抗性。影響較大的害蟲包括水稻稻飛蝨(對菸鹼類、噻嗪酮有抗性)、二化螟(對氯蟲苯甲酰胺、殺蟲單、三唑磷有抗性);棉花棉鈴蟲(對菊酯類有抗性);蔬菜小菜蛾(對幾乎所有藥劑有抗性)。病害方面有小麥赤黴病(對多菌靈有抗性)、水稻惡苗病(對咪鮮胺有抗性)。

草害方面有稻田稗草(對丁草胺、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有抗性)、千金子(對氰氟草酯有抗性)、野慈姑(對丁草胺、噁草酮、苄嘧磺隆有抗性)、鴨跖草(對磺酰脲類有抗性)。小麥田看麥娘、罔草(對綠麥隆、精噁唑禾草靈有抗性),豬殃殃(對苯黃隆有抗性);玉米田馬唐(對莠去津、煙嘧磺隆有抗性)、果園牛筋草(對草甘膦有抗性)等。

除了會導致用藥增加、產生藥害、降低產量等危害,抗藥性的嚴重程度直接關係著一個藥劑的使用壽命。而當前研發一個新農藥的成本需要2.86億美元,篩選16萬個化合物,花費10年以上的時間。“害蟲抗藥性發展速度超過了新藥劑的開發速度!”業內專家指出,延緩病蟲草害抗藥性刻不容緩。

專家支招

全國農技中心高級農藝師李永平:找準關鍵對症施策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李建洪:多采用農業防治措施

抗性治理的關鍵是早期預警,只有在抗藥性水平未顯著上升之前採取措施,才能有效地延緩抗性的發展。

目前,稻飛蝨已對常用的不同作用機理的殺蟲劑產生不同程度抗藥性,要避免使用已產生高水平抗性的品種,如吡蟲啉、噻嗪酮、吡蚜酮等。褐飛蝨可以選擇烯啶蟲胺、氟啶蟲胺腈、三氟苯嘧啶、呋蟲胺、噻蟲胺、毒死蜱、醚菊酯、敵敵畏等交替輪換使用;白背飛蝨可以選擇吡蟲啉、烯啶蟲胺、噻蟲嗪、醚菊酯、異丙威、敵敵畏等交替輪換使用;灰飛蝨可以選擇吡蚜酮、噻蟲嗪、烯啶蟲胺、毒死蜱等交替輪換使用。

此外,要避免使用導致再增猖獗殺蟲劑品種,如三唑磷。避免使用具有交互抗性的殺蟲劑品種,如乙蟲腈。選用對天敵低毒的殺蟲劑,如氟啶蟲胺腈、烯啶蟲胺、三氟苯嘧啶等,要注意適期用藥。

除了科學用藥,還可以採用農業防治措施,如水稻無紡布育秧或地膜覆蓋育秧,可以防蟲防病,提高稻苗素質,提高產量等;調整產業佈局,單雙季稻分區域種植,實現合理的作物佈局;調整播種期,同一塊區域水稻播種期儘量一致;減少橋樑田,降低蟲口基數。此外,可以在田邊種植不同種類的植物,增加農田生態系統複雜性,增強自然控害能力。

湖南省農科院研究員劉都才:治早治小、綜合防控很重要

除草劑抗性管理,治早、治小、綜合防控很重要。防除雜草最好的辦法是控,不是殺。

中國稻田主要的雜草有稗草、千金子、雜草稻、馬唐、節節菜、異型莎草、碎米莎草等。其中,稗草、千金子等90%以上的雜草是在水稻播種後的10天內萌發的。在這一時期對其進行封閉處理,80%以上的草害都可以得到有效防除。

第一,注重雜草早期防治,在雜草最脆弱生育期進行防治。

第二,輪作是延緩抗性的有效措施,作物多樣性和播種日期,選擇有競爭性作物,調整播種量,增加與雜草的物理競爭,使用抗除草劑作物以確保使用可選擇作用機理的除草劑。

第三,避免同一田塊長時間使用單一作用機理的除草劑,混用除草劑、按次序使用除草劑以達到更有效的雜草控制效果。

第四,可採用物理防治措施,即通過合理的農業措施降低土壤中種子庫含量,同時,合理使用機械控草及銷燬雜草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